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肇庆捷马车友一起探访蚬岗“八卦古村落”
偶尔上网看到这个介绍:广东省高要市有个“八卦村”,蚬岗“八卦村”已有600多年历史, 蚬岗因仿似一个大蚬而得名聚居着过万人口。村中以李氏居多,开村始祖是在元末明初先后自北迁徙而来。
从图片上看好有吸引力,等到休息日,就出发去探访个究竟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老习惯了,记录号其实里程,一早五点多就出发,六点准时到达和摩友导演约好的汇合地点,黑暗中广东摩友会的旗帜飘扬,我的捷马又一次摩旅开始了
老习惯了,记录号其实里程,一早五点多就出发,六点准时到达和摩友导演约好的汇合地点,黑暗中广东摩友会的旗帜飘扬,我的捷马又一次摩旅开始了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走到半路对讲机里传来导演的呼叫,爆胎了,我平时都在车里备有补胎工具,到这时才想起放到银翼车上了,捷马车上没有,好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个修车铺,要不推车都推死人呀
走到半路对讲机里传来导演的呼叫,爆胎了,我平时都在车里备有补胎工具,到这时才想起放到银翼车上了,捷马车上没有,好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个修车铺,要不推车都推死人呀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修车师傅倒是熟手熟脚,先将轮胎被扎破的创口找到,拔出刺破轮胎的扎入物,原来是个小钢片扎进去了,在用穿有胶粒的枪将胶条插入破口处,胶条不要全部插入车胎内,留下1cm左右在轮胎外边。
[ Last edited by 哮天犬 on 2011-3-14 at 22:25 ]
修车师傅倒是熟手熟脚,先将轮胎被扎破的创口找到,拔出刺破轮胎的扎入物,原来是个小钢片扎进去了,在用穿有胶粒的枪将胶条插入破口处,胶条不要全部插入车胎内,留下1cm左右在轮胎外边。
[ Last edited by 哮天犬 on 2011-3-14 at 22:25 ]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剪掉露出的胶粒轮胎就补好了如果破口比较大可多插几粒。最后用充气泵对轮胎充气。
整个补胎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即可,而且也不需要将轮胎从轮辋上卸下。其实平时出门我都是自己补的
补完导演还是不放心,再灌上瓶轮胎自补液,这下绝对放心了
剪掉露出的胶粒轮胎就补好了如果破口比较大可多插几粒。最后用充气泵对轮胎充气。
整个补胎过程只需要几分钟即可,而且也不需要将轮胎从轮辋上卸下。其实平时出门我都是自己补的
补完导演还是不放心,再灌上瓶轮胎自补液,这下绝对放心了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等我们来到和肇庆摩友狂派会合的地点蚬岗镇政府门口时,他们已近到了
摩友狂派:曾经的一个“我和春风捷马相亲记”强帖记录了定捷马的详细过程,确买回捷马后就再无发帖,这次可以好好看看他的捷马靓车了
等我们来到和肇庆摩友狂派会合的地点蚬岗镇政府门口时,他们已近到了
摩友狂派:曾经的一个“我和春风捷马相亲记”强帖记录了定捷马的详细过程,确买回捷马后就再无发帖,这次可以好好看看他的捷马靓车了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和狂派一起到来的是摩友红金龙
摩友红金龙:四十多岁,一副精瘦而干练的样子,是个老铁路人了
座驾豪爵125
和狂派一起到来的是摩友红金龙
摩友红金龙:四十多岁,一副精瘦而干练的样子,是个老铁路人了
座驾豪爵125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熟话说“老乡遇老乡是两眼泪汪汪",我们现在是“捷马遇捷马,评论讲不完”,狂派是取出他的捷马用车记录,狂派真是个细心地人,在他那两整页的记录中看得出狂派对捷马车爱之愈深恨之越切得感觉
熟话说“老乡遇老乡是两眼泪汪汪",我们现在是“捷马遇捷马,评论讲不完”,狂派是取出他的捷马用车记录,狂派真是个细心地人,在他那两整页的记录中看得出狂派对捷马车爱之愈深恨之越切得感觉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蚬岗古村落位于高要市蚬岗镇,广肇高速公路高要蚬岗出口旁,距肇庆城区15公里很好找,离镇政府大门几百米的地方就是了,进入乡间小道,不久就看到村前地坪上郁郁葱葱的百年大榕树,而立在村口的六块石碑就像耸立的卫兵在保护着入村的道路
蚬岗古村落位于高要市蚬岗镇,广肇高速公路高要蚬岗出口旁,距肇庆城区15公里很好找,离镇政府大门几百米的地方就是了,进入乡间小道,不久就看到村前地坪上郁郁葱葱的百年大榕树,而立在村口的六块石碑就像耸立的卫兵在保护着入村的道路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58 编辑
进入蚬岗古村落,一座座宗祠,蚬岗祠堂众多,其村民祖辈先后按照八卦的布局分16个小卦方位兴建了16个祠堂。这16个祠堂犹如16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卦村周围,各个祠堂前都有池塘和榕树相护。
[ Last edited by 哮天犬 on 2011-3-15 at 16:42 ]
进入蚬岗古村落,一座座宗祠,蚬岗祠堂众多,其村民祖辈先后按照八卦的布局分16个小卦方位兴建了16个祠堂。这16个祠堂犹如16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八卦村周围,各个祠堂前都有池塘和榕树相护。
[ Last edited by 哮天犬 on 2011-3-15 at 16:42 ]
宗祠梁上小石兽憨态可掬,仿佛跃跃欲动,要跳入来客怀中,精湛的雕塑技艺让人惊叹;而那木雕更是让人感叹时光流逝,惊艳不再
附件 1:DSC03343.jpg (2011-3-15 16:45, 83.21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2:DSC03344.jpg (2011-3-15 16:45, 89.04 K,下载次数: 3)
![]()
沿着村口青石板路,我们走进了蚬岗古村落里幽深的巷弄中,那些随时会出现在你眼前的屋檐翘角、精雕窗楣,无处不在诠释着古村落昔日的繁华,让人在体验着古文化的渊源之际,充分感受到这一古建筑群生动的灵魂。
附件 1:IMG_7611.jpg (2011-3-15 16:56, 119.16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2:IMG_7612.jpg (2011-3-15 16:56, 110.31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3:IMG_7614.jpg (2011-3-15 16:56, 111.96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4:IMG_7568.jpg (2011-3-15 16:56, 87.33 K,下载次数: 3)
![]()
村中的明清古建筑群走向顺应自然,布局上体现了古代的风水理念,按照“八卦”和地形建造,以村的中间巷为轴线,将整个村的民居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一边是坐东朝西,另一边坐西向东。民居建筑为砖木结构瓦房,前檐多为重檐,面阔三间,进深一进或二进。
附件 1:IMG_7570.jpg (2011-3-15 17:10, 86.3 K,下载次数: 2)
![]()
附件 2:IMG_7586.jpg (2011-3-15 17:10, 103.46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3:IMG_7587.jpg (2011-3-15 17:10, 82.51 K,下载次数: 3)
![]()
附件 4:IMG_7575.jpg (2011-3-15 17:10, 139.38 K,下载次数: 3)
村庄房屋按八卦原理分布,村落依山岗环山而建,因其形状如一只蛰伏在水中的巨蚬而得名。村庄直径约600米,约20圈左右,每进一圈,房屋递减。一幢幢房子构成一个个圆圈,结构整齐,地势天成
附件 1:IMG_7538.jpg (2011-3-15 17:14, 156.08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2:IMG_7540.jpg (2011-3-15 17:14, 148.79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IMG_7542.jpg (2011-3-15 17:14, 113.7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4:IMG_7552.jpg (2011-3-15 17:14, 105.92 K,下载次数: 1)
传说为诸葛亮的弟子设计建造,又被当地人称为“诸葛八卦村”。整个村庄布局精巧玄妙,把十六祠分布在八卦迷宫中,蕴含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八卦数理玄机,意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及后是八八六十四卦,最终生生不息……
附件 1:IMG_7554.jpg (2011-3-15 17:17, 144.4 K,下载次数: 2)
![]()
附件 2:IMG_7557.jpg (2011-3-15 17:17, 66.62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IMG_7566.jpg (2011-3-15 17:17, 78.61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4:IMG_7572.jpg (2011-3-15 17:17, 68.47 K,下载次数: 1)
![]()
蚬岗古村落现在的人都基本搬出去住了,很多房子都空着,只有偶尔会出现一二位老人在狭窄的弄堂经过,基本就没有保护,只是没有破坏性的重建,很多房子破破烂烂,很可惜。
附件 1:IMG_7563.jpg (2011-3-15 17:46, 94.75 K,下载次数: 2)
![]()
附件 2:IMG_7576.jpg (2011-3-15 17:46, 103.7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IMG_7578.jpg (2011-3-15 17:46, 102.46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4:IMG_7579.jpg (2011-3-15 17:46, 115.1 K,下载次数: 1)
我们从村中心的山岗下来,开着摩托车绕着村走了一圈再度仔细的观察整个村庄,蚬岗古村落建立在一个小山丘上,中间高,四周低。左边是池塘环绕村庄,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棵榕树,右边的房子都是青色的,规格都是一致
附件 1:IMG_7523.jpg (2011-3-15 17:51, 116.29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2:IMG_7543.jpg (2011-3-15 17:51, 126.74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IMG_7545.jpg (2011-3-15 17:51, 157.16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4:IMG_7562.jpg (2011-3-15 17:51, 90.12 K,下载次数: 1)
每隔一个距离有一个入村的路口,路口和榕树是相对的,而几乎每颗的大榕树底下都坐着几位老者,或是在攀谈,或是在小饮,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有时也在想这样的悠闲应该就是我最求的目标吧
附件 1:DSC03320.jpg (2011-3-15 17:57, 76.88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2:IMG_7603.jpg (2011-3-15 17:57, 81.7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IMG_7621.jpg (2011-3-15 17:57, 90.33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4:IMG_7626.jpg (2011-3-15 17:57, 102.19 K,下载次数: 1)
游趟在蚬岗古村落环村道路上,看到一家卖中草药药酒的铺头,老板看到我们的到来热情的给我们介绍起来,他的去风湿的酒是用二十九味种草药泡制而成的,马尾松子树根、鲜侧柏叶切断,用白酒浸渍30天才成
附件 1:IMG_7595.jpg (2011-3-15 19:38, 100.94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2:DSC03313.jpg (2011-3-15 19:38, 79.78 K,下载次数: 1)
![]()
附件 3:DSC03316.jpg (2011-3-15 19:38, 60.44 K,下载次数: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