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最长10个字 柴米油盐酱醋茶均可作姓(ZT)
笔画最少的姓:笔画最少的姓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来。
字数最多的姓:字数最多的姓是十字姓“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西藏有“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姓。
“东西南北”姓:东西南北、上下左右不仅是方位词,也是中国人的姓氏。目前,我国汉族、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中均有东姓。
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约占全国人口的0.0041%,福建、江苏、天津、河北四省市多东姓。
西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0015%,广东、辽宁多西姓。
南姓在河南、甘肃、山西、辽宁、陕西、河北、浙江较多。
北姓则较为罕见,根据人口普查资料,内蒙古包头、山西汾阳、河北承德、四川通江、海南琼海、广东茂名、北京等地有北姓。
“上下左右”姓:上是土家族姓,目前约占全国人口的0.0001%,广东、河南、陕西三省多上姓。下姓则系夏姓之俗写。左姓较为常见,约占全国人口的0.078%;右是彝族姓,重庆、湖南两省较多。
“柴米油盐酱醋茶”姓: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这七件事也是七个姓氏。柴姓、米姓分布较广,分别约占全国人口的0.058%和0.035%;油是傈僳族姓,山东省多此姓;盐姓在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酱姓源出不详,台湾有此姓;山西扶风、四川成都、台湾、上海等地有醋姓;茶作为姓有槎(cha)、屠(tu)两音,云南省多茶姓,约占全国茶姓人口的95%。
目前在用姓氏超过七千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全部汉字姓氏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编纂出版。
作者历时四十年,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中国姓氏大辞典》的编纂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认为,由于中国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传,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遗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一个姓,也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100常见大姓中19个重点分布华东
据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多年潜心研究,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32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区,华北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按照姓氏分布集聚和扩散的形状,可将华北地区分为东部、北部、中西部三块。
华北东部含有张、孙、高、宋、于、吕、郝、孔、崔、史和孟11姓。华北北部含郭、马、韩、董、贾、阎、任、常、武和乔10姓。华北中西部含李、王、刘、赵、冯、程、袁、田、范、秦和贺11姓。
自秦汉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民族的基地。在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大姓中,有两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东北地区,这两个大姓是杜和姜。
几千年来,华东地区一直是中原民众南下移民的重要迁入之地。在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大姓中,有1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东地区。华东南部含徐、朱、蒋、蔡、丁、戴、夏、汪、姚、陆、毛、江和钱13姓;华东北部含许、沈、方、金、顾和邵6姓。
西北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6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北的东部。这6个大姓为曹、魏、薛、石、白、康,他们的起源与西北土著或外来的中亚地区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收录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全部汉字姓氏的《中国姓氏大辞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编纂出版。
作者历时四十年,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复姓和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笔画最少的姓为1笔,笔画最多的姓为30笔。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国人姓氏超过7000种,汉族和少数民族姓氏大约各占一半。
《中国姓氏大辞典》的编纂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认为,由于中国姓氏由父系世代传递,类似于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小姓、奇姓、罕见姓不仅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传,有的还保存了一份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遗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多一个姓,也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100常见大姓中19个重点分布华东
据中国科学院姓氏研究专家袁义达研究员多年潜心研究,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32个大姓分布的重心在华北地区,华北是中国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带。按照姓氏分布集聚和扩散的形状,可将华北地区分为东部、北部、中西部三块。
华北东部含有张、孙、高、宋、于、吕、郝、孔、崔、史和孟11姓。华北北部含郭、马、韩、董、贾、阎、任、常、武和乔10姓。华北中西部含李、王、刘、赵、冯、程、袁、田、范、秦和贺11姓。
自秦汉以来,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北方民族的基地。在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大姓中,有两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东北地区,这两个大姓是杜和姜。
几千年来,华东地区一直是中原民众南下移民的重要迁入之地。在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大姓中,有19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华东地区。华东南部含徐、朱、蒋、蔡、丁、戴、夏、汪、姚、陆、毛、江和钱13姓;华东北部含许、沈、方、金、顾和邵6姓。
西北自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当代中国100个最常见的大姓中,有6个大姓的分布重心在西北的东部。这6个大姓为曹、魏、薛、石、白、康,他们的起源与西北土著或外来的中亚地区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顶一顶,以后姓氏会越来越少``
顶一顶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
《为你写诗》
其实一直以来,俺就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大得有点不切实际,就是想为论坛里的每个同学写一首诗!夸张吧?!由于自己不是诗人也非作家,所以,这个梦想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如今,既然成为文化版版主,干脆就试试吧!每个人都有份,不过,可能得排队!
写得不好,欢迎拍砖,也欢迎同学们互写~~~
声明:俺不是诗人,俺以下写的诗,不讲通仄,不求押韵,讲求的,只是别人给自己的感觉或纯属是自己的感觉!... 阅读全文
1982清远大水(很珍贵的图片)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地方影像志(4) 樊沃夫 黄宅裕 刘苏 现在的清远人对于洪灾的记忆,也许停留在199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涝灾害。然而在清远老人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才是真正 的梦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退休的刘伯仍然心有余悸:“那场洪水真的 是很大,一夜之间,整个清远都成了一座水城。” 31个公社48万人受灾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 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 .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 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 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 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 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 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 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 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 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 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 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 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 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 受到重创。 海路空三军清远抢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管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当了解 到清远遭遇特大洪灾后,从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全国各 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信表示慰问,除了将节衣缩食的钱粮物资送给灾区, 还派出各种技术员支援县各业及早恢复生产。 省民政厅立即拨出应急救济款230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据当时的统计 数据显示,现金50多万元,大米45万斤,稻谷7万多斤,炒米14万斤,面食4 万多斤,衣物66万多件,还有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水泥等物资。 在人民群众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始终都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派出海陆空三军部队指战员到灾区救人抢险,投放救 济物资,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洪水一退又迅速奔赴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担 负起抢修公路、桥梁的艰苦任务,仅用18天时间就修复了清阳公路,提前42 天完成工程任务,有力地加速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步伐。 广大群众也奋不顾身自觉投入抢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行列,努力使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洪水一退,立即投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5月底至7月 初,上千名县、社、队干部带领7万民工奔赴复堤工地,通过艰苦奋战,完 成了125万土方任务,使全县堤围缺口堵复90%,其中8宗捍卫万亩以上的堤 围已基本复原;修复被冲毁的农田2万多亩;修复灌溉11万多亩,同时清阳 公路、清西公路全线恢复通车。 清远大水成记忆 再次经历了1994年的大洪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位于北江上游 的升平镇修建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决定,1994年10月18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 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枢纽以 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 大堤联合运用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近期可将北江下游防御洪水标准从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北江大堤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后,堤 库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 如今清远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魔肆虐,也从此告别了多灾多难的昨天。 在今年“3.28”庆典上,清远人获得了一个更为振奋的好消息,清远水利枢 纽已正式启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如诗如画、山水相映的新兴城市 将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洪水凶猛,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
被浸的朝阳里
下廓街受淹情景
禾云公社黄田一带一千多亩农田被沙石堆积达一米多高。
四十万人被洪水围困,十七万人无家可归。洄澜、禾丰等群众
转移到北江堤坝上生活。
灾民正在分发空投饼干
石角公社小学毕业班正利用几张乒乓球台进行毕业考试。
黄坑围堵口复堤工地... 阅读全文
清远运动休闲网暨协会基地陆续曝光
经过东方 大雄 文伟 子俊 虫仔 老狼 JUI IRJ 野狼 轻风 秋天 若冰 天蓝月 芭芘 硕鼠(参与TX太多,难以一一列出 排名不分先后)..........等等一众TX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清远运动休闲网暨清远市业余无线电协会清城区无线电协会清城区自行车协会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的活动基地初步成型.未来几天将陆续放上基地的装修布置情况.
基地由45平方米的办公室和6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组成
位置:新城区清远市人民医院对面的青少年宫二楼.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