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的评论...
77
粤北第一跑 2008-10-31 11:46   #22楼
精神上支持:victory:
老饭 2008-10-31 12:05   #23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0-30 10:55 发表
收集、勘正、考证本土文化的传说、谚语、歌谣、俚语、碑刻、诗赋等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资料……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日出东方 2008-10-31 13:32   #24楼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0-31 12:05 发表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有老饭的支持,信心应该更大了。:victory:
PS:楼主是女孩子来的。:lol
宁远 2008-10-31 13:46   #25楼
愿跟野姐学得一二。
楚风 2008-10-31 14:08   #26楼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0-31 12:05 发表
功德无量!!
本人正在搞广州市历史文化的一个课题项目:《广州地名与广府文化》,如有可能可以加入。
先生您这课题入口很大,难度也很大,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是的.入口有点大,所以时间上可能要长.但我可以预见,入口这么大,但因为留下的资料和文物等实在不多,特别是清远峡江流域地区留下的更少.所以,做起来时也会注定很小切口的.甚至一无所获,无从下手.我们可能只能凭资料记载的文化进行考证.唉,记载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的资料太少了.一点一点地去做吧。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声明,我也是初入门者,需要向各位学习.特别是要向想向大家、专家学习。
[ 本帖最后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0-31 14:15 编辑 ]
海鱼 2008-10-31 14:34   #27楼
大家先选一个地区来做考证吧,集中到一点使力,好过乱扔枕头砸人。大凡文明都会选择靠近有水的地方,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原因如下:1、岛屿挺大的,靠近江边,有不少人居住过。2、岛对外的交通不是很便利,估计风土人情还能保持基本完整。3、它靠近市区,我们往返容易,不用受奔波之苦。
大家对这次考证应该要有信心,纽约世贸大厦位于那么繁华的地带,它的下面居然还有一个冰河期壶口遗址。何况一个那么大的江心岛呢。
[ 本帖最后由 海鱼 于 2008-10-31 14:42 编辑 ]
海鱼 2008-10-31 14:51   #28楼
长洲岛位于广州东缘,是黄埔地区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8.5平方公里,岛上常住人口2万余人。长洲岛西面与广州大学城仅一桥之隔。长洲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清朝的黄埔海关就设在这里,当年曾经商贾云集,盛极一时。长洲岛文物古迹遍地,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使这里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地方和广州的旅游胜地。
  长洲旅游资源可分为几类:
   历史文化古迹类
  包括巴斯楼、巴斯教徒墓地、柯拜船坞、禄顺船坞旧址、外国人墓地、深井文塔、凌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金花古庙、南海神祠、洪福市、安来市等。
   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类
  包括黄埔军校、东征烈士墓、中山纪念碑、孙中山纪念馆、北伐纪念碑、教思亭、黄埔公园旧址、济深公园旧址、袖海亭、白兔岗炮台、白鹤岗炮台、大坡地炮台、蝴蝶岗炮台、新西岗炮台和旧西岗炮台、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
   自然风光类
   长洲是江心岛,绿色覆盖率甚高,尤似海上盆景,岛上河道纵横,除本岛外还有娥媚沙、洪圣沙、白兔沙及大吉沙等沙洲,这些沙洲低矮平坦,水涌纵横,岭南水乡特色浓郁。中山公园、圣堂山公园、环岛长堤、钓鱼台度假村等都是休闲的好去处。
  土特产类
  长洲是个农业耕作区域,因此也有不少特产:深井霸王花、长洲粉葛、长洲香蕉、长洲大果杨桃及龙眼、黄皮等。此外长洲的黄埔蛋、长洲年糕、长洲田蚊鱼也很著名。
  长洲是广州市惟一的文化旅游风景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远近闻名。1991年市政府启动长洲岛的开发以来,先后投资修复了黄埔军校及其附属建筑、东征烈士墓、白鹤岗炮台、外国人公墓等古迹,编制了《长洲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规划》(待批中)。今年是黄埔军校80周年华诞,广州市和黄埔区政府对长洲(鱼珠)码头进行了改造,对长洲岛上的主干道金洲大道进行了扩建,修建了登山石径,连通了黄埔军校与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等景点,长洲的交通环境和市政面貌焕然一新。黄埔区旅游部门正在策划推出长洲旅游套票和环岛旅游巴士等项目,真正使游客一票在手,游遍长洲。
响铃 2008-10-31 15:59   #29楼
十分愿意参与,积极响应。本中士愿意在本人不断了解到的清远风土人情、人文典故里,尝试整理出一些素材,一起探究!
周晶晶 2008-10-31 19:34   #30楼
dd25001 我参加
楚风 2008-11-01 12:05   #31楼
也许是我考虑不周全,因而一直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质疑“课题太大了”。昨天与大家一番探讨,才恍然大悟。为了让大家更明晰,现将有关想法列述如下:
1、本课题仅从现存资料中有关文化方面的记载出发,进行相关考证。没有记载的,不考虑花太多精力。
2、本课题考证的文化不求大而全,选择容易突破的资料入手。主要以流传下来的诸如神话、民间传说、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宗教等属于文学、哲学、艺术的文化表现形式为考证对象。拟不对特殊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花鸟文化、体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丧葬及婚嫁文化、居住文化、园林文化、建筑文化、科技文化、服饰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等进行考证。(因留传下来的资料甚少,本人能力和精力有限。)
3、本课题拟不大量涉及清远由来及清远发展史的考证。请区分历史和文化的包含关系:文化是历史的一部分。
4、本课题暂时拟以峡江流域地区的文化考证为主要对象。
以上几点归结起来就是:本课题从现存资料入手,对峡流两岸的文化记载进行现实考证。
当然,本人也对清远历史的考证也持极大兴趣,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探索的乐趣。
如果非要给本课题进行精细分类,也是可以的。只是为了周全起见,需要先期做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再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的指引,才能列出周详的方案。时间可能较长,而且需要大家帮助。从即日起,接受大家提供资料或资料指引。
由衷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本课题的朋友们。并请继续关注,你们的关注就是一种激励。谢谢。
楚风 2008-11-01 12:10   #32楼
海鱼"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有更多的指引吗?
老饭 2008-11-01 12:57   #33楼
原帖由 日出东方 于 2008-10-31 13:32 发表
有老饭的支持,信心应该更大了。:victory:
PS:楼主是女孩子来的。:lol

还真的不知道……汗!多谢提醒!!
日出东方 2008-11-01 13:13   #34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1 12:10 发表
海鱼"我有个提议,五一码头路上有一个江心岛,首站不如去那儿.",有更多的指引吗?

那个就是伦洲村,我们昨晚烤羊的沙滩再过去一点就是。现在枯水期基本可以从岸边开车过去。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留家的多以桑蚕为主业。由于经常被北江水淹没,无法正常耕种。相信那里古迹是没有的了,或者只有一些原居民保留下来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已。
海鱼 2008-11-01 14:44   #35楼
其实选那个江心岛,我只是为了方便大家能集中到一个具体的课题进行谈论,并不是其它地方就不好考证。江心岛我没有去过,东方的评价也许是对的,具体的事情只有到了那个岛才清楚,那个村是很容易就挖出它的历史,离我们太近,不过凡事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先易后难,积累经验,也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楚风 2008-11-03 08:24   #36楼
我重新审视我最初的贴子,我发现,我一开始就在正确的路上出发:文化资源考证.也就是说,峡江两岸有什么文化类的资源,我们就可以考证.没有的也就不再挖掘了.-----------是不是这样说更直白?
楚风 2008-11-03 08:27   #37楼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周晶晶 2008-11-03 08:34   #38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7 发表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周晶晶做跟班~~~嘿嘿
holly 2008-11-03 08:36   #39楼
经布衣的详细搜索,查到《神秘的峡山归猿洞》,希望能对文化课题的研究有参考作用。
详情请参阅:
[转贴]神秘的峡山归猿洞
日出东方 2008-11-03 10:32   #40楼
可以先从有较多史料佐证的古迹入手,寻找失落的归猿洞似乎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但应该先做好功课,把有关资料研究通透,才开展活动。
具体来说,要找一个点,应该先列出所有相关资料,把峡山的详细卫星地图、航拍图、等高线图都列出来,根据资料选定大概范围和大概的点,然后在实地根据地图分开逐片搜索,拍照记录。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避免重复劳动。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7 发表
据这两天的打听,据说归猿洞的路被封了,不允许上去.而且洞已多被野草遮蔽,可能很难找.本周我将进一步跟进,以确定15日能否活动.可能本周六需要先期进入飞来寺实地踩点,不知有没有愿意参与者?

穿过密林和被封的路是驴友的强项 ,除非是用水泥和炸大石封的。;P不允许上是景区自身的问题?因为地势危险?如果是这样,只能先与景区沟通好,活动才能开展。前期的探路活动应该以小队形式进行,每组人数不宜超过10人。
日出东方 2008-11-03 10:44   #41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8-11-3 08:24 发表
我重新审视我最初的贴子,我发现,我一开始就在正确的路上出发:文化资源考证.也就是说,峡江两岸有什么文化类的资源,我们就可以考证.没有的也就不再挖掘了.-----------是不是这样说更直白?

个人认为,考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验证古人所说,二是探索和发现新的古迹。其实这也不是严格划分的,古人有此说,必非空穴来风,只是此景此物会因年代久远而散佚或损毁而已;古人无此说,未必无此景此物,有可能是我们掌握的资料不全或只是口口相传而失落了。因此,我们不必限定什么可以考,什么不可考,一切应该是以实际发现的东西来作证,从事实得出结论,而不是预设结论再找证据。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更看重的是整个过程。
对于峡山区域的考证,其实很值得一提的是古纤道。其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应该重新认识。
关于作者-
楚风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1月10日蝴蝶谷溯溪、黄腾峡顶攻顶回顾 蝶谷中,赖伯就委以重托:回去发帖!主人吩咐,只好勉从,下为此行光辉回顾(只记精彩片断): 1、赖伯等众言之处女溪,自被破“处”后,占一谷之逍遥的蝴蝶精灵们备受打扰,领土被侵,精灵们悒郁到极致,终以集体自杀以示抗争,可怜蝶衣逐清流,漂零谁怜之?野云感之为记之,在谷之央,峭壁上,狂妄上书:“蝴蝶谷”!终结“处女溪”。 2、野云认为,蝴蝶谷是瀑布、石态博物馆。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妙趣横生的石态,或相拥、或相望、或酷、或涩……;千姿百态的瀑布如绢、如织、如丝,或倾、或泻、或爬、或盘。野云一路在琢磨此谷之人文打造,感悟人生如流,千回百转,引发思想如流,飞泻自由,进而智慧若涌,永不枯竭。甚有收获,打算日后以专记形式示之。谷中可见青枝结满累累果实,布衣言食之准生四胞胎。野云猜想铁蛋、雄仔父母最有发言权,两位孪生兄弟记得回家向父母讨秘方然后回贴昭示我等。 3、此行约八点半开始溯溪,至中午十一点半到达半山断崖谷巅。逗留至十二点半,兵分两路,一路原路返回,继续挑战勇气;一路右上攻顶,探索山高为王的王者风光。感谢湾仔尖刀左劈右推,爬出一条攻顶之路。一路浮石喜与众多兄弟相遇,其中一浮石小弟因情绪激动,抱住铁蛋小腿激吻,可怜铁蛋小腿即生鸡蛋:唉,兄弟,认错人了,你家兄弟在铁蛋后面呢!行至半山,见一山坟,湾仔和浮石拨开荒草,欲邀主人出来砌磋一下近来大有心得的杀人游戏,无奈主人无意:去,要玩晚上恭候!湾仔、浮石二人见主人房子狭小,坟堂不足以搭个帐篷,遂恋恋不舍而去,华山论剑式的英雄场面终难被我等凡人见识一二。 4、午后二点半,攻上防火带,沿防火带向东穿越,寻找下山之路。向北远望环山,连绵不绝。虽无赖伯行前所吹江口、源潭之踪影,枝上也无冰挂、雪花之倩影,但是,让我们真的见识了什么叫没完没了:一路下坡又上坡,走了一坡又一坡。总以为前面所见最高峰,其实高峰还在高峰后。看着南面熟悉的家园,近在咫尺却无双翼可插。顶着很近很近的太阳,在澄净的天底下,迎着凛冽的大风,野云回头,看见我们的阵线长过北江河:四只负重不堪的猛驴无影无踪,米缸和悍马在坡下过小日子,浮石在巨石下与兄弟话旧,铁蛋、雄仔惺惺相惜,只有野云在前面立意要在今天晋级猛驴之列。 5、下午五点,终至最高峰。下了防火带,右转沿一清晰的小径,穿过中山村前山的竹林。趁着黄昏无人,贼胆陡生,又饥又渴的驴们悄悄地借走了山上的几只并非野生的桔果,抹抹嘴下到了水泥公路上。十五的月亮爬上坡,又饥又冷的驴友便燃起篝火,烤烤被浸湿的鞋袜、裤子,取取暖,等一等还沉没在夜色中的同学,盼着东方教主的救援车子。晚上十九时,各路方面军终于会师,坐上巨大的车厢,被东方领回家去了。 [attach]13572[/attach] [attach]13573[/attach] [attach]13812[/attach]
    0 赞 · 90 评论 @楚风
  • 征清城文化资源考证课题参与人
    0 赞 · 77 评论 @楚风
  • 探秘归猿洞 探秘归猿洞隆重开馆 为便于资料的归类汇总,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大家深入考证,最终揭开归猿洞的神秘面纱,特开辟本贴作为探讨归猿洞专用馆及储存归猿洞有关资料的专库。 欢迎有兴趣的人在这添砖加瓦!
    0 赞 · 49 评论 @楚风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