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文化发展方案
1、以恢复古迹、修复古文物为重点,全面修复因水毁、火毁等损失的古迹,如碑林、石刻、诗林、题字等。
2、新建巨型名人塑像,江口峡江两岸名人画廊。
3、以古纤道为基础,修建一条自白庙至南胜村的全民健身径。融古迹、峡山风光、体育健身功能于一体,突破目前仅有水路通行的现状
4、兴建一座峡山文化博物馆。以儒、道、释三家文化融汇发展为重点,发掘宗教、民俗资源。
5、兴建一座北江航运博物馆,选址可以在禾仓附近。
6、搞好配套开发,白庙渔村文化,南胜村沙滩水上运动度假基地。伦洲岛水上运动基地,龙舟培训基地。
7、固定节日,每年举办一次峡山龙舟节,峡江九公里水道作比赛用道。
8、配合广东省全民休闲健身计划,把峡山打造成一个健身休闲活动基地。
修复峡江两岸的古纤道,使之成为充满文化底蕴的户外徒步路线.其时,徒步其间品鉴两岸自然风光追寻客家移民故事笑谈归猿风月.其乐极至.
真的.极乐之致
如果可以的话..将来峡山也会被开发成,继百步梯类的项目...
如果可以的话..将来峡山也会被开发成,继百步梯类的项目...
站前排支持!:loveliness:
如果能在伦洲岛建设一个多功能的水上运动基地那是再好不好的了!
发展是好,但可以避免商业化吗?
南宋—民国 清远 峡山摩崖石刻 位于清远市清城区清远峡北禺,尤其集中在飞来寺西和飞泉洞一带。由于年久风化和修寺筑路中移动损坏,不少石刻已湮没。现存摩崖石刻56题,其中宋代1题、明代21题、清代31题、民国以后3题,有题名、题字,题诗等,其中以题字最多。碑刻19通。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转运判官陶定在前葛稚川炼丹的崖上题“葛坛”二字,每进径0.32米。现存最早的碑刻为元代县尹杨观的《广州路清远县峡山广庆寺新建飞来殿记》碑,碑高1.50米、阔1.20米,共1126字。著名的有平南王尚可喜《重修飞来古寺碑》,碑高2.00米、阔0.95米。两广总督阮元补书唐罗隐篆书“云台”二字碑(碑高1.20米、阔0.64米,字高0.40米、阔0.30米)。以及诗人吴应棻等一批文字精炼幽雅、书法潇洒苍劲的诗碑等。民国版《清远县志》多有收录。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真的.极乐之致
如果可以的话..将来峡山也会被开发成,继百步梯类的项目...
枯木 发表于 2010-3-31 18:23
发展是好,但可以避免商业化吗?
飞翔 发表于 2010-3-31 20:27
很久以前就一直想这些问题,到底开发与保护能不能双赢?自然与商业能否和平共处?如何双羸和共处?
其实很多古迹经历千百年劫难,早已不是原品,很多都是历朝毁后重建之作。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那个物,而是那种以物传承的文化与精神。
开发,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如果开发方案完善、管理得力,综合权衡,仍然是利大于弊的。单靠政府扶持,没有一定的自我增值和保护能力,任何古迹都难以持久。
百步梯应该说是成功的开发,毕竟是从荒山变成知名休闲景点,于自然环境并没有过多的损害。只不过是现代气息过浓,有点媚俗而已,但并不损害其整体价值得到了发挥。
当然,在这里讨论这些问题纯属纸上谈兵,书生意气。但总比口水来得有营养一些,哈哈。
这些话题,也正是野云随风去年倡导的。
四探归猿洞后野云似乎归隐了。
布衣在这里给掌声云姐出来带我们继续发掘探求清远本土文化吧。:handshake
四探归猿洞后野云似乎归隐了。
布衣在这里给掌声云姐出来带我们继续发掘探求清远本土文化吧。:handshake
到底开发与保护能不能双赢? :lol
哇,等待工程完成之日,多一分文化,多一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