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人们忽然热衷于放孔明灯。但不放不知道,这一放才发现,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即时热闹兴旺起来了。如中秋,七夕。中秋节,从小印象中就只是一家人团聚,吃月瓶,拜月光,仅此而已,而家庭之外,则似乎欠缺气氛,七夕就更不用说了。年轻人都喜欢上了过西方的节日。但自从孔明灯这一放,则以上两个节日,人气迅速攀升,人们将自已的祝愿寄寓于孔明灯,目送着它飞向夜空,是一件何等快意的事。从这方面看,孔明灯为传统节日增色增人气,功不可抹。
但传统简单造作出来的孔明灯,有一个致命的危害-----火灾!是不是孔明灯文化就这样不遐思索地被扼杀?难道就没有一点解决的办法吗?我认为办法是有的,关键是人们愿不愿意去寻找。今天不同古时侯,科技的发展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我觉得,不加思索就将孔明灯文化打入死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负责任的表现,是对本土文化的抛弃与浪费。要是过几年,韩国人又象申报中医为自已的文化遗产一样,向联合国申报孔明灯文化,到时我们会作何感想?我们不是亏大了吗?对遗产不能盲目地继承,而更应加以创新,寻求一种解决方案,将古人留给我们的东西加以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孔明灯上装一个可定时引爆的炮竹,炮竹外包以灭火干粉,当孔明灯放飞到其预设的时间,炮竹就会被点爆,灭火干粉被炸开,起到灭火的作用。另外,也可尝试加装一些措施,把烟花加进去,使炸熄火源的同时,并发出瞬间亮丽的画面,代表人们的祝愿升华了。可能我这个小小的构思是相当的蹩脚,但若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更多有识之士将其研究成功,则幸甚!
另外,政府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规范孔明灯的制作的消售,以及喧传教育。这是一种态度, 对一项小小的传统文化,如政府能如此充分之重视,则何愁我国的本土文化不兴旺?何愁我中华儿女会被逐步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