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的评论...
101
老饭 2009-03-12 00:06   #86楼
<P>北极人家……</P>
<P>&nbsp;</P>
<P>&nbs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老饭 2009-03-12 00:11   #87楼
<P>一些特殊的东西……</P>
<P>&nbsp;</P>
<P>&nbsp;</P>
<P>&nbsp;</P>
<P>拍完才知道这是WC……寒</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废车+雪……也是景</P>
<P>&nbsp;</P>
<P></P>
<P>&nbsp;</P>
<P>认真一看,乃垃圾箱……</P>
<P>&nbsp;</P>
<P></P>
<P>&nbsp;</P>
<P>不知道顶上的积雪有多厚……</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再见,北极村!!</P>
老饭 2009-03-14 21:08   #88楼
<P>飞来松—— </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很多以“飞来”命名的东西,其中清远就有飞来寺、飞来峡吧。八百里大兴安岭主要生长的是樟子松、落叶松、柞木等,不会有红松。因为红松是二级野生植物保护,所以现在国内的红松都不给砍伐了。但偏偏在离开北极村六七公里的地方就又红松,而且只要一颗!故也号称“飞来松”。据当地人说,大兴安岭曾经尝试过人工种植红松,但不会生长,而在这个地方偏有一颗,确也奇怪…… </P>
<P>&nbsp;</P>
<P>【链接】名称: 红松 类别: 乔木 别名: 果松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P>
<P>&nbsp;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P>
<P>产地分布——红松是名贵而又稀有的树种,在我国只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到小兴安岭一带。国外也只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部分区域。</P>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P>这就是那棵飞来松,倒也没什么,其实周围的景色还好点,这片林子是87年大兴安岭火灾烧剩的不多的原始林子,樟子松还算比较大的了……</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老饭 2009-03-14 21:12   #89楼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这里的积雪可真够厚的……</P>
老饭 2009-03-14 21:32   #90楼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白桦林,没遭火灾以前的大兴安岭的白桦林很是漂亮,现在所见的白桦树都是小小的,能见到大的很少,远不比呼伦贝尔那边的,更比不上北疆的。而且此时桦树叶子也落光了,只有光秃秃的杆……</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老饭此行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中的一张,还是叫司机帮我拿着相机后他给照的……</P>
老饭 2009-03-14 21:47   #91楼
<P>胭脂沟(金沟)景色 </P>
<P>&nbsp;</P>
<P>&nbsp;&nbsp;&nbsp; 金沟,一个颇有点历史的地方,见证着一个开采黄金的过程,现在完全停止了,只剩下一个人去房空的荒凉境地,在冰雪中却有异乎寻常的美丽。面对破瓦残檐,很难想象当时数万人集中于此的热闹情景…… </P>
<P>&nbsp;</P>
<P>【链接】 </P>
<P>&nbsp;</P>
<P>胭脂沟历史文化富有传奇色彩—— </P>
<P>一、大清帝国后期,胭脂沟的黄金开采才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为中国的洋务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P>
<P>二、沙俄为了达到入侵盗采黄金的目的,其极荒唐的在中国境内的胭脂沟,建立了一个非法的矿区自治政权:“极尔吐加共和国”。 </P>
<P>三、清朝矿务总局督办李金镛,管理着从漠河至萝北的黑龙江全境的黄金开采,使中国黄金开采量达到鼎盛时期,历代采金矿工称他为“金圣”。 </P>
<P>四、胭脂沟在100年前,市井繁荣,影响着整个东北亚地区,沟内的典当行、俱乐部、大餐馆、大客栈、马戏场、浴池、妓院、杂货店、商号等达150余家,人口近2万余人。 </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胭脂沟名字的由来是俗称的,实名叫老沟金矿,史称漠河金厂,漠河金矿局、金沟、大沟。至今以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 从1860年(清咸丰十年)鄂伦春人在元宝山谷地得黄金数块,首次发现金矿。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877年春,有鄂伦春人在漠河地方因葬马掘穴得金块数粒,遂告之俄国商人叫谢利对吉挪邀亲请伴侣和精于矿学的列吉挪等数人,到所掘之外采验,见金苗甚佳,遂召集工人正式开采,消息传开,沿边俄屯俄人,凡有资本者无不召集工人过江盗采。老沟河金苗丰富之名很快传遍俄阿穆尔州及西伯利亚等处,各界人等相传弃旧业接踵而来,甚至游民、罪犯也陆续大小商人如蚁赴膻。漠河沟内俨然一大重镇,如典当、俱乐部、大餐馆、大客栈、单间、澡塘、走兽园、马戏场皆备。大杂货商号有150余家。大规模的盗采活动,迎合了沙俄的扩张野心。在沙俄官方怂恿庇护下,沙俄盗采匪徒纷纷踏来、散布各沟,出入无防,全盛时达到1.5万多人,俄国人送给老沟的美称是:“东金山”、“金穴”。此地不仅开采地域广,而且黄金品位高,储量大。 沙俄金匪为使盗采活动得到保证,以便更大规模地掠夺,于1884年集会,议决设立“采金事务所,”谢列特金任事务所总首领。在总首领之下,分5个区,统属700余个“作业组”。机构设立之后,又制定“法律”(包括各种类形犯罪和分配矿坑等规定)。征收“捐税”,建立150人的“武装”以及建立教学和其它公共设施。于是法律、税收、武装、东正教与采金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殖民秩序。即所谓的“极尔吐加共和国”。俄国毫不掩饰地称它为“阿穆尔的加里福尼亚”。它即是俄黄金殖民地,又是越江继续扩张的据点。他们以老沟河畔的“百万街”为中心,营巢筑穴,全力经营,妄图长期窃点。1885年9月6日被清军清除。至此,沙物金匪在漠河老沟非法建立的“极尔吐加共和国”彻底被摧毁。 1887年恭镗、李鸿章上奏光绪皇帝,漠河矿务总局,并奏保李金镛为漠 河矿务总局第一任督办。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887年(光绪十三年)李金镛奉命筹办漠河矿务总局,选调人员,建立机构,并赴漠河进行实地考察。李金镛带领员司、兵弁几十人,由黑龙江城(瑷珲)经墨尔根(嫩江)沿清康熙年间征罗刹时的旧驿道,披荆斩棘,伐木以进,开辟黄金之路。途经36天,历尽艰辛,始达漠河。他入山勘验金矿,采取金样。勘明后,留冯君佩带人在元宝山下建总局,总局地处东经122度,北纬53度。李金镛由水路取道黑龙江城返京复命。李金镛拟订了《筹办漠河金矿章程》(十六条),经奏议获准。1888年(光绪十四年)李金镛加紧筹划办矿事宜,通过招商入股和暂借库银的办法,筹集白银7万两。从上海、天津买开矿器械物资,从呼兰、三姓购买粮食等,分水、旱两路运往漠河。李金镛建护矿营,招矿丁,收流民。经过紧张的准备,漠河金厂于1889年1月14日(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祭山开工。当年生产黄金19203.6432两。 李金镛十分理解清政府开办漠河矿务总局的“兴利实边”的目的。创办开始就采金、练兵、集商、屯垦齐头并进。李金镛不辞辛苦,昼夜操劳,苦心经营。因“用心过度,积劳成疾”,1890年9月17日(光绪十六年八月初四日)病逝任所,享年56岁。同年,袁大化任督办,1896年周冕任督办,1898年徐杰任督办。 漠河金厂祭山开工,到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先后开办了漠河、洛古河、奇乾河、洼希利、达义河(瑷珲西山)、观音山6个金厂,陆续开了20多道沟。设立了漠河、二道盘、一间房、乾墨中站、漠口(额木尔河口处)、黑河6个盘查局。建起了上海、天津、烟台、营口、吉林、奉天、卜奎、松花江口、瑷珲9个分局。屯垦6处,种地近千亩。采金地域上至洼希利,下至观音山,沿江4000公里,人员达数万之众。员司兵弁、夫勇矿丁往来穿梭,络绎不绝。所募护矿兵勇,训练精壮,沿边卡伦,声势联络,与黑龙江北岸俄城隐然对抗。据不完全统计:1889年至1899年合计产金239250.1757两。除陆续归还借款,分给商股和官利外,所有兵弁夫勇饷械、粮运及各局经费,概由金厂支出,不费官府一文,并提出余利,报充军饷和赈需共银85.8万两(折合黄金4.5万两)。兴利实边,大见成效。 1900年,漠河金厂落入俄人之手。几经交涉,于1906年方始收回。袁世凯派刘竣携白银20万两来漠接收。1907年刘竣回天津,矿事委提调刘文凤代理。1900年后,漠河势成强弩之末。金厂遭俄军抢掠,破坏极大。清政府接办,旧的有效制度全行废弃,主管人员又经营管理不善,一年之间竟亏损白银30万两。1911年(宣统三年)2月13日漠河金矿由北洋大臣手中交黑龙江省接办,漠河矿务总局解体。 在北洋政府直接督理经办漠河等处金矿之际,黑龙江省于1908年自行开办了呼玛尔金矿局,总局设在娘娘沟,后迁至兴隆沟。总局下设13个分局,1个分驻所,1个货柜。1911年在余庆沟又设1个总局,辖4个分局。呼玛尔金矿局年产黄金2万余两。 </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12年民国成立,原漠河矿务总局各金厂演变为金矿局。1913年开办了阿拉雅金矿局。黑龙江省因库款支绌,历年屡次核减金矿局开支。局面缩小十倍,矿务日渐萎靡。于1919年漠、奇两局以衰残而合并,称奇漠金矿局,总局设在漠河。后由广信公司经营,官商合办。1925年广信公司因沟老砂残,赔累不堪,无力经营,交给黑龙江省实业厅。1926年漠河县布告公布老沟等13沟由官民自由挖采。1929年因苏兵入侵,土匪四起,物价高涨,金值下跌,一度停产。李金镛不辞劳苦,苦心经营。创办开始就采金、练兵、集商、屯垦齐头并进。他将分派后剩余的金子上缴国库,传说慈禧太后收到金子后说不用交库了,就用来向法国人买胭脂,供宫廷用吧,并把漠河金矿御封了一个“胭脂沟”的称呼,并流传至今。日伪时期,漠河金矿统归满洲采金株式会社漠河作业所开采。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参谋长洪学智与后勤部长刘炳华,在黑河地区组织开发金矿,在漠河设立了金矿三分局,辖老沟、富克山两个支矿。1982年国地联办老沟金矿(后并给漠河县黄金公司)。1983年8月1日,漠河县开办黄金公司。1983-1990年累计产金42686.88两。纵观历史,漠河县的黄金开采业,兴兴衰衰,曲折发展,历时120余年,至今仍方兴未艾,让我们祝愿在我们这个国土上,宝藏倍出,百代不衰,为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P>
<P>&nbsp;</P>
<P> </P>
<P>&nbsp;</P>
<P>金沟留下的一座黄金博物馆</P>
老饭 2009-03-14 21:52   #92楼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老饭 2009-03-14 21:56   #93楼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老饭 2009-03-14 22:56   #94楼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又一峰 2009-03-14 23:27   #95楼
非常精彩的东北,谢谢老饭带我们浏览了一次东北。:handshake
卉蓝 2009-03-16 11:19   #96楼
好白好厚好美的雪
响铃 2009-03-16 22:53   #97楼
老饭,你想让老兄长醉不起啊!
小羊 2009-03-18 17:44   #98楼
我的眼睛在旅行!
羡慕啊!
太美了!
老饭 2009-03-23 18:34   #99楼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漠河:一座欲火后重生的城市,1987年的那场大火,几乎把整个漠河县城烧光了,短短的二十年,一座有俄罗斯风情的城市又重新竖了起来,现在的县政府建在一个没有被火烧掉的原始森林里……</P>
<P>&nbsp;</P>
<P></P>
<P>&nbsp;</P>
<P>夕阳下的漠河县城</P>
<P>&nbsp;</P>
<P></P>
<P>&nbsp;</P>
<P>漠河县的城标</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漠河日落</P>
<P>&nbsp;</P>
<P></P>
<P>&nbsp;</P>
<P>暮色中的漠河大街</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87年大火没有烧掉的一片原始森林,漠河县政府就建在这里面</P>
<P>&nbsp;</P>
<P>附:松苑记</P>
<P>&nbsp;</P>
<P>&nbsp;&nbsp; &nbsp;&nbsp;&nbsp;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七年五月六日,大兴安岭北部林区发生世界罕见大火,摧城池,毁生灵,中国最北之城漠河,顷刻之间被吞噬于火海之中。</P>
<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 然涂炭之余,见城内外满目焦土,惟松苑、清真寺、茅厕、坟地四处安然,此何故?民间传曰:松苑不烧,因吉祥之地,火魔不忍也;清真寺不烧,因真主威仪,火魔不敢也;茅厕不烧,火魔不屑也;坟地不烧,因鬼魅同宗,火魔不犯也。此四不烧,世人称奇。</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松宛乃奇中之奇,华夏无双,城内原始林,占地三公顷,苑中苍松挺拔,直指青天,如各界贤达,相视而议,北陲漠河,物华天宝,重建之兴,日新月异,民安城美,八方来游,松苑福地,必及之所,凡至此者,可纳瑞气,增福寿。</P>
<P>&nbsp;</P>
<P></P>
<P>&nbsp;</P>
<P>漠河火车站站牌</P>
<P>&nbsp;</P>
<P>&nbsp;</P>
[ 本帖最后由 老饭 于 2009-3-23 20:30 编辑 ]
老饭 2009-03-23 18:54   #100楼
<P>四、漠河到哈尔滨路途的再感悟</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原定的计划是在漠河玩后就漠河——乌苏里——呼玛——黑河——五大连池——哈尔滨,不走回头路的,哪知道乌苏里那段被大雪封断,走不了,只好作罢,无限遗憾……也许只能等一个秋天的日子来走这一段了。</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晚上七点,火车从漠河开出,回程的车票很不好买,只有软卧的车票,还是叫司机的夫人帮忙买的。刚上火车的时候,碰到警察押送犯人,刚好也在那个软卧包厢里,心想今晚可不能入睡了,好在没多久那个警察就叫我们跟他换票,有得换赶紧换了……一夜无事,车在大兴安岭腹地穿行,到第二天六点,刚好到头天坐车天亮的地方,可以隔着火车的车窗看看东北大地的景色。</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时间的时候,坐火车旅行,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可以让眼睛旅行,而不是匆忙中去拍照,很久没有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了,倒觉得挺新鲜的……</P>
<P>&nbsp;</P>
<P></P>
<P>&nbsp;</P>
<P>软卧车厢(记得还是97年第二次去凤凰的时候坐过软卧,12年了……)</P>
<P>&nbsp;</P>
<P></P>
<P>&nbsp;</P>
<P>东北的日出</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晨曦下东北的农村,染上了一层金黄,可惜是隔这车窗拍的</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临时停车时所见的东北景色</P>
<P>&nbsp;</P>
<P>&nbsp;</P>
老饭 2009-03-23 19:00   #101楼
<P></P>
<P>&nbsp;</P>
<P>黑龙江的第二大城市——齐齐哈尔</P>
<P>&nbsp;</P>
<P></P>
<P>&nbsp;</P>
<P></P>
<P>&nbsp;</P>
<P>这些都是黑龙江的湿地保护区,现在都被冻成冰,到秋天,这些湿地定然很漂亮!!</P>
<P>&nbsp;</P>
<P></P>
<P>&nbsp;</P>
<P>看到这些磕头机,该知道临近那个地方了……</P>
<P>&nbsp;</P>
<P></P>
<P>&nbsp;</P>
<P>呵呵,没错,大庆到了……</P>
<P>&nbsp;</P>
<P></P>
<P>&nbsp;</P>
<P>从零下四十度的漠河,回到零下5度的哈尔滨,真是温暖极了……</P>
<P>&nbsp;</P>
<P>&nbsp;</P>
老饭 2009-03-23 21:14   #102楼
<P>五、东升林场到雪乡的全装备穿越</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们常说,到了北极就不到雪乡,或者到了雪乡就不到北极,其实两地各有千秋……本来没有计划去雪乡,但路途上听到一个可以穿越到雪乡的线路,在漠河回到哈尔滨后,专门去找了相关的资料,第二天一早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就开路了,纯属计划外,不过倒也好玩……</P>
<P>&nbsp;</P>
<P>附:雪乡穿越基本情况介绍(网上多的是,随便都可以找到)</P>
<P>&nbsp;</P>
<P>(1)哈尔滨——东升&nbsp;<BR></P>
<P>交通:1</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五常市-山河屯-东升林场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先在哈尔滨汽车客运站(哈尔滨火车站对个)乘哈尔滨至五常的长途车,30分钟一趟,票价27元(附带保险)(要坐上9点之前的大巴)。8:00左右出发,可在11:00左右抵达五常市,然后乘中巴到山河镇,大约40分钟,票价7元,到林业局坐下午2:40的东升大客车(提醒2.40的大客只有一班),18:00左右抵达海拔400米左右的东升林场,有专业向导接送!也可在此住宿!第二天由向导带领大家徒步翻山,约14:00左右进入双峰。路上景色极佳,也比较辛苦,具有挑战性! <BR>交通:2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五常-沙河子-东升林场: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哈尔滨早上必须7:30之前出发,买到五常市的汽车票(27元),抵达五常10点30分,五常-沙河子:做10点55的车前往沙河子,12点10到沙河子(14元),抵达沙河子,去前往东升林场的客车,12点20发车,下午3点抵达东升林场(13元),和路线1相比,可以提前3个小时抵达东升林场。沙河子-东升客车:车主:赵国臣:电话13936378959.(如果五常-沙河子车晚点,可以打这个电话,车可以等,建议大家收藏这个电话号,极为有用。) <BR></P>
<P>2、东升——雪乡 <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徒步大约13公里,用时3-5个小时,由专业向导带队,早6:30起床,早饭后8:00出发,在向导带领下穿越到海林的双峰林场。起点东升高程约400米,穿越最高点约1200米,终点双峰高程约800米。午餐途中进行,此次计划穿越的山峰是长白山余脉,属张广才岭,海拔1200米,正是当年杨子荣穿林海跨雪原,打虎上山的那片雪原。短短的5个小时会让您完全领略北国的冰雪世界,让您丝毫感受不到什么是累!一点多到达双峰林场,午餐可以自选,午饭后自由活动,雪乡附近有四个沟:仙境沟,正美沟、大西沟、大北叉都可以去走一走的,色驴们搞搞题材创作,拍下最美的相片,堆堆雪人,打打雪仗,天也黑了,玩了一天了,大家也都累了,北方的火炕还有地道的北方菜(东北小鸡炖蘑菇)绝对好味,都在等着咱,大家应该庆祝一下,喝点北方的高度酒在好不过了,在美美的睡上一觉。(以上一段来自网络)</P>
<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走完全程后,才发现基本没有什么难度……本想走一条没有人走的路,但由于那天主人家接待了另一批人,有女同胞,只好作罢,其实应该走一些难点的路,常规的雪路都被人踩得很实,没有什么挑战性……尽管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塞在行囊里,但不用5个小时就走完全程了。</P>
<P>&nbsp;</P>
<P></P>
<P>&nbsp;</P>
<P>&nbsp;</P>
[ 本帖最后由 老饭 于 2009-3-23 21:15 编辑 ]
布衣 2009-03-23 21:17   #103楼
真不明白那些磕头机是怎样把石油提上来的.
老饭 2009-03-23 21:45   #104楼
原帖由 布衣 于 2009-3-23 21:17 发表
真不明白那些磕头机是怎样把石油提上来的.

不懂,大概跟现在农村的人工压力抽井水的原理差不多吧……呵呵
又一峰 2009-03-24 19:05   #105楼
老饭:你放的毒好历害呀,定会毒到不了人。
关于作者-
老饭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