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山林 LV.1  幼儿园
  • 摩羯座性别保密现居住在 地球村于2008/10/12注册至今
个人成就-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休闲网运动爱好者

  • 推荐用户-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11/04, 13 回复

    三探高山村回顾及简要攻略

    再探高山村,起由于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要跟我去户外,听后内心狂喜不止,许久没女孩子跟我一起登山了。怎样“折磨”她呢!于是,想到了高山,高山里的村。确实,如果让她走穷山恶水,实在,实在……有负她的美意、她的初恋。要给她一些好山好水,让她月月念天天挂,去而又来。我想,温柔的折磨,让她的灵魂出世、眼睛上天堂、双腿不听指挥,比狂热的追求--更有效。 这天是2011年9月17日,同行的有清远山林、三山客、指导员、雪落、静静、金坚、晴晴。 从骆坑尾出发,通往高山村的路,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路,第一次走,便成了我心中的喜欢,成了我喜欢的徒步健身路。在我的眼里,高山村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涧、一村一林、一竹一石,更胜从化的度假休闲地,它离城不过三十里,从化溪头村却在我家115公里外。它有世外桃源般的静谧、纯净的清风、浅浅的清溪、深深的幽涧,笋牛驻足、蜻蜓飞舞,雀鸟欢鸣,蜜蜂嗡嗡……不通车,只行人。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10/23, 7 回复

    再探连山金鸡岭回顾

    仅以此文向连山人民和笔架山保护区管理员致谢,让我能分享这么美的地方! 金鸡岭,位于广东省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有连绵的群山,最高为金鸡顶,属广西地界。早在半年前,受清远一著名户外人士暗示,金鸡岭再次成为我的攻坚对象,决意约伴再走一趟,再续探索之梦。于是利用二个晚上,制定了简略的可行的《登山计划》。此后,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有空就轻击鼠标发送我的渴望。 2011年10月2日下午五点,把车的里程表归零,从小市出发,到各处指定地点接上同伴,沿北江路经飞水转入107国道,到迳口驶入清连高速,车速慢慢从90公里上升至140公里,大多时候锁定在115公里,一路而奔。从连南收费站出来,进入253国道,刚好是傍晚18时40分。 把车速放慢再放慢,过连山县城、福塘镇、小三江镇、下帅镇、上帅镇,完成穿城过镇就是入村,自进入通往下帅镇的乡道起,一路而过家家户户门闭屋静,只有三几户的窗口透出炽白的灯火,许是懂事的孩子在寒窗苦读;弯曲的山路边接二连三地传来“唧、唧、唧”的虫鸣;越近目的地,迎面碰见的车辆越少,偶遇是驾摩托车夜归的人,把强光透过车窗照在我的脸上,让我的视野变得模糊。 彼时,已完全看不清山势和方向,尽管来过一次,就是认不得路,唯有两度下车敲开农家的门问路。抵达目的地,已是深夜11点多。剔除在福塘找饭店吃饭和走错路的时间,全程286公里路用了不足4小时,好象没有“超标”。不过,去过上帅镇的人都知道,这个时间这个速度确是超快的。过了鹿鸣关,不管是国道、省道、县道、村道,弯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弯。这个晚上,车头大灯发出的远光,在静悄人稀的山路,从右扫往左,又从左滑向右,再从坡底指向天空。 将近零时,下榻自然保护区的职工宿舍,明显感到连山的气温比清远市区低三至五度。大意之下,让自己吃上一个哑巴亏,所带六件登山替换的衣服,只有一件是长袖的。我是最后一个洗澡的人,不会使用冲凉房的那台老式热水器又再吃上一个亏:脱掉衣服在寒凉中弄了二十分钟也打不着火,唯有硬着头皮淋冷水,那从头淋下的山泉水太冰凉了。 喝过甘香的山茶,一行五人分到四间房五张舒适的床,各自宽衣就寝。或许是天凉的缘故,或许是不习惯睡生床,或许是记挂明天的探索,我无法入睡,不停地翻身,索性眼望天花板,回忆着在福塘的那顿美食,回忆着去年五到连山的日子,一摸嘴边有点冰凉,居然是流口水了,连山的美食真是没法挡,就连普通的蔬菜也可登堂入室摆上贵宾桌。想呀、想呀,不知是凌晨几点睡着了。早上五点多又突然醒来,不停的咳嗽,再也无法入睡,趁机起床从东、南、西、北四个角度拍了早晨的笔架山。拍完后,隔房的大风窗也起床了。看风我拍到漂亮的相片,他乐呵呵而不是幽幽地说:之前想也起床拍片,听见天好象在下小雨,还担心影响登山,现在让你看到了美丽的连山晨景――光线柔软,山林静谧,色彩自然……。 10月3日的早餐,是吃护林工人为我们准备的香喷喷的米饭和甜甜的瓜。七点三十分,收拾行礼整装完毕,就从保护区门口向金鸡岭出发,探索之路是从龙坑电站右侧的山开始,与上次所走过的上山路完全不同。这是一条护林工人常走的工作路,路宽不足半米,十分结实,在大树密林中穿行而去,左下侧有一条流量充沛的山溪。 秋是收获的季节。所过之处,遍地野果,也遍地落叶。野猪只要守住一块地,安好一个窝,看稳一个土坡,就可实现自给自足,从此吃喝不用愁,再也不用满山跑,再也不用步步把关和层层审批,更不用经历春夏秋冬,只需半年就可从瘦到肥、从肥变壮了,提前实现上市。 自然,充满好奇心的我又连番追问护林员,这是什么树,那是什么果,这花是什么科目,这果子能吃吗?物品太丰盛了。护林员面对我的连珠发问、狂轰滥炸,只好搔首弄耳,又故意堕后,让我们可争当登山科学发展排头兵。 每隔一段路,就发现野猪活动的痕迹,有些还是新鲜的,估计是听到人声才跑开,且跑开不远。相比之下,生活在这里的野猪要比清远人幸福。当北江河时常遭受污染时,这里完好的生态使野猪、其他“居民”开办了一间间自助餐厅,它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渴时,谁都可走到溪涧喝水。饿时,就以草根、树根、野果充饥,花蜜养生。有丰富植物知识的大风窗,随手一指就为我介绍了一种正在树上寄生、名叫“石橄榄”的植物,可以入药可以煲汤,是阴生植物,还让我带了两株回家种植,还说回清远带我去喝石橄榄汤,让我多了一份期待。当他又带着我走过大树遮天的路上,又奇了,我的咳嗽不知何时停止了。 海拔到达五百米后,开始出现密密的竹林,与茂密的乔木林争抢地盘。在护林工人的帮助下,我们从绿海中钻出来,顺左下切走入山涧,又向上找到通路,走过被莨箕草所遮盖的山坡,再绕溪忽上忽落,时而站于花岗岩石停于深潭边,时而穿过一片竹林,时而钻入一段老林,可以随时察看树林下顽强生长的竹子,在枯木中观察不认识的昆虫觅食。路上的苦竹、黄竹、黎耕竹、箭竹让我叹为观止,坚韧的竹子就一直长到海拔1220米的地方。当我从一个急坡钻出高达六米的竹林,进入一处开阔地带,以为到了竹海的尽头,往前百步迎面又是一大片竹林恭候我的到来。 同伴早跑得远远,剩下我继续仰头寻觅野生荔枝,向山窝眺望。尽管每一棵树都被山风吹得左摇右摆,但我还是用望远镜看到山窝中有一棵老树上挂着稀疏的红果,想必是去年吃到的野荔枝,那个甜,至今怀念着。那棵老树就相隔不远,却有密林阻挡我不敢深入。今年如何吃上野荔枝呢?只急得我如热窝上的蚂蚁,团团转。 急忙奋力追上同伴,央求倒回去采摘,但同伴早就被大草坡迷住了。此山真的独特,东面是茂密的竹林和树林。西面却一个接一个的大草坡,每座山顶都长满了小草,有近万亩,一直长到海拔900米的山腰。对于城里的人,若到此地,谁不喜欢在大草坡上奔跑。自然,去年的当然草原就变成了大风窗草原。 顺着大草坡沿山脊转右而上,还有一片老林,最高的树超过20米,长得粗壮的一个人也抱不过,一棵棵老树干上都长满了青苔,也让同伴欢呼雀跃,喜欢摄影的更是连连按动快门。路让牛踩得比一些国道还结实。穿过老林,又是竹林,接着是灌木林,一块奇石就从灌木林探出身来展现雄姿。到达海拔1320米的地方,又出现一片树林和竹林。为什么连山县能有这么好的一座大山,何以我家乡的山岭都种上桉树?现实真让人困惑,找不到答案,说不出理由。或许,是前者懂得保护,后者被人迷惑、需要发展。 (此行,所吃到的白切扇鸡、白切鸭、蒸鱼、炒瓜、鱼香草伴榄角,确是美味)...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9/22, 14 回复

    美在连山

    学下摄影和上图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7/16, 68 回复

    穿越大雾山记

    仅以此文献给同行的大风窗、Peter和冰点等人 大雾山,位于连山与连南交界之地,海拔1659米。自去年随大风窗攀登金子山,又拍梯田,途经此地,在山脚下初睹它的芳容,产生了攀登的念头,于是,一众山友一直在等待中,等待这一天的到来。清远山林为此三度发帖约伴登大雾山,但三度因雨而落空。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机会,来之不易。得到大风窗和Peter的有力响应后,登大雾山的大计定在2011年6月5日实施。早上七点,一行六人从体育馆集合出发,沿清连高速直奔连山而去,在连南县城转入G323线,过太保镇再转入X400线,总行车里程约200公里,费时2个多小时,就抵达了登山的起点黑山村。第一时间与事先约好的向导接上头,穿过梯田,走过旱地,一条小路继续指上山窝。 大雾山终年有雾,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平常难得看到它的全貌,一睹它的芳容。此刻的大雾山,也正被云雾浓罩着。据向导介绍,登大雾山有三个方向可供选择:第一是从欧家村出发,沿山脊而行可攻顶,但没有水源补给;第二是从金坑电站出发,但路途之遥,非一天能及;第三是从黑山梯田出发,沿途溪水丰富,树高林深,各类飞禽走兽随处可见。我们足下之路,就是一条优中选优的登顶之路。许是村民常年上山干活,加上有电力公司要在隔壁的大山建风力发电站,依溪而上的路变得清晰和结实。 水为万物之本,不管是人,还是小动物,都需要水来维持生命。一路上,都是颜色艳丽,形态各异的小昆虫、小动物,但多数不认识,多是平常难见的。在小路边的草丛,有两回还让我们看见了蛇。尽管两条蛇听见我们的声音都快速溜走了,但却实让我们吃惊,一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想必,大雾山可不是一般的山。 如今,我们所走的路,也是一条较有挑战性的路,会不会遇上毒蛇不说,就连那些颜色艳丽的小动物到底有没有剧毒,也无法确定,更何况接下来的路深不可测,要经过一个长达300米的大草坡,然后钻入看不见人的竹林,再通过灌木林,才能登上顶峰。这可不是一般的山顶,而是终年积雾的山顶,在冬季还有积雪,更是清远的第三高峰。 或许是想试试我们的耐力,考验我们的登山意志,向导凭着底子深厚,来自大山,一路领先而行,要远远的把我们抛在后头。但他哪知道,大风窗是一个久经考验的登山战士,每每拍完照片,又不紧不慢地追上去,紧贴其后,深让其佩服:看不出你的体力这么强劲。走着走着,一支登山队伍分成三组,彼此拉开了一段距离。每到一个水源地,向导又主动停下来,等候其他人的到来。Peter由于长途驾车,加上昨晚睡眠不足,消耗了重要的能量,拖着深爱的女驴友,慢慢的走在了后头。每每赶上来,Peter连说“这里的负离子太多了”。等到吸足负离子后,Peter马上冲劲十足,唤发出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连呼轻松、轻松。你说:神奇不神奇。山林产生的负离子太重要了,眼前的美景让Peter陶醉。 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十分清澈,入口沁甜,擦脸冰爽。向导没带水,只带了棒棒糖,每遇上水源,就把嘴伸入水里狠狠的喝几口,喝得有滋有味,让我等羡慕。若时光倒回三十年,清远山林可跟他一样,大口大口地喝,遥忆80年代前,去到山里、坑边、溪边,只要口渴了,就敢伸头入水中央,喝上几口清纯的水,但现在没胆量去喝了,谁知道这些水有没有污染,有没有人隐藏于山的角落制假、烧铜、挖金、种桉树、产毒品、造铝、洗矿、炼银......。大家都知道,种桉树要施肥的,本地常用的一个牌子叫“好阳光”桉树专用肥料,那年经过秦皇镇的山岭,桉树下面的溪水都严重变色了,有人笑言恐怕喝一口马上变成“外星人”。现在,看着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山溪水时急时缓地流过,就是不敢分享,实在可惜,只能望溪兴叹。人啊!就把自己的路、自己的环境、自己的保命衣统统破坏,一天一天地投毒和毁掉,不定期地投下新的定时炸弹。 得益于当地广大劳动人民,足下的山路,并不崎岖,也不难行,有些地方变得比较平坦,还有大树相伴,路时而伸过小溪,时而靠边蜿蜒而去,弯弯曲曲,走起来让人舒心悦色。当最后又一次跨过那条孕育过十数万人,灌溉过千万顷良田的小溪,小路直接伸向了一个大山坳,两边的高山,皆被浓雾所罩。这时,前面传来了陌生人的声音。向导马上阔步急行,清远山林和大风窗紧随于后,接近一看,原来是有八个孔武有力的男人先于我们到达,正坐在地上休息和交谈。一通电,皆是当地村民,两人一组共抬重达260斤的铁架上大山建风力发电站,每组每次可得300元,要用一天的时间。听说我们要登大雾山顶,皆投来钦佩的眼光。但他们更让我们称赞和尊敬,从山脚到山顶,少说也有三公里的路程,何况他们要到达的大山,海拔在1500米之上,换了我们去干,早就压跨身体,早就“劈炮”洗手不干;而他们就能做得到,干得来。从山脚出行算起,我们到达此地只经过了小考。 此时,海拔升至1200米。在这个即将著名的大山坳向右转身而行,迎面是高山草甸,某某人所喜欢的大草坡,极为壮观。以为幸福就在眼前,希望随之实现,谁知苦在后头。草长得壮,生得密,且齐腰高,有些地方还同时生长着灌木,把原有的小路掩盖了。人走在草丛里,根本看不清路况,风险在不断增加,只能小心翼翼地前行。走呀走呀,清远山林开始胆怯了,急忙让大风窗先行。队伍一下子又分成三组,向导和大风窗居前快速前进,冰点、文仔和Peter等人结伴落在后头,只有清远山林一人走在中间,严重违反了户外安全守则--登山必须双人同行,不能一人落单。不过也神奇,当我们越往上走,笼罩在山顶的雾为我们的到来而逐渐散去,让我们在艰难前行中慢慢地看到大雾山漂亮的容颜,那可是不一般的美。但仅一会儿,大雾又从四面汹涌而来,把山顶盖得密密实实。走在前的大风窗一下子没了踪影。 听到清远山林略带颤抖的叫唤声,大风窗马上大声叫停向导,在浓雾里并排向后看去,等候其他同伴的到来。不得不佩服冰点的毅力和登山意志,一行六人,数她最年长,也是最苗条,气力最少,但冰点走在山路上,气定神闲,面不改色,呼吸平和,一点不输给同行的男伴。而Peter的女伴也显出强驴本色,第一次参加户外登山活动,第一次挑战千米高山1659高度,谁见了都会说厉害,尽管走得慢些,但没见她说太苦呀、累死了,一路信心足,默默坚持,专心行走,她和冰点一样,外表柔弱,内里坚强。 汇齐人后,接下来还要通行于一段草坡,走至草坡尽头,各人开始欢呼雀跃。前面,看见了一片野竹林,一直长到山顶。大家都以为,这个野竹林很容易穿过。谁知,更苦的就在这处了。先说Peter,因为身材高大,钻入竹林后,必须躬身前行,还要照顾专门陪他而来的女伴。Peter此刻的苦况,真的无法用更贴切的词去形容。由于人迹罕至,山高林茂,草深竹密,雨水充沛,还有其他树种与竹林抢地盘,大雾山的小动物特别多,眼尖的冰点还指着树上一条身上布满红丝的虫问是什么?清远山林扭头一看,吓得冷汗直冒,不敢哼声。这时,登大雾山变成了冒险之旅。 等到站上海拔1659米的高度后,已是14时25分,刚好完成了大考,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马上由心而出,绷紧的神经马上松弛下来。之前,各人要克服百般苦况,冲破重重障碍,突破一关又一关的封锁;要知道,从海拔1200米的大山坳开始,路途变得艰险,雾气时大时浓,眼前时现平常难见的小昆虫、小动物,有没有毒性无法确定。接着是全身狂喜,我们终于站上了清远的第三高峰,厚厚的云雾又逐渐褪去,可看到远处漂亮的山城,太阳从厚厚的云层露出些许的笑脸,山顶阳光依然不足。朦胧中,我们看见了连州城、连南小城,一条指向连山县城的路蜿延没入群山。一种相识相聚之情更加香浓,通过同登大雾山,彼此拉近了友谊。这山,给我们考验,给我们喜悦,给我们快乐,给我们遐想,给我们收获,始终发扬互助精神,让我们感悟,让我们留恋,让我们互相担忧,又让我们依依不舍。何时,我们又能相聚大雾山呢?这山植物太丰富,但担心路途的安危,只让清远山林能记着的有罗汉松、夏枯草、野百合、野山桔和野石榴......。 与我们登过的其他高山不一样,大雾山顶峰没有嶙峋怪石,没有峭壁,没有断崖,没有孤树和独木,也没有乱石坡,灌木生长得极其茂盛,仅一小块空地没有长树,应是建国防测绘点弄出来的,空地上有一个高约1.5米的石柱;整个山顶就以矮树居多,还生长着中草药,有些地方长有杂草,一株比较特别的蔓藤挂满了如尾指般大的果实,但不敢采摘食用这不知名的野果,生怕吃后中毒,在山顶回天乏术。 俗话说:登得高望得远。但在大雾山顶,因四周的杂树野草野藤都长得比人高,所有人都要站上石柱才能看到远处的景色,也许建设者没料到,这个测绘点居然还有这个用途。各人轮流上阵,美景,让我们暂时忘记了饥饿。一番狂拍后,各人才去找到自己的地盘,才从包里掏出干粮充饥,互相分享从家里带来的食物。山林暂时归于平静。 时近三点三十分,按经验必须选择下山,我们选择了欧家方向。这时,天空开始暗下来,看样子,一轮狂风暴雨即将降临。下撤途中,我们又遇上迷人的大草坡,看到了云雾挂在半山腰,穿过杂树林后,在高高的毛竹林让滂沱大雨淋个全身透。被雨淋过后,欧家村那片梯田美极了,风头一时无两。 至此,我们一行六人完成整个大雾山穿越。极富挑战性,下到山脚,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6/06, 8 回复

    太保梯田

    连山梯田。6月5日下午5点,连山风雨大作,登大雾山而下,刚好遇上。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4/30, 6 回复

    都来说说这两个小朋友的真名

    它俩是谁呢?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4/12, 10 回复

    连州山林

    东岳山远眺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4/05, 3 回复

    佛冈山林

    献给同登山的驴友们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4/04, 14 回复

    清远山林

    献给清远同登山的驴友。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2/10, 18 回复

    2月9日登耙齿形顶记

    9点15分,我们12人从面包车上走下来。为了尽快登上耙齿形顶,经简单的商讨,决定从望军山的西面小路出发,由清远山林领路,大黑豆和四哥殿后,热带雨林作总指挥,野云、冰点和欢欢等一众美女居于登山部队的中央。对于数次登上望军山的清远山林,自然比较熟悉这座山的一草一木和曲幽小径,大家也十分相信清远山林,就连相识不久的野云也说,这条小路太好了,致使清远山林出现麻痹思想,越来越轻视大雾所带来的影响,急速地行走在西面的小路。结果,部队刚登上半山腰,蓝眼泪和冰点就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为安全起见,主动提出往回撤,由翩然和老郭陪伴左右。 这时,剩下我们八人继续往前行。山上的能见度只有五米。约半小时后,干净清晰的小路变成杂草丛生的荒芜之路。要上顶,就必须钻入比人还高的草丛。面对困难,所有人都没哼声半句,有说有笑的走在清远山林的背后,用厚达十分的“钢板”来支持清远山林,构筑登山之合力。或许是有第一次认识的欢欢,第二次同登山的野云在场支持和鼓劲,清远山林变得十分勇敢,没有被艰险所吓倒,“乖乖”地当起了领路人。熟悉清远山林的人都知道:清远山林登山从来没有走在前面的,胆量十分细小,还是被四哥吓怕的。这回,终于可以吐气扬媚,变得勇敢,可以大胆的走在前面。 去过望军山的人都知道,此山以松树、杂树居多,还有清远人都熟悉的蒗箕草、岗稔树、杨梅树......自700米的高处起,竹子更是数不胜数。当我们跨过那堵石块垒起来的墙,离山顶就近了,也就接近去耙齿形顶的山峰了。耙齿形顶就在石坎圩的北面,因远看这座山就象耙田的铁耙,故当地人命名为耙齿形山。 哎呀!看来是上天要跟大黑豆开玩笑了。记得2009年11月14日,当清远山林与大黑豆结伴接近耙齿形顶900米的时候,周遭的山林已被大雾笼罩。今天,这次重耙齿形,刚到达望军山顶,浓雾更是从四面飘来,看似要阻挡我们前往耙齿形,看似应验了“贵人出门招风雨”的谚语。从望军山顶走过另外两座山峰的路变得十分困难,将充满波折。第一次回清远登山的欢欢姐妹,急得大声叫喊起来,要喊开那些云雾。但是,一对弱女子,那能这么容易冲破迷雾呢! 怎么办好?已接近中午十二点了。趁着大家在竹林休整和充饥时,清远山林提出:顺着小径往下走,改道宋朝进士议谏大夫陈凤台墓地旁边的路,下撤至200米的地方转左,选择一条长满吊钟花树的路前往耙齿形。征得大黑豆、热带雨林和其他人的默许后,全部人马上收拾行囊,又一次急行军。当下撤到大路时,听说又要再登高150米,四哥就像一只画眉鸟一样,马上大叫起来,不同意继续登耙齿形。为支持下属今后开展工作,热带雨林只好同意了四哥的意见。结果,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大黑豆又一次与耙齿形顶失之交臂。虽是这样,但收获更多更好;你看,我们12人今年在望军山上转大运了。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1/09, 1 回复

    这个年末的风雨粉洞行

    12月25日,按照西方的传统习俗,是令人兴奋和雀跃的圣诞节。对于圣诞节,在东方有越来越多人要分享了,不管年轻人、小孩、中青年。其实,对于西洋人的节日,真的那么重要吗?看着广东各主要城市洋溢着的浓厚的气氛,恐怕,西洋人比国人更高兴、更开心,圣诞节更快的走向东方,圣诞文明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了。 有人说:圣诞节是聪明的西方商人想出来的节日,是为了更多地赚取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以渡过经济大萧条的日子。又有人说:留过洋,出过海的东方人通过拷贝、粘贴、升级,把圣诞节带回了东方,引领东方人主动融入世界、主动接受西方人意识,感受国际大家庭既热闹又温馨浪漫的气氛。噢!地求只有一个,东西方的文化融合势在必行。柏林场不是倒了吗?东西德合并了!铁娘子也回家“务农”了,小布什也停职留薪回去要当外父了。可是,南斯拉夫破碎了,黎巴嫩和以色列又在纷攘中,伊拉克也承受了莫须有的罪名,印尼和菲律宾事件还在记忆中,朝鲜半岛紧张气氛新鲜出炉......。矛盾总是存在的。 作为当年来自农村的孩子,本也想跟小嘎、傻月、小记者和当然们到广州去观察人山人海的气氛,趁机拉拉不认识的美女的小手。可是,这天是中国重要的日子,还是大众的公休日,也刚好是周六呢,咱们就不凑年轻人和小孩子的热闹了。 喜欢一起出行的日子,喜欢与山友同行。几经联络,几度短信,一番苦心,大黑豆、四哥、简单、牛牛、小郑、小钦、小锋最终同意了清远山林选择的西行南冲!据先头部队派出的“侦察兵”回来报告:粉洞有苍老的历史、清静的村落、悦目的花朵、丰收的果园、弯曲的山路、留守的老人、保家守园的小狗、连片的杉林、婀娜的竹子。在寒冷的冬季,在又风又雨的日子,可以劈下柴、烧烧火,给老人家带来温暧带去新思维、新触角、新光明,然后回忆当年,然后感受当年。 掀开月份牌,清远的天空似乎很久没下过雨了,给经营电站的股东们带来丝丝失落、点点苦笑与无奈。在缺雨的冬季,做小水电生意的人们自然着急,盼望更多,祈求雷公喝醉、电母顺心、龙王开怀,上天开渠放水。25号这天,天真的下雨了,下得颇欢,一番久旱逢甘露的样子。等到七点三十分,雨还没休止过,清远山林的心怅然若失,增加了两份担心,生怕美好的活动因雨而夭折,而继续前行又多了一个风险。坐在租来的面包车,赶着回复同学们发来的短信:前进、前进,前面的道路更光明;当地农家已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午餐和果蔬。 这是一群让人感动的同学。计划可如期实施了,按照确定的行车路线,在连江路、笔架路、广清大道、桥北路先后接上六个同学,最后一个拉上牛牛,咱们可直奔75公里外的粉洞村了。在车上,各人热情高涨,车内气温骤然升高,盖过了外面的气温。 沿着清连高速,在龙颈出口转入黄田,再转入结实宽阔的石马公路,经过南冲一个无人卖家看守的菜市场,然后跨过那座破烂的南冲桥,到达南冲圩刚好用了一个小时。对于外来的客人,要到达粉洞,不是那么容易。粉洞作为清新县最边远的乡村,经济落后,生活条件较差,可用资源较少,工厂少,外来人口少,商业不发达,但岔路居然很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走错路,要么往了秦皇的方向,要么就会转道石坎,要么会到达广宁。 酒香不怕巷子深。听说我们到了粉洞,中午还有香喷喷的、闻一闻神仙也站不稳的、想一想和尚也要犯规的“菜”,热带雨林也连忙驾车追赶而来,连忙与四哥确定会合地点和行进方向。 一路说笑,伴着风雨。九点五十分,我们撑开雨伞,在粉洞小学旁的村子走下车,守候多时的村民马上把我们引入家中。大厅里,正生着一盆红红的炭火。灶台上,正烘着一条条蕃薯干。柴房里,已摆着一箩箩蜜桔。温暖似是从天而降,感动着你我,冰冷的手慢慢热起来了。 喝过茶、吃过桔子和蕃薯干,我们要冒雨走进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粉洞的界板尾村,来个雨中浪漫行走。因为里面只有三户人家,镇上人称“三家村”。这个小村,真正留守的只剩下一户王姓人家。走在路上,每过一个山坡,每到一个旱地,都是桔子挂满枝头的果园,因为下雨,果农都没来得及摘果运出外面,变现收成。这个场景,让人想到当农民的难,当农民,就要靠天色吃饭,望天打挂。在桔子成熟的季节,如果持续下雨,就影响农民的生计,影响农民的收成。大家知道吗?农民比城里人更关心天气预报。 这似乎有点巧合,当我们走在路上,从后面走来了几个陌生的人,照面互打招呼询问去何家时,大黑豆笑说,说不定我们会去同一个地方呢。当我们走进王伯的家,又遇上了刚才的那几个人。原来,今天王伯家有喜事,他正为妻子过生日,这几个人是来吃饭祝寿的。灶台上,天井边,都放着肥美、健硕的鸡公和鸡项。或许是年老的原因,王伯已记不起清远山林曾到过他的家。没想到,我们这次到粉洞,居然碰上了生日喜事。 在喜庆的日子,有客从远方来,王伯一家人自然高兴万分,连连招呼我们坐下,马上送上了热茶,王伯又从房子里拿出其亲手酿造的蜂蜜让我们品尝。趁着女主人有空的时候,清远山林送上一包利是作为贺礼,并送上一幅工商银行的挂历给王伯作为见面礼。 那边,小钦看着纯净超好的蜜糖,到处找玻璃瓶要装蜜糖带回家;盛好后,塞给女主人20元作为拿蜜糖的钱,女主人却不肯收钱,坚持要送。看着残旧的泥墙、破旧的椅子、没穿袜子的两个老人,白喝白拿绝对不行,于心何忍;老人家的大方,我们只能从内心接受了,最后想出法子把钱给了女主人。就在我们要离开村里时,两位老人还一味坚持留我们吃饭。朋友,等到他日你也喝上了这蜜糖,一定会说:这蜜糖太好喝了,这村的老人真热情。 其实,粉洞界板尾村就是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四周都是小山包,地处清新县边陲,人烟稀少,生活自给自足,粮食自产,田自耕,地自开,菜自种,电自发,水自引......。早上醒来,就可听见窗外有鸟儿鸣叫的声音;走出屋外,就可目送蝴蝶翩翩飞过青青的菜园。冬天的界板尾,还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它的怀抱,你置身绿色的家园。 下午二点三十分,我们会上因路况不熟而迟来的热带雨林,把四百多斤蜜桔放上车,按每斤两元计价,付过果款后,接过果农送的一袋蕃薯。然后随当地人关哥到达村里的人家,关哥早就为我们打点好一切就餐事宜,让我们所吃到了上好的炒米,喝上了一级的花生擂茶,尝到上好的蔬菜......。为表示感谢,雨林大哥亲手送上了一枝法国红酒,与农家一齐就餐,直喝得大家脸红耳赤,饭宴才结束。 粉洞之行,清远山林带回了一个思考。如何把村民的热情、大方和善良向城里推广呢?我们如何改造自己的思想,重新向老村民学习呢?寒冬里的一对赤足老人,看着让人心痛!或许,赤足对于他们习以为常了。不知为什么,这对老人,却让清远山林时常想起。心向善,是每一个人应做的。谁都来帮下这双老人,这是清远山林的期盼。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1/09, 6 回复

    金子山

    远眺金子山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1/09, 2 回复

    天梯

    走在这天梯,看漂亮风景!是童子拜芙蓉吗?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1/08, 8 回复

    石钟山上的登山人

    元旦,他们在石钟山上敲响了新年的钟声。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1/01/03, 15 回复

    连山何止是美食的天堂

    连山素以山闻名,出门是山,走路是山。相信,连山是登山爱好者的胜地。事实上,连山还是美食的天堂。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0/12/27, 4 回复

    平凡的小村

    天蓝月们游走山岭间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0/12/27, 2 回复

    两片红叶

    大萝山红叶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0/12/27, 14 回复

    蝶恋花

    拍于梦飞扬之前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0/12/26, 10 回复

    照给四哥的“家书”

    这地方,属于四哥的家书。 ... 阅读全文
  • 清远山林 发表于 2010/12/26, 14 回复

    南冲美食

    南冲有美食 ... 阅读全文
  • ~仅显示最近20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