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花市的明与暗







写下你的评论...
3
hojiei 2014-01-31 16:03   #2楼








驴子小刘 2014-02-01 02:29   #3楼

年三十,好一片狼吞虎咽,风扫残云景象:lol
蓝色的遐想 2014-02-01 23:43   #5楼

:lol
清远摄影本版热帖-
  • 驴子小刘 发表于 2015-12-07, 810 回复

    祖国的火车站

    火车,装得多,跑得快,安全系数是现时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是全球最富的及最穷的国家都必不可少的机械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1781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的蒸汽机问世以后,人们就考虑将其运用到交通工具上。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771~1833 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终于在1804 年创造了一台单一汽缸和一个大飞轮的蒸汽机车,牵引五辆车厢,以时速8 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是在轨道上行驶的最早机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故人们称它为“火车”。1814 年,史蒂芬森也在积极研制火车,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制造出了第一辆有两个汽缸的,能牵引30 吨货物可以爬坡的火车,使火车的锋芒初步显示出来。1825 年英国在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史蒂芬森制造的“运行号”列车运载旅客行驶其间。 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西方一些先进的器物也不断引入上海。1870年代,外国人借口黄浦江泥沙淤积严重,运送货物有所不便,要求修筑一条吴淞到市中心的铁路。1874年英美两国商人合资开设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田地,在未获清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修起了铁路。两年后,一条全长14公里的窄轨铁路----淞沪铁路建成了。 1905—1909年,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的中国近代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并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的建设及火车运输在全国各省八面开花,1997年4月1日至2004年4月18日,我国经过五次火车大面积提速,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而近年的高铁,更是锐不可挡,营运高速铁路里程己是世界第一,已达1.6万公里。 有铁路必有火车站,我国的火车站,大到进去了荡失路的有,小到只有一个值班员的也有,每次火车出行,到各地进站前或出站后都拍张火车站的照片,总计也有一百多张。后来在一个网站发消息,向全国网友征集各地火车站的照片,收获颇丰,现发出来大家欣赏,去过或未去过,看看也是挺有乐趣的,如集邮一样,如各位也有火车站的照片,也可发上来补充。... 阅读全文
  • X-左手 发表于 2013-12-06, 24 回复

    南雄坪田银杏

    [attach]206400[/attach]... 阅读全文
  • 文伟- 发表于 2013-12-08, 7 回复

    不知是什么花

    [attach]206526[/attach] ... 阅读全文
  • 大白菜 发表于 2013-12-06, 1 回复

    城市广场 志愿者日

    [attach]206389[/attach] ... 阅读全文
  • 春夏变秋冬 发表于 2013-12-06, 0 回复

    暴风的汉子

    暴风的汉子 ... 阅读全文
  • 边蜂 发表于 2014-05-11, 171 回复

    打鸟专辑(更新中。。。。)

    由去年8月至今的鸟贴汇集而成 夜鹭 池鹭 夜鹭 夜鹭 ... 阅读全文
  • 子俊 发表于 2013-10-12, 168 回复

    GR 持续放毒终结篇 多谢一直关注本贴的朋友

    理光GR,定位是街头和日常随身的主机,它的设计更多着眼于如何能在街头快速反应,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拍摄时机转瞬即逝,他是一系列GR和GRD的延续。 GR很低调,黑不溜秋的小样,掏出来无法吸引任何目光,实属行走江湖杀人无形的居家旅行必备暗器。 GR不是给新手用的机器,他需要懂他的人来操控。理光花了太多的心思,让这台小机器单手可以操控其所有的功能,强大的菜单设计,让你能感觉到每个你想要的功能都可以安排到自己顺手的位置。 没试过想买一台相机等了那么长时间才到手的,现在终于拿到手了,开始上图,这个贴试验一下,会一楼一楼的上新片,不是什么作品,随身机,随意拍。 ...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hojiei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初探白庙新栈道 飞来峡古栈道修复工程白庙至飞来寺段,西起白庙往东至飞来寺旅游景区,全长约2.8公里,可通行路面最小净宽1.5米,总建(构)面积6072平方米。 目前(12月21日),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部分路段已接近完工。 为举办旅游文化节,白庙和广清高速沿线村庄部分房屋被“穿衣戴帽”,但不知为何广清高速沿线村庄底色是白色,反倒白庙却是黄色。 沿着村道往上游走,就能看到入口了 仅存的三座破旧古桥,其中两座为拱桥,一座石板桥 沿途还有一个当地村民存放渔船的小屋,看阵势栈道似乎要从中穿过去。 部分路段还在施工,但感觉场面不大,就两三个施工点。 由于环境制约,材料的运送基本只能靠拖拉机和船。 里程基本上都是贴在树上,没有使用油漆,这个很赞! 根据二OO九年十月九日清政府清府办(2009)39号文《印发清远市限时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实施方案的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清城区、英德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了现在2013年,这个古栈道居然还用红砖,说是为了美观吧,我又实在不是很觉得。 沿途植被的保护和泥石流的预防还是很成问题。 终点:
    0 赞 · 9 评论 @hojiei
  • 被抹去的建筑 有个朋友告诉我说,她去台北出差,觉得那里也不过如此,都是些小建筑老房子,最高的也就是101大楼,而且这样的建筑才寥寥几栋,哪里比得上广州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怎么说都是广州比台北更加现代化嘛。当时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虽然我没有去过台北,但我对广州的新建筑也没多少好感,而电视电影书中的台北却让我觉得它很有味道,它是一个很有历史的老城市。 一个城市的建筑不仅住人,还承载着感情和记忆,而且还如同记忆一样不会轻易被抹去。只是在今天的清城,那座号称几百年历史的鳌头塔,除了边上被丢弃的几片残砖剩瓦,如今崭新的模样已不能勾起多少往日的记忆。中山公园的牌坊早已不复存在,我可能连无记忆的一面之缘都没有。窄窄的起凤里,还有多少人会想到它竟会和凤城的由来搭上关系?凤凰台就像是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一样,凤头三码头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凤尾松树岗,凤翼东门岗、西门岗如今安在?上廓街、下廓街又还拆剩多少? 如今的清城,新换上的和建造中的堤围马路、绿化广场以及一栋栋高楼,处处在彰显着现代化的宜居城市。每当外来的客人看到江边的景色忍不住赞叹清远好靓的时候,我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明媚的阳光下,整齐的绿化与栏杆,高楼林立的北江沿岸,真的是有点似模似样了。可是一想到旧城那些破败的旧街,我就马上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是啊,这些残存的老房,随着一栋栋高楼的不断竖起,如今已是败相尽露,残余的街道也是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又有谁还可以从它们身上想象出昔日——只是到建国初期,再久远一点的就更不用提了——清城的半点风情?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又有多少人会去回味过去熙熙攘攘人潮拥挤,到了雨季又大水浸街撑艇出行的景象。 关于清城的历史,其实我也只是略知只皮毛。教科书上没有,大人谈得最多的就是5.12水大,电视里提到的只是旧城改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人们的休憩娱乐提供了场所;至于拆了的是什么地方,它是否是在清城的中轴线上,和凤城的由来或历史有什么关系一律欠奉。当然我自己也没有这样意识,更没有想到要去做记录,即便后来有了照相机,也不知道要去拍一两张歪歪斜斜的照片去留住曾经的历史。 然而,即使没有照片,我还有记忆:虽然没有进去过,但每次闭目回想,旧区府大门总是浓荫密布;那条可以直望北江甚至更远的南门街总是充满人气,走在路上的都是营生的人群,或摆摊或办事或购物,晚上更是灯火通明,水泄不通;上下廓街的商铺房屋大多会有阁楼、骑楼,那些砖木建筑各自以其自身的纹理雕刻着岁月的痕迹;每隔不远就有一条四通八达的小巷,湿润的石板路上长满青苔。我试过在三码头帮母亲推着大板车运送药材,试过放学在下廓街的小巷里吃上一碗今日再都食唔返嘅馄饨面,试过俾古巷尾左二巷的老婆婆称作“挜拃”,试过左盼右盼才盼到父亲赚到钱终于能在大观酒店吃上一顿饭,也试过做错事被父亲处罚天天由学宫街的清师附小,沿着大观街、下廓后街、下廓二街,经过酱油厂、发电厂、火柴厂、化肥厂、船厂一路走回飞水街,一切都像是发生在昨天,但恍惚间,一切也都已成为昨天。喝早茶的凤景、海上皇宫和金龙酒楼、买文具的百货大楼、看电影的工人文化宫、缓缓开来的渡轮早已成为记忆。从前顺口说出的车过河,如今却想要考究一下究竟是名词还是动词。 记得母亲工作的药店就在河边,每天放学去到药店等她下班,我都会跑到后院去玩,打开后门就是北江,脚下是高高的斜坡,斜坡上都是乱石,下了斜坡来到岸边可以一直沿江走上南门口。两边的民房则很少有这样的大院,最多是在河边有个小阳台,阳台上再摆些盆栽。我小时候就很经常在这些阳台之间随意穿行游玩。只是现在清城已经没有这样的房子了。我很记得第一眼看到江口镇、阳山青莲镇的旧城有一种很特殊的亲切感,如今说来,恐怕是因为那里真的有点像我记忆中的清城。 现在想起来仿佛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城市广场将旧区府大院夷为平地,在剩下的几棵老榕树周围建起一座大型建筑,兀自竖立在来来商场隔壁的中轴线上——这里可是清城最中心的位置,但千万不要以为说起城市广场别人就知道是清城,我们隔壁的韶关就有城市广场——这个广场有大屏幕、有大超市、有大酒店、有大型娱乐场所,大有广州大型购物中心的风范,可就是一点都看不到小清城的影子。在中轴线的另一端,房地产商又竖起另一栋第一海岸与之隔江对望。如今走在南门街上的大多只是休闲娱乐和归家赶路的人群,晚上也只会被小车塞得水泄不通,沿着笔直的南门街人们也再看不到远处的风景。 今天我们还大手笔的在飞来的湖上摆设出一个绿化广场,可是除了傻子(当然,我就是了)谁要大晴天跑去那里玩,而且就算平时去还不能穿西裤皮鞋,不然遇上水浸街那可怎么办。中山公园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就小得连别人的后花园都不如,升级改造完以后就更不要提什么园林了,顶多是个绿化休憩广场,毕竟还有几棵老树。可今天的中山像和纪念碑还有一丝肃穆的氛围吗?小朋友除了沙子,还有什么可玩可看?偌大一个清城,小朋友连个秋千都不容易找到,更不要说看一下马骝孔雀的本来面目了。 可是这也不能怪那些新建筑的规划师和设计师们,他们的上司根本不希望他们去考虑和关心什么昔日的清城,房地产商们只是着急着怎样在那些拆迁后的废墟上快速地竖起一栋栋伪广州、伪深圳或者伪广州山寨欧洲、伪深圳山寨美国的钢筋水泥建筑,好去满足他们的老板们对金钱的欲望和领导们对政绩的渴求。 只是这些新建筑单就个体而言,大多在新的时候虽不至于太丑,但一旦稍微旧了老了,就真的会是丑态百出,如同味精汤,趁热的时候还可以喝一下,凉了的话比白开水还要难喝,更不要谈什么味道了。可是当这些建筑扎堆竖立在旧城的时候,那更是另一番情景了。 上廓街被大片的拆迁改建后,幸存下来的那么一栋孤伶伶的老房子(麦天合),与其说是文物,倒不如说是盆景,而且还是一处不能与新建筑相协调的景观,甚至让人觉得它是在那里丢人现眼。可是又有谁会去关注它今天的遭遇呢?收买烂铜烂铁的、开大排档的、信奉观音菩萨的,谁都可以来鱼肉它;好好的一个正门,连个台阶都不给它下;四周还被一群大小老粗团团围住,任凭你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千金小姐也优雅不起来。今天的北江沿岸,新竖起的洋房一栋比一栋高,为的是一线和一条线的江景,但它们的设计和内陆的建筑没有什么两样,对于它们来说竖在河边和竖在山边毫无差异。 古老的城墙早已灰飞烟灭,有着水乡气息的砖瓦木房早已没有了踪影,那些直通河边错落有致的小巷因为不能通车也已没有存在的价值。就剩下这些崭新的、半新的和苟延残息的建筑构成了今时今日的清城。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城市将它的历史全部铲平或变成盆景以后它的未来会是怎样。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地图上标注着这里是清城,如果没有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清城人,还会有什么能告知远方的客人这里是清城,而不是其他二线城市?你可别告诉我是那只染上烈士鲜血的所谓凤凰。 呜呼,我们有了(味如嚼蜡的)新城的同时,并不代表我们还拥有旧城。
    0 赞 · 17 评论 @hojiei
  • 清远旅游节见闻录 地点:静福广场,少儿文艺专场 地点:丁香广场,流行音乐专场流行音乐果然是小众,只有这么个丁点大的广场 地点:曲艺广场,时尚运动 地点:众乐广场,长隆 只有一个入口,还有安检,但安检的机器太小了,警察蜀黍说我的双肩包太大了,过不了,直接进去吧! (敢问想要有所作为的某些份子都是轻装上阵的吗?) 进去以后通道上都是围栏,找不到入口,但你可以踩着绿化走进去。。。 当然座位是没有了,有利位置都被人占据了,包括垃圾桶! 从长隆欢乐世界“移驾”过来的小火车就那么两三辆,只能占一个车道, 所以很是想不明白警察蜀黍为什么不留一个车道给观众,反而是全封了, 这不是逼着他们去踩踏那些花花草草吗? 虽然这样的人不多,但其实我自己也有踩在别人的足迹上。 感觉现在的观众关注的姿势都是大同小异。 由于到处封路,所以北江大桥车子只能缓慢前行了 修好了又不让人走,人民群众只好这个样子了。 地点:龙马精神广场,粤唱越红·穗港清粤剧曲艺 我能说粤剧是老少咸宜的吗!~ 除了政府组织的,其实广大群众也可以自发前往的,拳馆就是一例 当晚的人潮对警察蜀黍也许是始料不及的,这样的大型活动清远其实经验也不多,不足的地方肯定也很多, 很多人吃了闭门羹,等个名不副实的小火车也等了半天,垃圾满地,踩踏绿化,网上论坛和身边的朋友怨声不少。 但其实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也就是想一家人出来走走,看看热闹, 即使只是在宽阔的大路上耍耍,拍个照片留恋也已经很开心了。 所以,路还是有的,只要站高一点,就能看到了。
    0 赞 · 7 评论 @hojiei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