山大 LV.1 幼儿园
- 摩羯座性别保密现居住在 地球村于2008/07/27注册至今
背包客精神的迷失
户外登山与长途旅行其实是两个概念的东西,前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后者大约属于人文地理体验,属于旅游范畴。磨房长假远行推崇的理念是自助式体验旅行,跟旅行社的团队旅游是两码事。何谓背包客,就是自己(也可能是几个人的小组合)背着背包,自己计划行程路线,自己解决沿途的交通、食宿,甚至有可能会风餐露宿,所以才要背上背包,自己搞定一切,没有人为你负责。跟团旅游则大不一样,虽然都是出去游山玩水,跟团几乎不用自己管任何事情,只要出发之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即可,交完钱以后,衣食住行基本有导游包了,全程可以享受保姆式的服务,回来不爽了还可以投诉。两者在经济上肯定有差别,但我看这不是主要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两者的过程有巨大的区别。
中国人解决好衣食问题也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事情,旅游发展大约是跟经济发展是同步的。而背包客的旅游方式则盛行时间不长,最早的背包客是被大多人认为是另类,是自找苦吃,近年来开始成为一种所谓的时尚,但随着时尚元素的介入,背包客的精神也开始慢慢被侵蚀。
背包客提倡的是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实施的手段是自助,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贯穿于旅行全程的,一开始的时候,只知道一个大致的目的地,需要自己去寻找资料,计划线路,置办装备,估算行程时间,盘算着手里不多的银子,算计明日又将花费几许等等。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火车汽车毛驴车,宾馆旅社大车店,清山绿水大漠孤烟,荒郊野岭繁华都市,古道西风高速公路,醉酒高歌风餐露宿,等等等等,旅行的苦与乐都是冷暖自知。买不到票,住不上宾馆,前方道路坍方,临时改变线路及行程,或者山洪爆发被迫流落在旅途中某个小镇,啃冷馍喝凉水,都可能是旅行的一个重要部分。“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首诗反映了多少旅人的思绪。
可能去的目的地是蛮荒所在,还需要有一定的体能,必要的装备,一个人也许不太安全,或者是太寂寞,于是就想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在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也许身边没几个朋友愿意跟你去吃苦,于是满世界地找旅伴,车站、旅社门口的留言板,户外店门口的告示栏,等等地方都留下了背包客寻找旅伴的小字条或涂鸦之作,想找几个旅伴可真难啊。到了后来,才有了去网上发布消息一说,没想到时至今日,背包客成了时尚,某某在网上振臂一呼,应者如云,人虽然是多了,可背包客的精神却越来越淡漠了。
上述林林种种的体验,不是一大群人蜂拥而至某个风景名胜,拍上一张“XX到此一游”照片的旅游所能带来的。它需要的是用心去体会,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双眼去观察,是身与心的体验,不是跟着导游的小旗子走马观花所能了解的。大队人马出行,可能更多的是拍照、聚餐、喝酒、交友、游戏等等,回来后也许可以用炫耀的口气告诉同事又去了某个地方了,怎么怎么好玩等等。
也许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跟国外不一样,中国人只要自己的小孩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一律不要孩子动手,好多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差,离开家长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记得在80年代,一群中国孩子与日本孩子一起过夏令营,有一个项目类似今天的户外短途活动,中国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理能力,一路上都需要家长照应,而日本孩子就非常坚强,家长基本不管,最终中国孩子只有一个在家长的陪伴下到达目的地,而日本孩子几乎全部自己到达,多么可怕的事啊。国外很多孩子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背包客的生涯,而中国人到了成人以后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假期担当背包客的角色。
磨房提倡背包客,其实推崇的不是背包客这种行为的本身,而是提倡的一种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如果你就是想出去玩一玩,又不愿意自己操心,那跟旅游团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想在磨房组个队,省点钱也许是最基本的目的,也可能有多些人热闹的心思,人多费用也许能降下来,但旅行的乐趣能有几分还在?领队操心旅途上的种种事情,队员们不管事了,那还不如跟团去更好,领队毕竟不是专业导游,出了事也没人买单。旅行质量不好,被人黑了钱,回来找谁抱怨?磨房提供这个平台的目的是希望给大家交流经验,传播、共享信息,找志同道合的旅伴,不是找旅行团,也不是拉人拼队,更不是找朋友搞对象。
也许有人会说“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其实背包客的行径与是否有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旅行毕竟是一种业余爱好,当然了,玩久了成精也可能成为职业,比如早年的江鱼儿之类的人物。
我等平庸之辈,当以工作家庭为第一,有时间就出去,没时间就看别人出去玩过过眼福。但是也有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中的水,挤一挤又有了。业余总会有时间出去玩,既然去玩,时间和金钱来之不易,都比较金贵,可不能铺张浪费,背包客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
走马观花,到此一游,时间可能是省下了,但能留下点什么能?几张照片,一点谈资罢了。记得以前有个高人说过,希望每次的旅行都能滋养着一年中其他的日子。
不喜欢类似这样的话:“都市不是我的家,背包帐篷走天涯” ,狂妄而已!
整日里惦记着浪迹天涯,一味地追求自由,最多是得其形而未得其神,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先。
潇洒如陶潜一般,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每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何?还不是倚门而坐,翘首以望“白衣送酒”?
可是关键不在于什么精神不精神的,在于一个参与的过程,态度决定一切,跟钱多钱少没有必然关系。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真正的得道者是不会在乎什么背包客的外在形式,穿着五颜六色,花里胡哨的服饰,满身精良装备,带着救世主般的心态去俯视贫困地区,只是炫耀而已。言必称“兄弟在XX地方的时候”,跟拿了“克来顿大学”文凭一样好笑。
或者一味尊崇原始的、未开发的地方的民风民俗,到了顶礼膜拜,无以复加的地步,以为原始宗教就可以拯救现代人的信仰失落,那也是对当地人民的一种不公平,凭什么人家就要无私奉献啊?既然窗口打开了 ,进来的就不完全是新鲜空气,苍蝇也会跟着进来的。
或许有人说,背包客大约是不屑去成熟旅游区的,我看未必是这样,成熟的旅游区和未经过开发的地区不是主要问题,在于人心怎么看待。
以深入的心态去体验,烟花三月下扬州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二十四桥明月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这天下的月亮都一样啊,哪里有什么“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不就一个破桥,一池污水而已。有人的人可能就会从人文、历史等方面去探访,深入了解富春茶社的“大煮干丝”究竟跟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扬州十日的遗址尚存否?琼花有什么魅力让隋炀帝兴修大运河来看?这盐商富甲天下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以猎奇和高傲等等心态去怒江无人区,我看跟去成熟旅游区没什么区别,还不是山啊水啊之类的,还累的要命,没豪华空调车代步,没吃没喝的。
背包客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它逃避不了什么东西,该面对的一样要去面对,生活、亲情、工作,等等,一个也不能少。当年西方的嬉皮士们,玩够了“革命”,腻味了背包客,厌烦了朋克和摇滚乐,最终还是回归主流社会,该工作的工作,该嫁娶自然都有了归属。
老马们的一句话比较受用:“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什么所谓的组织者该去哪里去哪里,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旅行社的方式就是不适合磨房,不适合“背包客”!
抱歉,实在没有什么词汇可以贴切地形容自助旅行者,我也不想用”背包客“这个有一定炫耀性的词啊!
再多说一句废话,以前还经常以“驴子”、”驴友“等自称,自从成为时尚以后,再也不敢这么称呼了,就跟”小资“一样。 人与人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最终都不过是一堆黄土罢了。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人啊!这尘世间又有多少难以割舍的东西呢?
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萨特说过,存在即是合理。鄙人的此篇文字,只希望能给同好者一点参考,断不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非常感谢大家的指正,本文也在更新中,纯属负日之暄,野老献曝,见笑了!
(磨房的帖子)... 阅读全文
调查
女的喜欢这种身型吗?:hug: :loveliness:会不会娶不到媳妇````
[attach]26956[/attach]
[attach]26957[/attach]... 阅读全文
用一形容词形容你的初恋
我先来,上当受骗... 阅读全文
感受梅里---雨崩攻略
有人曾经说过:要挑战自我,感受大自然,不去天堂,就去雨崩去体验那种身在地狱,心处天堂的感觉!
雨崩村位于云南德钦县云岭乡境内,因目前无公路可通,进入雨崩,需徒步或骑马18公里,翻越3800米垭口,加之,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的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脚下,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真乃世外桃源。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雨崩现在的情况,此次之行我把雨崩以及周边所有村庄转了一圈,颇有心得,现在把一些感受和经验讲述出来,以供大家旅游参考,便于出行.
常规都是走3天就走完了,其实要真正了解雨崩起码要走5天!
常规路线:
D1:飞来寺包车到西当温泉,120块7座面包车。到西当温泉开始徒步,一直上坡爬12公里,从海拔2650米爬到3800米海拔的亚口,历程12公里需时4小时,一路的叫累啊。FB型的可以骑马,价格165块。一路景色很单调,还不如我们的八片山。哈哈。。到亚口后可以休息,吃中午饭,在亚口有方便面卖(10块一桶,建议自带压缩饼干)之类的干粮,还有酥油茶,在这疲惫不堪的时候喝一碗酥油茶可真是享受啊。又便宜才1块一碗。休息过后继续向上雨崩出发,一路都是下坡路,很好走,轻松的很,6公里正常1。5小时可以到上雨崩(海拔3200米)。上雨崩住宿条件比较差,没标间,都是20块一床位,但要去冰湖必经此地,先将就着吧。推荐住宿梅里客栈。
D2:起床吃过早饭去冰湖(海拔3600米),来回需要8个小时。开始走有一段平路,全是原始森林景色迷人啊。中间要爬破但难度也不太大,只是我去的时候是雨季,泥泞小路也是很磨人意志的。走过“水泥路”到达大本营(海拔3500米),这个大本营好像就是震惊世界的1991卡瓦格博山难的中日登山队的大本营,其实也没啥看头,就是两三个破木房子,现在一般去冰湖的游客都是在这里作为的中间休息站。(说白了就是卖方便面的小木房,哈哈`)冰湖本身的湖面面积不大,都是梅里雪山上面的冰雪消融后变成的水,融会成一个小湖再流到雨崩河。终于可以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神山的雪了,兴奋。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雪崩,我看到了,虽然是个小塌方,但也是蛮壮观的,我呆呆的看,居然忘记拍照,我晕~!·!·#!回到上雨崩后要是时间还早的话,我建议撤出上雨崩,到下雨崩(海拔3050)住宿,推荐神瀑客栈,有标准间150块。上雨崩到下雨崩要是平面拉直线的话不过几百米,但要徒步去要1小时,。。。。。
D3:去神瀑!这一路都很好走,全是平路,3小时可以到达。一路上我都看到满身湿透的游客,喇嘛,藏民,还见人就喊:扎西得勒(藏语:如意吉祥),哈哈,搞笑的很。去神瀑就是为了转瀑,转的过程不能带帽子,身上穿得越少,就越虔诚,当时我看到一个香港的游客就裸转,太虔诚了,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大哥,您行~!。进行神圣的转瀑仪式。转瀑要赤脚走在瀑布下,神瀑下有许多小石头,长达一百多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那冲击力。。。。水还是冰冷的,脚下的石头是刺脚的,我的感觉:又冷又痛!转瀑,从左往右转3圈,然后带个水壶到旁边的泉眼中取神水喝,还要捡个小石头放进水壶。记着这个仪式。我啥都不知道,糊里糊涂好不容易的转了3圈居然忘了最重要的一步,取神水,够郁闷的``````回程的时候大家都喝神水,就我喝开水。555555`````````回到下雨崩大概是2点左右,从原路返回西当温泉。
要是你觉得走得不够自虐,不够过瘾的话可以考虑以下2天的路线,但危险性极高,非常消耗体力,绝非我在炒作,危险是一定的,希望三思后行。
D4:4500海拔的一处宁静----神湖!体力好的往返需要9小时,途中没水源补给。听当地的藏民说神湖是雨崩村的福地,以前还没开发的时候每年的8月都去朝拜,只是现在开发旅游了没时间去,都招呼客人赚钱了,晕。这个理由```去神湖一定要请向导,从下雨崩出发,一直的爬山到4500米海拔后还要走一段悬崖路,达到一个废墟的牧场。一路都不好走啊,就是爬山,全是原始森林,很容易迷路,向导说这里发生过因为迷路丢掉性命的游客,几个月以后找到的是一堆白骨,一般去神湖的都是老外,死的都是老外,老外很有冒险精神啊,我们中国人一般不去,路况差,小路多,消耗体力大,我们不能拿生命开玩笑,向导一定要有的!再说说那段悬崖,虽然不是刀切的悬崖,但坡度也有7。80度左右吧,路就只有20到30公分宽,看下去万丈深渊。我在这里就差点丢掉性命,我去的那天早上下了一点小雨,踩到石头滑脚了,差点就掉了下去````阿门``现在想起也心有余悸。要是胆子大的,有经验的驴子手拿登山杖可能觉得没我说的恐怖,因人而言。还是注意安全吧。
D5:从尼农峡谷走出雨崩,沿着雨崩河走,经过德一行,那基,格久达,尼农,扎郎,必打等村庄,10小时左右到达西当村。途中见到雨崩河与澜沧江交汇的奇景,一河清澈见底的雪山融水,一河黄土混浊的澜沧江水。我觉得尼农峡谷和虎跳峡差不多,只是比虎跳多了几分险峻,有悬崖路段,路面比较窄,时有大风,落石,雨季还有塌方的危险。今年6月就有一名以色列游客失足掉雨崩河里,沿路都看见寻人启事,看得我心慌慌。走尼农峡谷很多人都建议请向导,但我们一行5人,一致通过,不请!因为我们人数比较多。就沿着河边走,但过了必打会有很多小路,很容易迷路,我们就迷路了,本来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花了将近3小时。到西当村后住宿,第二天坐班车回到德钦,每天一班车,大概都是早上8点左右发车。
雨崩逃票:
(1)这个逃票路线非常的省钱,从德钦县城翻山越岭走到尼农,什么门票包车费全免掉了,只是徒步时间比较长,藏民走都需要一天时间了,很累人,门票83块,德钦到飞来寺30块,飞来寺包车到西当温泉的120块全免掉。哈哈```````
(2)从飞来寺抄小路到西当温泉,小路很明显,比较多驴子选择走。
向导信息:
格太,电话:13988796385,四十来岁的藏族男人,很热情,只是废话比较多。我都走得累个半死了还不停的逗我说话。
以上行程紧凑,每天大量的高原徒步爬山非常消耗体力。其实只要时间充裕可以在雨崩村住上几天,看一本书,好好感受梅里雪山。... 阅读全文
怎样训练将狗变凶
如题,请各位有大虾帮帮忙,感谢了。我家的狗是条德牧,觉得不够凶,胆子小dd52001... 阅读全文
~仅显示最近5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