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的评论...
55
布衣 2008-12-10 15:13   #42楼
:L
左看右看晃晃悠悠都不像学理科的呀!
宁远 2008-12-10 16:16   #43楼
楼主好文。其东坡之号,乃出自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无官俸,遂向官府租地五十亩自耕种。其地位于黄州东面一小土坡,是以谓之“东坡”。而“居士”乃佛家之称号,苏轼被贬后,潜心佛法,虽不是佛门子弟,其佛学修为却是极深。于是苏轼自号“东坡居士”。文人种地,于常人来看,是一种羞耻,于苏轼看来,却是一种修为。东坡之号,是他对命运的一种自嘲,也是一种抗争。此号于民间影响远超苏轼之名,其获得了文人士大夫与凡夫俗子的双重认可。此号一出,人知有东坡,不知有苏轼。
宁远 2008-12-10 16:34   #44楼
苏轼少年成名,年二十二岁即中进士。本为第一,却被欧阳修误判第二。三年后又百年制科第一。人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年纪轻轻的苏轼即获此等功明,想来是何等的潇洒气势!只可惜误卷入政治斗争璇涡,再加上个人出言无忌,常写诗词议论时事,以致招人忌恨。“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罹乌台诗案,几近丧命。几经友人营救,才终获保全性命。贬黄州。后再贬海南,最终客死归京途中。
人生不幸诗家幸。历史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苏轼在黄州,是他人生的低谷,却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苏轼在这里游山水,明人情,交朋友,参佛法。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几游赤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响彻古今。上陪玉皇大帝,下陪屠夫乞儿,苏轼的一生,是潇洒的一生,是豪放的一生,是令人追忆的一生。
滚滚长江仍东逝,风流人物早淘尽。惟东坡之人之文,震慑古今。令人不胜感慨。
宁远 2008-12-10 16:47   #45楼
“有关苏东坡的记录可谓汗牛塞物,很多论述的文章精彩纷呈,亮点迭现,特别是林语堂、余秋雨等大家的参与,使得这位神奇人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对于这句话我有点异议。不是苏东坡因为林语堂、余秋雨的参与而家喻户晓,恐怕应该是林语堂、余秋雨等人附庸东坡吧。东坡之名,早已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林、余二位在苏东坡面前,还够不上“大家”。
自然风 2008-12-26 15:25   #46楼
晃悠兄,怎么停笔了,难道也像自然风一样忙死忙活的!:lol 期待你再续精彩!
雷霸天 2008-12-26 16:19   #47楼
;P ;P ;P :L :L
adminaco 2008-12-30 22:05   #48楼
今天开会的时候,用手机上网详细阅读了悠悠老弟的这篇心血之作,两个字:喜欢。
布衣 2009-01-21 18:20   #49楼
好文章,拱起!:victory:
自然风 2009-01-22 23:21   #50楼
新年新期待!加油!:handshake
pc 2009-01-23 16:00   #51楼
晃晃悠悠兄,今天拜读此文,虽说有点跑题, 但其文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独特的见解。也引起了小弟的思考,确实为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希望老兄不要就此停笔,继续拱起来!!学习了。。。
牛年牛起来!!!!:) 期待中。。。。。
小孔明 2009-02-13 12:18   #52楼
神遊.......dd61001
徔華·仕 2009-02-13 12:23   #53楼
好文采,好文采~~~~~~~~~
好文笔~~~~~
913zgc 2009-03-01 10:19   #54楼
期待晃悠兄新年再续精彩!:handshake
布衣 2009-08-17 19:09   #55楼
晃悠兄闭关了?:handshake
布衣 2014-01-26 20:41   #56楼
2014新年北峡山登山活动喜见晃晃悠悠,是全场2百多户外人中唯一带书上山研读的。:lol
关于作者-
晃晃悠悠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神游飞来峡,凭吊苏东坡 [size=10.5pt]网友[size=10.5pt]野云随风计划搞一个关于清城文化资源考证的课题研究,这种“[size=10.5pt]挖掘清城区文化艺术源泉[size=10.5pt]([size=10.5pt]野云随风语[size=10.5pt])[size=10.5pt]”的善举,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切响应,我虽然也有点兴趣,但由于该课题涉略范围较大,考证的内容又较晦涩难懂,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知识贮备不足,不敢参与其中。可不参与又心有不甘,还是先收集一点资料研究一下再做决定吧。[size=10.5pt][size=10.5pt]手头没有什么资料可查,也懒得去图书馆查阅,还是上网搜索吧。清远本土文化很广,网上的资料较为杂乱,找不到重点,所谓的查阅只不过是泛泛而读,资料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正当我要放弃的时候,九尾狐女士送来了一份关于飞来峡景区人文资源的资料,粗略的看了一下,我竟然看了苏东坡的名字,这让我心中一震,飞来峡与苏东坡联系到了一起,那就以此为切入点吧,飞来峡有了苏东坡,其它的人文资源还不黯然失色吗?苏东坡以其强健的精神为飞来峡注入了一种新的人文韵味。清远,从此不再是文化的寒极。[size=10.5pt][size=10.5pt]说起来十分惭愧,我曾带家人浏览过飞来峡,却不知苏东坡也曾游览于此。我晃悠的脚步,是否踩踏过先人闪亮的足迹?我迷离的目光,是否惊扰了先人神游的思绪?请原谅我的孤陋、原谅我的无知吧。苏东坡,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飞来峡、苏东坡,一个是地理名称,一个是文化符号,地理名称印刻着文化符号,同样文化符号也支撑着地理名称,两者相依相存,相宜得彰[size=10.5pt]。[size=10.5pt]此刻,曾经的游历与现在的思绪在我的脑海中叠加,我要神游飞来峡,凭吊苏东坡。[size=10.5pt][size=10.5pt]待续……(下面的内容有些难度,或者说是困难重重,恳请有兴趣的朋友提供友情帮助,在这个网站首次开贴,但愿不要半途而废)
    0 赞 · 55 评论 @晃晃悠悠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