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因长时间骑行引起的疼痛?
在长时间的骑行中,不正确的姿势、动作及部件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当你感觉到疼痛时应引起警觉,找到原因并及时纠正。
1、足腱
足腱位于脚腕后部,连接腓骨肌肉和脚后跟,此处疼痛表明你的蹬踏技术有问题。车座太高时你必须用脚尖去踏脚蹬,长时间的过于用力会导致肌腱受损。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进行蹬踏,以免肌腱过于紧张。
2、脚腕
上述的情况也会导致脚腕疼痛,如果你是平足,在鞋500;明 。如果曲柄和脚踏板弯曲,骑车时脚会前后左右的摆动,这样也会引起脚腕不适。
3、背部
背部疼痛通常是由不正确的骑姿引起的。骑车时背部应该拱起,髋关节与肩部不应塌陷,这样颠簸会使背部轻微的再拱起一些,这是无害的。如果背部塌陷,颠簸会使背部更加下陷,会导致严重的脊椎疼痛。
许多感觉背部不适的人会将前把改装的很高,以便能直直的坐着,同样是脊柱保持挺直,这样是不对的。当你在崎岖的路面上骑车时,挺直的脊柱没有缓冲,颠簸会使脊椎关节挤压在一起,加重背部的疼痛。
4、脚部
脚部不适通常由鞋和袜子引起。太软的鞋底会使脚步压力集中,过高的齿数比迫使你用很大的力去踩踏脚蹬,这些会引起脚疼。好的鞋袜能防止脚部磨伤。
5、手指
长时间的骑行会使手指麻木,应该适当活动一下。戴双手套能防止手心被磨伤。
上身不正确的姿势会引起手部、肩部、肘部的不适。在手心两块厚厚的肉垫之间有很重要的神经,避免此处受压。不要用带有厚泡沫(海棉)的手套,我车把时泡沫会填满肉垫之间的间隙挤压神经。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车座。骑车时手与臂应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放松。
6、膝盖
膝盖疼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1)力量不足时用力过猛或使用过高的齿数比骑行。
(2)车座太低致使膝关节过渡弯曲。
(3)蹬踏时两腿左右晃动会使膝关节磨损。骑车时注意膝关节是否在晃动,下意识的改正,使动作顺滑。加强大腿肌肉
的力量能使蹬踏动作更加稳定。
7、肩部
车座过于前倾使身体的重量压在上肢,时间久了会使肩部受损。过窄的车把会挤压肩部和胸部,引起不适。
8、屁股
几乎每个人长途骑行,都会感觉自己的PP疼痛难受。如何解决此问题呢?
(1)选择一个舒适的、适合自己的坐垫是最重要的。
(2)调节好坐垫的角度,不要太前倾,也不要往后翘,最佳的角度是往前倾科5度左右。
(3)每骑行45分钟左右,停车休息十分钟左右。
(4)骑行过程中,更换不同的坐姿,不要将身体压在同一个部位。
(5)调整坐管的高度,让坐垫的高度基本上与车把保持水平,让双手分担身体重量三分之一。
长时间骑行,手指会感觉麻累,所以手套很重要!
长时间骑行,PP会感觉痛楚,所以骑行裤很重要!
长时间骑行,脚背会感觉抽筋,所以休息很重要!tzm551
长时间骑行,PP会感觉痛楚,所以骑行裤很重要!
长时间骑行,脚背会感觉抽筋,所以休息很重要!tzm551
认真学习了,都是骑行中经常出现的问题:victory:
习惯了就好!
屁股痛不怕,只要前列腺不痛就好。:lol
长途骑行会手痛、PP痛、脚抽筋!谢谢黑豹传授经验!
收到..太感谢黑豹了.
我就最怕pp痛了,记得有一次和一位同事才骑了一个小时不到,pp就痛了几天,从此心中就老是有“阴影”。。。
谢谢指导!!
谢谢指导!!
今天我犯了好多错误
昨天从清城骑回源潭中途就停了2次车喝水....从旧城到源潭用时83分钟....
因为是以休闲形式骑行..下次试下速度骑行....
骑完后并没觉得那里不舒适...反而觉得很爽很正.....人车合一....
[ 本帖最后由 有米 于 2008-10-8 14:22 编辑 ]
因为是以休闲形式骑行..下次试下速度骑行....
骑完后并没觉得那里不舒适...反而觉得很爽很正.....人车合一....
[ 本帖最后由 有米 于 2008-10-8 14:22 编辑 ]

骑行天地本版热帖-
烟雨弥漫洒激情——2010nian 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活动回顾
2010年12月12日,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在大家熟悉的骑行天堂八片山上热烈的展开了~
老天似乎想特意考验一下我们的选手们,竟然临近比赛的时候飘洒起细雨来,但是我们的选手并没有因此而胆怯。上午离正式比赛还有一个多小时,八片山脚下已经是热闹非凡。检录处,不少头戴专业头盔、身穿紧身衣裤的运动员已经提前赶到,有的正在抓紧有限的时间熟悉赛道,有的正在对战车做最后的检查调试。本次大赛分为男子青年组、男子中年组和女子组,还有来自顺德的强力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
比赛开始了,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烟雨弥漫,一群身着五颜六色骑行服的运动员在山野中你追我赶。乘着风,冒着雨,选手们在挥洒着他们的激情~
比赛十分激烈,来自顺德的恩以25分50秒的佳绩突破上一届的记录,勇夺男子青年组第一名。男子中年组的冠军则由聪哥夺得。女子组的桂冠也是由来自顺德的华女拿走了。
期待大师们上精彩PP~~~~~~~O(∩_∩)O~...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