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
2009-09-12 09:54
#2楼
吴喆是武汉高中生的正面名人.
社会认可 同学崇拜.吴喆的高中可以这样读。
坛子里墨脱的大学那样读难道不好吗?
肉夹馍
2009-09-12 10:03
#3楼
这个不是谁说了算的。
体制问题已经限制了很多东西.不改体制,死路一条。
只会出越来越多的废物。
墨脱
2009-09-12 10:18
#5楼
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不应该一概按照一种规定性成长。
相反,我更觉得应该顺然天性。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特的,学校更应该按照学生的独特性,给予发展的方向和启蒙。而不是让全部学生成为一个模板,千篇一律。中国出不了诺贝尔,很多时候,在于一种智慧天性被掐杀。
按我的性格,我很难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上课。或许我的成绩不好,还是因为课余实践活动太丰富?但无论什么原因,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个方向寻找到一种自我的存在感,即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在学习中,找不到存在感的人。必然希望能在其他渠道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而我的高中三年,我感受到有些许自豪的,不在于成绩斐然。而是学校的各类文娱主持活动,社会的义工组织,和外出体验生活,阅读空间大书。
从十六岁开始,我的身上只带了500元,便从清远走向长沙,上海,青岛。一路打工,换取车票继续行走。
十七岁,在云南。从丽江到香格里拉
十八岁,汶川地震,前往做志愿者老师。然后拍电影,去北京,上天津,跨大连,住宁波。
十九岁,高中毕业,在电视台实习。然后前往西藏,签约写书。在墨脱支教。
今天是我二十岁生日,在墨脱与孩子们上课。虽然没有读大学,确实是一个遗憾。这个遗憾,不是自己没考上大学,是听信谗言,填错志愿,落入圈套。送了五万,血本无归,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人生的道路中,其实一直都在学习,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我不过是换了一种学习的方式,我选择了在路上,阅读空间大书式的学习。只是方式不一样,但只求适用就好。最怕是读了四年大学,出来还是与社会格格不入。
我还是在努力的争取读大学的机会。这次十月返回广东,就是有一重要事。去广东商学院自荐读大学,不管成功与否,但最起码尝试了,也就无悔自己的人生选择了。
伈倪
2009-09-12 10:51
#7楼
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不应该一概按照一种规定性成长。
相反,我更觉得应该顺然天性。每个人出生时都是独特的,学校更应该按照学生的独特性,给予发展的方向和启蒙。而不是让全部学生成为一个 ...
支持墨脱
009
2009-09-12 11:09
#8楼
009真挚的祝愿墨脱心想事成,
如你所说的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
行至水尽
2009-09-12 12:40
#11楼
中辍者飘过~~~
楚风
2009-09-14 08:04
#12楼
我赞赏吴同学的全面发展。他这样读高中,读出了身后的光芒。
试问,墨脱,你的光芒在哪里?
不要告诉我在前面,前面是个未知数。成功是属于身后的,而不是寄托在未来。在已经给出的答案里,你得了多少分?
当然,我坚信未来还是可以创造的。但是,那终究是未来。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成功,就没有突然的飞黄腾达!
别人的高中也许缺少了社会实践,但是,如果眼光只放在那些缺少社会实践的人,那只能证明你也高明不了多少。
我们最难做到的就是,如何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过去,总结失败的经验,而后更好地走向未来。
但是,我们经常在为自己的失败而自我原谅,寻找托辞,来支撑自己内心的虚弱。或者沾沾自喜于小小的成绩,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支持,进而寻找内心的确信。
请原谅,我说得冷冰冰的,因为我追求的是精英型的人才健康的发展。
如果你不是精英,你就承认自己的平庸。毕竟,平庸还是大多数。
如果你想成为精英,你就认真地省察一下自己吧,然后努力。
我想,分数不是素质教育,但没有分数肯定没有素质,或者说起码素质有问题,不是很有素质。基础性的知识都不掌握,那用什么来支撑你的能力和实践?那还不如回到原始社会,那个单纯有劳动实践而没有理论的时代。
凤凰涅槃
2009-09-14 08:24
#13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9-9-14 08:04 发表 
我赞赏吴同学的全面发展。他这样读高中,读出了身后的光芒。
试问,墨脱,你的光芒在哪里?
不要告诉我在前面,前面是个未知数。成功是属于身后的,而不是寄托在未来。在已经给出的答案里,你得了多少分?
当然, ...
剖析深刻,一针见髓!
硕鼠
2009-09-14 08:34
#14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9-9-14 08:04 发表 
我赞赏吴同学的全面发展。他这样读高中,读出了身后的光芒。
试问,墨脱,你的光芒在哪里?
不要告诉我在前面,前面是个未知数。成功是属于身后的,而不是寄托在未来。在已经给出的答案里,你得了多少分?
当然, ...
好高的要求~!不过我喜欢```:handshake
蝴蝶xue
2009-09-14 09:04
#15楼
所见略同.:lol 我们不应该为自己不努力找一个很堂皇的理由,并不断的说服自己说服别人。
地基都打不好,何来有摩天大厦
[ 本帖最后由 蝴蝶xue 于 2009-9-14 09:06 编辑 ]
墨脱
2009-09-14 09:11
#16楼
一直在实践着,努力着。
现在做得还不够,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你给我的目标是三十岁前有所成就,但我觉得三十岁已经老了。我的目标是二十七岁。
大可
2009-09-14 09:36
#17楼
从来没听过墨脱同学的目标?
主持人?作家?旅行家?
也许,这是那一代人的特点吧
不像我们那代,心中起码有一个理想。
墨脱
2009-09-14 10:01
#18楼
呵呵,大可我所说的目标,是有所成就。
理想的概念,也不是只有你那样年代才有的名词。这个年代亦有。
你不了解我的目标,是因为大家素未平生。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孤驴
2009-09-14 10:05
#19楼
高手过招....
布衣
2009-09-14 10:21
#20楼
我喜欢笔架山自然的生态,讨厌漫山的丰产林,虽然后者整齐划一!:lol
楚风
2009-09-14 10:29
#21楼
原帖由 墨脱 于 2009-9-14 09:11 发表 
一直在实践着,努力着。
现在做得还不够,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你给我的目标是三十岁前有所成就,但我觉得三十岁已经老了。我的目标是二十七岁。
三十岁能有成就,我都觉得很不错了。
你努力吧。成功不是必然,成功需要机遇。
有才华肯努力的人多如牛毛,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抵达理想彼岸。
保持一颗低头努力做事的心吧。只管播种,收获多少是多少。
谁年轻时都说过这样豪情满怀的话,但最终都在中年来临之时在现实面前沉默了。
你也终将一样面对这样的命运。因为我看到了你内心深处的浮夸和急躁。
当然,我更愿意我是错了。
凤凰涅槃
2009-09-14 11:43
#22楼
原帖由 野云随风 于 2009-9-14 10:29 发表 
三十岁能有成就,我都觉得很不错了。
你努力吧。成功不是必然,成功需要机遇。
有才华肯努力的人多如牛毛,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抵达理想彼岸。
保持一颗低头努力做事的心吧。只管播种,收获多少是多少。
谁年 ...
甚少回帖,但是看见楼主的回帖,不禁感同身受。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一种饱经沧桑的阅历和洞察人性的感悟。
年少的我亦曾轻狂,上学时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忙碌于本不该学生时代的社交和应酬。当别人都在忙着GRE考试,奔波于实验室图书馆的时候,我在忙着搞活动,拉赞助,搞演讲,当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看着成绩平平的成绩单,想着大学时代学的几点皮毛知识的时候才扼腕怅叹。学生时代的理想是远大的,工作以后的现实是残酷的,当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时你会严重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诸多领域的无知。当你面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的计算机程序、英文字母、人文典故的时候,你才知道你那点所谓的社会时间、获奖证书微乎其微。你唯有拼命的读书、学习,但是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的无知。也许这注定了我只能做一个平凡的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能做的别人也能做这不叫本事,你能做的别人做不到这才算人才。很多人批判现在的应试教育,但是这不能掩盖应试教育的亮点。有时候有无想过,别人为啥能考100分为啥自己刚刚考个及格?思维、智力、素质确实因人而异,有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但是不要把时间浪费。金庸的大作全部拜读,我欣赏的不是他的刀光剑影、爱恨情仇,我更佩服的是他对中华几千年文明各个领域的融会贯通,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人文宗教,甚至于涉及工业科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定位,是把自己定位到金庸、张爱玲的地位还是只要自己努力了、喜欢了就不会后悔的境界?对于成功,何谓成功,我想每个人的想法和定位都大相径庭。
楼主说的很好,保持一颗低头努力做事的心,确实很重要。对以后的路保持一个清新的认识,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认准目标锲而不舍的走下去,我想你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家之言,不是之处,大家砖之!
[
本帖最后由 凤凰涅槃 于 2009-9-14 12:10 编辑 ]
楚风
2009-09-14 12:47
#23楼
越学习越知道自己的无知。感同身受。
海豚
2009-09-14 13:10
#24楼
支持!!支持!!
我也是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做游泳教练,到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海豚业余游泳会”,可以说是人生无悔!!如果我读四年大学,还不一定有现在的海豚,可能只是一尾不知名的小鱼!!
楚风
2009-09-15 12:27
#25楼
重头再看布衣转贴,发现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吴同学很优秀。最光荣的怕就是参加美国的那个比赛得了第二名。看来美国这么进步的教育,还不如中国一粒种子。不知道如何评价是好了。
如果仅凭此次参赛获得第二名,就认为吴同学优秀,我感觉人才也太容易得到了。再说,谁有吴同学这么富裕的家庭呀?吴同学的路,就等我们有了有能力的父母再说吧。
如果仅凭参加国外的一次比赛就可以称英雄,那么中国遍地是英雄。如果以赛事决定能力的高低,那么,多搞几次这样的比赛就可以锻造出杰出的人才了。
我看到清远的街头灯箱广告中,有一私立学校几乎拿完了全国所有的学科的比赛名次。于是,我理所当然地想,全中国最优秀的学校在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