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的故事


        胡杨的传说美丽而悲壮,这一古老的物种在西北广漠的大地上生长了亿万年,它的故事史诗一般在西北人民中传唱:
  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永恒啊!永恒的胡杨!
        雪水从祁连山脉的冰峰上渗出,涓涓细流汇成一条奇特的弱水河_——黑河。黑河一反中国河流的常态,从南向北,由甘肃流入内蒙古与新疆接壤的区域,在美丽草原的深处找到了自己的家园“额济纳”。
  额济纳(蒙语意为:我的家)曾经是胡杨的天下。胡杨林层层叠叠一望无际,根相通,枝相连,团团簇拥细心呵护着弱水河。弱水河在额济纳北部聚集着,形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内陆湖——居延海。
        胡杨这一古老奇特的物种能在西北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了亿万年,自有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它耐旱、耐寒、抗风沙,人们很难找得到它的花和种子,但它却能连绵不断地生长,据说是用根分蘖发芽传宗接代。根是胡杨生命的起点,它用发达的根系紧紧地屹立在西北的土地上,用根固定了土壤和沙漠,用身躯阻挡狂风暴雨和风沙的侵蚀。胡杨树干十分坚韧,即使折断倒在地仍然不死,还会再抬起头来顽强地生长。胡杨的树皮好像一幅历史的长卷,上面布满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裂纹,每一道沟就是一个故事,每一层纹就是一次历史的变迁。胡杨树弯曲、苍劲、千姿百态的枝干构成一幅幅与大自然搏斗的画面。
  深秋胡杨林变成金色的童话世界。胡杨环绕着居延海,碧水蓝天,倒映着金色的胡杨,五彩斑澜,成群的天鹅或在游弋,或在翱翔。这里人迹罕至,是鸟兽的天堂。大自然在这里创造了奇迹,也找到了平衡。
  成吉思汗的铁骑曾从这里呼啸而过,掀起了一阵阵尘烟。清兵的脚步彻底踏破了这里的宁静。获胜的清兵被眼前的美丽所震惊,称这里是仙境般的家园,于是在胡杨的周围居延海的湖畔生起了炊烟,支起了帐篷,马的嘶鸣加上人的喧闹,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2000年10月额济纳迎来了第一个“胡杨节”。欢乐的人潮涌进了额济纳,胡杨林响起了蒙古人特有的高亢明亮、幽远深长的牧歌。蒙古姑娘美丽的花裙扬起的黄土在飞舞在旋转,阳光穿透尘埃给人群和胡杨披上炫目的光环。离奇绚丽的景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师,他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下这歌舞升平的画卷。
  浩瀚的湖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像舞者围绕着一棵棵胡杨树翩翩起舞,天幕上映出天鹅湖的场影。但到达居延海时,湖水与胡杨林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死去的胡杨。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声呜呜地响着,哽咽地讲述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悲伤。
  1990年,居延海还是一片汪洋,还是天鹅与胡杨的天堂。短短的10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了湖水,没有了胡杨。山羊杀掉了,因为它不只是吃草,连草根亦吃光;绵羊虽乖,却无处放牧,迁去了南方。巴丹吉林沙漠张开了贪婪的大口,吞食着胡杨林,绞杀了额济纳。
  喜玛拉雅山脉年年向上伸展,渐渐地拦住了南印度洋涌上的暖湿气流,额济纳是典型的内陆环境,过去的辉煌和滋润全靠弱水河的浇灌。据史料记载,以往弱水河每年流入额济纳10亿立方的河水,如今只有2亿立方。而该地的水分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05%,过度的蒸发,得不到补充,额济纳进入了死的循环。草场没有了,居延海干涸了,胡杨林在挣扎着慢慢地死去……
  水啊水!你是生命的源泉,西北的土地企盼你。几百年来弱水河上游过度的垦荒耗尽了水,西北草原过度的放牧加剧了生态平衡的改变。几百年来人对自然平衡的破坏毫无警觉,当达到临界状态时,已进入死亡的循环。
  耳边响起科学家的呐喊:“西北开发量水而行!西北开发重在养生!”
  这也是胡杨林的呐喊,如梦如幻,在风中哽咽……

写下你的评论...
9
胡杨 2010-05-27 03:20   #2楼
本帖最后由 胡杨 于 2010-5-27 03:25 编辑
胡杨,又名胡桐,蒙古语叫“陶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被誉为“活着的化石树”。有“活着不死1000年,死后不倒1000年,倒地不烂1000年”之说。对胡杨树的这种盛誉,使得额济纳人无比自豪—— “不到额济纳,不知道大漠绿洲的雄大气派;不亲临胡杨林,也无从领略胡杨树的神奇之美”。 当你漫步在浓郁的胡杨林中,仿佛进入神话世界。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如古庙铜钟,几人难以合抱;挺拔的像百年佛塔,直冲云霄;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秀美的如月中仙子,妩媚诱人。仅就密密匝匝的树叶也风采独有。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若少女弯曲的柳眉,人们常把它误认作柳树;壮龄的胡杨,叶片变成卵形,如同夏日的白桦叶;进入老年的胡杨,叶片定型为椭圆形。更有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还生长着几种不同的叶片,真可谓奇妙绝伦,令人惊叹不已。
     金秋季节,当漠野吹过一丝清凉的秋风,胡杨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成浅黄,继而又变成杏黄。凭高远眺,金秋的胡杨如潮如汐、斑斑斓斓、漫及天涯,汇成金色的海洋,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由金黄变成金红,最后化为褐红,渐渐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无边无际。一夜霜降,胡杨如香山枫叶红红火火。秋风乍起,金黄的叶片飘飘洒洒,大地如铺金色的地毯,辉煌凝重,超凡脱俗。
胡杨 2010-05-27 03:26   #3楼
中国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在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举行。自2001年举办至今已为期8年/。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内蒙古额济纳旗,被称为“神奇的额济纳”。这里不仅有无边的大漠、空旷的戈壁、连绵的山峦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还有着梦幻神奇的额济纳绿洲。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北缘,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约有500多万亩。养育和滋润这片绿洲的是著名的额济纳河。这条河流入额济纳旗后,由于地形、地势、地质的错综复杂,被分为19条支流,由西南向东北网状铺开,受冲积而形成的这片得天独厚的沙漠绿洲,哺育着雄健而隽美的胡杨林。
胡杨 2010-05-27 03:34   #4楼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
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
翩然 2010-05-27 08:26   #5楼
强硬,苍凉,凄美!
阿甘 2010-05-27 09:10   #6楼
原来有这样的说法
林风 2010-05-27 09:26   #7楼
这不是一个传说,好长的历史故事
老毅 2010-05-27 10:49   #8楼
哦?!你就是胡杨...
周晶晶 2010-05-27 20:56   #9楼
你是胡杨,胡杨是你~
青青 2010-05-27 21:22   #10楼
在中央台电视节目里看过。现在路过。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 happy 发表于 2008-08-31, 329 回复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胡杨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胡杨徒步穿越之北海寻梦 在不经意间看到驴友浮石的单人单骑骑行的回顾贴,心潮起伏不断,思绪万千。曾几何时我也幻想着自己漫步于祖国的山山水水,领略各地的民族风情。却因种种的原因,种种的顾虑,心中的梦想只能一直沉睡。就在这一刻,心中的梦想重新被唤醒,失去良久的激情仿佛又被重新燃起。 借着这次梦想的唤醒,激情的重新燃起,我要鼓起勇气,抛开束缚,抛开牵挂,一个人、一个背包、一双鞋,用行动去实践自己原有的梦想,寻回失去已久的向往和激情,用心用脚去领略一种不同的生活感觉。 为让这次徒步更加有意义,决定将这次徒步之旅的等级升级。沿途尽自己能力做一些公益活动,为贫穷的的孩子送上一点温暖(生活补助),因此特发此帖向广大驴友征集善款、赞助和冠名! 计划如下: 始终点:广东省清远市——广西省北海市 出发时间:6月28日 行程耗时:两——三个月 户外类型:徒步露营 人物:胡杨 装备:户外徒步露营装备 活动冠名:以清远运动休闲网为载体,为活动冠以“XX徒步送温暖” 公益内容:沿途为贫困的孩子送上温暖(生活补助) 补助来源:社会捐助 或赞助 此活动的性质:个人自发组织的户外徒步之旅 备注:出发前如没有公益活动资金,将以个人名义和方式出行 经费赞助:布衣100元、日出东方100元、朱山100元 公益资金:0元
    0 赞 · 41 评论 @胡杨
  • 6月5日“花尖登顶”回顾 6月5日的早晨,阳光明媚(往后就有点热了),七点三十分观景台下已有驴友在早早等候,七点四十五分参加登顶的驴友陆续报到。大家一致通过,出发前照个集体相。一切就绪,大家兴致勃勃地向“花尖顶”出发。 待续……;P
    0 赞 · 49 评论 @胡杨
  • 户外活动中无线电通讯的重要性 转自:http://www.cnlongkou.net/thread-186173-1-1.html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钟爱于户外运动。 在户外运动中不仅需要有户外装备还需要有无线电通讯做保障! 新年的第一天,来自北京某户外运动俱乐部的16名成员在攀登海拔约2800米的河北蔚县小五台山时因为不熟悉路而迷了路,同时失去与山下人员的联系,被困在山中。之后,当地村民组织了3次搜救行动都没有找到他们。 茫茫雪山,一切常规的电信通讯都中断了,到哪里去寻找他们?在情况危急的时候,有人想起了利用无线电通讯来寻找这些失踪的山友。1月4日凌晨,一场“无线电应急通讯搜救”行动上演了。据搜救小组的带队———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的“元老”会员“哈巴雪山”(网名)介绍,4日凌晨6时左右,他们到达小五台山下,立即在基地架设了固定电台,使用车载高频率对讲机锁定失踪山友的对讲机频率向山上不停呼叫,在1700米救援营地和西台制高点营地配备了长时间工作的对讲机,并同时派出了5只搜索队。8时45分左右,救援基地就收听到了失踪队员清晰的回应,并迅速获得了他们受困位置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搜索队迅速奔向失踪人员所在地。至此,一场“无线电应急通讯救援”行动胜利结束。 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王力军表示,HAM(无线电运动爱好者)的行动缩短了搜救时间,降低了失踪人员的生命危险程度。“哈巴雪山”则告诉记者,在各种灾害中,传统的通讯工具都瘫痪时,正是无线电通讯崭露头角的时候,它们往往能在救人于危难的时候起到独特的作用。 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在具有风险的户外运动中,无线电通讯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关注。据了解,全国正式的无线电协会会员只有3万多名,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数字则要大得多,但有多少人能在进行户外运动,比如登山的时候能首先想到利用无线电保障自己的通讯顺畅呢?“哈巴雪山”说,无线电通讯在登山之类的户外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保命”的工具。但现在很多人都缺乏这个意识。他建议,一名登山爱好者最好首先是一名无线电爱好者,经过系统的无线电知识培训,知道怎么使用无线电通讯。 有人建议,各种户外俱乐部也应该以他们的名义成立一个集体电台,在每次的户外活动前认真做好应急通讯保障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其实,无线电应急通讯不仅仅在山岳救险中大有用场,在交通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或者各种自然灾害下的应急通讯中,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们都可以大展身手,充分利用现在HAM普遍拥有的便捷的交通工具,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快速建立起联系,保障抢救的顺利进行。
    0 赞 · 10 评论 @胡杨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