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的评论...
77
西瓜 2008-12-13 14:43   #62楼
外来人口  严重关注
响铃 2008-12-13 18:12   #63楼
         为清远方言正名
  曾几何时人们一直在嘲笑地道的清远方言,很老土!
谁知他们是真没文化!我们试从以下两段段著名的顺口
溜谈起:
  1、“清远,听报,担张,戴顶,行半路
跌一,去会场又迟,到处都鬼禁,听又听唔
怨只喇叭,返到屋,捉个老婆来。”
  2、“既老。”
  以上押“ao"韵的红字,其实都与国语同音,充分
说明过去很少受外来语言侵袭的地道纯粹的清远话语音,
其实是完整保留了古时文明的中原语音,倒是自以为是的
所谓高贵的穗音倒真正是混杂了荒蛮时期的落后古音。
  据说连州星子话,是先秦时期的古音,真正的语言
活化石,弥足珍贵!正有待有识之士去整理、挖掘。
  欢迎争论!
布衣 2008-12-14 18:29   #64楼
原帖由 响铃 于 2008-12-13 18:12 发表
         为清远方言正名
  曾几何时人们一直在嘲笑地道的清远方言,很老土!
谁知他们是真没文化!我们试从以下两段段著名的顺口
溜谈起:
  1、“清远佬,听报告,担张凳,戴顶帽,行到半路
跌一 ...

很好也相对本土化较容易操作的课题!
关注 留意!
楚风 2008-12-15 10:43   #65楼
原帖由 响铃 于 2008-12-13 18:12 发表
         为清远方言正名
  曾几何时人们一直在嘲笑地道的清远方言,很老土!
谁知他们是真没文化!我们试从以下两段段著名的顺口
溜谈起:
  1、“清远佬,听报告,担张凳,戴顶帽,行到半路
跌一 ...

我曾经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书,书中认为现时客家话是最纯粹的古汉语言。客家先人都是先秦贵族从中原不断南迁而来。我曾经稍作比较过客、粤、汕三家语言,发现,三家语言相互混杂,很难说谁更正统。
楚风 2008-12-15 10:46   #66楼
从古汉语的韵部来看,现在客家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代汉语的入声字。这是否可以说明,客家方言与古汉语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至亲血缘关系?
响铃 2008-12-15 11:00   #67楼
正确!老饭的导师就据此考究后编撰写的《客家话词典》,就明确指出了这点。:victory: :handshake
大雄哥哥 2008-12-15 12:21   #68楼
原帖由 响铃 于 2008-12-13 18:12 发表
         为清远方言正名
  曾几何时人们一直在嘲笑地道的清远方言,很老土!
谁知他们是真没文化!我们试从以下两段段著名的顺口
溜谈起:
  1、“清远佬,听报告,担张凳,戴顶帽,行到半路
跌一 ...
同感。:handshake
老饭 2008-12-15 20:33   #69楼
看到你们准备三探归猿洞,提点建议,如若不当,权当谬论……
1、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尽管发起者限定为“主要以流传下来的诸如神话、民间传说、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宗教等属于文学、哲学、艺术的文化表现形式为考证对象。”并且目前以“本课题暂时拟以峡江流域地区的文化考证为主要对象”,思路是明确的,但研究的目标指向性不够,象两次探归猿洞活动,“日出东方”最后归纳的几条线索是很有价值的,但由于明确不了探洞的目的,团队的分工也不细,导致两次活动也没有形成一个结论性的东西。(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
2、定性:“峡江地区的文化考证”到底为了什么?上两次探“归猿洞”似乎为其具体位置而考证,这个本身有价值,但如果考证不了具体的位置(或者已经不可考),那这个考证似乎变得没有意义了。其实,考证的过程所发现的信息可能比最后确定归猿洞的位置更有价值,问题是该考证的目的何在。(文化资源的形成?文化资源的述说?文化资源的开发?)
3、课题问题:“课题组第一目标:增长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撰写一篇学术价值较高的相关社科论文。”建议关注本地区的文化局和旅游局,最好能申请为一个专门的课题,争取政府的支持,不但可以获得经费,更可以使文化考证体现其价值,把课题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本论坛发起的基于当地的登顶活动,完全可以跟当地电视台和旅游局结合起来搞,争取他们的支持,这样既可以得到经费的支持也可以扩大论坛的影响。)
日出东方 2008-12-16 07:27   #70楼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2-15 20:33 发表
看到你们准备三探归猿洞,提点建议,如若不当,权当谬论……
1、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尽管发起者限定为“主要以流传下来的诸如神话、民间传说、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宗教等属于文学 ...

非常感谢老饭大哥的建议,这个课题应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正需要老饭大哥这种有醍醐灌顶般作用的意见。
楚风 2008-12-16 08:46   #71楼
原帖由 老饭 于 2008-12-15 20:33 发表
看到你们准备三探归猿洞,提点建议,如若不当,权当谬论……
1、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s),尽管发起者限定为“主要以流传下来的诸如神话、民间传说、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宗教等属于文学 ...

非常感谢前辈您的意见。我在此作如下解释如何?
1、关于探洞目的和团队分工及结论性的东西。由于目前还没有真正成立考证团队,所以也就不存在具体细致的分工。两次探洞包括三探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洞的存在与否,通过探洞的行为来传承这个文化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的保存和修复。目前我们跟清远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组合作,每次探洞都有电视台记者随行。我们想通过拉出一期电视专题节目,引起社会、政府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和提供更多的线索。我们本身不是文化研究者,只是抛砖引玉者。目前连存在与否都很难说,不敢这么早就定性。

2、第二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雷同,就不再具体详述。事实上,探洞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也是大量的。所以,即便探不出结果,我们也作好了心理准备。肯定不会徒劳的感觉的,因为我们本身的功利性并不强。

3、立项的事我们有考虑过。与有关部门、团体领导也沟通过,他们也有这样的提议。明年春将有一个全国性的文化研讨会,如果我们探洞成功,那么我们或许可以以此为基点形成比较明晰的考证框架。事实上我们手上已经有一个考证的框架,只是没有公布出来。我们的要求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成怎样就做成怎样。由于精力和能力有限,我们只能敲敲边鼓,很难有严谨的深入的全面的考证,甚至可能还做不到及时总结。

最后,还是感谢您从严从高的要求。我们尽量做到,如果做不到也请大家原谅。
holly 2008-12-16 09:05   #72楼
其实本论坛发起的基于当地的登顶活动,完全可以跟当地电视台和旅游局结合起来搞,争取他们的支持,这样既可以得到经费的支持也可以扩大论坛的影响。
这个提议好!:lol
海燕 2008-12-16 10:39   #73楼
身为清远人都不知清远的文化
大巷口 2009-03-03 17:35   #74楼
上图吾系伦州岛吗
大力水手 2009-03-03 23:40   #75楼
我小时候最早学会的字不是“毛主席万岁”而是“中国大米”,小时候经常在康和巷码头玩,看着大人拉着一车一车的大米经过,每一包大米上面都印着这四个字,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今下廓没有康和巷了、没有了粮仓、也没有了货运码头,骑楼也没有了,只剩下一点点小时候的记忆。楼主的想法很宏大,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资料也难找。清远没有很好地保护文化遗产。楼主如果喜欢清远,或喜欢清远的历史,建议选一个方向,从清远人的记忆去寻找,从清远人世代相传的故事入手研究。
[ 本帖最后由 大力水手 于 2009-4-14 20:55 编辑 ]
王子 2009-03-05 00:33   #76楼
如果是文化部门,起码包餐中饭吧
婴宁 2009-03-12 13:07   #77楼
替老爸关注中,请问对身体素质有要求么?
布衣 2009-03-12 15:16   #78楼
原帖由 婴宁 于 2009-3-12 13:07 发表
替老爸关注中,请问对身体素质有要求么?

野云随风是总舵主,您和她交流交流吧。
野云随风,邮箱地址:qcdys@126.com。QQ:625548092(请注明)
关于作者-
楚风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1月10日蝴蝶谷溯溪、黄腾峡顶攻顶回顾 蝶谷中,赖伯就委以重托:回去发帖!主人吩咐,只好勉从,下为此行光辉回顾(只记精彩片断): 1、赖伯等众言之处女溪,自被破“处”后,占一谷之逍遥的蝴蝶精灵们备受打扰,领土被侵,精灵们悒郁到极致,终以集体自杀以示抗争,可怜蝶衣逐清流,漂零谁怜之?野云感之为记之,在谷之央,峭壁上,狂妄上书:“蝴蝶谷”!终结“处女溪”。 2、野云认为,蝴蝶谷是瀑布、石态博物馆。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妙趣横生的石态,或相拥、或相望、或酷、或涩……;千姿百态的瀑布如绢、如织、如丝,或倾、或泻、或爬、或盘。野云一路在琢磨此谷之人文打造,感悟人生如流,千回百转,引发思想如流,飞泻自由,进而智慧若涌,永不枯竭。甚有收获,打算日后以专记形式示之。谷中可见青枝结满累累果实,布衣言食之准生四胞胎。野云猜想铁蛋、雄仔父母最有发言权,两位孪生兄弟记得回家向父母讨秘方然后回贴昭示我等。 3、此行约八点半开始溯溪,至中午十一点半到达半山断崖谷巅。逗留至十二点半,兵分两路,一路原路返回,继续挑战勇气;一路右上攻顶,探索山高为王的王者风光。感谢湾仔尖刀左劈右推,爬出一条攻顶之路。一路浮石喜与众多兄弟相遇,其中一浮石小弟因情绪激动,抱住铁蛋小腿激吻,可怜铁蛋小腿即生鸡蛋:唉,兄弟,认错人了,你家兄弟在铁蛋后面呢!行至半山,见一山坟,湾仔和浮石拨开荒草,欲邀主人出来砌磋一下近来大有心得的杀人游戏,无奈主人无意:去,要玩晚上恭候!湾仔、浮石二人见主人房子狭小,坟堂不足以搭个帐篷,遂恋恋不舍而去,华山论剑式的英雄场面终难被我等凡人见识一二。 4、午后二点半,攻上防火带,沿防火带向东穿越,寻找下山之路。向北远望环山,连绵不绝。虽无赖伯行前所吹江口、源潭之踪影,枝上也无冰挂、雪花之倩影,但是,让我们真的见识了什么叫没完没了:一路下坡又上坡,走了一坡又一坡。总以为前面所见最高峰,其实高峰还在高峰后。看着南面熟悉的家园,近在咫尺却无双翼可插。顶着很近很近的太阳,在澄净的天底下,迎着凛冽的大风,野云回头,看见我们的阵线长过北江河:四只负重不堪的猛驴无影无踪,米缸和悍马在坡下过小日子,浮石在巨石下与兄弟话旧,铁蛋、雄仔惺惺相惜,只有野云在前面立意要在今天晋级猛驴之列。 5、下午五点,终至最高峰。下了防火带,右转沿一清晰的小径,穿过中山村前山的竹林。趁着黄昏无人,贼胆陡生,又饥又渴的驴们悄悄地借走了山上的几只并非野生的桔果,抹抹嘴下到了水泥公路上。十五的月亮爬上坡,又饥又冷的驴友便燃起篝火,烤烤被浸湿的鞋袜、裤子,取取暖,等一等还沉没在夜色中的同学,盼着东方教主的救援车子。晚上十九时,各路方面军终于会师,坐上巨大的车厢,被东方领回家去了。 [attach]13572[/attach] [attach]13573[/attach] [attach]13812[/attach]
    0 赞 · 90 评论 @楚风
  • 征清城文化资源考证课题参与人
    0 赞 · 77 评论 @楚风
  • 探秘归猿洞 探秘归猿洞隆重开馆 为便于资料的归类汇总,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大家深入考证,最终揭开归猿洞的神秘面纱,特开辟本贴作为探讨归猿洞专用馆及储存归猿洞有关资料的专库。 欢迎有兴趣的人在这添砖加瓦!
    0 赞 · 49 评论 @楚风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