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茶,明前春。
清远的茶在古代就很出名,早在1200年前,陆羽《茶经》就有关于“岭南茶产于韶州”(今韶关)的记载,而韶关的“清远笔架茶”,在当时已经享有盛誉,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茶以笔架山为最,三伏炎热,经宿如故,其解暑消滞功无与比,若收藏年久,旧茶可以治病”。笔架茶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便畅销海外,饮誉九州。宋代的大家苏东坡游飞来寺时,就吟过“愿为中宿客,漫品笔架茶”等佳句。以上见百度。
很可惜到现在仍没形成产业化和有影响的茶文化。笔架山上的茶树并不多,我见过很多茶园的茶都比较低矮,产量可想而知,市面多很多自称为笔架茶的茶,认为有一定的水份。呵呵,只是个人感觉。
在上周末,我特意去探访了龙颈军营的一个老茶园,与笔架山也算地理位置相近吧,呵。该老茶园很少进行管理,种植已有三十多年,采摘了一些明前春茶,自己动手制作了几小锅春茶,也算是感受了 “细细品尝,犹漫步于幽静的山林之境,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的意境吧。图片慢慢上。
清幽之径,通往茶园。下图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清远的茶属于灌木中小叶种茶,叶形细长,有锯齿。
清远的茶属于灌木中小叶种茶,叶形细长,有锯齿。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虽然拍得不怎么样,但引经据典还是很值得读的```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这个茶园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但现在已蔬于管理,草比人高,相等于野放茶吧,茶树很高,最高的有三四米了,在茶行里,因为太多草和荆棘,很难走,但也有一些为了好采摘有砍低了的。
这个茶园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但现在已蔬于管理,草比人高,相等于野放茶吧,茶树很高,最高的有三四米了,在茶行里,因为太多草和荆棘,很难走,但也有一些为了好采摘有砍低了的。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由于很业余,只是在腰带上绑了一个塑料袋,就这样开采了,偷笑中
由于很业余,只是在腰带上绑了一个塑料袋,就这样开采了,偷笑中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几经辛苦,才采摘到两小竹笸茶青。
几经辛苦,才采摘到两小竹笸茶青。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21:29 编辑
12# 奔胜 开汤的图明天上。
另外,发现很多在松林下的茶,觉得奇怪,问了人才知道,这茶并非种在松下,而是当初把松种在茶林,年龄比松树大三倍的茶,今天都成了矮子,在阳光不够的松林下,默默地生长着,她的茶芽却很特别的娇嫩。
另外,发现很多在松林下的茶,觉得奇怪,问了人才知道,这茶并非种在松下,而是当初把松种在茶林,年龄比松树大三倍的茶,今天都成了矮子,在阳光不够的松林下,默默地生长着,她的茶芽却很特别的娇嫩。
沙发,兄台的苶喝完了没啊?这边也想讨一杯香
茶是故乡浓!
本帖最后由 奔胜 于 2010-3-21 22:53 编辑
看到乐风同学的回贴,嗯,独乐不如众乐的道理我明的,但今次的茶实在是不多,并已给了一些亲朋好友。我看这样好吗?现在已回贴的三位同学或老师:硕鼠 ,乐风,布衣 。 每人100克,意思一下,怎样?如需要的话可短个信息,或在本坛户外群Q一下我浪淘心。但我要说的是各人茶的口味不同,我认为好的,大家不一定能满意。呵呵,试试新茶而已。
看到乐风同学的回贴,嗯,独乐不如众乐的道理我明的,但今次的茶实在是不多,并已给了一些亲朋好友。我看这样好吗?现在已回贴的三位同学或老师:硕鼠 ,乐风,布衣 。 每人100克,意思一下,怎样?如需要的话可短个信息,或在本坛户外群Q一下我浪淘心。但我要说的是各人茶的口味不同,我认为好的,大家不一定能满意。呵呵,试试新茶而已。
dd59001笔架茶好出名噶,身为清远人都没饮过,5知LZ可否对我也意思意思
我好中意饮茶,特别是青茶。申请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