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们团队五人在四川菜馆吃饭,老板是四川人,来巴嘎乡经营饭店七年了,每年都要转山几次,凭他转山的经验,应该很丰富,老板建议我们早上九时出发,我们当时点头应允。晩餐杀了一只鸡,补充体能,FB56元/人。


饭后,驴哥对大家说,不要听老板的,我们提前出发,四点半起床,五时准时出发。现在回想起来,驴哥的決定是对的,而另一广州团队就惨了,听老板指引比我们迟四个小时出发。


巴嘎乡晚霞。不管在墨脫或者在阿里,除了強光手电筒和拖鞋必备外,还应准备好手机,相机,手电的备用电池,因为在西藏的边远地区是很难充电的。


早上五时,转山准时出发。冈仁波齐峰是朝圣者心中的神殿。每年无数的朝圣者来到这里,转山祈福,了却夙愿。


冈仁波齐以其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而闻名于世。千百年来朝圣者们风雨兼程,长途跋涉前来膜拜它。围绕神山转一圈,快的20小时搞惦,慢的则要30小时才转一周。


这张照得不好,但也是广州驴友小冬MM的唯一相片,背着青色背囊行走的正是她,她是真正的強驴,我们四个GG都跟不上小冬,她在中途没有入住驿站,连续徒步20小时转山返回起点的,不愧为巾帼英雄!


冈仁波齐的神山地位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时即已奠定,每年,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们各大藏区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使得这里的神圣得以体现。


冈仁波齐,我会亲眼来看你的!
校长:你这是在给我洗脑!
校长:你这是在给我洗脑!
之前,路过一个天葬台,天还没亮,所以没能拍照,也经过一个寺庙,里面是没人的。图中的人也是转山的。


沿途有几公里的浅沼泽地,十多公里的碎石路,转山的路是不能通机动车的。走在前面的和后面穿红色抓绒服的是来自深圳的小周和老黃,都是轻装,跟在小周后面的是驴哥,而小冬早已不见人影了。


本帖最后由 掌孝 于 2011-12-11 22:22 编辑
转山路上,很多圣迹,并有许多神话故事,神山西面有座马鞍形山峰,传说这是当年格萨尔王用过的鞍具。《格萨尔王传》是民间传说文学,它描绘了德艺高强的格萨尔不畏强暴,率领国人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

转山路上,很多圣迹,并有许多神话故事,神山西面有座马鞍形山峰,传说这是当年格萨尔王用过的鞍具。《格萨尔王传》是民间传说文学,它描绘了德艺高强的格萨尔不畏强暴,率领国人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

《格萨尓王传》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共2000多万字,传说在昌都一带是格萨尔王国都城所在地,在藏区关于格萨尔王的传说和古迹遍布各地。《格萨尔王传》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的一部伟大著作,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校长,武功山一别后原来去了墨脱,羡杀某人啊?:handshake
据说妇女骑上此鞍,从右下马可生女孩,从左下马可生男孩。神山脚下有一条小河,相传这是当年格萨尔之妃洗头的地方。《格萨尔王传》是西藏人民集体创作的文学作品,是西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是藏族古神话、传说。


驴哥也坐上石鞍感受一番。


上午八时多,我们来到第一个补给点,左边是WC,比住宿的环境条件还好。


而这时小冬和小周走得更快了,小冬不见踪影,而小周我是第二天才看见他。


在年日寺附近是第一个补给点,老黃,驴哥和我三人在这吃早餐,碗仔面10元/个,酥油茶10元一热水瓶,都不算贵。
酥油是每个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食物。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藏民们仍然沿用世代流传下来的土办法提炼酥油。

酥油是每个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食物。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藏民们仍然沿用世代流传下来的土办法提炼酥油。

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在牧区的藏族群众,一般很少吃水果和青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图中转山的藏民,就是吃牦牛肉用酥油茶送。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吃蔬菜,在整个藏区都属于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