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峡山归猿洞之一

神秘的归猿洞


                    
寻幽不惮远,乃至归猿洞。细石路盘行,霜林日气烘。阴风出土口,飒飒添寒冻。下临万丈溪,圆窍如攲瓮。淄珠结紫金,石壁巢金凤。顾此生遐想,乾坤何巧弄?……
这是清代诗人张鲲的《归猿洞诗》诗句。从所引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存在这么一个归猿洞:去的路是“细石盘行”,周围有浓郁的霜林气息,洞内则寒气逼人,洞外是万丈深溪,洞的形状圆如攲瓮,壁上有“金凤巢”……。那么,归猿洞在哪里呢?
据现存最早的文献——清初《禺峡山志》记载:“归猿洞,古寺后,仙猿峰之陡绝处,中隔悬崖、通以梁,游者多惊怪,不敢渡。过此则洞壑幽深,树木岑郁,真仙境也。” 原来,归猿洞在峡山飞来古寺的后山。
为什么叫归猿洞呢?这得从一个凄恻的传奇故事讲起:
话说唐朝开元年间,峡山寺惠幽和尚饲养的一只聪明可爱的白猿被人送到长安,献给唐明皇。“安史之乱”时,白猿逃到宫外,化作一袁氏女子,与书生孙恪结为夫妇,诞下二子,度过了一段恩爱情深的日子。后来,孙恪携家南下做官,途经清远峡山飞来寺时,袁氏触景生情,退环题诗,复变猿形,逐伴归山,扪萝而去。
这个传奇故事,最早见于宋代初年李昉等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的《太平广记•孙恪》篇中,原作者是唐朝的裴铏。据今人考证,裴铏《孙恪》故事发生的地点并非清远的峡山寺,而是肇庆端州峡山寺。归猿故事什么时候被移植到清远,无从考证。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苏东坡那首有名的《峡山寺》:“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佳人剑翁孙,游戏暂人间。忽忆啸云侣,赋诗留玉环。林空不可见,雾雨霾髻鬟。”因此,有人猜测,苏东坡也许是将归猿故事移植到清远的第一人。
为什么归猿故事能在峡山扎根并流传下来,也许在于峡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古代峡山森林茂密,盛产猿猴,有诗为证:“鱼龙睛自戏,猿猴晓成群”。这些颇通人性的猿猴与飞来寺的寺僧相处也挺和谐:“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
峡山归猿故事流传至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宋代以后,游历过飞来寺的文人骚客都留下了许多关于归猿故事的诗文,解放后该故事还被改编成戏剧等。2007年,峡山归猿记的民间文学还被纳入清城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什么时候出现归猿洞的呢?大约在元代以后,就相继出现了归猿洞、归猿峰和归猿亭等一系列与归猿故事关系密切的景观。显然,归猿洞是人们在飞来寺后山发现的一个洞穴,并将归猿故事附会上去而成为了一处峡山美景,进而将归猿洞所在的山峰命名为归猿峰。明代还在归猿峰下建了一座归猿亭,也叫问归亭。当然,问归亭就像峡山的猿猴一样,早已漫无踪影了。
明清时起就有关于“归猿洞”的诗歌、游记等记载。明代朱士赞有《归猿洞诗》:“逐队归山去,玉环遗此山;千伙传异事,吾意有无间。”虽表达了对传奇怪异的颇多猜疑,但却留下了“归猿洞”的存在信息。明代董传策《游峡山飞来寺记》也证明了归猿洞的存在:“(飞来古寺—-笔者注)寺右上山,绕出绝顶后,探所谓孙恪遇猿妖,有归猿洞”。清代也有关于归猿洞的记载。如清代屈大钧著《广东新语》卷三(山语)之《二禺》记载:“(和光洞——笔者注)折而西,为归猿洞,孙恪妻留玉环之处也。”
归猿洞是否存在,最熟悉峡山地形地貌的飞来寺的寺僧怕是最有发言权了。这里有清代飞来寺僧释南野题的《归猿洞次韵》:“浮生谁自觉,尔独悟前身。敛迹归幽处,遗环别主人。薜萝对卧石,云鹤复为邻。拭目洞天外,岩花依旧春。”
以上诗文都说明,归猿洞确实存在过。
但是,一直以来,归猿洞的确切地点今人都未找到,这使归猿洞平添许多神秘色彩。峡山脚下的白庙村,民间流传有人到过此洞,说“洞在矗立的山峰之颠,内有石台石凳”、“洞大而深,壁上有不少石刻题字”、洞门口有石对联:“云近山头雨露迷,世间哪有荡来妻,母带玉环归古洞,儿携金锁跳潭溪”等等, 但这些都是上辈人口口相传,村里没有人真正到过归猿洞,因此无从考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曾经在飞来寺后山西北的一个较大的山崖上,开发了一个归猿洞的旅游景点。经实地考证,该洞洞外是深不见底的狭窄深渊,洞内浅而窄,与峡志所记“洞壑幽深”颇有出入,一直备受质疑。据说飞霞风景区管理处曾多次组织队伍翻山越岭去搜寻“真正”的归猿洞,但都一无所获。神秘的归猿洞究竟在哪里?让人浮想联翩,颇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神秘色彩。
如果知道归猿峰的确切山峰,也许寻找归猿洞就容易多了。然而,峡山七十二峰,虽峰峰有名,却没人能一一对号名之,更无从考证究竟哪一座为归猿峰。于是有人猜想,几百年来,飞来寺一带由于山火不断、山洪不断,在历次的浩劫中,归猿洞或者已经崩裂,或者被山泥倾泻掩埋,或者被掩藏在荒茅野草之中,加上山路陡峭,丛林茂密,寻找难度极大,于是,神秘的归猿洞就愈加神秘了。
写下你的评论...
10
楚风 2009-03-26 11:13   #2楼
很对不起大家,对于一直关注寻找归猿洞的同学来说,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交待。文章早就写好了,一直想先在报上发表后再发贴。由于编辑不是我们所能操控的,所以,决定还是先发贴吧,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清远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请继续关注之二至之五。
adminaco 2009-03-26 11:13   #3楼
好文。:victory:
楚风 2009-03-26 11:15   #4楼
豹哥厉害,三分钟看完即可以作出判断。看来还是给我面子的意味浓一点吧?哈哈,开开玩笑!:lol
阿华 2009-03-26 11:27   #5楼
好有吸引力。。。。。好文!
布衣 2009-03-26 11:58   #6楼
虽然未能撩开神秘的归猿洞最终面纱,但在探秘的过程加深了同行者间的友谊 更培养了自己对清远本土文化的热爱,布衣足矣!
握手野云随风.:handshake
913zgc 2009-03-26 12:28   #7楼
网络首发,先睹为快:victory:
感谢野云的深入探究: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913zgc 于 2009-3-26 13:48 编辑 ]
当然 2009-03-26 15:43   #8楼
精神可嘉。。。支持。。。
楚风 2009-03-26 17:27   #9楼
原帖由 布衣 于 2009-3-26 11:58 发表
虽然未能撩开神秘的归猿洞最终面纱,但在探秘的过程加深了同行者间的友谊 更培养了自己对清远本土文化的热爱,布衣足矣!
握手野云随风.:handshake

感谢每一次、每一位和我们一起探洞的同学,也感谢每一位曾经、现在关注探洞的同学。
楚风 2009-03-27 10:55   #10楼
据可靠信息,有关部门已经启动峡山文化的挖掘和考证工作。这是一个福音。
也听说古纤道的保护问题已纳入了政府的视线,这又是一个福音。
在清远市政府“228”庆典中,有河北投资商准备投20亿合作开发飞霞风景名胜区,开发旅游项目,也许会在开发中注意到保护和挖掘峡山文化吧? 那也算是一个福音。
913zgc 2009-03-27 12:20   #11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9-3-27 10:55 发表
据可靠信息,有关部门已经启动峡山文化的挖掘和考证工作。这是一个福音。
也听说古纤道的保护问题已纳入了政府的视线,这又是一个福音。

可喜可贺:lol
关于作者-
楚风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1月10日蝴蝶谷溯溪、黄腾峡顶攻顶回顾 蝶谷中,赖伯就委以重托:回去发帖!主人吩咐,只好勉从,下为此行光辉回顾(只记精彩片断): 1、赖伯等众言之处女溪,自被破“处”后,占一谷之逍遥的蝴蝶精灵们备受打扰,领土被侵,精灵们悒郁到极致,终以集体自杀以示抗争,可怜蝶衣逐清流,漂零谁怜之?野云感之为记之,在谷之央,峭壁上,狂妄上书:“蝴蝶谷”!终结“处女溪”。 2、野云认为,蝴蝶谷是瀑布、石态博物馆。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妙趣横生的石态,或相拥、或相望、或酷、或涩……;千姿百态的瀑布如绢、如织、如丝,或倾、或泻、或爬、或盘。野云一路在琢磨此谷之人文打造,感悟人生如流,千回百转,引发思想如流,飞泻自由,进而智慧若涌,永不枯竭。甚有收获,打算日后以专记形式示之。谷中可见青枝结满累累果实,布衣言食之准生四胞胎。野云猜想铁蛋、雄仔父母最有发言权,两位孪生兄弟记得回家向父母讨秘方然后回贴昭示我等。 3、此行约八点半开始溯溪,至中午十一点半到达半山断崖谷巅。逗留至十二点半,兵分两路,一路原路返回,继续挑战勇气;一路右上攻顶,探索山高为王的王者风光。感谢湾仔尖刀左劈右推,爬出一条攻顶之路。一路浮石喜与众多兄弟相遇,其中一浮石小弟因情绪激动,抱住铁蛋小腿激吻,可怜铁蛋小腿即生鸡蛋:唉,兄弟,认错人了,你家兄弟在铁蛋后面呢!行至半山,见一山坟,湾仔和浮石拨开荒草,欲邀主人出来砌磋一下近来大有心得的杀人游戏,无奈主人无意:去,要玩晚上恭候!湾仔、浮石二人见主人房子狭小,坟堂不足以搭个帐篷,遂恋恋不舍而去,华山论剑式的英雄场面终难被我等凡人见识一二。 4、午后二点半,攻上防火带,沿防火带向东穿越,寻找下山之路。向北远望环山,连绵不绝。虽无赖伯行前所吹江口、源潭之踪影,枝上也无冰挂、雪花之倩影,但是,让我们真的见识了什么叫没完没了:一路下坡又上坡,走了一坡又一坡。总以为前面所见最高峰,其实高峰还在高峰后。看着南面熟悉的家园,近在咫尺却无双翼可插。顶着很近很近的太阳,在澄净的天底下,迎着凛冽的大风,野云回头,看见我们的阵线长过北江河:四只负重不堪的猛驴无影无踪,米缸和悍马在坡下过小日子,浮石在巨石下与兄弟话旧,铁蛋、雄仔惺惺相惜,只有野云在前面立意要在今天晋级猛驴之列。 5、下午五点,终至最高峰。下了防火带,右转沿一清晰的小径,穿过中山村前山的竹林。趁着黄昏无人,贼胆陡生,又饥又渴的驴们悄悄地借走了山上的几只并非野生的桔果,抹抹嘴下到了水泥公路上。十五的月亮爬上坡,又饥又冷的驴友便燃起篝火,烤烤被浸湿的鞋袜、裤子,取取暖,等一等还沉没在夜色中的同学,盼着东方教主的救援车子。晚上十九时,各路方面军终于会师,坐上巨大的车厢,被东方领回家去了。 [attach]13572[/attach] [attach]13573[/attach] [attach]13812[/attach]
    0 赞 · 90 评论 @楚风
  • 征清城文化资源考证课题参与人
    0 赞 · 77 评论 @楚风
  • 探秘归猿洞 探秘归猿洞隆重开馆 为便于资料的归类汇总,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大家深入考证,最终揭开归猿洞的神秘面纱,特开辟本贴作为探讨归猿洞专用馆及储存归猿洞有关资料的专库。 欢迎有兴趣的人在这添砖加瓦!
    0 赞 · 49 评论 @楚风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