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的力量(ZT)
《水浒传》第50回说:“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的白秀英就是一位北宋版的二奶。提到雷横,大家都知道此人在郓城县里的力度,他不但是郓城的“政法战线”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沟通黑白两道的枢纽工程核心,在郓城地面上是人人都要买帐的,回顾一下此公在50回之前的光辉战斗历程就会知道这种人常常是封建社会中的不可或缺的“万金油”,哪一任县令上来都要借重此公的威力,其实,不仅雷横如此,水浒中很多这种身份的差役都是十分骄横的,不是连东京汴梁来的太尉的亲信陆虞候也要勾连了“差拨哥哥”才好一并结果林教头的性命吗?然而,雷横再“横”,也没有我们白秀英二奶厉害。
雷都头没有带钱被白家狠狠的羞辱了一番,以雷横的地位一旦回骂以后竟然遭到更大的羞辱,他手下的差役明明知道他是被冤枉的,仍旧不敢不听白秀英的交待,而此刻县令的姿态更是耐人寻味,他不是不知道雷横对于他的作用,也不是不知道雷横在县城的人气,可是,他更知道的是白秀英和他自己当初的“横”的关系,施耐庵在这里明确的写道:“这个唤做‘枕边灵。’”
雷横自认为自己是郓城县的头面人物,实际上这位所谓的老江湖对于人情事理还有他参不透的一幕,当白玉乔说雷横时,雷横反驳道:“我怎地不是晓事的?”在去看白秀英的演出之前,李小二已经告诉了雷横白秀英和县令的关系,雷横仍旧浑然不觉,可能在雷横看来县令应该还会分清公理是非的,也可能是雷横这样的好汉是不屑于巴结这种二奶身份的女人的,但是,县令就不这么想了,雷横打了白玉乔,县令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下令抓人,在县令看来:只有本县才有资格骑在白秀英的上头,你雷横有什么资格这么做?何况本县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在白秀英的上头,有时候还要在下头,雷横不把白秀英放在眼里就有一个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对于县大老爷在首都时期创造下的科学研究结果不认同的问题。
雷横显然在上述问题的认识上缺乏科学的态度,所以被县大老爷看作是“落伍”而遭到不应得得下场,雷横杀了白秀英之后虽说被朱仝放走,却根本不能重新返回官场,因为作为一名下属擅自就杀了上司的二奶,这种十分严重的“组织路线”的错误是北宋哪一级官员都不能容忍的,雷横只能上梁山,所以,尽管都是逼上梁山可各自的“革命道路”还是不那么相同的。雷横可以算得上“死”于二奶之手的一个典范。
如果说白秀英这样的二奶最多只能在县里发一下淫威而已,那么李师师的出现及其在水浒中的政治活动则大大的影响了梁山好汉的历史结局。按照今本水浒的说法,宋江一直想从黑道转入白道,可谓是费尽心力,然则一直找不到门路,这时候多亏了燕青等人认下了师师大姐。为什么先派了燕青呢?说明梁山好汉在研究二奶课题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所以我们经常说“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雷横单人一个因此对二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梁山好汉聚义以后则对二奶课题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得出了十分可贵的结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水泊梁山的光芒”。
皇帝老子到各级官员为什么喜欢二奶?为什么对二奶言听计从?
根据长时期的调查研究以后论证,自古就有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的观点,姑且不说这种反动观点的腐朽,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观点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普遍的封建社会中男同志的心理活动,比如西门庆有妻有妾,那么为什么还和金莲鬼混呢?这就是不如偷的道理,而高衙内显然偷什么都会偷的着,那么为什么还暗恋林娘子呢?这就是偷不着的道理。
徽宗后宫佳丽三千,仍旧喜欢李师师,这是因为李师师背景的独特,徽宗宁可超越时空的地道也要来看看师师,这仍旧是一种偷情文化的延续,所以,二奶尽管不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作为一种“阶级现象”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而他们为什么对二奶都言听计从呢?因为二奶毕竟没有什么正式的身份,男同志和二奶在来往时要同时背负着多重的压力,有政治压力,有经济压力,还有道德压力,然而,压力之下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动力归结为行动那就是要把二奶这种形式保持到底。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二奶本身承受的压力比男同志还要严重,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妇女没有地位,做了二奶的妇女更是为主流所不容,她们一旦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以后通常被谴责的不是包二奶者而是被包者,所以,她们就要千百倍的从包养者身上攫取她们得不到的补偿,比如白秀英,她在看到为雷横说情的人越来越多时,她就“守定在县内,撒娇撒痴”,县令终于不能不顺从他,而且这一招式有着普遍性和灵验性。
也因此,梁山决定派出燕青出马来针对李师师进行说服工作,为什么要派燕青呢?这也是对症下药的结果,由于宋徽宗无论从身体、身材和对时代潮流的理解上都不能和燕青相比,燕青不仅身材相貌可人,还有一身领导时代新意识的“文身”,燕青的文身,在水浒传中被描写为“一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连当时同为男性的太守看了以后都大喜过望,何况久经风尘的李师师呢?
有歌为证:“你不曾见过我,我不曾见过你,年轻的人儿一见面比什么都快乐,溜溜的他呦,他呦我呦,心儿一个嘿嘿呦。”
李师师就是通过这首民歌表达了对燕青的仰慕之情,以致于这首歌流传到了现在还被一见钟情的男女传唱不止。其中溜溜的意思就是说当李师师看到燕青光溜溜的文身以后发出的自然感叹之词。
而梁山好汉通过千辛万苦没有办到的事以后李师师转达给宋徽宗,徽宗就有了招抚的意图,就在和燕青的谈笑之间把“黑社会”的“毒瘤”给铲除了,李师师算得上北宋统治阶级的一把快刀了。
也是由于和李师师这一层关系,燕青在剿灭方腊以后才极力要离开隐居,毕竟他曾经在宋徽宗皇帝老子战斗过的地方战斗过,他和李师师的关系假如被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添加一些桃色的东西传到徽宗的耳朵里,那将是比较麻烦的。
通过对这一段水浒的总结和评述,我们发现二奶作为腐败现象中的一种是多么的可怕,然而,我们也同时发现为什么直到了八百多年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仍旧有一少部分人喜欢包养二奶呢?我们应该看到深一层的因素,那就是男同志本身的一有固有的矛盾心理在作崇。如果包养二奶,那么明显对不起妻子,如果不包养二奶,又明显对不起这个火红的年代,这样一些成功男性就会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不住的踬躅不前、逡巡不已,而我们的任务则是当他们犹豫不决时就要当头一闷棍,背后一板砖,让他们在道德、法律的悬崖边上猛醒过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正义公理的力量战胜二奶的力量。
而他们为什么对二奶都言听计从呢?因为二奶毕竟没有什么正式的身份,男同志和二奶在来往时要同时背负着多重的压力,有政治压力,有经济压力,还有道德压力,然而,压力之下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动力归结为行动那就是要把二奶这种形式保持到底。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二奶本身承受的压力比男同志还要严重,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妇女没有地位,做了二奶的妇女更是为主流所不容,她们一旦被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以后通常被谴责的不是包二奶者而是被包者,所以,她们就要千百倍的从包养者身上攫取她们得不到的补偿,比如白秀英,她在看到为雷横说情的人越来越多时,她就“守定在县内,撒娇撒痴”,县令终于不能不顺从他,而且这一招式有着普遍性和灵验性。
也因此,梁山决定派出燕青出马来针对李师师进行说服工作,为什么要派燕青呢?这也是对症下药的结果,由于宋徽宗无论从身体、身材和对时代潮流的理解上都不能和燕青相比,燕青不仅身材相貌可人,还有一身领导时代新意识的“文身”,燕青的文身,在水浒传中被描写为“一似玉亭柱上铺著软翠”,连当时同为男性的太守看了以后都大喜过望,何况久经风尘的李师师呢?
有歌为证:“你不曾见过我,我不曾见过你,年轻的人儿一见面比什么都快乐,溜溜的他呦,他呦我呦,心儿一个嘿嘿呦。”
李师师就是通过这首民歌表达了对燕青的仰慕之情,以致于这首歌流传到了现在还被一见钟情的男女传唱不止。其中溜溜的意思就是说当李师师看到燕青光溜溜的文身以后发出的自然感叹之词。
而梁山好汉通过千辛万苦没有办到的事以后李师师转达给宋徽宗,徽宗就有了招抚的意图,就在和燕青的谈笑之间把“黑社会”的“毒瘤”给铲除了,李师师算得上北宋统治阶级的一把快刀了。
也是由于和李师师这一层关系,燕青在剿灭方腊以后才极力要离开隐居,毕竟他曾经在宋徽宗皇帝老子战斗过的地方战斗过,他和李师师的关系假如被一些不明事理的人添加一些桃色的东西传到徽宗的耳朵里,那将是比较麻烦的。
通过对这一段水浒的总结和评述,我们发现二奶作为腐败现象中的一种是多么的可怕,然而,我们也同时发现为什么直到了八百多年以后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仍旧有一少部分人喜欢包养二奶呢?我们应该看到深一层的因素,那就是男同志本身的一有固有的矛盾心理在作崇。如果包养二奶,那么明显对不起妻子,如果不包养二奶,又明显对不起这个火红的年代,这样一些成功男性就会在这种两难的选择中不住的踬躅不前、逡巡不已,而我们的任务则是当他们犹豫不决时就要当头一闷棍,背后一板砖,让他们在道德、法律的悬崖边上猛醒过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正义公理的力量战胜二奶的力量。
哇,布衣熟读水浒三国,真牛,:$我还没有读过水浒呢,;P
这是来自网上的转帖文字。
二奶,小蜜,没有法律规定名词,呵呵不是重婚,只是出轨
林风你想试下啊?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
《为你写诗》
其实一直以来,俺就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大得有点不切实际,就是想为论坛里的每个同学写一首诗!夸张吧?!由于自己不是诗人也非作家,所以,这个梦想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如今,既然成为文化版版主,干脆就试试吧!每个人都有份,不过,可能得排队!
写得不好,欢迎拍砖,也欢迎同学们互写~~~
声明:俺不是诗人,俺以下写的诗,不讲通仄,不求押韵,讲求的,只是别人给自己的感觉或纯属是自己的感觉!... 阅读全文
1982清远大水(很珍贵的图片)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地方影像志(4) 樊沃夫 黄宅裕 刘苏 现在的清远人对于洪灾的记忆,也许停留在199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涝灾害。然而在清远老人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才是真正 的梦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退休的刘伯仍然心有余悸:“那场洪水真的 是很大,一夜之间,整个清远都成了一座水城。” 31个公社48万人受灾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 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 .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 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 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 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 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 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 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 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 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 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 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 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 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 受到重创。 海路空三军清远抢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管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当了解 到清远遭遇特大洪灾后,从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全国各 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信表示慰问,除了将节衣缩食的钱粮物资送给灾区, 还派出各种技术员支援县各业及早恢复生产。 省民政厅立即拨出应急救济款230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据当时的统计 数据显示,现金50多万元,大米45万斤,稻谷7万多斤,炒米14万斤,面食4 万多斤,衣物66万多件,还有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水泥等物资。 在人民群众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始终都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派出海陆空三军部队指战员到灾区救人抢险,投放救 济物资,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洪水一退又迅速奔赴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担 负起抢修公路、桥梁的艰苦任务,仅用18天时间就修复了清阳公路,提前42 天完成工程任务,有力地加速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步伐。 广大群众也奋不顾身自觉投入抢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行列,努力使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洪水一退,立即投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5月底至7月 初,上千名县、社、队干部带领7万民工奔赴复堤工地,通过艰苦奋战,完 成了125万土方任务,使全县堤围缺口堵复90%,其中8宗捍卫万亩以上的堤 围已基本复原;修复被冲毁的农田2万多亩;修复灌溉11万多亩,同时清阳 公路、清西公路全线恢复通车。 清远大水成记忆 再次经历了1994年的大洪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位于北江上游 的升平镇修建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决定,1994年10月18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 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枢纽以 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 大堤联合运用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近期可将北江下游防御洪水标准从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北江大堤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后,堤 库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 如今清远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魔肆虐,也从此告别了多灾多难的昨天。 在今年“3.28”庆典上,清远人获得了一个更为振奋的好消息,清远水利枢 纽已正式启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如诗如画、山水相映的新兴城市 将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洪水凶猛,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
被浸的朝阳里
下廓街受淹情景
禾云公社黄田一带一千多亩农田被沙石堆积达一米多高。
四十万人被洪水围困,十七万人无家可归。洄澜、禾丰等群众
转移到北江堤坝上生活。
灾民正在分发空投饼干
石角公社小学毕业班正利用几张乒乓球台进行毕业考试。
黄坑围堵口复堤工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