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青海湖草原上,正是绿意浓浓的最美季节,而最然儿子开心的是看到两只草原土拨鼠在一起窃窃私语、表现出浓浓爱意的可爱画面。
镜头下的这些土拨鼠似乎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存在,放松地坐在一起享受夏日的阳光,非常迷人。
进入草原就会发现草地上很多突兀的个土包!土包里常常有机灵土拨鼠伸头探脑,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
儿子来精神了,我们去捉土拨鼠吧,不过也真佩服儿子的韧劲,居然可以在一个洞口趴上成个小时来等待土拨鼠的出动




找准洞口之后,用东西讲附近几个洞口堵住,不让土拨鼠从这些洞口逃跑,
让后在洞口使劲制造声响,那土拨鼠就会成剩余的洞口逃出,最后成功的捉住了两只土拨鼠,看看这土拨鼠的盟态,好可爱
原想随车带的补胎工具可以起作用,但几经努力都宣告失败,只好找来部小货车直接拉到西宁,和青海摩友漂流瓶借了不摩托车继续我们的环青海湖游




由于途中出现的变故,我们不得不就地找了家藏家的帐篷住下
在青海湖边有很多这样的臧家乐,住宿价格也比较统一50元/人,一般的藏民都比较好客,也比较友善
毕竟是信仰佛教的地区讲究的是与人为善




青海湖边的藏民的汉语能力只能说是一般,连比划带说的勉强能够沟通




到时什么赛马,射箭,对歌等等都有,心中一阵狂喜,看来也是因祸得福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果然,身着藏式服装的藏民们就纷纷用来,整个眼睛都花了,传统的藏服太漂亮了




这个季节的青海湖草原鲜花怒放,绿草如茵,风光旖旎,无数牧民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开着自家的小轿车,骑着马匹,骑着摩托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以牧区传统的娱乐方式来过这个赛事。我们的房东也领着全家人带着我们赶到会场,他说:“乡上第一次举办这样盛大的活动,我们非常高兴,为了参加活动全家每人都置办了一套新衣服。”藏民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藏族崇敬大象,认为大象是吉祥物,因此,大象拔河这项运动深受牧区群众的喜爱,运动会的第一个项目也就是大象拔河
采用三局两胜制,并轮流交换场地。由于此活动是集提比赛,娱乐为一体,简便易行,最受牧区群众喜爱。
藏棋在藏文中名叫“密芒”,意思是“多眼棋”或“多目之棋”,产生于藏族古代神秘的占卜仪式中,经历了由宫廷御用向民间大众转化的发展,约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只见赛场上,气氛紧张而祥和,选手们经盯着棋盘,挪动着棋子犹如指挥着千军万马,气势如宏,而裁判们则目不转睛、严肃认真。




这里的藏民们的歌声节奏不紧不慢,对人对物,都有一份平和自然的心态,好像在他们眼里,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是大自然赐予自己的恩惠。
于是,他们的歌里有对山的敬仰,对水的赞颂,这些粗犷质朴的小调,给这块青海湖草原带来了人的灵性。
抓土拨鼠,抓蜥蜴,抓这草原上一切能抓到的动物,孩子们的世界永远是快乐的




儿时的乐趣就在这一抓一放之间




对歌比赛结束之后,射箭比赛开始登场,民围着台地竖着的座土碑,领队手持一张光盘,在土碑上方依照光盘的大小画出一个轮廓,去掉最上面的一层土,然后将这张光盘镶嵌在土碑上。
一旁的藏民告诉我们:“这个土碑就是我们自制的靶子,上面这张光盘的中心便是靶子的中心,谁射在光盘上的数目多,谁就赢了!”
土碑后面的黄旗一挥,比赛在一阵欢呼声中开始了,上至五十岁的老者,下到十一二岁的娃娃,都可以参加到射箭比赛中来。
只见选手们振臂一拉,弓“嗖”地一声飞出去,射在了八十米开外的土台上,靶子周围的牧民顿时发出一阵欢呼声,并像鸟儿一样挥动着手臂跳起舞来。
接下来的选手也不示弱,一箭射出便射在了土碑的靶心将光盘都射掉下来了,这赢得了牧民更加热烈的庆祝……
在睡梦中期待第二天更加激烈更加刺激的赛马比赛




清晨在一缕霞光中来到,就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到赛马现场的时候天空黑压压一片乌云压顶,相当压抑。
忽然间帐篷上传来急促的”啪啪啪“的声音,撩开帐篷一看,居然是下冰雹了,高原的天气真是有点不可捉摸
于是推出摩托车,来到赛马场地,找了个地势稍高的台地,等待赛马比赛的开始




在大草原的藏族牧民心目中,马是一种神圣的动物,赛马会也是一项神圣的大赛。
来自草原各部的牧民们选出最好的马,选出最好的赛手来进行比赛。
我在现场看到,赛马都没有马鞍,而且赛手都是小孩子,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也不过15岁。
有牧民告诉我,这样的搭配是为了让马的负担更轻,跑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