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单车与成品单车的区别【转贴】


随着户外自助游的兴起,自行越来越受到广大户外运动着的最爱,现在市场上主要流行两种自行车的消费方式,一种是购买品牌成车,另外一种则是DIY自行车,DIY自行车虽然操作起来有些难度,但是却能根据个人不同的喜好装出个性化的自行车!
 那么品牌车和DIY单车有什么区别呢?  
 1、方便性:   购买品牌车相对方便,不需要消费者对车子有足够的认识,只要样式、价钱、试乘满意,就可以买走。而且同一个型号的车子通常都会有全国统一的价格。 而自己装车的方便程度则刚好相反,要求消费者对自行车要有一定的认知。因为不同的配置,不同的要求最后会使得车子在样式和价钱上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
    2、人车协调性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人和机械相配合的一种运动,人车协调才能把人的体力最大限度的通过机械发挥出来。因此人车的协调是自行车运动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和我们日常穿鞋、穿衣的道理是一样的,40号的脚最理想就是穿 40号的鞋子,40号的脚去穿41、或者39号的鞋都会因为太大或太小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最被刚开始接触自行车运动的消费者忽略的一点,很多人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车子的质量好就一切OK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尺寸的问题。身高160mm的个子和180mm的个头骑的同样尺寸的自行车不可能是科学的。)
 为了符合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品牌车通常都会给车子装配统一的尺寸和相同的配置,同一型号的自行车的车架的尺寸通常是一样的,或者只有一两个较少的尺寸。品牌车厂家目前还不能按照消费者的身材生产出不同大小的自行车。
 于是车子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化型号生产出来了,人却不能长成一样的标准化型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的消费者在参与自行车运动一段时间以后,拿原先购买的品牌车去升级、去改造否则会感到骑行不舒服,或干脆放弃这项运动转而认为骑自行车会造成腰酸背疼。毕竟刚好长得符合厂家生产尺寸的人是少数。(注意:如果你骑车后真的觉得腰酸背疼,哪你的车子很有可能就是不适合你,适合你的车子不会出现腰酸背疼的情况。)
 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DIY单车的行业。按照自己的身高、体重、要求、喜好、装一辆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自行车,正在成为自行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3、个性化
 DIY单车的个性化远远的高于品牌成车。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以山地车为例,有的人非常注重车子的颜色搭配、而有的重视前叉避震的润滑、有的看重变速系统、有的要求轮胎的抓地性好、有的注重 V刹还是碟刹……等等,这些都是品牌成车所无法提供的。
    4、零件匹配性
 为了能让尽可能多的零配件相互匹配,装车市场上流通的配件基本都符合通用的尺寸。而品牌成车有时出于节省成本或某种目的会装上一些非通用的尺寸的配件,最后造成车子升级的困难,或不得不继续选择该品牌的配件。
    综上所述,DIY单车无论从配置还是价格上来说,更加灵活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也是DIY单车行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能够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
写下你的评论...
5
三番 2010-10-11 23:44   #2楼
霸番个头位先
硕鼠 2010-10-12 07:24   #3楼
居然给三番行先左!
先收藏再看```村长辛苦啦``:handshake
阿雷 2010-10-12 11:03   #4楼
无啦,村长好象未讲完呀
小虫 2010-10-21 01:10   #5楼
详细啊!!!!希望在多收集些DIY的好处!嘿嘿!学学习
废墟 2010-10-26 12:59   #6楼
顶,村长,长度唔够,再顶一野~
骑行天地本版热帖-
  • 天蓝玥 发表于 2010-12-12, 396 回复

    烟雨弥漫洒激情——2010nian 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活动回顾

    2010年12月12日,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在大家熟悉的骑行天堂八片山上热烈的展开了~ 老天似乎想特意考验一下我们的选手们,竟然临近比赛的时候飘洒起细雨来,但是我们的选手并没有因此而胆怯。上午离正式比赛还有一个多小时,八片山脚下已经是热闹非凡。检录处,不少头戴专业头盔、身穿紧身衣裤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赶到,有的正在抓紧有限的时间熟悉赛道,有的正在对战车做最后的检查调试。本次大赛分为男子青年组、男子中年组和女子组,还有来自顺德的强力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 比赛开始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烟雨弥漫,一群身着五颜六色骑行服的运动员在山野中你追我赶。乘着风,冒着雨,选手们在挥洒着他们的激情~ 比赛十分激烈,来自顺德的恩以25分50秒的佳绩突破上一届的记录,勇夺男子青年组第一名。男子中年组的冠军则由聪哥夺得。女子组的桂冠也是由来自顺德的华女拿走了。 期待大师们上精彩PP~~~~~~~O(∩_∩)O~... 阅读全文
  • 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10-11-04, 268 回复

    1212-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召集

    2010年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 一年一度的自行车车友大聚会又开始了!这是一次技术的考验,是一次经验的交流,更是一次车友的团结盛会!各路英雄豪杰,一起参与吧! 车友们:名次是不重要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鬴入车友大家庭才是我们的口号!快乐骑行! 色友们:美丽的八片山,紧张的赛事,顽强的拼搏,风采斐然的俊男俏女,令人眼花暸乱,热爱摄影的朋友们抓紧机会吧! 驴友们:一起做啦啦队吧,八片山既是车友的天堂,更是驴友的圣地,一起走!为比赛健儿加油! ham友们:比赛的安全通讯有赖你们的支持!带上你们的宝贝,一起加入吧! 一、活动时间:2010年12月12日(星期天),上午,8:30正式开始,11:30结束。 二、比赛场地:清城区八片山水泥盘山公路,自山脚出发至山顶,全程7.8公里,山顶海拔620米。 三、组织形式:清远运动休闲网主办 四、活动规模:运动员约50人,工作人员约15人。 五、比赛组别:分男子青年组、中年组、女子组三个组别。男子以35周岁为界(以比赛当天划分,以身份证为准),女子不分组。 另,35周岁以上的车友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报青年组,但未到35周岁者不能报中年组。 (根据多数车友意见,男子组分组规则有变动,请大家重新核对) 六、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及奖励办法:详见第二楼《竞赛规程》。 七、报名要求:请有兴趣参加活动的TX踊跃报名参赛或加入工作人员: 报名格式一:某甲,男,一人,报名参加男子青年组,保险自购,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报名格式二:某乙,女,一人,报名工作人员,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报名截止日期:12月10日18:00时 考虑到报名人员较多且变动较大,请各人不必以叠罗汉方式报名,只报自己的就可以,管理人员会及时整理名单,名单以第三楼所列为准。 八、活动组委会: 布衣: 13602932699 日出东方:13926688782 格格: 13926675275 (待补充) 九、活动赞助:欢迎各界人士支持本次活动,诚征活动赞助商家及个人,请在下面此贴说明: 1212-八片山自行车爬坡赛工作人员招募及赞助奖品征集贴 ...2 十、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是非盈利性活动,鉴于骑行活动的危险性及其他影响因素,活动组织者尽己所能做好安全保障措施,但无法避免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活动过程中如参加者发生不可避免的意外事件,造成人员受伤、财物损失等,活动组织者不负有任何责任。报名及委托报名参加活动者视同认可本声明内容。 为确保安全措施做足,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在检录时提交有效的人身意外保险凭证,否则必须签订一份以真实姓名签名的免除追究责任协议书。 如有需要统一购买保险的,请把姓名、身份证号码用QQ邮箱或手机短信报知组委会成员——格格MM,按深圳美亚户外运动保险方式一,投保一天,保险费5元。 格格联系方式:QQ邮箱:"小方格(凌)" 十一、相关参考贴: 2010八片山爬坡赛奖品分配方案、工作人员分工、选手编号及注意事项 1212——八片山自行车爬坡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购买保险专贴 购买保险参考贴子: 关于保险问题及购买建议(转载) 比赛场地介绍贴子: 山略——清远八片山 第一届比赛回顾贴: 祝贺首届八片山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圆满成功(赛事回顾)! ... 阅读全文
  • 光头李鬼 发表于 2011-05-22, 435 回复

    清远市清城区“金鸡岩杯”第一届自行车越野挑战赛回顾

    清远市清城区首届自行车越野赛事回顾----(匿名) 紧张刺激的清远市首届自行车越野挑战赛事终于圆满落幕,尽管赛事已经结束几天了,但精彩刺激的画片依然在眼前呈现。感谢赛事组委会为我们奉上一场自行车盛事,为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骑行快乐,快乐骑行是我们永远的宗旨!本届赛事,各组别的运动员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他们的顽强拼搏值得我们学习,也感谢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有他们辛勤劳动和大力支持,赛事才得以圆满成功!本人作为参与者,简单写一写赛事回顾吧,也算是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很给力的赛道》 这次越野车挑战赛是清运运动休闲网继举办第二届八片山爬坡赛之后的又一大盛事,每逢有赛事,都是自行车爱好者的一个相聚的美好节日。 不过,相比起八片山爬坡赛,本届的越野赛事更狂野更刺激,可以说是清远地区前无前例的赛事。真的很佩服清远的车友,居然找到一条魔鬼与天使完美结合的比赛用道,体验过的人都对赛道赞不绝口,简直可以与阳山县的汽车越野赛比美。 感谢上天赐予清远如此完美的赛道,加是天公作美的暴雨,令这赛道更具野性,挑战性更强:君不见选手们人仰车翻,君不见选手们泥泞满身,君不见选手们勇敢前行…尽管他们泥泞遮眼,伤痕累累。 嘿!只能说,一切都是赛道惹的祸!! 《很受伤的队员》 赛前的一场滂沱大雨,令到原本泥泞的赛道更加倍湿滑,加上许多外地车友第一次骑行该赛道,对赛道的状况不了解,所以,受伤已经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了!据不完全统计,在本次赛事摔跤的选手不下100人次,其中摔得最多的是一名女选手,她告诉我一圈下来,她连续摔了11跤,可以说是一路摔到终点的。男的稍好一点,摔最多的是4跤,他还夸张地对我说,在他前后的选手都摔跤了!自己都觉得这位车手言过其实了! 不过,自己在终点处还是亲眼看见的选手摔跤了:在一个急弯,由于车速过快,有几位选手转车不及,都摔倒了!其中有一位外地车位更厉害,直接狠狠地撞向了围观的人群了,但奇迹的是,这位选手居然人车都没事,起身后继续参赛! 不得不说:真正的高手是摔出来的! 自己粗略统计了一下受伤的选手,大概有30多名选手受了伤,大部分是轻微擦伤,只有2名选手伤势更重,已送120进行处理。 不过,对车手来说,更伤的是他们的爱车,无论V刹还是碟刹车,平车还是贵车,一场比赛下来,车子基本上是属于重伤型。 《最天使的医护》 其实,我们的愿望是所有的选手但能顺利完成比赛且不要受伤!但由于越野赛事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加上当天天气的恶劣,受伤是无法避免! 虽然清城区人医派出了救护车和医生护士,但活动中几百个参赛选手需要的专业医护人员还是有所欠缺。所以,招募赛事医护人员成了组委会很头痛的事。本来论坛里有几名医护人员的,但懒洋洋外出学习,飞翔上班不能来,小苹果从遥远的地方赶来,正确来说,直至开赛当天,医疗组成员中仅剩组长红豚一个人是专业了。 无办法,作为队长红豚只能与死马当活马医了,于是,他将探索、小渔、青青、常在心、文伟等人都招至麽下,反正人多就是力量,如果一旦发生意外,至少还有人帮忙呀! 红豚队长简单地向大家讲解了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并将人员分组,设了四个点,一个是大本营,一个是第二起点(终点),险坡顶和水库大坝。红豚队长重点交待:“大家一定要保持镇定,身为医护人员,给伤者的感觉是我是行的,这样可以也给伤者一个安全感。记住:实在不行的话,call 120!” 比赛才一开始,便有选手受伤了!作为医疗组员的探索,只得硬着头皮帮选手处理伤口。 这位选手有多伤?基本上整个右半边身都擦伤了,特别是右手,整条手臂都是伤痕,渗着血。 毫无护理经验的探索,面对伤者无从下手。正在这时候,天使的小苹果从天而降,她解救了探索。只见她先用水冲洗伤口的泥沙,从背囊里拿出消毒水和红药水等药物,娴熟地进行处理。 她一边处理一边说:“这只是皮外伤,打个破作风就行了!你不知道我平时处理那些车祸事故的伤员,头颅都变形了,还有头浆…”将探索和受伤的选手吓了个半死。想不到娇小巧玲珑的小苹果,居然有如此大心脏! 好在整个赛事有她在,终点医疗组的成员才不至于手忙脚乱。据统计,比赛当天接受小天使护理的选手不下20多人! 最天使的称号,非小苹果莫属! 《最圆满的结局》 虽然赛事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这是一场比较成功的赛事了!成功举办一场大型的赛事那种艰辛,没有经历过是很难体会的。 用东方的话来说,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没有吃过一顿好饭睡过一场好觉。为了赛事顺利开展,到处拉赞助跑部门,招募工作人员、招募志愿者招募运动员,不断地召开筹备会议、不断地更新运动员和不断地勘探比赛场地等相关事宜,组委会成员东方、赖伯、格格、小虫等天天忙碌得不可开交,精神高度紧张。但为了车友这个聚会,组委会克服重重困难,使赛事得以顺利开展。 虽然在比赛过程中,由于经验缺乏,发生诸如受伤、统计出错等许多突发事情,但对我们这个一年级新生来说,没有发生断手断脚甚至死亡的重大事件,已算成功了!看看达卡拉力赛吧,举办了那么多年,够专业的了吧,但还不是一样发生死亡等意外事故?所以,看到很多关于对本次赛事指责和质疑的言论,很为组委会抱不平。“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我们的宗旨,要明白比赛本身就是一次车友聚会与交流,天下车友是一家嘛!虽然比赛结果是很重要,但可否请你持一颗体谅的心情看待比赛与结果呢?! 比赛终于落幕了!除了有小小争议外,基本上没有出大的意外,组委会的一颗心头大石也终于跟着落地了,他们也可以好好地睡上一个安乐觉了。 当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同的声音与意见,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比赛中获益,令该项赛事办得更完善更圆满,以更好地服务广大车友! 让我们期待下一届吧! ... 阅读全文
  • 花花 发表于 2009-12-13, 189 回复

    祝贺首届八片山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圆满成功(赛事回顾)!

    2009年12月13日上午,由清远运动休闲网举办的首届八片山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圆满落幕。 清远运动休闲网的50余位自行车好手齐聚八片山脚,参加首届北江网举办的八片山山地自行车爬坡赛。实力强劲的选手们在众多观众呐喊声中挑战自我,为09年来了一个完美的收官之作,最后晨昱和板女分别获得男女子第一名,捧走捷安特折叠车和联想手机。 本届赛事得到了捷安特自行车行、美利达飞扬车行等赞助商和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及车友们的热情参与,同时也受到佛山、顺德等外地地网友的关注与支持。回顾赛事全程,看到的是选手们的坚强、坚持和坚毅;是广大网友们的热情和关注…… 感谢所有车友的热情参与,感谢所有赞助商和个人,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 感谢摄影师光头李鬼和特手为我们全程记录精彩赛事! 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多精彩活动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 [attach]48737[/attach] [attach]48738[/attach]... 阅读全文
  • 小倩JoyCe 发表于 2011-06-08, 265 回复

    6月19日,星期天,天奇单车生活馆阳光嘉园旗舰店正式开业啦!

    6月19日,星期天,早上8点30分,天奇单车生活馆阳光嘉园UCC(环球)旗舰店正式开张营业。 1. 早上8点30分至9点30分,车店开业庆祝活动。 2. 9点30分,环城骑行(天奇旗舰店出发——金碧路——海逸路——东城大道——先锋路——南门街——上廓街——姊妹桥——北江二路——凤城大桥——金碧路——天奇旗舰店)报名前一百名均获得UCC户外快干T恤一件。(用时大约一个半小时) 3. 骑行结束后,进行抽奖环节,(用时大约半小时) 一等奖:车架一名 二等奖:UCC车队骑行服(一套)一名 三等奖:UCC阿帕奇头盔两名 四等奖:手套三名 五等奖:车尾包五名 幸运奖:头巾十名 4. 抽奖结束后,有兴趣的TX们可一起FB(吃午饭),费用AA,酒水均由天奇单车生活馆提供。 5. 活动结束! 旗舰店地图 骑行路线图...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村长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高速时的刹车问题!【转贴】 高速时的刹车问题! 无论你骑单车是为了训练比赛、越野入林或翱翔旅游甚至只是代步,体力与速度不见得是人人需要,但如何安全的让车子停下来却是每个人都用得上。 该用前煞还是后煞? 因为你的车子有两组煞车,一组控制前轮,另一组控制后轮。为了让你安全地停住单车,你必须充分明了使用煞车的技巧。 传统的说法是:同时使用前及后煞。理论对一个尚不熟练于车技巧的初学者而言是十分受用的,但是如果你始终不能突破这个阶段,那么你就没有办法练巧妙控制单车的专业技巧。 通常欲在最短距离内住单车的最好方法是,拉住前煞车到后轮刚好浮离地面的程度,因为行进中的人体与车子具有向前的惯性,再加重力加速度向下,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形成一个向前下方的合力,煞车动作是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抗向前的分力,而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所以这候大部份的摩擦力来自前轮。因为后轮浮起,后煞车己完全没有作用。在松软或湿滑路面,或前轮爆胎时,要充分利用后煞车,然而在一般乾燥的平坦路面,不管是理论上或实际上,前煞车永远可以提供最大的煞车功效。一旦学会正确的使用前煞车,你将会是一位安全的骑士。 你一定会担心,这样不会来个前滚翻吗?是有可能,不过只会发生在那些尚未学会调节前煞车力道的骑士。至于一些以仰赖后煞车停住单车的骑士们,在他们发生意外之后便会顿悟:出现紧急状况时,因为惊慌而本能地使劲抓住十分陌生的前煞车,以期增加煞车力道,结果往往是摔个倒栽葱,好生狼狈。 也有人认为「前滚翻」发生的原因不是因为前煞车力道太强,而是因为大力使用前煞车却没有利用手臂的力量抵抗减速力,车子是停住了,而骑乘者继续往前冲,直到他的屁股「坐上」车把,换车子「骑」人了。这种事不会发生在只使用后煞车的人,因为当后轮离开地面时,己因丧失摩擦力而不具煞车作用,不过只使用后煞车的代价是煞车距离增加为只使用前煞车时的两倍。所以说,对于常骑快车的骑士而言,光仰赖后煞车是不安全的。记住,在紧急煞车时,以手臂稳固地撑住耳体,避免前翻,要领是尽可能把屁股后推到可掌握的极限(不要黏在座垫上),尽量把重心往后移。这个技巧适用于各种煞车条件,不管是只使用前煞车或同时使用前、后煞车。 同时使用前、后煞车容易产生「甩尾」现象,如果后轮发生侧滑时前煞车仍然作动会导致后轮甩过前轮,因为前轮的减速力大于后轮的减速力。一旦后轮发生滑动时往往倾向于侧滑而不是前滑。这时必须立刻低后煞车之力道,或完全释放后煞车,以恢复平衡。 在乾燥的柏油路面或水泥路面上,前煞车的使用时机多于后煞车,也可以说是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甚至可以全不用后煞车。国外就有人大力推崇这种主张。 理论上,最大的煞车效果发生在作动前煞车至后轮刚要浮离地面的程度,这时候只要稍稍施力于后煞车都有可能导致后轮侧滑。欲体验这个理论,可找一个大广场,同时使用前后煞车,但是把大部分力量用于前煞车,两脚继续踩踏,你的脚会感觉到后轮浮举。初期慢慢加速感受,之后逐渐加快速度进行紧急煞车练习,直到你察觉这种现象为止。这样一来你就可学会拿捏到后轮刚好浮举的临界点了。 既然只用前煞车就可以,那还要后煞车做什么?还是有用的,在下述情况下非用不可,即一、湿滑路面:在乾燥的路面上,车胎鲜少打滑,但在湿滑路面上,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状况下若后轮打滑,很容易恢复平衡,若发生前轮侧滑将无法挽救,所以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二、松软路面:情形与湿滑路面相似,车胎打滑的可能性大增,同样必须使用后煞车停住车子,唯此时可酌情使用前煞车,以前轮不打滑为限度。三、颠簸路面:行走在颠簸路面上,车轮很有可能跳离地面,这种情况下不可使用前煞车。如果在前轮跳离地的情况下使用前煞车,前轮会锁死,以锁死的前轮着地将会是一件很糟的事。四、前轮爆胎时:骑车时如果遇到前轮突然爆胎,不可使用前煞车,倘若在这种情况下用前煞车,轮胎可能脱离钢圈,进而导致车子翻覆,不同不慎。五、前煞车故障:前煞车钢索断掉或煞车皮过度磨耗及任何其他问题导致前煞车无法使用时,当然只有使用后煞车了。 前煞车把手应该装在车把的那一边 另外一个问题是,到底该用右手还是左手控制前煞车?关于究竟前煞车把手应该装在车把的那一边,这是颇具争议的话题。有些骑士主张最好用最强壮的右手(以右撇子而言)控制后煞车。而机车骑士一直都是以右手控制前煞车,所以同时是机车骑士又是自行车骑士的人通常会采用相同的安排,以免造成困扰。 一些靠右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而靠左行驶的国家普遍将前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理由是需要一只手打手势,而另一只手还可控制车子,留在把手上的手通常用来控制后煞车,因为单手煞车时,制后煞车的方式较为稳定,煞车距离反而显得较不重要,毕竟日常骑车不同于比赛,鲜少高速行进。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的自行车在出厂时都必须将前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左边(CPSC标准),养成习惯后,在紧急的时候才能够本能性地反应,抓对把手,以免造成意外。 其实,煞车把手装在车把的那一边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如何用前后煞车,并灵巧地操控。双手都可经过训练而变得灵巧,一旦习惯后就不要随意改变,否则在紧急的时候还在思考那个把手控制那个轮子岂不很糟?在安排左右煞车时,还有一个次要的因素需要留意,即车架上预留的线扣与煞车线走线是否平顺。虽然两边都可以安装,但如果走线不平顺,多少会影响煞车的操作与煞车线的信赖性,更常见的问题是煞车线对车架造成的磨损。 过弯重心与煞车控制 再来谈谈转弯时身体该如何倾斜。众所周知,根据圆周运动定律,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倾斜,骑车转弯时一定要向内侧斜,速度越快,需要倾斜的角度也越大,向心力与离心力必须平衡,否则一定跌倒,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物理现象。这样一来不是没得谈了吗?那可不!我们可以的是,身体的倾斜角度要大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等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还是小于自行车的倾斜角度?这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各位也许玩过机车(至少看过吧!),GP道路赛车在过弯时,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永远大于机车的倾斜角度,为的是让车子以更垂直于地面的角度过弯,以增加轮胎抓地力,注意看看那些赛车手的姿势,没有一个例外。那么骑自行车也该这么囉!别急!另外再看看Motocorss越野赛车,刚好相反,骑士身体的倾斜角度几乎永远小于机车的倾斜角度,特别是高速过弯的时候,后轮侧滑,这种姿势可以维持身体一直在车子的上方,为的是掌握重心俾能灵活控制车子。倘若反其道而行,保证你会很痛恨你的车子。看到这里不免感到迷惘,到底该如何是好?笔者的主张是,维持身体重心与单车重心同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如果是公路车,因为自行车速度不像GP赛车那么快,乎没必要小题大作,在一般的速度与弯角让身体的倾斜角度略大于或等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即可,唯转弯时要留意内侧踏板,不可撞到地面。 如果是越野登山车(Cross Country 或 Down Hill),这也是最能稳定操控车子的骑乘姿势,如果不相信,请把身体重心摆在一只脚上,刻意让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的倾斜角度,在崎岖路面骑骑看,感觉一下车子的运动形态,是不是充满(野)性?同样的路段下,如果保持身体重心与单车重心同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你甚至可以放手安然骑过呢!不过在高速通过发夹弯的时候,不管是公路车或登山车皆可以模仿越野机车骑乘技巧,让身体倾斜角度小于单车的倾斜角度,以便在后轮打滑时能够快速反应,维持平衡,记住!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使用前煞车。 最终建议 让我们再回到主题吧!也许很多人会说:在过弯的时候使用前煞车非常危险。如果你的骑乘姿势与过弯技巧不正确,那么这种说的确成立。前面讲过,转弯时,重心要往内移才能保持平衡,各位也己经知道有三种过弯姿势,通常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即维持身体重心处在车架之延伸平面上,这是最稳定的姿势。当身体倾斜角度不同于单车倾斜角度时,身体会对单车产生侧向应力,此刻使用前煞车,离心力会把你甩向切线方向,摔车即成最后的结局。想体验这个作用力,可直行于崎岖路面上,将身体重心置于单脚,让车身倾斜,轻拉前煞车把手试试看,是不蛮恐怖的? 纯粹就煞车效果而言,仰赖前煞车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前叉所承受应力极大,如果你用的是弹性很好的长行程前叉(如Rock Shox Judy XL),只使用前煞车时你可以观察它向后弯曲的程度,真让人感到于心不忍。这种横向应力对前叉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内部阻尼大幅增高,一些较低阶的避震前叉甚至不会伸缩。如果配合后煞车的使用,分担煞车力量,前叉弯曲的程度便大幅减低。所以依个人浅见,理想的煞车习惯是活用前、后煞车,在一般路面上,没有前轮侧滑的忧虑时,以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而在可能导致前轮侧滑的路况下,以后煞车为主,前煞车为辅。如果担心这样忽前忽后造成困惑,可考虑采用下述分法:即公路车或经常只骑乘泊油路面的车手,采用以前煞车为主,后煞车为辅的方式;而喜欢Off Road 甚至酷爱Down Hill活动的车手,采用以后煞车为主,前煞车为辅的方式会比较妥当
    0 赞 · 3 评论 @村长
  • DIY单车与成品单车的区别【转贴】 随着户外自助游的兴起,自行越来越受到广大户外运动着的最爱,现在市场上主要流行两种自行车的消费方式,一种是购买品牌成车,另外一种则是DIY自行车,DIY自行车虽然操作起来有些难度,但是却能根据个人不同的喜好装出个性化的自行车!  那么品牌车和DIY单车有什么区别呢?  1、方便性:   购买品牌车相对方便,不需要消费者对车子有足够的认识,只要样式、价钱、试乘满意,就可以买走。而且同一个型号的车子通常都会有全国统一的价格。 而自己装车的方便程度则刚好相反,要求消费者对自行车要有一定的认知。因为不同的配置,不同的要求最后会使得车子在样式和价钱上出现千差万别的变化。 2、人车协调性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人和机械相配合的一种运动,人车协调才能把人的体力最大限度的通过机械发挥出来。因此人车的协调是自行车运动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和我们日常穿鞋、穿衣的道理是一样的,40号的脚最理想就是穿 40号的鞋子,40号的脚去穿41、或者39号的鞋都会因为太大或太小而感到不舒服。(这也是最被刚开始接触自行车运动的消费者忽略的一点,很多人只是简单的认为只要车子的质量好就一切OK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尺寸的问题。身高160mm的个子和180mm的个头骑的同样尺寸的自行车不可能是科学的。)  为了符合流水线的大批量生产,品牌车通常都会给车子装配统一的尺寸和相同的配置,同一型号的自行车的车架的尺寸通常是一样的,或者只有一两个较少的尺寸。品牌车厂家目前还不能按照消费者的身材生产出不同大小的自行车。  于是车子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化型号生产出来了,人却不能长成一样的标准化型号。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的消费者在参与自行车运动一段时间以后,拿原先购买的品牌车去升级、去改造否则会感到骑行不舒服,或干脆放弃这项运动转而认为骑自行车会造成腰酸背疼。毕竟刚好长得符合厂家生产尺寸的人是少数。(注意:如果你骑车后真的觉得腰酸背疼,哪你的车子很有可能就是不适合你,适合你的车子不会出现腰酸背疼的情况。)  于是,市场上便出现了DIY单车的行业。按照自己的身高、体重、要求、喜好、装一辆自己喜欢的个性化的自行车,正在成为自行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  3、个性化  DIY单车的个性化远远的高于品牌成车。消费者对自行车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以山地车为例,有的人非常注重车子的颜色搭配、而有的重视前叉避震的润滑、有的看重变速系统、有的要求轮胎的抓地性好、有的注重 V刹还是碟刹……等等,这些都是品牌成车所无法提供的。 4、零件匹配性  为了能让尽可能多的零配件相互匹配,装车市场上流通的配件基本都符合通用的尺寸。而品牌成车有时出于节省成本或某种目的会装上一些非通用的尺寸的配件,最后造成车子升级的困难,或不得不继续选择该品牌的配件。 综上所述,DIY单车无论从配置还是价格上来说,更加灵活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也是DIY单车行业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并能够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
    0 赞 · 5 评论 @村长
  • 骑自行车个人装备介绍[转帖] 1.【骑行头盔】:就是戴在头上那顶大蘑菇哈,由于其能对脆弱的头部提供保护,所以是骑行者必备的装备。 【用处】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 判断头盔好坏的【标准】包括质地、重量、内衬、佩戴舒适性、透气性、风阻效果: 【质地】头盔一般使用发泡材料(普通或者高密度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防撞效果)铸成,并有光滑的壳面; 【重量】压在头上的东西可不能太重,这也是骑行头盔没有采用合金材料的原因; 【内衬】就是头盔内侧与头部接触的部分,它可以在平时提升佩戴舒适感,在头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缓冲作用。做工精良的头盔其内衬覆盖面大,质地更好,和头盔内侧粘合得也更结实; 【佩戴舒适性】主要是因为重量、内衬、系带以及头围是否合适带来的个人感觉,佩戴舒适的头盔可以极大地减少骑行者头部及颈项受到的压迫并在遭受撞击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保护效果; 【透气性】头部长期处于不透气状态会对头皮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让骑行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好的头盔或者是孔数比较多,或者是孔的面积比较大——这都是为了提升透气性; 【风阻效果】头盔将人的头发收于盔内,本身就已减小了头部的风阻,而对于热衷于提升速度的朋友来说,头盔造型对风阻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骑行头盔的种类】:半盔式骑行头盔分为公路专用(无帽檐)、公路山地两用(配可拆卸帽檐)等。也有朋友使用类似于棒球或轮滑用的头盔。全盔式骑行头盔造型类似于摩托车用头盔,一般是速降或攀爬车爱好者使用。 2.【骑行眼镜】:非常酷的一类骑行装备:)和头盔配合使用效果尤其显著。 【特殊作用】骑行眼镜除了具备一般运动眼镜共有的作用外,其阻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值得特殊关注。大多数骑行者是在公路上骑行的,而在太阳天时,公路对阳光的反射效果比泥地或者草地要好。由于骑行姿势不同,骑行者比骑一般自行车的人有更多的时间直视路面,由此接受更多的紫外线反射——眼睛长期吸收紫外线是会引发白内障的!另外,骑车的朋友多半都有眼睛被风吹得流泪和眼睛里进异物的经历吧?骑行眼镜可以极大地保护你的眼睛不受这些伤害。 【选购】骑行眼镜也很讲究佩戴的舒适性,这与它的质地和大小有关。同时,对镜片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同颜色和质地的镜片透光度和防紫外线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在骑行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阳光照射效果,选择一款有不同颜色备用镜片的骑行眼镜是不错的选择。近视的朋友还可以选购可以加装近视镜片的骑行眼镜,不过价钱要贵一些。 【注意】普通太阳眼镜虽然也能阻挡紫外线和强光照射,但因其造型比较休闲,在阻挡风和异物入眼方面的效果不及骑行眼镜。 3.【面罩及护耳】这些东西是在面临风沙或者寒冷天气出行时使用的,选购时一般要注意是否透气以及边缘的密闭性。 4.【骑行上衣】颜色比较鲜艳,上身效果比较紧,很显线条的一款装备~ 【作用】提速、排汗,背后有包包的骑行服能装东西,长袖骑行服能防止手臂被晒,加绒骑行服还能保暖。骑行上衣提速的效果非常显著,追求速度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骑行上衣的排汗效果与透气性如何取决于面料的选择。 【如何选购】骑行上衣的价格一般在100元以上,选购时要注意面料(并非是越光滑越好)、走线以及上身效果,太紧或者太松的都不合适。 5.【骑行手套】这是一款一直在默默奉献的骑行装备:) 【作用】吸汗,防滑,透气,保护手掌及腕关节。吸汗、透气和防滑三者相辅相成。自行车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时,骑手对自行车的操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上功夫。做工精巧的骑行手套无不在防滑效果上下足了功夫。透气性取决于手套的用料及大小。而对手掌的保护则主要体现在翻车时——骑手经常会用手掌先接触地面以使身体缓慢着陆,如果没有手套进行减震,这样的动作容易使手掌被磨破并严重损害关节部位。 之所以说骑行手套是在默默奉献,主要是因为认识到手套保护腕关节的朋友并不多。事实上,由于骑行者采用了不同于休闲骑车的坐姿和握把方式,这就让腕关节长期处于非正常的紧张状态,其对神经和肌腱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终身性的。骑行手套的特殊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缓解对腕关节的压迫,将其与普通手套背面朝下平铺后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它的正面不是平的而是上翘的,这恰恰与骑行者握把的姿势是吻合的。 【选购】骑行手套分为半指和全指两种,选购时尽量选择缝合部分坚固、手掌部位厚的。有些手套还在大拇指处加有毛巾材料,方便骑手揩汗。 6.【骑行裤】骑行时不可避免要对会阴部位造成压迫,长期如此会埋下患上前列腺炎的隐患。同时,该部位如果长时间不透气,也会对个人卫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经常骑行的朋友来说,骑行裤是必备的。 【构造】从外表看,骑行裤与跑步用的裤子没有太大区别,但前者在裆部加了一层座垫——其基本效果就是缓解会阴部受到的压力,采用特殊材料的座垫还能增强透气性和抑制病菌繁殖。另外,好的骑行裤其表面也用的是透气性很好的材料,可以避免腿部汗水淤积。骑行长裤的紧身效果也很明显,其在裤腿处还有类似于健美裤的设计,或者加装有束带以防止裤腿被卷进牙盘里面。 7.【骑行袜及骑行鞋】如果你使用的是普通运动袜和普通运动鞋,在长途骑行后是否感觉脚掌火辣辣地痛并觉得淤积了很多汗水呢?如果你热衷于速度,是否经常感到腿部有力而使不上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考虑添置骑行袜和骑行鞋了。 骑行袜的透气性和耐磨度比普通运动袜要高,可以减少不断蹬车对脚掌带来的副作用。骑行鞋分为自锁和非自锁两种,后者类似于普通运动鞋,只是其更强调紧固性,前者需配合自锁脚踏使用,两者同时使用时,自己的脚掌就被拴在脚踏上了(当然,要取下来也是非常容易的),这样可以免除你对脚掌打滑的担心,全神贯注地提升速度。不过,在路况不好的地段还是谨慎使用自锁功能,因为从摔倒到解开自锁需要大概10秒的时间,如果路面很颠簸、车很容易失控,或者你还是新手的话,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为好。 8.【护膝和护肘】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这两者的用处咯,我就不赘述了,只是提醒一点,骑车时如果翻车,膝盖、肘部受到撞击的几率不小,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骑行,戴上两者还是有必要的。 9.【运动水壶及水壶架】自行车运动水壶的特点在于可以单手开启(徒步及登山用水壶则需要双手开启),这对于喜欢边骑边喝水的朋友比较实用——不过这时要记得放慢速度并注意前后来车哦。水壶架通常安装在车架上,水壶置于其上可以减轻背负重量。 【选购及安装】运动水壶有塑料和合金两种质地,选择时要注意壶内是否有异味、外表是否坚固等。千万不能图便宜购买使用有毒涂层的合金水壶或者使用不符合饮水标准的材料制作的塑料水壶。选购水壶架时要注意大小是否与水壶相符,结构是否坚固,还要注意是否可能对水壶造成刮花等伤害。安装时要注意是否牢固,左晃右倒、叮当作响的水壶架和水壶轻则影响心情和速度,重则会对骑手的操控产生阻碍。 【其它饮水系统】常见的是水袋和吸水管。水袋放置于专用背包内(也有人将水壶加装吸水管后置于水壶架上),吸水管一头接在水袋上,一头接在骑行者嘴边,喝水时只需偏过头来咬住吸水管即可。 10.【骑行背包】这是一款方便实用的装备 【构造】骑行背包的容积不大,但里面的分隔层及小包包较多且各有用途,如底部分隔层用来装水袋,旁边有小洞以方便布设吸水管;工具包内使用了大量的松紧带以防止各种工具互相碰撞;头盔一般可挂在背包外面,但也有隔离层保护其免遭刮花。骑行背包的背负系统讲究轻巧透气,并配有胸锁和腰锁。 11. 【其它包具】主要有前后托包、座垫包和车架包等。为减轻背负压力,长途骑行时背包里面不能放置重物,前后托包由此承担了主要的载重任务,其讲究的是结实和防水。车架包通常置于车架前端——即把立后面那个位置,容积不大。座垫包置于座垫下方,容积很小,常用以放置小物品,适合于不用背包短途骑行以及比赛场合使用。 12.【码表】用以计算里程及速度的电子产品。由安装于前车圈钢条上的感应磁铁、前*上的感应器、顺着前*蜿蜒而上的连接线、置于握把上面的码表座和座上面的码表。码表的工作原理是:车圈旋转时感应器捕捉到感应磁铁带来的信息,通过连接线传输至码表,码表对此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时速、里程等信息并显示给骑手看。 【选购】码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后者价钱更贵,骑行者一般使用有线码表即可。另外,相似的电子产品还有飞行甲板,除能显示码表显示的信息外,还能显示诸如变速档等更丰富的骑行信息,但是价格更高。 13.【工具】包括单车专用养护油、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套件、拆胎工具、组合工具等。长途骑行过程中会遇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车车又发生故障的情况,这时有套工具就很能救急了。一般而言,一支骑行队伍只需要带一套工具即可(易消耗品可以多带些,如补胎材料)。平时为了养护爱车,买上一瓶专用养护油,骑行回来为链条、飞轮、变速器等部位进行养护也很有必要,这样能提升车车性能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注意:光有瑞士军刀是不足以应付单车故障的,不过瑞士维氏军刀生产厂商曾经生产了一款单车套件(包括军刀和单车专用拆卸工具),如能买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4.【反光及照明系统】反光系统包括车圈上的反光片、前后被动式车灯、背包、头盔及骑行服上面的反光贴片。照明系统主要是电池或者自发电的前后灯。这些物品在夜间骑行时有助于标示自己的位置,方便队友及路上的行人和其它车辆进行避让。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说:骑行可真麻烦,而且要购置这么多装备,即便每样并不贵,但全部买下来也是需要很大一笔钱的。刚接触自行车运动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每次出去都会发觉有些装备是很有必要添置的。没有保护装备时,小摔小打造成的小伤容易恢复,但若真的出了事故,很多伤害是要花费远远超过选购装备时花费的精力和金钱才能弥补——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灾难甚至是不可挽回了。很简单的例子是~我是愿意花88元钱买个捷安特的头盔保护头部,还是愿意在摔破头后花880元进医院治疗?是愿意花60元钱买副骑行眼镜戴着,还是愿意在以后承受白内障带来的威胁和病痛?或者说得温柔一点,我是愿意花7块钱买瓶养护油经常照顾车车,还是愿意让几百元的车车生锈坏掉呢? 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骑行装备时,安全和健康应当是被放在首要位置的。在骑行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情况,面对各种挑战,遭遇很多非自己所能控制的危险,有了好的装备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骑行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别的人和物体,比如穿越马路的行人、疾驰的机动车等。在这时,保持良好的车况和骑行效果、加装反光及照明系统等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安全和健康、也是对别人的安全和健康负责的表现了!
    0 赞 · 7 评论 @村长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