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与黄酒


门巴族与黄酒



门巴族之于黄酒,如同我们之于热白开。可以说,门巴族天天不离黄酒,家家户户必会酿酒。酿酒是门巴妇女的一项日常活动。所以,无须等到春天,去寻找沈从文笔下的桃花庵,在这里自可沽酒。


说起黄酒,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谷物酒。所以,关于酿酒的起源主要应该研究谷物酿酒的起源。我国酒的发现,应该是原始人群的功绩。他们在原始的条件下采集野菜、野果堆积在树洞或石缝中,时间一久,经过酸败苦辣的变化,透出了特殊芳香的气味,尝起来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原始的果酒。人们在采集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摸索,逐渐掌握了一些农作物栽培技术,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并学会了用火煮饭,接着便发生了“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的酒源之说。谷物酒的发现和利用按历史年代,应该是在母系社会时期。由此看出,谷物酿酒发端于母系氏族社会,再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阶段,说明原始酿酒业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门巴族黄酒的原料是本地盛产的玉米、鸡爪谷。黄酒的酿制先分别将玉米,和鸡爪谷倒入大锅里煮。煮得完全熟烂之后,将玉米和鸡爪谷放凉,晒干。封存在密封的胶桶里,存放时间越长,酒的味道就越醇厚。半年到一年后,玉米和鸡爪谷发酵完毕。将它们装入竹筒,竹筒的底部有几个小孔,酿好的酒就从这些小孔中流出。在发酵好的竹筒里倒入冷水,流出来的便是黄酒了。但倒入的水,亦有讲究。必须是冷却的白开水,而且一次倒入的水不能过多。水加多了,黄酒清淡如水,酒味全无。最好是慢慢注入,一次一瓢。等竹筒的水全部流出之后,再往竹筒加水。这的确需要静静等待的耐心。当酒一滴一滴的从竹筒流出,我似乎看见时间在这过程中参与的细节。门巴族的待客之道,来得如此的深情。一点一滴,细微中都包含着无可言说的情意。



在墨脱,退休的仁青校长经常带我到门巴族家做客。且每次,主人都会盛情为客人敬酒。一进门,就先让我们喝下三大碗迎客酒。事实上,门巴族嗜酒,不在于宴席,亦不在于招待,而在于平常的生活。我们常言“以酒代茶”,对于一个嗜酒如命的民族而言,应改为“以酒代茶”。有些人每年收入的粮食几千斤,但每天要喝六七竹筒的黄酒。一竹筒的黄酒要用粮食三斤。算下来,喝酒所用掉的粮食比吃饭还多,全年的粮食大部分都用在酿酒。在我接触的一个老干部,他家的黄酒,酿得特别的香醇。他说,自己每天都喝黄酒。平日无事,就坐上窗前,独自喝酒。一天下来能喝掉两支竹筒的酒。他告诉我,门巴族的老人基本上都没有风湿病。就是因为喝黄酒。黄酒有助于大大减少患风湿病的可能性。显然,这里的老人都显得苍劲有力。我所见的门巴族老人,都很长寿。九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硬朗,说话清晰,做事有力。喝起黄酒来,一点都不亚于年轻人。



“墨脱门巴人之所以离不得酒,有传统习俗,也有地理因素。墨脱地处热带,气候酷热,喝酒可以肖暑止渴。这里雨量较多,住地大多低洼潮湿,群众喝酒防治关节炎和风湿症。另外,这些地方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亲戚朋友相聚一次颇不容易,加之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围坐一起饮用几碗家制淡酒,度过那些漫长而炎热的日子,也有一种人生的乐趣。 ”这是最近看到的一篇的文章里所阐述的原因。但我认为,门巴族与黄酒的关系,渗透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





大约在18世纪前,门隅地区的门巴族人,不堪忍受封建农奴制度的压榨以及强烈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袭击,抱着到东方寻找“佛之净土”、“莲花圣地”的宗教幻想,开始了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大迁徙,迁往白马岗,即今天的墨脱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门巴族东迁”。




当时在民间广为传播着一个东方神话”:在东方有一块宝地,那是多洁帕姆女神的化身,那里有糌粑树、牛奶泉,连江河流淌的也是奶汁;那里不种青稞有糌粑,不养牦牛有酥油,不修房子有住房,而且,那里不做劳役,没有税收。总之,那里是一块可以任意想象的乐园。事实上,门巴东迁的历史从一开始就是门巴族集体逃亡的历史。传说,最早东迁寻找自由和生存的门巴人一共有6户人家。他们逃跑时,抗击过追兵,历尽艰险,经过德阳山口来到了下珞瑜的更帮拉山,又溯雅鲁藏布江而上,到了班戈的格波希日,受到当地珞巴族的阻拦。



6户门巴人将自己的珠子送给了珞巴族,才顺利通过格波希日。到达吉多村时,那里的珞巴族又不让通过。6户门巴人向珞巴族显示了自己的武功,冬德儿表演了“利刀砍石”,开玛表演了“拐棍入地”,珞巴族人大骇,不再阻拦。他们来到墨脱村,对珞巴族人说明来历,赠送礼物,并向珞巴人借得耕猎的土地和山林,才建立起居民点。



6户门巴人没有找到东方极乐世界,但他们获得了自由和自己的村寨。后来又有以贾班达哥为首领的100多户门巴族人逃离东迁。他们在白马岗定居以后,沿用着原籍的村名和地名,如地东、德尔功等。在百余年间,门巴人形成了一股民族大迁徙的潮流,最早迁入的距今已有十代了,最晚迁入的距今也有六七代。



门巴族陆续东迁,人口聚集日众。据史料记载,当时门巴族约有1.8万人,他们带来了比当地珞巴人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宗教文明。这些差异终于导致了后来的门珞之争。最早东迁的门巴人得到善良好客的珞巴族的同情和支持,但随着门巴族在白马岗居民点的扩大,他们逐渐形成了后来居上之势。门、珞两族为了生存空间的经济利益和不同的宗教信仰,发生了激烈的冲突。门、珞之间曾连续发生6次大规模的械斗,给两族带来惨重的灾难。最后,退到白马岗南部的珞巴族按照习惯派了一位老年妇女摇着树枝,前来讲和。门珞械斗双方在地东村歃血为盟,发誓两族以后视同兄弟,永远友好相处。双方以仰桑河为界,北为门巴,南为珞巴。



从门巴族东迁到与珞巴族的利益之争,从流离失所到为了生存空间而发生六次大规模的械斗,再加上这片土地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是什么精神让门巴族在这两百年依旧耕耘在这片土地,而且创造出独特的门巴文化。是酒。黄酒赋予了门巴族浓烈的情感,赋予门巴族独特的民族性格,他们热情、大方、豪放。崇尚集体主义,他们喜欢聚集起来,开怀畅饮。对于这一点,也体现了门巴族人团结的一面,当受到侵略时,他们总是团结起来英勇地保卫自己的家园。在这个一个艰苦的岁月里,正是黄酒支撑着门巴人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



门巴族的人很温和,如黄酒。没有白酒的浓烈,却更多了几分世故人情的温暖。这是一个苦难的民族。长期的封闭,这里的人失去与外界联络。人与人的交集,更为密切。苦难的历史,给门巴族人注入团结,和谐的传统道德理念。而黄酒,便是贯穿门巴族人所有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在每一个的细节,黄酒都是被放置参与的重要角色。过去,门巴人喝黄酒,也许是为了悲伤,或者是为了喜悦,但现在,为了享受生活。黄酒提供了一种真正的私人空间,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纵情欢爱的地方。







来之前,听说了不少门巴族酒中下毒的传言。下毒者很多出于迷信,为了夺福。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于是,现在主人一般都会在敬酒前,先试喝一口,以证明酒里无毒。



对于门巴族的酒中下毒,我更相信只是过去的历史,或者是谣言。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在门巴族经历的一次门巴族下毒,文章发表至网上,引起一片人心惶惶。我相信身在现场的真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身在现场,就掌控着所有的意识霸权。“我们本能的相信在场者的权威,这种权威来自于他们的身体。但在场者同样会一叶障目,会分拣和歪曲事实,他们容易利用在场的权威行骗,会背弃自己的身体,关闭自己的眼睛,皮肤,和直觉。让成见滔滔不竭的向外流泻”①




或许,我过分的相信自己的直觉,于是从来没有担忧过杯中的酒是否有毒。对于一个嗜酒的民族而言,不通过酒,是不能进入门巴族隐秘,幽深的内部。黄酒,为了打开通往门巴族历史的时间隧道。由此,在一杯黄酒中,我看到一个苦难的民族将所有的悲喜哀愁,颠沛流离,和生离死别,都浓缩在一杯酒里,怎能不让人,为此一干而尽。



我开始可怜那些游客,他们信奉攻略书的指示,如同皇帝至高无上的命令,双脚始终被控制线路之中。为了掠取几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为了证明身体战胜自然,徒步进入全国唯一个不通公路的莲花圣地。可是,他们的悲哀,正是满足自己虚荣的同时,真实的墨脱已离他远去。除了照片,他们对墨脱一无所知。除了照片,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完成一次身体考验,他们的灵魂不会与墨脱有任何的关联。他们匆匆而来,匆匆而过,连一杯黄酒的时间,都不放过。



一种错误的流言,一旦传开,是那么可怕。一场没有自我的旅行,争分夺秒的暴走,双脚比思想走得更快,把灵魂都遗忘在路上。
写下你的评论...
7
布衣 2009-10-06 06:30   #3楼
北江有你,幸甚!:handshake
硕鼠 2009-10-06 08:12   #4楼

墨脱,笔下精灵```
行至水尽 2009-10-06 11:30   #5楼

常言“以茶代酒”。
茶和酒都是好东西。
墨脱 2009-10-08 22:08   #6楼

这篇文章是喝黄酒喝出来的。
老校长经常带我去门巴族家里做客,每次都在主人的盛情下,一碗接一碗。
明天,就要离开墨脱。
临走,主人送给我一些发酵好的酒材料,和一个巴东(烤黄酒的竹筒)回来。
感君一片心,让我在千里之外,都喝到门巴族的黄酒。
于是,若可以,十三号的晚上基地,我给各位烤门巴族黄酒。
让你们也尝尝在莲花圣地的门巴族黄酒。
大可 2009-10-08 22:27   #7楼

看了你的文章
体内的酒虫发作
可不可以帮我
买一可乐瓶的门巴黄酒回来?
墨脱 2009-10-08 22:36   #8楼

这里的黄酒家家户户都自酿的。没有得卖。
加上,这里的黄酒是现酿现喝,不能放上一天,不然会酸。
所以,大可,你忍耐一下,回来我亲手烤给你们喝。
大可 2009-10-08 23:03   #9楼

这里的黄酒家家户户都自酿的。没有得卖。
加上,这里的黄酒是现酿现喝,不能放上一天,不然会酸。
所以,大可,你忍耐一下,回来我亲手烤给你们喝。 :Q
本版热帖-
  • 会飞的鱼 发表于 2009-05-26, 747 回复

    男女速配游戏专贴!放飞心情,偶遇浪漫……

    :loveliness: 游戏规则: :) 写一个还没有出现的楼层数字。 比如你现在在19楼(上家18自已就是19), 你选大于19的数字。 如:20..38....99....不能选18....16.....9 比如你选了59,:hug: 那么在59楼回贴的异性就是你的速配对象了 :victory: 。没有到你选的楼层请别多选,过了才能重选, 至于成事于否,就看你的本事了。 :lol 可以留QQ!:call: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kiss:... 阅读全文
  • 温暖 发表于 2008-07-31, 910 回复

    你能用一首歌的名字来回答楼上的问题吗?!

    一个挺好玩的游戏,在百度贴吧看见的,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游戏规则就是必须用一首歌名来回答楼上的问题,并写明歌手是谁。 例:1楼:楼下你多久洗一次澡? 2楼:十年 —— 陈奕迅 问:六一节快乐吗? 3楼: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王菲 楼下的:你每天几点钟起床啊 ? 4楼: 凌晨三点半——张智成 楼下的 :你那今天天气怎么样? 5楼:雨一直下 —— 张宇 楼下的:对你的未来是怎么憧憬的? 6楼: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我先来:楼下的:你为什么来北江休闲网?!... 阅读全文
  • 莎莎 发表于 2009-04-01, 746 回复

    识得个傻瓜

    1、 约好和他见面,地点是宝安万佳。 一早起来打扮了一下,长发披肩再加上嫩绿的连衣裙,显得端庄典雅。虽然是卷发,但看起来还是文静秀气,对于自己的相貌和气质,我还是很自信的。:P 路程算错了,以为他在南山过来要比我远,谁知道竟是我比他远,结果我迟到了二十多分钟,第一次见面,居然迟到,扣十分,!:Q :Q 在万佳门口看见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斯文白净、有点害羞的样子,:) :) 比相片上胖些,成熟些。老张美女说,看男人一定要看身材是否高大、身体是否健康,我不明白老张美女为什么要这样看。:o :o 但我第一眼是先注意他的鼻子,因为从相片上看,他是个塌鼻粱。但还好,鼻粱还算比较直鼻头还算比较有肉(原谅我,小女子从小就受家乡人的熏陶,看人先看面相,看有没有福气,有没有财气,鼻子主财)。:lol :lol 从他看我的眼神和动作,他少说能给俺打个75分吧!然后他说,你长得还可以的嘛。我说:应该是吧?他说:不错了,看起来不错了。耶!;P 第一关通过。:victory: :victory:...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墨脱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募捐:给背崩小学的孩子每人一双鞋 2009年10月13日,在基地成功举行了为墨脱接风慈善酒会。这次活动多得YISON的发起。 以及赖伯,阿甘等等人的全力协助,还有当场的全体TX的支持。 当然,少不了《北江纪实》和《百姓关注》记者的关注和支持。 昨晚,当场的所有TX都进行了慈善募捐。募捐的目的是为背崩小学的孩子每人买一双鞋。 背崩,位于西藏林芝县墨脱县境内一个乡,意味着比全国唯一一个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还要深入,封闭,贫穷。 9月,我在背崩乡希望小学支教了一个月。这里有300多个学生,都是所属背崩乡各个村里孩子。有200多名住宿生,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 但需要在路上走好几个小时,最远的要走八个小时。 其实,这里孩子并不是没有鞋子穿,可是只有一双鞋。以致他们都不舍得穿,将它放在 床头,当成神佛那样供放着。而自己就光着脚去上学。这样的情景,实在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我想一个慈善计划, 给这里的每个孩子买一双鞋,让这双坚硬的鞋子,带山区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明天。 这个计划必须得赶紧。意味墨脱11月中旬到5月份是封山时间,不能进入。所以,若我们筹到买三百多双鞋的7000元。 那么我们将定于20日出发林芝,坐三天的车进入背崩乡。 同时,也在召集一些有时间的TX,代表清远休闲运动网,一起将这些物资亲手送进背崩乡希望小学。 有意者联系墨脱。QQ393955007 电话 15876344156 18889003440 希望各位TX多多募捐,给山区的孩子一双鞋。 捐款地点:小市蕙心阁餐厅柜台。 捐款时间:即日到10月20日止 我们将会随时更新捐款数目情况。昨晚晚会情况的照片,请各位带相机来的TX陆续上传。 [attach]42980[/attach] [attach]42981[/attach] [attach]42982[/attach] [attach]42983[/attach]
    0 赞 · 135 评论 @墨脱
  • 送鞋的意义 还有几个小时,我将又上路,踏上前行的航班。 回来的时间很短,还来不及停下歇会,脚步又起航。 有很多事情还没有做,有很多话还来不及一一诉说。 感谢大家对这赠鞋活动的支持。我始终觉得,亲自送去,感人心者,人必因诚而应。 尽管路途艰难。 我不断反思此行的意义。有的人说,为什么不关心白湾的孩子,那里更近,更值得照顾。其实,爱心是没有地域之分。 不管是以前参加清远家园的义工活动,还是现在的墨脱送鞋。出发点都是为了尽一些绵薄之力。 古人说,见死不救,是最大的恶。我眼见背崩乡的孩子,舍不得穿那双摆放在床头的已经破烂不堪的胶鞋,不由得为之心酸。 再加上,现在准备封山了,他们需要一双鞋子,暖和耐用的鞋子,可以让他们不用光脚踩在雪地上,徒步七八个小时回家。于是,此行的紧急和仓促,就是为了在封山之前,把一双双鞋子递到孩子们的手里。 因为,有一种情意,金钱无法衡量。如同当初雨林千里迢迢寄来背崩乡的三十盒月饼,寄了二十多天,邮费还比月饼贵。其实,他亦可以直接汇钱给学校买,但他没有。这种方式,并不是用价钱精心打算出来的价值意义,而是用心。因为,月饼里也有一种情意,月是故乡明。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人都在惦记着你。于是,雨林在中秋之前,给我们每个老师来了一场温心的感动。来自于莫不相识,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远方问候。送钱,厚度不过是几毫米。怎么有千里送月明的感君一片心。 或许这个时代,最缺的并不是物质的给予,而是一场发自于内心的感动。 于是,我看到论坛里的分歧,亦能理解。不是每个人都能身在现场的感受,正如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一颗迫切的炙热的心。 仅仅只是一双鞋子,但在我们的心里,却是带着沉甸甸的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这双鞋子,带孩子们走出大山。
    0 赞 · 67 评论 @墨脱
  • 4月10晚上8点,相约登百步梯。 黄坑有百步梯,且一路霓虹,带状盘旋,扶摇直上,高空凌云,星光般璀璨。站在最高处,眺高望远,整座城市收于眼底,望断天涯路。 清明时节,曾与左岸凌晨两点,登百步梯,但由于没有霓虹灯,遗憾而归。现在,在这里发帖,相约一起爬天梯,赏花,赏月,赏夜色。 何妨三两好友,披席而坐,谈笑风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有兴趣的朋友,跟帖报名。 集合时间:4月10晚上7点50分。8点准时出发,迟到请吃野。 集合地点:黄坑生态园别墅旁边,也是二渡河边。在黄坑坐303路公共汽车可以到 {即百步梯广场} 装备:可自带零食,饮料,相机。 难度系数:低。十八岁以上,70岁以下。十二岁小朋友须有家长带领。 领队人:湾仔 13729600670 协助:墨脱,左岸 联系电话:15876344156 13750147612
    0 赞 · 63 评论 @墨脱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