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摄影的三种境界(转文)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管你是玩摄影的,或者是玩器材的,也同样无一例外。
清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到求学治学的三种境界,也可以用在镜头玩家身上也非常贴切。
第一种初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个阶段不管你用的是顶级的镜头还是消费级别的镜头,大家都只局限于某一个品牌之中,而且因为自己使用,所以会鄙视那些使用不同品牌的人,更有原厂情节,还有不允许其他人说自己的牌子不好。
这个时候你刚开始玩镜头,看到本牌子之中和各个品牌不计其数,玩镜头的路像伸到天涯边一样漫长。
如果你拥有佳能的 EOS 系统,你会说小白比小黑强多了。而且还不厌其烦的例举某某知名网站测试 MTF 曲线图。当然,你也会尽己所能收进这个品牌的最顶级镜头。因为你对顶级的东西崇拜。这个时候你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你的心目中有自己的目标,而且会为之奋斗。尽管实际上这是盲从。
第二种中级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
这个阶段你已经跨越品牌界限,开始不断的尝试不同系统和品牌之间的不同。因为要么你用的品牌你已经玩遍,觉得还不够理想,要看其他牌子的。要么你的品牌里面产品比较有限,你必须转到他家或者双修或者三修才能达到你的要求。要么你无意中看到其他家拍出来的片子是你心仪的。要么你一摸到另一家的器材就马上魂不附体,或者看到人家的镜头镀膜漂亮的要你吐血.......
这时候你可以看到各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各家都有优于他家的产品。这个时候你不再参与品牌大战,因为你觉得他们是井底之蛙。于是把精力放在广阔的摄影镜头天地之中。这个时候当然也是你破产的时候,因为你为了品尝不同的镜头的味道,要不断收进很多镜头。所谓到了为镜头憔悴的地步还不后悔,腰带宽了几个扣,人廋了也不算什么。
这个时候你自然感觉到不幸福,因为你觉得迷茫和腰包太紧。第一个阶段树立起来的一个品牌的形象和某些名头的神话在你心中已经崩塌。你开始怀疑自己从前的镜头信仰,特别是在不断的认识了其他家的器材之后。你迫切需要从新建立起一个新的信条,否则你就象黑暗的大海上的一叶孤舟,心灵无依无靠的感觉最可怕。
如今你会说小白和小黑都是半斤八两。德日也不过如此。T 和 SMC 也都差不多.....
第三种高级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在破产了之后静下心来,开始寻找那些你品尝过的镜头的之间的规律。如同样规格的镜头不同牌子,或者年代的成像特点有何不同。那末最终你会研究到镜头的光学结构。这个时候你才豁然开朗,原来是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成像特点。从而乐不思蜀的投入到结构规律之中。
这个时候你会把那些经典结构诸如 Sonnar,Planar 等等经典结构翻来覆去的看,然后试图用自己手中的同样结构镜头来验证网上对该种结构的特点描述。这个时候你不再看品牌,也不看国度,而是在看镜头的光学结构。等到了你验证了那些说法,或者发现了不同的时候后,你基本上就要出了你大多数的在中级阶段收入的镜头。或者开始进那些你认为有代表性结构的镜头。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一个盲从者了,而是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地,那么进镜头自然是有目的的。
前面两种阶段从认识论的角度说都是感性认识阶段。到了第三种阶段就进入了理性认识高度。到了这个份上,你就比较曲高和寡了。而且你有很多几十年前的老镜头。你不但不会加入大战,你还会比较鄙视那些大战的帖子。于是傲骨继续生长,但不会有偏见,至少对镜头不会。因为你已经知道决定镜头成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这是你从新拾回心中的信仰的时候,也是你又找回幸福的时刻。虽然你欢呼雀跃,但你比以前更加冷静并且十分理性,因为你经历过从坚信到迷茫,再坚信的路程。
这个时候你就会说,同样规格的镜头因为结构不同各有特点,要看你要什么了。
到了这个地步后,接下来就是你的几种发展可能:
1)出掉手中所有器材。因为你已经看透器材。而且你认为人类的进步不过如此而已,已经没有兴趣在玩下去。准备开始玩其他的东西,如手表,音像,汽车等等。不过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也应该想到很快你也会进入第三种境界,而且不需要那末多的第一和第二种阶段的很长感性认识。因为你的已经经历这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整个过程。那末再来一次的时候你就会一下子找到第三种境界。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但对你爱好的事物,而且对于整个自然界的发展都会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那么,只有一个出路:看破红尘,削发为僧!
这个结果好象比较极端,更像是感情上受到了挫折。不过经历感情和经历镜头同样的道理,只不过一个是精神上的,另一个更物质些,但也会上升到精神上。谈到宗教,也是境界。
2)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觉得自己颇有心得。于是开始写书,或者帖子总结自己的经验。当然了,在其他阶段也是可以写的,但会有你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到了第三种境界之后再写,就对世人比较有指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时候你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了。而且为人师表,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你的人生来说也是到了一种高度。精神上的享受还是其乐无穷的。当然了,这个时候你也没有必要保留那么多的镜头,该出的都出掉吧。
3)留下几个自己最喜欢的镜头,开始专心摄影艺术。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更上了一个台阶,从器材上升到艺术的境界。而且就你留下来的器材来说,并不是顶级的东西,而是适合你用的,能够表现你的思想的东西。要到这个结果作为镜头玩家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你在这之前之所以成为器材玩家,就是因为你的艺术细胞不够。所以要有这个进步,那在你玩器材之前就会有很多的艺术熏陶,并且有自己的想法要用摄影去体现。而且很多有这种艺术细胞的人恐怕不用成为器材玩家就直接上升到艺术的境地。当然了,这些人也许是器材白痴,但这丝毫都不影响他们的光辉形象。本来摄影和玩器材就是两个领域的东西。大家各玩各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混为一谈。
总之,说哪个牌子比另外牌子的好,那你是在初级阶段。说大家各有各的好的,那才到中级阶段。说镜头因光学结构不同有不同成像特点,看你要什么了....你这时候就进入高级阶段,高级境界。
说到最后,玩镜头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虽然只是世间万物中的很小的一个,但也具有概括性,和认识其他事物玩其他东西一样。所以不管你玩什么,只要你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那么你才真正的具有一定素质,才能真正谈“境界”二字。
看来布衣还没进入任何境界。:lol
好
呵呵,我的境界,用好手中器材,不求名山大川,只求随手偶得,自得其乐!
今早DC所拍:
清远特产——乌棕鹅


蕉蕾


情绪是摄影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张照片充满情绪,那么抛开这些情感,一张照片还剩下什么?
用画面来表达情绪就已经给出答案:忧愁、烦恼、孤独、沉静、渲泄或是迷茫。摄影的魅力就是摄影本身能充当一个强有力的中介,能通过一幅或多幅静止的画面传达出内心的感知与看法,拍出一张感性而又充满各种情绪的照片相对比较容易,但如果能更深入的把这份情感淡淡的隐藏起来,能让人捉摸不透或许算是另外一个阶段了。
摄影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不停变化的过程吧!
个人觉得玩得开心就系一种境界吧....
值得学习!
严重赞同硕鼠的观点!dd80001
我不会为摄影而摄影,只以平常心发现美记录美。dd75001
我现在喜欢玩套头了。
我没有什么境界之分,兴起就拍摄,拍摄得怎么样兴趣不大,好就留差就删

清远摄影本版热帖-
祖国的火车站
火车,装得多,跑得快,安全系数是现时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是全球最富的及最穷的国家都必不可少的机械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1781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的蒸汽机问世以后,人们就考虑将其运用到交通工具上。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771~1833 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终于在1804 年创造了一台单一汽缸和一个大飞轮的蒸汽机车,牵引五辆车厢,以时速8 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是在轨道上行驶的最早机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故人们称它为“火车”。1814 年,史蒂芬森也在积极研制火车,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制造出了第一辆有两个汽缸的,能牵引30 吨货物可以爬坡的火车,使火车的锋芒初步显示出来。1825 年英国在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史蒂芬森制造的“运行号”列车运载旅客行驶其间。
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西方一些先进的器物也不断引入上海。1870年代,外国人借口黄浦江泥沙淤积严重,运送货物有所不便,要求修筑一条吴淞到市中心的铁路。1874年英美两国商人合资开设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田地,在未获清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修起了铁路。两年后,一条全长14公里的窄轨铁路----淞沪铁路建成了。
1905—1909年,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的中国近代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并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的建设及火车运输在全国各省八面开花,1997年4月1日至2004年4月18日,我国经过五次火车大面积提速,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而近年的高铁,更是锐不可挡,营运高速铁路里程己是世界第一,已达1.6万公里。
有铁路必有火车站,我国的火车站,大到进去了荡失路的有,小到只有一个值班员的也有,每次火车出行,到各地进站前或出站后都拍张火车站的照片,总计也有一百多张。后来在一个网站发消息,向全国网友征集各地火车站的照片,收获颇丰,现发出来大家欣赏,去过或未去过,看看也是挺有乐趣的,如集邮一样,如各位也有火车站的照片,也可发上来补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