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读书无用论”抬头


中国的教育,当务之急不是出几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的教育,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1999年,中国大学的毛入学率是5%(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比例)
2009年,我们的大学毛入学率是23%,总计2500万人在大学校园里深造。
这个规模是全世界第一的,但发达国家的大学毛入学率是80%以上。
我们仍需努力。
试想,如果人人都读完高中就走向社会,谁去搞科研?谁去开飞机?谁去发射火箭?
。。。。。。
写下你的评论...
32
布衣 2009-09-14 18:16   #3楼
上大学是否值得?
这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问题,而关键是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现阶段中国类似与发达国家上世纪50--60年代的的经济结构,制造业的顶峰阶段造就了对产业工人的大量需求。这种产业结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既然产业结构那么渴求蓝领,即便你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大部分人还是难逃当蓝领的出路,而做一个蓝领并不一定需要高昂的上大学投资,当真如此,这样的投资不要也罢。
但话说回来,当我国经济转型 市场需求改变后,那些文化水平低下的人绝不好过了必将成为时代的弃子,.又一个"农民工"的群体形成.
估计没多少人愿意做未来的"农民工"吧.:lol
肉夹馍 2009-09-14 18:24   #4楼

这是多方面的,大学入学率80%以上的那些地区普及的是几年义务教育?
一个家庭负担的教育投入又是多少?教育投入占家庭收入的多少?
反观国内呢?
............
清华蓝光 2009-09-14 19:02   #5楼

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不是简单的一句“有用论”或“无用论”而可以说清楚的。
清华蓝光 2009-09-14 19:18   #6楼

总的来说,应该是读书总比不读书好。有个大学文凭总比高中毕业强(大体相对来说)。
但问题出来,特别是像今年刚毕业的,辛辛苦苦读几年大学,花费家里那么多钱,毕业等待自己的却是失业,有很多人必然觉得心理很不是滋味,如果早知道这样,倒不如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打滚几年,说不定现在还有一定的社会资本,而现在却什么也没有。读书无用。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想法。
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现阶段需要的是工人,而不是高管,发达国家需要的是高端人才,而不是蓝领。但我国的大学培养目标却与外国一样,是培养高端人才,这自然与现实不相当。但话又说回来,正如楼上所说的,我国正在经济转型,未来我国需要的就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我们这一代一定是必经这一阶段的,那你是想现在做牛工,以后没工作,还是现在杂工,以后做白领呢?如果两者一定要选择的话。
清华蓝光 2009-09-14 19:26   #7楼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造成的”。
对于有些大学生,你们有没想过,为什么人家能找到工作?为什么人家一毕业就可以上班?为什么别人拿几千一个月,你就拿几百?
我再想问一句,当别人在上课的时候你是逃课,当别人做作业的时候你是打网游,当别人泡图书馆的时候你却泡妞,当别人走出校园找兼职积累社会经验的时候你却在睡觉。
所以,我觉得有些时候,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也有很大部分原因在自己身上。
009 2009-09-14 21:22   #9楼

LZ说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作诗一首聊表心情。

    横竖撇捺点弯钩,
   
    多少学问在高楼。

    是非曲折难分辨,

    踏错一步怎回头?

大可 2009-09-14 21:47   #10楼

我的意思是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
才能创出新意!
布衣 2009-09-14 22:12   #11楼
基础教育就是"普九""普十二",我们国家还是有优势的(纯书本的考试)!:lol
一剑 2009-09-14 22:40   #12楼
唔,高中生也是这么想的。
行至水尽 2009-09-15 02:13   #13楼
原帖由 肉夹馍 于 2009-9-14 18:24 发表
这是多方面的,大学入学率80%以上的那些地区普及的是几年义务教育?
一个家庭负担的教育投入又是多少?教育投入占家庭收入的多少?
反观国内呢?
............

+1
看看放弃读书而去打工的都是些什么人?看看送子女海外留学的又是些什么人?
一边把学校当作圈钱的工具,一边又在大放厥词批判“读书无用论”。
屁民们的无用论无非是:  读书(大学)没钱阿,贷款?唉…  算了,还是早出去打工吧。
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父辈们,被“交白卷光荣”所耽误的父辈们,他们真的认为读书无用?他们的期望你知道麽?
读书无用论? 操蛋!
[ 本帖最后由 行至水尽 于 2009-9-15 09:09 编辑 ]
那年夏天 2009-09-15 02:20   #14楼
还有,当前教育体制上无可否认的失败,TG的愚民政策也是另一种“读书无用”的因素。
黯然销魂 2009-09-15 07:36   #15楼
话题涉及面太广,无力置评!
大可 2009-09-15 07:38   #16楼
原帖由 那年夏天 于 2009-9-15 02:20 发表
还有,当前教育体制上无可否认的失败,TG的愚民政策也是另一种“读书无用”的因素。

说说看,当前教育体制失败在哪里?
我觉得,任何措施也好、制度也好,都离不开中国的国情。
[ 本帖最后由 大可 于 2009-9-15 07:41 编辑 ]
行至水尽 2009-09-15 09:06   #17楼
好一个中国的国情
我觉得楼上已经是在自问自答了,
呵呵
大可 2009-09-15 09:16   #18楼
原帖由 行至水尽 于 2009-9-15 09:06 发表
好一个中国的国情
我觉得楼上已经是在自问自答了,
呵呵

不明白楼主意思,可否详细一点?
那年夏天 2009-09-15 10:21   #19楼
女大学生傍大款 教育部原副部长很痛心
社科院: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已有美国的一半
教育部门无权坐视学术腐败-许章润
教育部:被就业只是极个别现象 下一步推广中华诵 http://news.163.com/09/0728/03/5F9FNKKN0001124J.html
廉政教育效果良好,校长排队退赃款 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907/t20090714_1063339.html
孟连一中副县长女儿施暴 教育局更改细节 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905/t20090526_1035099.html
中国教育的溃败:精神与价值贫困的年代-亚洲周刊许知远
萧瀚:学生跳楼、应试教育及其他
教育部副部长:不完全反对高校“夫妻房” http://news.QQ.com  2009年03月08日04:39   华商网  章新胜 
高三学生: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23337
两个华人孩子眼中的美国教育制度  陈韵正
最后来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
天朝教育部称国家尚无足够财力普及12年义务教育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日前有媒体报道说,现在正在讨论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一是向上普及高中教育,另一个则是往下,多增加学前教育。教育部昨日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计划(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
屁民们的观点:
热门评论已有评论1658条 显示73条  1 2 3 4 [下一页]  【凤凰网友】
APNIC 119.176.76.* 发表:2009/04/01 10:45
公务员可以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国民教育却没有钱
567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福建省莆田市 59.58.120.* 发表:2009/04/01 10:46
国家是拿钱去买美国废纸,亏多少都不心疼的主,为什么就拿不出钱来发展国民
342人  
2人  
[回复]
【凤凰网友】
IANA 114.138.186.* 发表:2009/04/01 10:48
无足够财力--买车有财力没?盖花园园林式办公公园有财力没?变相送高档住宅有财办没?当老百姓是傻子?谈到正经事(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没财力了?
269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上海市 220.232.86.* 发表:2009/04/01 10:47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注定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153人  
1人  
[回复]
【凤凰网友】
广东省广州市 121.33.31.* 发表:2009/04/01 10:42
有钱吃,喝,玩,乐,出国,就是没钱做教育?
114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湖南省衡阳市 59.51.27.* 发表:2009/04/01 10:38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我们不是钱多得没地方用吗?不是有经济学家提出给全民发消费券吗?为何用于教育就没钱了?
81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APNIC 119.133.218.* 发表:2009/04/01 10:39
提及教育就装穷,公务员公款消费就大手笔,真让老百姓不高兴.
71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广东省东莞市 116.18.4.* 发表:2009/04/01 10:42
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家长敢怒不敢言,声怕他们给孩子为难,就说调座位吧,如不送礼就得座后面,如不参加他们的夜间补导班也不可以,参加吧?花钱又学不住什么,有的教师让学生在他家吃饭,给他们掏钱,就是个家庭饭店,我们做为纳税人,养着他们。国家提出义务教育的方针是正确的,可那些个别教师应该为人做表才对,可是他们的做法实在让人费解,,,,,,不知道网友同志们有无同感?为了让那些低素质的教师改变观点,望广大网友发表自己的关点,望有关部门领导调查处理,给我们一个说法:停科正确吗????-----为民共鸣
67人  
4人  
[回复]
【凤凰网友】
江苏省泰州市 58.222.255.* 发表:2009/04/01 10:54
有23个亿盖博物馆 有钱在美国贬值没钱办教育 中国式悲哀
78人  
0人  
[回复]
【凤凰网友】
广东省东莞市 59.39.191.* 发表:2009/04/01 10:39
不是没有钱,而是钱不知跑到哪个官的家里去了。
59人  
0人  
[回复]
最新评论 【凤凰网友】
四川省泸州市 222.208.98.* 发表:2009/04/01 11:25
6年教材换了四种,高考制度换了三次。教育所谓的改革,让一线的老师怨声载道,但所谓的专家为了显得自己做了事,就不停地改,估计过两年还得改,改来改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整个教育圈就是在这种表象上面转圈,进步是不可能的,教育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连带一线老师也被骂。
23人  
要数据有数据,要事例有事例,要观点有观点,够了没?不够的话还有。
p.s管理员删回复的时候,记得要通知一下,谢谢~
一剑 2009-09-15 10:23   #20楼
忍不住说两句,楼主的命题真的是伪命题,一拳打在了空气中,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到底谁认为读书无用?到底读的是什么书(知识),又能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家在国外读的书可以用到实处?是谁造成了这种现象?最好不要只拿几个表面的数字来比较,而要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这样的资料很多,做多几次功课,相信不会提出这么个轻浅的问题。
楚风 2009-09-15 12:36   #21楼
事实上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忽视了这样的一个命题:中国教育存在缺陷是不容争议的。西方教育是不是就没有缺陷,我以常识持怀疑态度。我没有深究过这个问题,不敢造次,说无用的气话、废话只是逞鲁夫之勇。
问题就是,如何修正这个缺陷才是实在的。借鉴是必须的,但绝对不是全盘否定。所以,楼上很多人犯了逻辑错误。自己的命题是假命题,那还争什么?
大可的贴子也就表达了一个担忧,而这个担忧却是不容忽略的现实。没有必要扯到西伯利亚去。
大可 2009-09-15 14:41   #22楼
原帖由 一剑 于 2009-9-15 10:23 发表
忍不住说两句,楼主的命题真的是伪命题,一拳打在了空气中,并没有说到点子上。到底谁认为读书无用?到底读的是什么书(知识),又能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人家在国外读的书可以用到实处?是谁造成了这种现象?最好不 ...

(一)不管我提出的命题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也不管是谁说读书无用,我表达的意思是:在当今社会,持读书无用观点的人确确实实是客观存在的。在经济社会发展好的地方,情况可能好点,在广大的欠发达地区,因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人念完高中就走向社会了。都是因为穷,因为家庭困难,早出来早挣钱,用以帮补家庭。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确保了这些人可以顺利读完初中。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虽然不能马上实施,但已纳入议事日程,不久的将来也会实施的。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所议论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教育。只有认同社会主义这个前提,认同这种体制,才有讨论的意义。骨子里不认同,就变得瞎忙活了。你认同哪种体制呢?
(二)至于“到底读的是什么书(知识),又能用在什么地方?”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有句成语叫“知书识礼”,读书使人明理,这是肯定的。但读的书再多,还要靠个人修行,靠悟性。只有把书本里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才能发挥书本(知识)的最大作用。“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认为呢?
(三)对“为什么人家在国外读的书可以用到实处?是谁造成了这种现象?”我不觉得在我们国家读的书不能用到实处。学语文,可以学会写文章;学历史,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地理,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学法律,可以去做律师;学好外语,可以出国留学;就算学生理卫生,也可以了解人体结构呀......如果觉得在国内读的书不能用到实处的,那他首先要自问:读书用功吗?
(四)至于我提出的这个话题,是否轻浅?我有没有做功课?任由TX们评去。
(五)本贴子用意单纯,原意就是想“一拳打在了空气中”,不想打到任何人。如果误伤了那位TX,请多多包涵。
[ 本帖最后由 大可 于 2009-9-15 14:44 编辑 ]
大可 2009-09-15 15:10   #23楼
原帖由 那年夏天 于 2009-9-15 10:21 发表
女大学生傍大款 教育部原副部长很痛心
社科院:中国公共教育投入已有美国的一半
教育部门无权坐视学术腐败-许章润
教育部:被就业只是极个别现象 下一步推广中华诵 http://news.163.com/09/0728/03/5F9FNKKN00011 ...

谢谢对本贴子的关心。
(一)所摘录的各地网友表达的意思,一点都不奇怪。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发表意见的网友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希望国家的教育事业越办越好。所以对目前教育界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表达一种担忧,是真情流露的反应。这种精神值得嘉奖,我同意布衣加分。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我也将全国各地对教育界(校长、教师、班主任、领导重视教育等)的赞美的贴子整理一下贴出来,与你整理的形成一个对比,效果会怎么样呢?你可能会觉得帖出来毫无意义了。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关键是自己的想法。
(二)腐败现象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无数事例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可是我们对待腐败现象要一视同仁,不要崇洋媚外。别什么都是“外国的月亮特别圆”。
(三)女大学生傍大款,教育部原副部长很痛心。美国校园枪击案,造成十几人死亡,美国总统也痛心呀。
(四)凡事有个过程,财力还不允许的情况下,高中阶段实行义务教育,是操之过急。但这是努力方向啊。
(五)摘录这些事例,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可以自己组织文字鲜明地提出来。问我够不够,如果不够,再摘成千上万条,还是词不达意啊。
[ 本帖最后由 大可 于 2009-9-15 15:12 编辑 ]
关于作者-
大可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人活着为什么? 人活着为什么? 这是一直以来我在苦苦寻找答案的问题。 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找到答案。 人生,其实是由很多的烦恼组成的。 小时候,为处处受大人的管束而烦恼;念书时,为还没参加工作而烦恼;工作后,为工资太低而烦恼;成家立业后,为日子过得太快而烦恼;前段时间,在为装修房子而烦恼;这段时间,在为个人前途烦恼。。。。。。 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很多的烦恼等着我。 这些烦恼,是一种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久久挥之不去,贯穿人之一生。
    0 赞 · 27 评论 @大可
  • 闲说清远的文化与发展 记忆中,建市以后,清远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当时上马的项目,如金泰、金三角电器城等等,到了今天,大都成了记忆。经过“韶关帮”的差不多十年的一番瞎搞,清远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广东的寒极,城市规划说变就变,经济依然落后,文化依然缺乏,大案要案常有(抢银行、贪污受贿),大吧在广州最霸道,等等……,总之,都不是好东西。宝贵的十年啊,犹如南柯一梦!韶关帮主政的十年,清远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反而加大了,思想僵化,乐于窝里斗,思维更是停止不前。那时候,因为是清远人,出到外面说句话都不敢大声。 清远真正开始发展是在陈用志主政时期,清远的交通道路建设,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都是从那时开始发生质变的。也就是从那时起,“清远现象”才引起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关注。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几年列全省第一,人民群众的生活也随之不断提高。看看节假日来清远游玩的旅客,看看酒楼饭馆的人潮,看看旅业的兴旺,今天的清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近几年,清远尽管发展很快,但由于起点底,经济总量不大,所以整个城市的经济水平依然不高。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清远的任务还是求发展,即先求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文化的发展。 一个地方的文化事业发展是与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可见,发展文化,满足需要,是各级政府的任务之一。清远缺乏文化,政府是有责任的,这点,笔者也赞同。但全怪政府,似乎也有失公平。 ,她需要历史的沉淀,积累。甚至可以说,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个地方,人民的温饱还没有解决,能有多少精力搞文化? 同理,一个人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了,他才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享受。就象TX们,只有坚实的物质做保障,才能专心去骑行、探险、越野、户外。相反,一个人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没有满足,他那来心思去看电影、去买书?逛博物院? 深圳特区建立了这么多年,取得了这么大的经济建设成就,有图书馆、有博物馆、有电影院,又怎么样?它还不是被誉为文化沙漠? 我们的市区也就十来万人,真正富裕起来的就更少了。所以,清远文化的缺乏,表面上是政府的不作为,实质上是时候未到,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当清远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在全省的前列了,市区人口急剧增加了,全民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时,我们的文化建设就摆上议事日程。
    0 赞 · 27 评论 @大可
  • 我与清远运动休闲网 [册成为“清远运动休闲”网会员的。基于两次偶然的经历,我与这个网结了缘。 第一次是在一个周六的上午,几个友人相约到喜盈门喝早茶。聊天聚旧时,一个满脸沧桑感的人推门而进,仔细一看,竞是一位好几年没碰面的朋友。于是我们很兴奋地互相问候了一番,彼此之间了解了大家的近况。交谈中得知,他经常参加户外运动,偶尔还去越野、露营什么的,与周边的发烧友联系密切。我当时心想,这人还挺前卫的,沧桑感也许就是这样而来的吧。当时,他没提到清远运动休闲网,但他手中的对讲机,时不时冒出几句不知谁说的话来,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盈门一别没多久,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赴宴。他说去小市花坛边那间蕙心阁吃。我很早就知道那是一间西餐厅,但之前从来没去过。上楼梯时,我留意到两边贴着一些户外运动的放大了的画面,但里面的人一个都不认识。上到大厅,我们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大厅不大,旁边的三、四张桌子已经坐满了人。我发现在喜盈门见到的那位朋友也在。吃饭时,他还拿出一瓶人家送给他的米酒给我们品尝。我记得,当时他还介绍了一个坐在旁边的女孩给我们认识,后来才知道她就是墨脱,一个刚念完高中的女孩子。我跟那个朋友讲,我想加入骑行队伍,目的是想减体重。他表示支持,并介绍我上“清远运动休闲网”进一步详细了解。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了清远运动休闲网。 第一次打开网页,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好活动。户外、球类、游泳、爬山、写文字、跑步等等。大学时,我学的是新闻专业。四年的校园生活,我养成了写心得,写随笔的习惯。于是,我尝试着贴一些小文章,发在“心情心语”;或者贴一些自己的认识,放在“谈天说地”里,以此作为一种生活的休闲方式,作为一种排解工作压力的途径。还别说,感觉挺有效的。现在想想,还是要感谢墨脱的。是她的墨脱之行,给了我很多的话题,慢慢的打开了我的思路。尽管有嫌疑,但我并不是想“傍大款”。我贴的文章长短不一,但每一篇都是思考的结果。有多少人回贴,有多少人赞同,这个我不太看重。我看重的是,从思考,到成文,到发贴,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一种乐趣,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快感。 当初,我入会的初衷,是想加入骑行一族的。目的也很简单:减肥。记得上网之初,在黑豹的指点下,我连自行车的款式都选好了。但直到今天还没去买。原因有二:一是在装修房子,买回来没地方放;二是年轻时踢足球不注意,目前伤痕累累,特别是膝关节。我想,只能看身体状况如何,才决定去买咯。在这里,也要感谢豹哥对我的指点。有机会的话,还是要请他喝几杯的。 如今,加入这个网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不觉中,我又养成了另一种习惯:每天,无论有多忙,或者有多晚,我都会打开网页看一看,以此作为一种寄托。工作之余,偶有所想,我也会把它记下来,与大家分享。我想,我已经乐在其中了。 前几天,网站的管理员发来信息,征询我做“谈天说地”版主的可行性。当时我回复说,我刚加入不久,就要肩负重任,恐怕不妥。更主要的是,我怕做不好,怕辜负大家的厚爱。 今天一早,“丑妇”终于见“家翁”了。心情更是忐忑不安。希望各为TX对大可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 就以此作为大可的“就职演说”吧。
    0 赞 · 25 评论 @大可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