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5=ackcolor]
VB5=ackcolor]同事文仔、华姐、简单,一行六人,一步步走过凤城大桥,开始了33公里的暴走行程。
看不到尽头的路

(引自山林的blog图)

开始还很high,到最后个个像死猫一样

早上七点四十分,与同事文仔和龙塘社区曾主任,从体育馆出发,过凤城世家,会上等候着的Peter夫妻和简单,六人一队,一步步走过凤城大桥,开始了远距离的跋涉。
在北面桥头,左寻又看,发现没有方便行人进入基围的通道。为贪图方便,我只好做了一回不文明的行者。攀上护栏,纵身一跃,蹲在基围上。再左顾右盼,嘿嘿,没人关注,没人发现。再往前一看,却是一株株的含羞草,在等着我的到来。真是“众里寻它千百回,蓦然前看,含羞草却桥头基围处”。历尽千辛万苦都找不着的含羞草,不经意的出现在我眼前,一朵朵长成球状的花正盛放着。听见我的惊呼,其他伙伴马上围了过来,拍照的拍照、爱花的赞美。
顺基围而上,右有北江相伴,左有良田、鸡鹅场而看,前有乡村吸引。正值潮汛,江水大涨,货船穿梭其中。相互介绍认识后,大家的话题开始多了,从抓计划生育谈到城乡垃圾管理。谈着笑着,就接近了第一个村子,一个建在基围上的垃圾池引起了我的注意,走入了我们的话题。把垃圾池建在江岸上,合理吗?曾主任就说,这是得到批准的。但我就不认同了,尽管我是肤浅的,建在河边的露天的垃圾池,必将发出阵阵恶臭,吸引各类有害昆虫饕餐,下雨天时垃圾还有可能就直接冲入江中,波及的不止村民。凭着长时间跑步、登山,我屏住呼吸、闭着气急走十米,躲过了一股恶臭。村子很美,却无心欣赏。
走至白塘村,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越往前,地势变低,路的右侧,是滔滔的北江河水,路的左侧,残存着被水淹过的狼籍。路面,也有水淹的痕迹,北江水曾漫上来。不知建于路边的村屋,其主人可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尤其是水涨的时候。
过了白汛村,“香港中西区各界协会周演森希望小学”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间弃置的小学吗?捐出爱心的人,有没有想到农村的学校要进行改革,进行整合?希望,他们的爱心得到延续和分享,不会白废。
天开始下雨,每个人的双脚开始一拐一拐的,只能慢慢前进,文仔连说“吃不消”。正守在飞来峡大坝的普洱大哥,听说有女队友支撑不下,马上传来一股焦急之情、关切之爱,二话不说,马上启动爱车,直奔而来接应。
走至此,透露出一个信息,若是广东人,别担心买不到靠江的楼房,从湄坑村至白汛村,都有靠江的民房、旱地,背后都是低矮的山岭,前有河后有山,十分适宜开发房地产。
抛下队友后,我一人独行,继续奋力向前,远远的看见一辆小车急驰而来。相遇,普洱大哥从车窗探出头来,连连说不好意思。由于沟通失误,热心的普洱大哥飞至高田圩,转了一个大圈才跟我接上头,就好像从前搞地下工作一样,两人经过艰难曲折才能接上头。那一刻,激动之心、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收获又来了。飞来峡大坝的下游,一只又一只的小渔船,船头插着两根“竹杆”,在江面上纵横驰骋,不惧滔滔江水。再往前走,有出水口的地方,停靠着收获归来的渔船,江边停着汽车,走近一看,车上有鱼箱,箱里有大大小小的鱼,都是北江河鲜,都是来收鱼的。前段时间,听说政府部门每年组织力量,在北江河投放了大量的鱼苗,窃以为:重要的目的,是改善生态,保持生态平衡,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财富来源,可是……。但这确是一个信息,原来,要买北江河鲜,来此地保证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