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三江并流"去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搜集点资料,准备今年7月底到八月底走一趟……
三江并流
百科名片
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穿过横断山脉高大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数百千米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
【简介】  ●中文名称:三江并流
  ●英文名称: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批准时间:2003年7月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
【景区概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在地球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并行着三条永不干涸奔腾的大江,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
自然遗产价值:
  土地历史和地质特征
  这一区域在展现最后5千万年和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碰撞相关联的地质历史、展现古地中海的闭合以及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 对于亚洲大陆地表的演变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而言,这些是主要的地质事件。 这一区域内岩石类型的多样性记录了这一历史,而且,高山带的喀斯特地形、花岗岩巨型独石以及丹霞砂岩地貌覆盖了若干世界上最好的山脉类型。
  生态过程
  三江并流区域中激动人心的生态过程是地质、气候和地形影响的共同结果。首先,该区域的位置处于地壳运动的活跃区之内,结果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岩石基层,从火成岩到各种沉积岩(包括石灰石、砂岩和砾岩)等不一而同。卓越的地貌范围:从峡谷到喀斯特地貌再到冰峰,这种大范围的地貌和该区域正好处于地壳构造板块的碰撞点有关。另外一个事实就是该区域是更新世时期的残遗种保护区并位于生物地理的会聚区(即:具有温和的气候和热带要素),为高度生物多样性的演变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基础。除了地形多样性之外(具有6000米几乎垂直的陡坡降),季风气候影响着该区域绝大部份,从而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生态促进因素,允许各类古北区的温带生物群落良好发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提名地由八大片区组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四山夹三江的典型地貌奇观将八大片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世界的“迷题”,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流域、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各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的典型特征,相互之间存在着在整体价值上的互补性和在典型资源上的不可替代性,由此构成了“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提名地资源价值的“唯一性和完整性”。
【发现过程】
  这里,是展现怒江流域典型地貌特征的博物馆,包括了“怒江第一湾”及周边地区为代表的怒江深切河曲地质景观,其中的石月亮景点是怒江流域高山喀斯特溶洞景观的典型代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遗产提名地范围内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在横穿保护区的滇藏公路延线及周边地区,保存着大量的古深海大洋地质、生物遗迹和冰川、造山运动遗迹和广泛的冰川及冻土地貌发育,是“三江并流”世界遗产提名地比较集中的地质遗迹展示区域。滇金丝猴作为“三江并流”区域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旗舰物种,以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最为集中。
【哈巴雪山区】  区内拥有我国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冰川、金沙江流域典型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
  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集中了从亚热带干暖河谷到高山寒带的各植被类型。寒温性针叶林是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山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这类森林以丰富复杂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为特色,是“世界遗产提名地”最典型的高山针叶林保护区域。
【千湖山区】  位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小中甸乡包括小中甸乡和上江乡的局部地区,是金沙江流域原始植被、高原湖泊的集中展示区之一。
  千湖山片区遍布高山冰蚀湖。据不完全统计,大小不一的高原湖泊有一百多个。其中以碧古天池和三碧海为代表。具有独特的高原森林湖泊景观价值。千湖山景区具有完整而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山草甸,杜鹃林及云冷杉林最具特色。黄杜鹃、黑颈鹤等珍稀动植物栖息其间,是“三江并流”区域内高原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的地区之一。
  尼汝——南宝草场集中了高原冰蚀湖——属都湖,高山草甸——地基淌、南宝,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古冰川遗迹(南宝),河谷人居环境(尼汝河)高原泉华瀑布(七彩瀑布)等类型多、范围大、分布集中的景观资源,是具有极高保护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原始景观资源研究展示区域。同时,南宝河的古冰川地貌遗迹是“提名地”范围内发育最完整,展示最集中的第三期冰川地质遗迹。
【云岭片区】  位于怒江兰坪县境内澜沧江与其支流通甸河之间。主要保护以滇金丝猴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是正在建设中的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金丝厂,九十九龙潭附近的高原湖泊周围,在海拔3200米以上呈杜鹃纯林生态系统,杜鹃种类多达100种,是金沙江流域杜鹃花种类最丰富的分布区。杜鹃林与高山湖泊共同构成了精彩的景观画卷。
  中文名称:“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英文名称: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于2003年7月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申遗过程】  一九八八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江并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一九九三年,“三江并流”正式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清单;一九九八年,云南省政府为实施中共云南省委提出的“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战略,并出于通过创世界遗产品牌推动云南旅游业发展,决定加快“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进度。当年,经省委、省政府同意,云南省建设厅正式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和国家建设部提出了申报申请。申报申请得到了支持,并同意云南省正式开展申报工作。
  二00二年一月十七日,经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温家宝、钱其琛等领导分别签字批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外交部、建设部联合发文同意,“三江并流”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并正式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写下你的评论...
27
迅雨 2010-02-09 16:13   #2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支持!希望你能够成行。
老饭 2010-02-09 16:21   #3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一、独龙江穿越
背景简介:
  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这里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通往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站口,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便是位于云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处的独龙江大峡谷。
  世代居住在河谷里的独龙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江也因此而得名。独龙人长年与河谷、大山和野生植物相依为命,他们依据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将远古气息浓厚的许多传统保留下来,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独龙江峡谷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峡谷。
徒步路线:贡山--其期--东哨房--南磨王垭口--三队--巴坡--孔目--贡山
  线路评价:
  徒步线路险恶。毒虫,山蚂蝗,湿滑的悬崖小路,均对徒步者构成极大的威胁。经独龙马帮驿道进入巴坡,除高黎贡山嘎足保护站,其期保护站有人值班外,再无人烟。对徒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后的救援救治,通讯联络等将是及其困难的,甚至于是灾难性的。

徒步级别
  限制级活动(特惊险刺激+特艰难+美景)
  2级(强度强+险度强+技巧中)
  徒步时间:6-9天(从贡山算起,回到贡山)
  推荐人数:行程有一定的危险,且时间较长,建议4人以上
  最佳徒步时间:
  每年的6月和9月份(那时雨季未到或者刚过,雨水较少,垭口无雪,各种毒蛇,蚂蝗,毒虫不会很多,对徒步旅行的人非常有利。独龙江峡谷每年365天有2/3的时间在下雨或雪。一般来说,每年12月到次年的6月为封山期)
  背夫:40--60元/人, 马匹:60--70元/匹 (建议雇马匹,雇请时尽量将线路,时间及他们应负责的事情讲好,并反复重申价格)
装备和给养:背包(需配有背包罩) 帐篷(双层帐,防水性好,抗风性要求不高) 气炉( 独龙江平均海拔不高,一般就可以,不下雨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柴烧火) 套锅(向导会带大饭锅和炒菜锅,自己带吃饭的小碗即可) 冲锋衣裤(多雨的独龙江比较派上用场) 登山鞋(建议防水性能好,鞋底厚的)睡袋、防潮垫(真空棉的就足够,羽绒不合适)  头灯或手电(头灯最好,防止走夜路)  雪套和绑腿(雪套防蚂蟥没用,绑腿比较好,在贡山10元左右可买到)  军刀、大小密实袋(多准备些,绝对有用)、手套(最好防水)、帽子(有沿)、水壶或水袋(最好有透明的,有时打水要注意水中有没有蚂蝗)、湿纸巾、防晒油(mm准备就可,独龙江太阳不多)、  个人卫生用品、地图(尽量详细)、 登山手杖(也可以就地取材随时制作)
  药品:止泻药、风油精、 云南白药 、感冒药、绷带、 创可贴、维生素(许多种)、 蛇药  
  食品:压缩饼干、 大米、鲜肉(只能保存2天)、 蔬菜(独龙江内只有土豆)、水果(进去后就只能靠维生素片了)、调料、方便面
D1 贡山---其期
  海拔:1400M上升到2000M
  路程:18KM  
  贡山县城至古道开端有6KM机耕道,建议雇车,节省体力,(费用:5元/人)。
  途径海拔1700米的嘎足保护站,一般都有人值守,需要向他们出示进山介绍信,介绍信在县城的旅游管理局开。(我们就因为没开而压了一本教师证在那里)
  此路段特点:
  山路在山间绕行,有时需穿行于密林之间,有时的路面大部分已经坍塌。途中有巨石横挡在山谷河中,河水从石涧飞泻而出。典型的雨林气候,潮湿阴冷,落叶覆盖下的小路,常常泥泞不堪。
  此路段提示:
  这一段非常滑,最好持手杖前进;一定要尽量往靠山边的路走,应为路边多是悬崖深谷,且石头上有很多青苔,人走在上面一旦滑倒是十分危险的。
D2 其期---东哨房
  海拔:2000M上升到3200M
  路程:16KM
  此路段特点:
  在高山峡谷中的马道蹒跚前进,前方都是巨木怪石,几处靠近溪流的地方,需要涉水过去。走出陡峭的峡谷地带,便是高海拔的灌木区。(如果是5-6月到这里的雪就没有融化)
东哨房只剩下一个框架,原有的木墙都被过路的马帮拆去生火了。现在已经成为牛的住处,里面全是牛粪。营地可选在东哨房过去200处的一个较平坦的路上,旁边还有水源。
  此路段提示:
  尽量在天黑前走完,赶早上路。夜间温度很低,做好防寒准备 。
  独龙江气候反复无常,暴雨很多,如遇上要谨记避开在地势低洼处行进,因为雨会带来泥沙和碎石,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山谷中的任何意外都是致命的。
  D3  东哨房---南磨王垭口---三队
  海拔:3200M上升到3620M在下降2600M
  路程:16KM
  此路段特点:
  南磨王垭口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有积雪,有时夜里也会下雪。 通向垭口的上坡路很陡。西坡下山的路比东坡上山时险峻的多,路在溪流和乱石中若隐若现,极难辨别,危险异常,需加倍小心。垭口云很厚,能见度一般只有50--100米。
  独龙江峡谷充足的雨量和湿润的气候特点,给苔藓和各类俯生植物更大的生长空间,狭小的山路生长着湿润的荫生植物是毒蛇、毒蚊和蚂蝗生长的好地方,这造成通往独龙河谷腹地的路处处是艰难险阻。
  三队只是一个平坦的泥地,而且又爬满了蚂蝗。
此路段提示:
  上雪线前最好先休息一下,恢复些体力,再重新上路。
  垭口若无雪,较易通过和辨认西坡下山的路。若有雪,切记跟紧向导或马夫,沿右侧的山崖横切下山,千万不可自行下山。
  西哨房过后,就应该穿上绑腿,防止蚂蝗进入身体。走路速度尽量加快,减少蚂蝗接触裤子的机会。
  如果是7-8月的话,我建议不要在三队扎营,要不我想晚上你一定是在蚂蝗堆里睡觉的。
  D4  三队----巴坡
  海拔:2600M下降到1500M
  路程:16KM
  此路段特点:
  全是下坡路,长满青苔湿滑的石头,有些则是用一截一截的短木铺在泥泞的路上,由于林中雨水的浸泡,短木格外的滑,有时水深至膝盖以上。越往下走,低海拔的特点就越明显,密不透风的森林中闷热难忍,吸血的蚂蝗会从路边的树叶,石头中的任何一个角落跳到身上,咬破人的皮肤吸血。
  巴坡有几间小商店,东西比较齐全,比贡山略贵一点,若买食物,类似罐头或饼干之类,注意保质期就好。巴坡有一个小旅馆,但没有饭馆。吃饭可以找农家解决,还可以在这户人家的火炉上烤干衣服,把衣服缝隙里的蚂蝗烤出来。
  村里的检查站有个篮球场,技术好的话可以和军GG们秀一下。站里还有个浴室,可以借来洗洗,可惜只有冷水。
  此路段提示:
  作好防护蚂蝗的工作,有草覆盖路面的地方要快速通过,不可逗留。如果是7-8月,连路面上都爬满蚂蝗。每5-10分钟就要停下来检查一下。把吸在腿上的蚂蝗摘掉。一路上除了要对付蚂蝗之外,还要注意蛇,独龙江有不少种类的毒蛇,如被咬上,性命难保。
  在巴坡住宿是40元/间,里面是三张小床。
  农家吃饭,5元/人,不用多给。
  检查站里洗澡,免费。
  晚上12点全村统一熄灯,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要在12点前做好。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去月亮大瀑布,需要2-3天时间。
D5  巴坡---孔旦
  海拔:
  路程:25km
  此路段特点:
  沿独龙江前进,道路平坦。若有塌方,可翻过山梁绕过塌方处。
藤萝桥是一种构造别具民族特色的桥,是独龙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过江工具。结构简单古老,但有特色。 用独龙江畔特有的藤竹编起的绳索(现所为钢索),栓在两岸的树干或木桩上,再用藤或竹藤结成网,而后铺垫上两个手掌宽的金竹或龙竹,人从网中过江。
  此路段提示:
  因为此路段已经修成机耕道,建议雇佣马匹,既可节省体力,又可以尝试骑在马背上的滋味。
马匹无论大小70元/匹。
  孔旦对外提供住宿就是一两间木板房,10元/床,卫生不错。
  有一两家饭店,其中三合园饭店里有一本留言本,有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旅客的留言,当然其中也有我的。  
  路边有一排小店,可以在里面淘到缅甸的物品。
  村子边有一藤萝桥,可以走到上边去感受一番。
D6-9 孔目----贡山(孔贡公路)
  海拔:
  路程:96km
  此路段特点:
  走孔贡公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司机的技术一流,黑普破落雪山垭口下有个隧道,(冬季会被大雪封住入口,附近的公路如被积雪覆盖,会形成很陡的雪坡,由于旁边有悬崖,相当危险。)
  此路段提示:
  因为车是货车,所以位置只有前面两排的驾驶室里有5个,如果你不想在货斗里挤,那么要在早上很早的时候就等在那里抢好位置。
老饭 2010-02-09 16:22   #4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独龙江——察隅

老饭 2010-02-09 16:26   #5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雄当——扎恩?

老饭 2010-02-09 16:27   #6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贡山地图

雄当——扎恩——秋那桶——丙中洛——迪麻洛

木当——扎恩

布衣 2010-02-09 16:35   #7楼
气候 生物的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
呜!呜!!布衣心动了!!!
硕鼠 2010-02-09 16:40   #8楼
老饭的又一个目标```支持``
老饭 2010-02-09 16:44   #9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察隅地图

老饭 2010-02-09 16:46   #10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4 编辑
扎恩所在位置

老饭 2010-02-09 16:55   #11楼
二、怒江——碧罗雪山——茨中——澜沧江——云岭——奔子栏
A、棒当——迪麻洛——白汉洛
B、白汉洛——当腊桶草场——崩古草场——巴拉贡垭口——初卡牧场——色瓦隆马牧场——青果牧场
C、青果牧场——色拉格丁牧场——蛇拉垭口——日下桶牧场——洛新桶牧场——贡巴小垭口——茨中
D、茨中——茨中大桥——茨中上村——色嘎丁牧场——扎改丁牧场
E、扎改丁牧场——西玛拉赛垭口——布吉桶牧场——扎曼咱牧场
F、扎曼咱牧场——第五垭口——茨卡通
G、茨卡通——格里垭口——拾叶村——214国道——奔子栏
关键词
迪麻洛——海拔1900米,徒步起点,挺大一个村子,藏族为主,居民都信天主教。属于贡山县。
阿洛——三十六岁,三江并流区域怒江-澜沧江段著名向导,迪麻洛村人。目前主要为徒步旅行者提供后勤保障和协调。正是有他的努力,使三江并流的徒步穿越渐为人所知。他的家就是GUEST HOUSE。手机不留了,网上已很多。
白汉洛——海拔2450米,迪麻洛上面的藏族自然村(属于迪麻洛行政村),规模小,完全没有商业化的痕迹。接待能力有限。
白卓、阿芒斯、巴斯卡——20岁左右,藏族,白汉洛村民,迪麻洛-茨中段向导。非常友善和尽责。巴斯卡有做厨师的天分。都没有手机。
巴拉贡垭口——海拔4066米,第一个垭口。上垭口的路不难走。
青果牧场——海拔3550米,第一天的宿营地。有水源,有木屋,无法搭帐篷。
蛇拉垭口——海拔4225米,第二个垭口。上下垭口的路都不好走,陡、滑。
贡巴小垭口——海拔2850米,第三个垭口。澜沧江西岸茨中村上方,从垭口可见澜沧江和茨中桥。
茨中——海拔1970米,澜沧江边的村子,号称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以教堂和葡萄酒著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有商业化的趋势,茨中教堂周围有很多客栈。
老吴——吴公顶(奥古斯丁),50多岁,藏族,茨中村人,玫瑰红客栈老板。热情、健谈,头脑灵活,是茨中村最早开始酿造葡萄酒和经营客栈的人。也是我们这次徒步茨中-奔子栏段的联系人。他酿的葡萄甜酒很不错。手机:13988766228
玫瑰红客栈——茨中村南端,距教堂2公里。大部分从贡山过来的徒步者都会选择此处落脚。离教堂虽远,但比较安静。
小张——老吴的儿子,20多岁,藏族,头脑灵活,手脚敏捷,澜沧江-金沙江段的向导。手机:13988713582。
大吴——老吴的侄子,30多岁,茨中-奔子栏段的向导,老实不善言,对茨中-奔子栏的路线很熟悉。
尼玛次仁——小张的小舅子,20多岁,不太会说汉语。体力和背负能力很好。
茨中上村——茨中村在澜沧江东岸的部分,海拔较高,居民多信藏传佛教。
扎改丁牧场——海拔3950米,茨中-奔子栏段第一个宿营地。有水源,有木屋,可扎营。
西玛拉赛垭口——海拔4463米,此行最高点,垭口两侧景色壮观。
扎曼咱牧场——海拔3580米,扎曼咱峰西北侧,茨中-奔子栏段第二个宿营地。有木屋,可扎营,距水源较远。此处可远眺白马雪山。
第五垭口——海拔4180米,扎曼咱牧场东北侧的垭口,上垭口的路不难走。
茨卡通——海拔2550米,藏族和傈僳族村子,茨中-奔子栏段第三个宿营地。有舞厅可供住宿。每两天有一班车往返中甸。
四川饭店——茨卡通唯一饭店兼小卖部。老板来自泸州。
格里垭口——海拔4080米,全程最后一个垭口,垭口本身很壮观。
童话森林——海拔3600~3900米,翻过格里垭口后的高山林带,景色之美令人惊叹!
奔子栏——海拔2080米,214国道边的集镇,与四川得荣隔金沙江相望。徒步终点。
老饭 2010-02-09 16:58   #12楼
本帖最后由 老饭 于 2010-2-9 17:12 编辑

茨中——奔子栏
老饭 2010-02-09 17:00   #13楼
秋洛桶徒步——丙中洛(30公里,途中有重丁,石门,茶马古道,尼丹,三湾,四湾和高山自然村秋洛桶等景点)-迪马洛(翻越碧罗雪山的起点,海拔1860米,迪马洛户外驿站,主人是位虔诚的天主教藏民,叫阿洛)-巴拉贡垭口(海拔3896米)-下行700米到达穿越碧罗雪山的起点初卡牧场,海拔海拔3200米)- 翻越碧罗雪山的色拉腊垭口(4200米)-拉扎牧场(海拔2800米)-无名垭口(可见澜沧江)- 茨中-德钦(澜沧江大湾,大桥)-飞来寺(白马雪山,梅里雪山)-雨崩转山三天(大本营,冰湖,神瀑和穿越尼侬大峡谷)-登顶哈巴雪山(哈巴村,哈巴雪山驿站可找到向导以及登山用的一切东西,向导小扬,哈巴顶峰5396米)
Tiguan 2010-02-09 18:04   #14楼
帮顶..............
阿才 2010-02-09 22:48   #15楼
希望成行,成功
舒舒 2010-02-10 00:54   #16楼
赖伯去吧!我就不去了,我有更重要的任务!
热带雨林 2010-02-17 00:22   #17楼
好线路,够刺激,很有激情和挑战性,但要有很好的体魄、耐力和坚强的意志,另外要能克服高原反应所带来的种种不适,特别是翻越海拔4000米的山哑口,我是望而却步了;06年川西高原、川藏线我是经历了一回;祝大家顺利!
日出东方 2010-05-11 09:19   #18楼
梦想中……
行至水尽 2010-05-11 09:59   #19楼
去吧 。。



   对不起,您的帖子小于 10 个字符的限制,请修改。
f 2010-05-14 17:48   #20楼
幻想中……
响铃 2010-05-14 22:11   #21楼
伟大的计划,期待伟大的经历和作品!老布具备计划所需的各方面条件和素质,老饭,敬礼!
关于作者-
老饭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