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禺峡山志》哈佛大学咸丰年版
与本论坛此前整理的国家图书馆光绪重梓版进行比较,主要内容二者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1、成书年代不同:据两书各“序”所载,《禺峡山志》共出版了三次,首版成书在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康熙六十年印);再版在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元年即1862年印);三版在光绪十年(1884)印成;
2、内容小异:
(1)咸丰版没有序之“重修禺峡山志序(罗炜)”、书后部之“签助刻版芳名列”、“重梓峡山志后跋”,这是因成书年代不同,这三部分内容均为光绪版所增;
(2)咸丰版缺卷四诗之P100后半页、P101-112共12.5页,推断该部分亦为光绪版所增。
(3)字迹略异。所用字体包括序和正文均相同,但字迹略有差异。
(4)咸丰版缺页、重页较多,粗略核对了一下,计有序之P5缺、志例之P1缺、P2重、卷二之7-12重,卷三之75-76缺等,应与扫描整理时不够细致有关。其中凑巧的是卷三之75-76,两个版本均缺。
(5)页序有异,主要在志例及图经等处。咸丰版为序-图-卷一图经-志例2-卷一名胜备考,而光绪版为序-志例-卷一图经-图-卷一名胜备考。
(6)个别字不同。如卷四之P100最后一字,咸丰版作“东”,光绪版作“泉”,而据该诗韵,应为“泉”。
----------------------------------------------
附:
说明页面
书目信息
名称 禺峽山志: 四卷
作者 孫繩祖
版本 再版
出版日期 1720 (注:即康熙59年,此说法不当,应为咸丰十一年再版,同治元年印,因此应写作1861)
出处: 哈佛大学
数字化处理时间 2008年8月14日
google books浏览及下载页面
网盘下载
续
两个版本正文末页之不同:卷四第100页:




孙绳祖,籍贯潘阳镶红旗人,举人学历,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在清远任知县职。任内修《禺峡山志》。
罗炜,江西广昌人,举人出身,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任知县职。任内重修《禺峡山志》
罗炜,江西广昌人,举人出身,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任知县职。任内重修《禺峡山志》
严谨的考究!近来频上峡山,对《禺峡山志》很感兴趣``关注续`
所以,咸丰版不会出现罗炜序。
好事 好事.
有兴趣,好好看看!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