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然 LV.2 一年级
- 摩羯座性别保密现居住在 地球村于2016/10/14注册至今
2018第三期巡山,清远水松救援队巡行大罗山回顾
继花尖、大帽山两期巡山活动后,赖伯、山人组织的2018第三期巡山活动又开展了,后方支援:工兵、大文豪。无线电通讯频道438.660(中继)438.500(直频)。 3月17日早上八点,准时出发(迟到者或飞机而没有报备者统一不等,希望队员们有时间观念和出行前的沟通意念),领队赖伯按报名名单清点人数,报名21个,实到18人,只有一人事前飞机有沟通......在大家的自我介绍中发生一段稍有争执、不愉快的小插曲:发现随行有一13岁的小朋友,虽然在召集帖中并未提及小孩不能报名,但其实跟帖报名都应该报名前详读召集帖,与召集人沟通是否可带小朋友或在报名时注明带小孩,年龄等,毕竟出行安全系数不是由自己个人评估没有问题即可,领队的责任很大。希望每次出行大家尽量详细了解活动要求,有必要时进行出行前的沟通了解,做到每次安全出行,开心愉快。 大抵是雷公打过鼓后老天爷不太高兴,整天拉着脸,压黑压黑的怪吓人,细雨一路轻舞。慎防雷雨的到来,领队赖伯、山人和队员商议后一致决定按反向导航路线上大罗山,直上茶场作出发点,雨大的话可在茶场品茶聊聊人生,雨小的话可反穿大罗山。 9:05抵达第一站,参观空心大榕树,按当地记载此树有两百六十一年的历史,来来来,看看它的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的庞大身躯。 驶过九曲十八弯,途经大片桔林,雨天,桔子花香溜进车厢钻进每人的鼻孔,有点像范思哲某系列的香水,使劲呼吸多几下大自然的气息(PS:陶醉在桔子花香中忘记了拍照留念)。9:36分到达茶场,与茶场老板打过招呼后清点人数直攻大罗山。嫩黄的,翠绿的茶牙相映成趣,春意盎然。 绕过茶场,走在未开发成功的石阶上,一路欢声笑语。山人做带路,MCY收队,安排有序,拾阶而上。开始还算平缓,十几分钟后转而直陡,雨天石阶易滑,队员间一路不忘相互提醒注意事项,好生愉快。每间距些许路程挂环保等标识标牌,也不忘清点人数。行走近一小时,半山取代山脚杂木的是小竹林,雨雾中的小青竹像是小家碧玉清秀可人。春雷过后,笋尖争相冒出,在石阶中也钻出了笋儿来,不得不敬佩万物生长的顽强意志。 11:25,到达大罗山木栈道,横风、微微雨雾,早前的担忧变成暗暗窃喜,真是天公作美!雨雾中的大罗山,撩不开的她隐约迷漫的面纱,却更添一分神秘感,更动人。 11:38,全体队员众志成诚迅速登上大罗山。山顶风大,合影后迅速撤离。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雨石湿易滑,步步惊心步步加倍小心行走。下山过程中又清点三次人数,多谢一路带路的赖伯、山人,殿后的MCY,1:20大家相继平安抵达茶场稍作休息,原生态、无污染的农家菜好丰盛,正好也慰劳队员们的饥肠辘辘。饭后,茶场老板大方慷慨泡了两壶价值上千元每斤的极品红茶给大伙品尝,一个字:正!2:46,上车清点人数,返归咯。2018年水松救援队第三期巡山活动完满结束,期待后续更精彩的巡山活动。... 阅读全文
2016.10.16野探阳元洞之回顾
2016年10月16日五点多起来买菜煮好饭菜,安顿好小屁孩,七点三十八分匆匆背上背包急急脚打车往新中源集中,去哪儿?肯定是好玩的地方,而且很有神秘感地方。
8点准时从新中源集齐人马齐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响彻不停,户外活动就是这样:放松身心。(PS:汤神的车技不是一般的赞是非常赞,又快又稳,特别是过太平镇上那个桥给封了,汤神从边个绕过那个叫厉害)大约个半钟车程我们抵达阳山县的太平镇上来个物资补给,赖伯比我们扫货还要疯狂,大概打算准备到山洞口来个豆腐黄豆猪骨煲吧,什么黄豆、豆腐、青菜……他见了都说正!统统买买买。哈哈哈……10点20分到达山脚,停车的地方以前是个小学,以前的篮球场现在变成晒场及开垦为菜地,晒了一地的玉米边上放了几个箩筐,令我想起儿时的劳作,回忆满满。
在祝英台、老K等的带领下一行人鱼贯而行,顺着稍为开阔的机耕路走了大概二十分钟,山变得陡峭了,路更小了,可以说是鸡肠小路,疯狂生长高及半腰的野草几乎把路给埋没了。路的两边长满了芒草,听说这里很多芒鼠,不过一行人都没有机会遇上一个半个。10:53分终于走完我个人所谓“急升”的路,来到一个栅栏前,领队说就到洞口了,顿时感觉像梁山好汉上山入寨一样。透过高高的芒草看到一个木棚,喜出望外,这肯定有点什么……路的两旁很多动物的粪便,大小不一,看样子是牛、羊、马类的。果然在百米开外,领队们停歇处大大小小三四十头黄牛,根本不怕生,想必是山下的人在此放养。领队们说原地休息,补充能量,我们顺便逗逗牛,它们一个个“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伸个手出去,它们也伸过鼻过来嗅嗅,此刻,人与自然是多么的和谐。祝英台见状也拔了些草准备喂牛,谁料草一伸出去,十几头牛吓得齐齐咻一下齐齐往下冲,大伙都笑他肯定是拔了断肠草,牛儿都怕了。休息二十分钟,我们开始寻洞了。
原来此溶洞有两洞口,三伯说他们走错了,带领我们十来个从板栗林中绕过,穿过荆棘,爬上嶙峋的石灰岩石头,眼前有廿来平方的平地别样开阔,而十米开外,另外一队喊道上方的洞口才是正确的。 三伯说不会错的,去年冬才走过。后经验证,三伯的判断是正确的。赖伯买的黄豆啊青菜啊等经不起折腾,到洞口全焉了,一路上缘缘对它们情深义重不离不弃,不是随便那个黄豆青菜都有着这番旅程,多谢缘缘。洞口边缘长满了及膝高的蕨类,喀斯特地貌的山体没有规则的裂开,山边垂着一根根曲婉的藤蔓,咋眼一看不留意还真看不出那么一个洞口。老K他们领队带头,先行探洞,叮嘱一个传一个走好每一步。在洞口,我们少不了装13,来个合照先,三伯、山可再次在合照中乱入花丛中。
大伙有序依次站在洞口等待探洞,发现看似没有泥土的石缝中生长着心型叶子、红茎像是有绒毛的不知名植物星罗棋布点缀着洞壁,直垂的不知是植物的根还是藤蔓像是门帘,两个字:幽、雅。问是否天葵,他们说不是。往下看才知如此陡、险,有如下一水缸,零星的碎石伴着小量疏松的泥层,大概直下3米,右行逶迤而下,稍不注意,立马红运当头,哈哈哈,中头奖。由于急下,洞内很凉很湿滑,我的眼镜一片白雾,前方的友友再三叮嘱身体要下沉、手脚并用走好每一步。这个可真不是开玩笑,因为跟得密,一个摔倒,殃及前方。开心户外,安全第一。下沉大概二十来米,除了手电筒、头灯的光还是只有人工的光源,洞内一片漆黑。洞内的小径有人工的痕迹,开始是用洞内碎石铺垫的路到后来看到敲断的钟乳石铺垫的台阶,看到不由痛心叹息这人为的破坏。由洞口到第一厅个人估计大概是30米高吧,“大厅”可以召开千来人的会议,洞底算平整,到顶最高处应该有60来米。大厅的顶太高了,近视眼的我即使戴着眼镜也看不清顶上的“吊灯”,左侧先生的钟乳石反而没有后生的钟乳石长得快,上方的钟乳石像蟹爪兰一样往下滤又在硕大的石笋的上布了两层珠帘,或许几百万看后蟹爪兰会缠上珠帘。再往前凹下去的像是烫了个大波浪的秀发、挂在墙壁上下垂的串串多肉菩提而菩提下像极了是放着本本的经书。穿过大厅,绕过一段曲折人工小路(没有先前的泥泞及湿滑),手电筒照及的地方簇拥着一堆圆圆的是灵芝吗?还很有光泽呢。小别苑的左侧很多形态各异的“假山”,有的朦胧看上去像是国画中的山体,有的像是绽开盛放的烟花,形态随各人所想。再过去,就是阳元石了。阳元石大概有五米高,直径一个人抱不过,形态像极男性生殖器官,引得女驴啧啧称奇,争相留影。阳元石右前方七八米是一个元阴石,虽然没有丹霞山的元阴石神似,但大体也相像。元阴石的左上方有几个观音莲,大小、高度各不相同,我很想爬上去坐下模仿,无奈太肥,最高一层爬不上,留点遗憾,下次再来。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用鬼斧神工雕琢出这样巧夺天工的人间瑰宝。
爬上另一平台,又是另一番天地。右侧从洞顶到底,灯光所及:远看比黄果树瀑布还气势磅礴的天然石瀑飞流直下,近看像是百褶裙摆。看到这格局,瀑布脚下是很小的“梯田”,细看还有粒粒的像是蚯蚓松过的泥土,用手一摸全是坚硬的石粒。小梯田里的水很凉快流经层层叠叠,最深的梯田用登山杖测了下大概有一米深。梯田下方却是几段烧黑的石钟乳,除了痛心还是痛心……平台的最左侧却是一个下跃式倾斜,怕危险,没有往那边去。靠近平台的地方有正面看像是寿星公侧面看像是叼着食物的老鹰的石钟乳,正前方零星布了几根石笋,还有“恐龙蛋”。快要佩服到趴低(五体投地)。由上而下,大概有三十来米的瀑布,形成要多少年?长成十米高的石钟乳大概需要3000-5000万年,好好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吧。膜拜完毕又是装13,哈哈哈。
从平台右侧小心匍匐之字型爬上,连上三个五六米高的台阶,又是人工开凿的约三四厘米深的石阶,大台阶坡度大概80度吧,很陡,万幸中并不滑。站在第二大厅的上方,可以尽情凭着有限的灯光肆意观看第二大厅顶部:金丝银丝织构的花簇、串串珠宝环绕着顶部尽是奢华!细帘下盖着的是别样珍宝?听先锋部队说第二大厅顶下去又是另外一个洞,淤泥很深,洞内有半斤重的大蝙蝠……由于装备有限,大部分人是入门小学生,到第二大厅后不再往后探洞。老K他们为了安全起见,拉好绳索让大家依次下第二大厅开始往返出洞。明明往下走,却又摆poss往上攀一样,又是阵阵笑语……往回走,再一次细心看又发现“南瓜”、“汉白玉棋台”、“洛阳牡丹”,在石柱还发现白化了的百足,是没有光线的缘故吗?一众再次在元阳石前驻足观摩,无论男的女的,无一不崇拜的样子。返回第一大厅,赖伯他们先前殿后是为了在大厅摆好灯光,方便我们回到拍照,太感动了!三伯在最后的摆拍无意中发现了观音像,大厅更名为观音厅。神奇!山外有山山外山,洞中有洞洞中洞。
2:38出了洞,觉得洞内洞外温度冰火两重天。弯弯、山人、爬山虎等人早已经摇了一地的万寿果又装了几袋,听说此物泡酒类似琼浆玉液喝了益寿延年。山人说还见到一条既不是白素贞也不是小青的咖啡色三角头的大蛇,不过被他渡走了。经过板栗林,知秋说摇了些板栗不过没有人吃,三伯说生的板栗才香甜。2:53分下山咯,大妞姐坐在石阶怀里捧着一盒子煎粽,每过一个队员就问一个,喂一口,多像妈妈一样,爱心爆棚。快到山腰,听到咩咩声,我以为是前方的队友学羊叫,我又跟着叫,此起彼伏咩咩咩叫…….一两钟后还在咩咩叫,原来是真的有个小羔羊,哈哈哈,它也误会了我是只羊。边走我边望它,还和我对望。弯弯笑道原来不是要羊妈妈要找羊爸爸。
听奶爸的吩咐,轻轻地我们只带走洞中能尽拍的照骗,带走一切垃圾,挥挥手不带走任何一物。
感谢户外,感谢奶爸的带领,感谢每一位同行,感恩一切。
... 阅读全文
~仅显示最近2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