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包子被赖伯老K安排为另一队从太和洞上山搜索,带着两位英 勇的消防官兵,两位公安,一位医生,一位太和洞当地人匆匆忙忙就出发了,当时时间约11:30分。参加此次拯救活动由于太仓速几乎来不及做准备,幸好天不亡我救缓队,在我手机导航没电罢工的情况下,包子携带的科考协会的佳明导航发挥了重要作用。
将近太和洞后山的山顶咸虾塔顶,两台导航均出现了诡异性异常,我们前进的一方向一直向北,将近山顶90右转向东,轨迹却出奇的向左向西,而我们都没有转过弯,(往北走的情况下除非再转180右转才会是向西).期间队伍出现小波折,经历一段纠错后终于上到脊线防火带,此后队伍组织性慢慢协调起来,算是越走越顺利,尽管后面的路越来越险。
关于路线规划的设想:咸虾塔顶与花尖顶之间还有一个小峰,其间形成垭口,求救者极有可能从两垭口中的东面垭口下撤了溪谷,老K这一队会从这里下撤溪谷搜救,而我们一队则从两垭口中的西垭口下撤溪谷搜谷,最后两队应该会会合,如此搜救范围覆盖了很大的面积,更从求救者所发大概位置及与外界联系确认必在溪谷"他们电话说水声大得听不到我们的求生哨声音,但能看手电的光从他们右侧传来"应该是我们开的强光手电爆闪。
下撤溪谷的道路异常凶陡峭,荆刺满布,因来不及换长袖衣而满手是伤,随时有可能触动滚石砸中前方的人,或一不小心随落断崖,都是玩命的家伙。为了加快搜救的进程,找到求救者前全程无放绳,我们队伍降低了自身的保护。下撤再下撤,在悬崖间左穿右插,不停地寻找着不用放绳的路径。幸好下撤虽艰险,但还算顺利,无人受伤。我们每走一段距离都定时吹动救生哨,外界赖伯传来信息求救者位置海拔约410,我看看导航此时海拔约480,于是更加仔细认真起来。
约5点刚过,求生哨的声音得到求救者惊喜兴奋的回应,我们与他们终于联系上了,于是便遥喊叫他们镇定,由于搜救队照明装备等问题,有点拖延,我与老温叫后队顺溯而下,便急速下撤前往求救者所在位置.当求救者见到我那一刻露出的表情,我便感觉大家的努力辛苦都是非常值得的,没有比救人一命更伟大的事了。在询问有无人受伤,有无人受冻,有无人饥渴得以排队后,我的心也放下来了。约5点40分救援队集齐,大家商量决定等天亮再走。约6:30山谷中的天亮得比外面晚点,便重新出发了。下撤过程由于多断崖瀑布深潭密林,我与老温继续在前面开路,英武的消防官兵在为求救者垂降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将出山谷,大家还来了个痛快的山水浴。整个搜救过程历时11小时,发现求救人员6小时,中间等候天亮1小时,天亮后撤出到大和洞许愿树4小时。后面上图吧,文字太多了。
[attach]224464[/attach]
由于开路及溪降的原因合相机出来拍的次数并不多,一次出发前,一次出谷后,中间两次是等待垂降队伍。
8.23约凌晨5点刚过扫到求救者:








尽职尽责的公安同志


威武的消防官兵:


我也露个面吧:

是人都说休闲网包子最靓仔,大家看怎么样?

威武的消防官兵并肩作战,给队伍放绳垂降:

腼腆少语的医生,几乎全过程单肩背负近二十斤的药箱(这是多差的背负系),跟紧队伍毫无怨言,并且为手部受伤的小孩快速完成包扎

熟识笔架山地形,太和洞附近村民老温天亮下撤时与我并肩作战,披荆斩棘,开路在前:

一个个断崖,一个个瀑布,一个个深潭只要稍有不慎轻则骨折重伤,重则小命不保,带着求救人员下撤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啊,幸好无人受大伤,只有一个小孩手刷伤了:





花尖顶方向搜救线路 -------根据赖伯、南风提供太和洞后山迷失人员经纬度互换度(DDD):E 112.978568度 N 23.760236度。转化度分秒后数据如下
东经112.978568度=112度58分42秒51毫秒;
太和洞后山营救启示------求救者距离计算
夜间营救通常是十万火急,必须迅速带齐各种装备,其中少不了GPS工具,前提是求救者必须准确提供自己的坐标位置,准确定位可提高搜救效率,如果我们知道求救者的坐标位置后,通过GPS工具,用简便的方式,可以快捷找到求救者距离。
这个简单方法也有个前提,就是假设地球的平的(而不是圆的),不考虑地球磁偏角和太阳偏角
一、先了解经纬度换算成米
纬度分为60分,每一分再分为60秒以及秒的小数。
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半径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
赤道的纬度为0°,将行星平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其数值在0至90度之间。位于赤道以北的点的纬度叫北纬,记为N,位于赤道以南的点的纬度称南纬,记为S。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纬度1秒的长度
地球的子午线总长度大约40008km。平均:
纬度1度 = 大约111km
纬度1分 = 大约1.85km
纬度1秒 = 大约30.9m
在我们北半球,有这个规则:越往北走,纬度越高,数字越大;越往东走,经度越大,数字越大。
二、实例演练如下:
根据提供太和洞后山迷失人员“求救点”经纬度互换度(DD):
E 112.978568度
N 23.760236度
转换(DDD)后:
东经112.978568度=112°58'42.46"东
北纬23.760236度=23°45'36.51"北
这是我们首先掌握的信息。然后通过GPS户外导航工具,查找你现在的、距离目标点明显的点,或者即将到达的地点,如“花尖顶”位置
23°45'50.73"北
112°59'20.46"东
从数字可以看出,“求救点”在“花尖顶”西面偏南方向。
三、距离计算
“求救点”与“花尖顶”北纬相减=14.22"乘以30=426米;
“求救点”与“花尖顶”东经相减=37.55"乘以30=1136.5米;
这是直角的两边,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开方即等于1213米。
这样的结果虽然也有误差,但可以快速计算出两者的距离。如下图所示
四、 指北针指的北就是磁北,北斗星指的北就是真北。两者在不同地区相差的角度不一样的,地图上的北是真北,磁北与真北会偏一定角度。
磁偏角: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坐标纵线偏角:坐标纵线与真子午线的间的水平夹角,以真子午线为准,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磁坐偏角: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间的水平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工兵 发表于 2014-8-26 02:50
在这次救援中可喜的是能成功以快的速度找到求救者,但在这次行动中我们也发现好多问题,一(1)确定被困者 ...
哨声,(3)我们不能盲目参与救援行动,充分评估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状况,不能呈英雄,避免拖累救援进程,造成由搜救者变成求救者,这次行动就有这情况发生,一个上山救援的人上了山下不来,要我们的米驴,大虾上山背下来,不管驴行更救援,都不要个人英雄主义者,发现自身问题要向领队报告,由领队安排,以上几点希望大家切记,赖伯伯再组织多几次户外装备的使用交流会,大家再总结将发现的问题大家多探讨
继续上图:






溪降:





帅哥医生见救美女医生,溪降等候的间隙我便耸拥两医生来了个合照:



公安与消防同志:







包子:"美女,我救了你你可以以身相许么"
美女:“不,你没有医生长得帅”
出山了,得到山下户外兄弟的迎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