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守望者—— 2009年7月5日前往新桥疗养院探看老人


精神的守望者       ——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img][/img]2009年7月5日前往新桥疗养院探看老人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img][/img]



从新桥疗养院出来,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窗外,还是下着雨。刘伯那双凝望窗外的眼神,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华灯初上,我不知道自己坐了多长时间。


今早与阳光家园的义工们一起前往新桥疗养院,探看24个患有麻风病的老人,这是我第一次前往此地。而在此之前,我只知道麻风病在过去,是不治之症,且误以为会传染,人们避而不及。直到后来经医学研究发现,麻风病不会传染。麻风病患者受到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注,于是集资筹建了一间疗养院,接纳这些无家可归的患病老人。




汽车在停在疗养院门口,在接受完任务分工后,我从一楼走过,在走到17号病房的窗前,我的目光不经意与室内老人的目光重叠在一起,在定格的瞬间,我的双脚不由自主的走进这间病房。


老人姓刘,已是古稀之年。因12岁那年得麻风病,以至双腿严重残废,伸手更是不见五指。身材干瘪瘦弱,如同一副正被抽干水分的标本。老人习惯抽烟丝,一天总要抽上四五回。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地上全是烟丝的灰烬。可以想象,这间房已有一段时间没有人来探望。当我劝说他少抽些烟,他不在意的往窗外探看。“唉。老了,心里有定数了”这让我想起古人的通天得道,知人达命。不经意的一句,老人对世事浮尘已惯,多多少少杂着无可言语的无奈。



打扫完卫生,我坐在他身旁。或许由于身体不便,他一直坐在床上的一角。被子似乎很长时间没有更换,经潮湿的天气,开始起毛。白色的棉花暴露在被单外面,成了灰黑色。整间屋子,隐隐有一种陈腐的气息,在空气中扩散,潮湿的,沉重的。


他与我坐得很近,我甚至能感受到他身体机能呈现缓慢的运作状态。他干瘪下去的眼睛,不时流出眼泪。他开始断断续续的说着往事。


在十二岁的那年,刘伯发现自己得了麻风病。在那个时代,麻风病不可治,人们极度恐慌的情绪被渲染得厉害。患有麻风病的人,家不过户,遭受亲人的遗弃和周遭歧视。刘伯父母相继去世,只留下年长刘伯两岁的大哥和大嫂。大哥对刘伯不闻不问,只有大嫂亲如母亲,对刘伯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但后来,嫂子也因病去世。刘伯的生活失去照料,一度因病魔缠绕,陷入生死困境,生活苦不堪言。直到2004年,刘伯搬到新桥疗养院,才基本稳定了生活。



回首往事,刘伯眼里噙着泪光,我轻轻擦拭着,却无法抚平老人内心70多年来所经历的伤。
当我问道关于哥哥时,老人的目光又转向窗外,刘伯说,大哥今年已经80了,但有20多年没见过面了。只是在电话里,得知哥哥仍健在,有一个儿子,还住在老屋。。。。。。。



我问,你想回老屋看看么?
刘伯停顿了一下,“不回去了。回去也没什么用了。”
我的内心,能分明感受到一个患有麻风病的老人,对故乡又亲近,又疏离的复杂情绪。“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在暮岁,又怎能不想念自己的故乡,即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毕竟对那片土地的归属感,是无法复制或转移的眷恋。而这种怀念亲人,想念大哥的情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无语话凄凉。



由于行动不便,刘伯的生活基本固于一室之中。一张木床,一张长方木桌,一部爱心人士捐赠的电视机,是构成活动的全部。刘伯经常坐在床上看电视,神经疼痛的时候,吃一包止痛散,饭菜定时有人送来,饭后总要抽支烟才舒服。日子就是这样坐在床上,看着电视不知不觉打发掉。刘伯喜欢看体育竞赛,说起比赛,年近八旬的老人神采飞扬,目光焕然有神。一台电视机,于我们而言不算什么,但对于刘伯,却是生命中最后的精神来源,满载着一个孤寡老人所有的悲欢和期待。或许只有在看电视的时候,在观赏一场场激烈比赛的时候,刘伯才能进行思想转移,在别人的竞技里,感受着生命的激情。那一刻,我相信刘伯所获得的精神满足,足以抵过千金来得宽慰。



可前阵子,电视机忽然出现故障,刘伯的生活忽然成了黑白状态。失去了激烈比赛的呐喊声,消失了精彩的画面。刘伯一时陷入无尽的空虚之中,无法安置孤独的灵魂。他经常坐在床上,抽着烟,凝望着窗外,一坐便是良久。没有人得知这个孤独老人在想些什么?也没有人可以理解老人无法捉获的空虚,寂寞和无助。这个姿势,无声胜有声,潜意识的反映出刘伯内心最真实的情感状态。这更应称为一种对内心渴求事物的“守望”,期待有一个人,期待给予安慰,哪怕是片言的寒暄。期待有人能得知电视机存在的必要性,期待有人会修好电视机。。。。。。


当我告诉他,我们会有人帮你修好电视机。他忽然转过头来,微微一笑,额上的皱纹深深浅浅,他问:“真的?”我斩钉截铁的说“是的”于是,我立马和一个女孩把电视机搬到云霄的车里,这时,云霄已接收了三台故障的电视机,并答应一定修好。那一刻,我想不仅仅是刘伯对电视机的存在精神依赖,其余的老人亦然。





刘伯对义工们一直充满感激。他甚至对我说,义工们还比亲人好。对于他那个时代来说,这句话确实如是。那时候亲人恨不得抛下他,唾弃他,歧视他,而现在义工们接纳他,关心他,照顾他,让他倍感人间爱心所在。


他指着长方桌上的两朵用红色纸做的玫瑰花,仍记得两年前江门来的义工们给他折的。他一直用药罐把两朵花插着,如两年前她们离开时一样,还是那个位置。


他的目光,投到窗外。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停了。有鸟儿在树梢上叫了几声,天地忽然明朗起来。







临走前,我在一张纸上公整写上联系电话。刘伯接过,细细看了几遍,又平整叠好,拉开抽屉,放置最底的隐秘处。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分,在于细微事物中的郑重。印证一句话,以诚感人者,人亦因诚而应。



我走出17号房,每走几步,总不自觉的回首。我的目光又与室内刘伯的目光重叠在一起,他坐在床边,看着我离去。他的目光是静止的,波澜不兴,停驻在12岁前那些发黄的记忆里。



从疗养院出来,我的内心进行一场独自清谈。这种情绪,无法与人交流,只能述以文,以思来者。
我忽然想到,为什么家园的人长期热衷于义工的公益事业当中,尽管辛苦,却甘之如饴。因为我们的内心,需要一场感动。如沈从文所言“城市人生活太匆忙,太杂乱,耳朵眼镜接触的声音光色过于疲劳,俨然事事神经异常尖锐敏感,其实除了色欲意识之外,别的感觉器官有点麻木不仁。”朝九晚五的生活,尔虞我诈,趋炎附势,虚与委蛇,使我们的内心时刻处于浮躁的状态。更多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生活本身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除了一次次满足欲望的所求,除了满足物质的占有,我们还有什么?



于是,在工作之余,参加家园的义工活动,给我们的内心注入强大的精神药剂,用来抵抗城市的现代精神价值观的侵入。在服务中,实现自我的存在价值。虽没有物质回报,但内心始终是丰盛的。



刘伯的目光,更多的是“守望”,是“期待”,期待被社会理解,守望一份人间最平凡的亲情。
而我们亦在“守望”,和“期待”,期待被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守望一份恒定精神价值的回归。




                                                                                                                               2009.7.5.晚上.
写下你的评论...
11
913zgc 2009-07-08 09:30   #2楼

充满爱心的一群人,世界因为有了你们变得更美好:handshake
心灵柔柔 2009-07-08 10:18   #5楼

dd55001 爱心,精神可嘉
啤啤 2009-07-08 11:00   #6楼

以前也参加过家园的活动,去孤儿院,不知道是我心理承受能力差还是我的爱心不足,看到孤儿院的小朋友很可怜,我自己努力哄他们玩,努力让他们感受童真,但是依然看到是迷惘的眼神,我就觉得,很恐惧这种凄凉的感觉,自己很无力,很心酸。后来,就只参加一些募捐之类的活动……
温暖 2009-07-09 01:36   #8楼

看到刘伯的沧桑、透着忧伤而带着期盼双眸,触动着我的心灵.....
希望有机会和你们同行一次。
月光美少女 2009-07-09 11:34   #9楼

顶一个dd51001 dd51001
欧洋 2009-07-10 19:03   #11楼
:$ 图文并茂,深情的文字有心之人也!
:P
无奈 2009-07-11 18:51   #12楼
让世界充满爱!支持!支持!再次支持!tzm441
暖暖 2009-07-17 15:35   #13楼
dd75001
好久没见墨墨了
墨脱 2009-07-24 00:08   #14楼
我也很久没见你啦。最近好吗?
雷霸天 2009-07-24 01:35   #15楼
罴大师你不是在西藏咩?:lol
墨脱 2009-07-25 23:04   #16楼
我二十八号的火车出发。
关于作者-
墨脱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募捐:给背崩小学的孩子每人一双鞋 2009年10月13日,在基地成功举行了为墨脱接风慈善酒会。这次活动多得YISON的发起。 以及赖伯,阿甘等等人的全力协助,还有当场的全体TX的支持。 当然,少不了《北江纪实》和《百姓关注》记者的关注和支持。 昨晚,当场的所有TX都进行了慈善募捐。募捐的目的是为背崩小学的孩子每人买一双鞋。 背崩,位于西藏林芝县墨脱县境内一个乡,意味着比全国唯一一个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还要深入,封闭,贫穷。 9月,我在背崩乡希望小学支教了一个月。这里有300多个学生,都是所属背崩乡各个村里孩子。有200多名住宿生,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 但需要在路上走好几个小时,最远的要走八个小时。 其实,这里孩子并不是没有鞋子穿,可是只有一双鞋。以致他们都不舍得穿,将它放在 床头,当成神佛那样供放着。而自己就光着脚去上学。这样的情景,实在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我想一个慈善计划, 给这里的每个孩子买一双鞋,让这双坚硬的鞋子,带山区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这个计划必须得赶紧。意味墨脱11月中旬到5月份是封山时间,不能进入。所以,若我们筹到买三百多双鞋的7000元。 那么我们将定于20日出发林芝,坐三天的车进入背崩乡。 同时,也在召集一些有时间的TX,代表清远休闲运动网,一起将这些物资亲手送进背崩乡希望小学。 有意者联系墨脱。QQ393955007 电话 15876344156 18889003440 希望各位TX多多募捐,给山区的孩子一双鞋。 捐款地点:小市蕙心阁餐厅柜台。 捐款时间:即日到10月20日止 我们将会随时更新捐款数目情况。昨晚晚会情况的照片,请各位带相机来的TX陆续上传。 [attach]42980[/attach] [attach]42981[/attach] [attach]42982[/attach] [attach]42983[/attach]
    0 赞 · 135 评论 @墨脱
  • 送鞋的意义 还有几个小时,我将又上路,踏上前行的航班。 回来的时间很短,还来不及停下歇会,脚步又起航。 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有很多话还来不及一一诉说。 感谢大家对这赠鞋活动的支持。我始终觉得,亲自送去,感人心者,人必因诚而应。 尽管路途艰难。 我不断反思此行的意义。有的人说,为什么不关心白湾的孩子,那里更近,更值得照顾。其实,爱心是没有地域之分。 不管是以前参加清远家园的义工活动,还是现在的墨脱送鞋。出发点都是为了尽一些绵薄之力。 古人说,见死不救,是最大的恶。我眼见背崩乡的孩子,舍不得穿那双摆放在床头的已经破烂不堪的胶鞋,不由得为之心酸。 再加上,现在准备封山了,他们需要一双鞋子,暖和耐用的鞋子,可以让他们不用光脚踩在雪地上,徒步七八个小时回家。于是,此行的紧急和仓促,就是为了在封山之前,把一双双鞋子递到孩子们的手里。 因为,有一种情意,金钱无法衡量。如同当初雨林千里迢迢寄来背崩乡的三十盒月饼,寄了二十多天,邮费还比月饼贵。其实,他亦可以直接汇钱给学校买,但他没有。这种方式,并不是用价钱精心打算出来的价值意义,而是用心。因为,月饼里也有一种情意,月是故乡明。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人都在惦记着你。于是,雨林在中秋之前,给我们每个老师来了一场温心的感动。来自于莫不相识,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远方问候。送钱,厚度不过是几毫米。怎么有千里送月明的感君一片心。 或许这个时代,最缺的并不是物质的给予,而是一场发自于内心的感动。 于是,我看到论坛里的分歧,亦能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身在现场的感受,正如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一颗迫切的炙热的心。 仅仅只是一双鞋子,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带着沉甸甸的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这双鞋子,带孩子们走出大山。
    0 赞 · 67 评论 @墨脱
  • 4月10晚上8点,相约登百步梯。 黄坑有百步梯,且一路霓虹,带状盘旋,扶摇直上,高空凌云,星光般璀璨。站在最高处,眺高望远,整座城市收于眼底,望断天涯路。 清明时节,曾与左岸凌晨两点,登百步梯,但由于没有霓虹灯,遗憾而归。现在,在这里发帖,相约一起爬天梯,赏花,赏月,赏夜色。 何妨三两好友,披席而坐,谈笑风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有兴趣的朋友,跟帖报名。 集合时间:4月10晚上7点50分。8点准时出发,迟到请吃野。 集合地点:黄坑生态园别墅旁边,也是二渡河边。在黄坑坐303路公共汽车可以到 {即百步梯广场} 装备:可自带零食,饮料,相机。 难度系数:低。十八岁以上,70岁以下。十二岁小朋友须有家长带领。 领队人:湾仔 13729600670 协助:墨脱,左岸 联系电话:15876344156 13750147612
    0 赞 · 63 评论 @墨脱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