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照胶片味


后期偿试:彩照转黑白加颗粒艺术处理
写下你的评论...
5
硕鼠 2011-06-21 07:14   #2楼
很有黑白胶片的味道,既可省钱又可怀旧的好办法```:victory:风声有无试过直接高ISO黑白出片,有放几张上来瞧瞧``:)
布衣 2011-06-21 07:44   #3楼
最喜欢第一张,后面几张似乎反差不够。:lol
林风 2011-06-21 08:14   #4楼
怎么不写几句教程上来,让大家学习学习呢{:cat70:}
醉逍遥 2011-06-21 09:28   #5楼
好有怀旧的感觉。。学习了!:victory:
三度空间 2011-06-21 16:06   #6楼
变黑就成黑白片。
清远摄影本版热帖-
  • 驴子小刘 发表于 2015-12-07, 810 回复

    祖国的火车站

    火车,装得多,跑得快,安全系数是现时所有交通工具中最高的,是全球最富的及最穷的国家都必不可少的机械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1781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的蒸汽机问世以后,人们就考虑将其运用到交通工具上。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771~1833 年),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终于在1804 年创造了一台单一汽缸和一个大飞轮的蒸汽机车,牵引五辆车厢,以时速8 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是在轨道上行驶的最早机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故人们称它为“火车”。1814 年,史蒂芬森也在积极研制火车,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制造出了第一辆有两个汽缸的,能牵引30 吨货物可以爬坡的火车,使火车的锋芒初步显示出来。1825 年英国在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史蒂芬森制造的“运行号”列车运载旅客行驶其间。 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上海设立租界,西方一些先进的器物也不断引入上海。1870年代,外国人借口黄浦江泥沙淤积严重,运送货物有所不便,要求修筑一条吴淞到市中心的铁路。1874年英美两国商人合资开设了“吴淞道路公司”,买下了今河南路桥堍到吴淞一带的田地,在未获清政府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修起了铁路。两年后,一条全长14公里的窄轨铁路----淞沪铁路建成了。 1905—1909年,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的中国近代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并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新中国成立后,铁路的建设及火车运输在全国各省八面开花,1997年4月1日至2004年4月18日,我国经过五次火车大面积提速,体现了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新水平。而近年的高铁,更是锐不可挡,营运高速铁路里程己是世界第一,已达1.6万公里。 有铁路必有火车站,我国的火车站,大到进去了荡失路的有,小到只有一个值班员的也有,每次火车出行,到各地进站前或出站后都拍张火车站的照片,总计也有一百多张。后来在一个网站发消息,向全国网友征集各地火车站的照片,收获颇丰,现发出来大家欣赏,去过或未去过,看看也是挺有乐趣的,如集邮一样,如各位也有火车站的照片,也可发上来补充。... 阅读全文
  • X-左手 发表于 2013-12-06, 24 回复

    南雄坪田银杏

    [attach]206400[/attach]... 阅读全文
  • 文伟- 发表于 2013-12-08, 7 回复

    不知是什么花

    [attach]206526[/attach] ... 阅读全文
  • 大白菜 发表于 2013-12-06, 1 回复

    城市广场 志愿者日

    [attach]206389[/attach] ... 阅读全文
  • 春夏变秋冬 发表于 2013-12-06, 0 回复

    暴风的汉子

    暴风的汉子 ...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风声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东方少女----云山诗意人像(有新片) [attach]130879[/attach]
    0 赞 · 12 评论 @风声
  • 中秋之夜 可能是放孔明灯的确是太好玩了,今晚阿SIR忙得不亦乐乎!但石角还是有无数盏孔明灯上了天,要把他们全带回拘留?拘留所不够大呀。;P与其这样瞎忙,不如在孔明灯上做点功夫,在上面装个定时炮竹,炮竹用灭火干粉包裹,等孔明灯放飞到一定时侯,定时炮竹爆炸,灭火干粉炸开,把火灭掉,一个小建议:lol,不知可行否?
    0 赞 · 15 评论 @风声
  • 孔明灯的遗憾 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人们忽然热衷于放孔明灯。但不放不知道,这一放才发现,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即时热闹兴旺起来了。如中秋,七夕。中秋节,从小印象中就只是一家人团聚,吃月瓶,拜月光,仅此而已,而家庭之外,则似乎欠缺气氛,七夕就更不用说了。年轻人都喜欢上了过西方的节日。但自从孔明灯这一放,则以上两个节日,人气迅速攀升,人们将自已的祝愿寄寓于孔明灯,目送着它飞向夜空,是一件何等快意的事。从这方面看,孔明灯为传统节日增色增人气,功不可抹。 但传统简单造作出来的孔明灯,有一个致命的危害-----火灾!是不是孔明灯文化就这样不遐思索地被扼杀?难道就没有一点解决的办法吗?我认为办法是有的,关键是人们愿不愿意去寻找。今天不同古时侯,科技的发展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我觉得,不加思索就将孔明灯文化打入死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本土文化的抛弃与浪费。要是过几年,韩国人又象申报中医为自已的文化遗产一样,向联合国申报孔明灯文化,到时我们会作何感想?我们不是亏大了吗?对遗产不能盲目地继承,而更应加以创新,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将古人留给我们的东西加以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孔明灯上装一个可定时引爆的炮竹,炮竹外包以灭火干粉,当孔明灯放飞到其预设的时间,炮竹就会被点爆,灭火干粉被炸开,起到灭火的作用。另外,也可尝试加装一些措施,把烟花加进去,使炸熄火源的同时,并发出瞬间亮丽的画面,代表人们的祝愿升华了。可能我这个小小的构思是相当的蹩脚,但若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更多有识之士将其研究成功,则幸甚! 另外,政府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规范孔明灯的制作的消售,以及喧传教育。这是一种态度, 对一项小小的传统文化,如政府能如此充分之重视,则何愁我国的本土文化不兴旺?何愁我中华儿女会被逐步西化?
    0 赞 · 11 评论 @风声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