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探归猿洞记录
先说说过程,今天的行程比较常规,按二探的线路,坐小船直接到达菜园坑,约9点开始探寻。在访过“普同塔”之后,便沿山沟直上。由于没有向导,走着走着,根据GPS的显示,与二探的线路越离越远了,无法走回二探时所走的明显山路,但大体方向仍是我们所预期的,即在飞来寺东面与二探线路之间的山沟寻找。由于不是明显的山路,需要溯溪而上,以致行进速度较慢,走走停停,到11点时才到达二探时分叉路口左边约200米的地方,海拔估计300米左右,但这时两边山势陡而林密,无法找回原路,只好继续顺沟而上。
沿路松动的石块很多,每走一步都需要试探脚下的石头是否坚实。再探索了一个多小时,并仔细观察过周边地形,觉得这里存在较大洞穴的机率应该较小,商量之后,大家决定沿左边山林强行冲顶。
经过轮流开路、手脚齐攀、强穿山林之后,约2时左右到达山脊防火路,走起来便轻松多了,开始顺防火路返回白庙,未到4点已经回到了山脚。休息时,布衣、大雄、东方几个与附近的村民闲聊起来,并探访了70多岁的昌伯,得到了一些启发。
综合村民的意见、布衣、野云等的讨论,提出几个观点进行分析:
1、峡山的地理结构特点应该不具备形成大型洞穴的条件。据三次探寻的观察,整个峡山都是由风化石、砂泥组成的混合体,经过历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如山火、山洪、乱砍滥伐等,山体表面已经相当破碎,到处都被碎石覆盖,植被稀少,缺乏高大树木。峡山所谓之“洞”,估计大都只是巨大岩块之间的“岩隙”,最多仅容几个人立足,甚至人在其中都不能站直。如我们到过的“归猿洞”现址、二探时发现的岩洞(观音岩?),以及村民口中的归猿洞(昌叔)也只是一面向内倾斜的大岩壁所围成的空间。
2、传说与实物的对应。由于缺乏一些过硬的标志来佐证某处古迹,因此目前的一些遗迹都仅仅限于传说,这也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传闻悬赏一万元寻洞都不能吸引村民协助寻找的原因。一是因为本身这些“洞”规模小,实地无法与传说进行对应;二是没有石刻、碑石、明显地形、特有标志物等令人共同认可和信服的标准来确定。由此造成传说终归是传说。
3、二探时的岩洞怀疑即是村民口中的“观音岩”。是否另有“秦人避难处”仍存疑之中,而且分析即使有,也不可能如传说中那样能容纳“五百人”,应当是历代相传之间有逐渐夸大的成分。
四探设想:
觉得还是有必要走一次三板桥。但重点不在于寻找归猿洞,而是厘清几个疑点:乌猿洞具体地点、舍利塔是否存在、光明大师升天处(崖下墓)。特别是乌猿洞,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与归猿洞不同的洞,有人则认为是同一个,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乌猿洞,再与古籍所描述的地理条件对照,若有大部分相吻合,则就可以有把握进行相应的判断了。
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在菜园坑所在山沟找到较大型岩洞,否则归猿洞在飞来寺现址之东的说法无法确认。
照片先放两张,有待雨林大哥更多精彩图片:handshake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8 编辑
我要看到PP:lol
我要看到PP:lol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8 编辑
:L :L :L
:L :L :L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8 编辑
【1、峡山的地理结构特点应该不具备形成大型洞穴的条件。据三次探寻的观察,整个峡山都是由风化石、砂泥的混合体,经过历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如山火、山洪、乱砍滥伐等,山体表面已被碎石覆盖、植被稀少,缺乏高大树木。峡山所谓之“洞”,大都只是巨大岩块之间的“岩缝”,最多仅容几个人立足,甚至不能站直。如我们到过的“归猿洞”现址、二探时发现的岩洞,以及村民口中的归猿洞也只是一面向内倾斜的大岩壁所围成的空间。
2、传说与实物的对应。由于缺乏一些过硬的硬件来佐证某处古迹,因此目前的一些遗迹都仅仅限于传说,这也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传闻悬赏一万元寻洞都不能吸引村民协助寻找的原因。一是因为本身这些“洞”规模小,实地无法与传说中的对应;二是没有石刻、碑石、明显地形、特有标志物等令人共同认可的标准来明确进行对应。
3、二探时的岩洞怀疑即是村民口中的“观音岩”。】
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等以己之力,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深为敬佩!也为清远文化部门有如此倒贴汗水、经费去挖掘本土文化者而汗颜。清远本土文化最后会因“北江”而繁荣昌盛。
【1、峡山的地理结构特点应该不具备形成大型洞穴的条件。据三次探寻的观察,整个峡山都是由风化石、砂泥的混合体,经过历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如山火、山洪、乱砍滥伐等,山体表面已被碎石覆盖、植被稀少,缺乏高大树木。峡山所谓之“洞”,大都只是巨大岩块之间的“岩缝”,最多仅容几个人立足,甚至不能站直。如我们到过的“归猿洞”现址、二探时发现的岩洞,以及村民口中的归猿洞也只是一面向内倾斜的大岩壁所围成的空间。
2、传说与实物的对应。由于缺乏一些过硬的硬件来佐证某处古迹,因此目前的一些遗迹都仅仅限于传说,这也可以较好地解释为什么传闻悬赏一万元寻洞都不能吸引村民协助寻找的原因。一是因为本身这些“洞”规模小,实地无法与传说中的对应;二是没有石刻、碑石、明显地形、特有标志物等令人共同认可的标准来明确进行对应。
3、二探时的岩洞怀疑即是村民口中的“观音岩”。】
有很强的说服力!
此等以己之力,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深为敬佩!也为清远文化部门有如此倒贴汗水、经费去挖掘本土文化者而汗颜。清远本土文化最后会因“北江”而繁荣昌盛。
还以为三探有结果添。继续继续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8 编辑
三探归猿洞
三探归猿洞
不知为何三探特累,回家倒头便睡,睁眼已是夜半。
归猿洞渺无痕迹(又听说在飞来寺十九福地东绝壁中),“秦人避难处”(观音岩)不过突岩下的野猪窝。
忽然想起了“嗳味”。
“嗳味”下自有一种韵味,挑明了又怎样?
或许,留下点神秘是最好的结局吧。
归猿洞渺无痕迹(又听说在飞来寺十九福地东绝壁中),“秦人避难处”(观音岩)不过突岩下的野猪窝。
忽然想起了“嗳味”。
“嗳味”下自有一种韵味,挑明了又怎样?
或许,留下点神秘是最好的结局吧。
曾探寻过“清远最后一片处女地”的驴子们还记得“那能容纳100---200游击队藏身的岩洞”吗?归猿洞 秦人避难处 类此!
------- 国人多故事:L
------- 国人多故事:L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0:28 编辑
dd64001 支持继续寻找龟猿洞
dd64001 支持继续寻找龟猿洞
财务帖
雄仔 铁蛋,真乃大 大帅哥兼强 强驴,必为北江户外日后的领军人物!:victory:
悄悄告诉你们,“椎子”爆炒后味道特香,比阳山板栗可要强一百倍。 dd53001
继续支持。。。
全靠布衣、东方、大雄几位大哥披荆斩棘开路,带领我地顺利完成探寻路途,虽然无达到预定既探寻目的,但布衣大哥都大有收获啦,爆炒“椎子”听到都满地口水啦。dd66001
恭喜各位大哥,顺利探险归来
登顶中……
精神可嘉,强烈支持你们
占坑等着看雨林大哥的PP
还以为有结果了呢,支持四探!tzm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