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韩松洞,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洞穴走廊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转自户外资料网)

根据一项新的科学勘探,最近在越南偏远丛林地区发现的韩松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洞穴走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科学勘探,最近在越南偏远丛林地区发现的韩松洞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洞穴走廊。韩松洞内绝大多数区域的横截面积达到262×262英尺(约合80×80米),击败此前的纪录保持者——位于马来西亚婆罗洲的鹿洞。

地球上“我最大”
鹿洞的横截面积不低于300×300英尺(约合91×91米),但它的长度只有1英里(约合1.6公里)左右。相比之下,勘探人员在座落于越南风牙者榜国家公园的韩松洞内前行了2.8英里(约合4.5公里),后因遭遇季节性洪水才被迫停止脚步。他们认为这条洞穴走廊的长度远不止2.8英里。
此次韩松洞勘探任务由英国洞穴研究协会的科考队进行。科考队成员亚当·斯皮兰表示,洞内几英里长的区域横截面积超过460×460英尺(约合140×140米)。斯皮兰是首批进入韩松洞的两支勘探小组成员之一,其所在团队勘探的走廊洞壁高度达到46英尺(约合14米)。他说:“第二支小组遇到了洪水,只好停止脚步。我们决定明年重返韩松洞,爬到洞壁上面,进一步勘探这个洞穴。”

激光设备测洞
几年前,当地一名农民发现了韩松洞的入口。2010年4月,这名农民带领英国-越南科考队进入韩松洞。在这个石灰岩巨洞内,科考队发现了一条地下河,长度达到1.6英里(约合2.5公里)。此外,他们还发现了高度超过230英尺(约合70米)的巨型石笋。借助于激光测量设备,科考队对韩松洞的大小进行了探测。国际洞穴学协会会长安迪·伊维斯表示,现代激光测量技术能够将测量精度精确到毫米。国际洞穴学协会是世界上的洞穴勘探权威,总部设于法国。
伊维斯说:“借助于激光测量设备,对韩松洞的测量能够达到极高的精度。激光测量最后得出的数据可能低于我们的估计,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估计过高。”伊维斯并没有参与韩松洞的勘探,但他指出新发现证实了韩松洞在洞穴家族中的最高地位。他说:“越南的这个洞穴超过鹿洞。”有意思的是,被韩松洞请下第一宝座的鹿洞正是由伊维斯发现的。
但这位英国探洞专家同时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洞室仍旧是婆罗洲的砂拉越洞室。他说:“这个洞穴的面积非常巨大,不可能被其他洞室超越。它的面积相当于3个伦敦温布利体育场。”

声音大得吓人
韩松洞所在地区拥有丰富的石灰岩洞穴,在此之前,英国探险队也曾对这一地区进行勘探,但并未发现这个巨洞的存在。斯皮兰在提到免费3D地球软件“谷歌地球”时表示:“越南的这一地区地形非常复杂,给勘探带来相当难度。这个洞穴地处偏僻地带,非常不显眼。由于完全被丛林覆盖,你根本无法在‘谷歌地球’上看到任何东西。只有在距离这个洞穴足够近的地方,你才能发现它的存在。在此前的勘探中,勘探人员距离入口仍有几百米远,因此并未发现韩松洞。”
勘探人员得知,当地人知道韩松洞的具体方位,但由于心存恐惧,他们不敢进入洞穴一探究竟。斯皮兰说:“韩松洞内的气流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你能够在入口处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声音真的很大,让人感到一丝畏惧。”
而更令勘探人员感到担忧的是,韩松洞内生活着有毒蜈蚣。斯皮兰表示,勘探人员还发现了猴子在洞顶活动,捕食蜗牛。他说:“上方大约300米处有几个天窗,猴子显然是利用天窗爬进爬出。”在2011年重返韩松洞时,一名生物学家也将跟随科考队进入洞穴,研究洞内的地下野生动物。
斯皮兰指出世界上一定存在更大的洞穴等着我们去发现。他说:“这是洞穴勘探中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卫星照片显示,比韩松洞更大的洞穴可能就“躲藏”在亚马逊雨林深处
写下你的评论...
28
浮石 2011-10-28 13:07   #2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韩龙洞内,一名探洞者借助绳索向上攀爬,在光线的映衬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洞内湿气上升并与冷空气交汇,形成云。

浮石 2011-10-28 13:08   #3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韩松洞内一个半英里(约合804米)长的区域,可容纳40层楼高的建筑。这个洞穴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走廊。

浮石 2011-10-28 13:09   #4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洞穴内的丛林?很久以前,韩松洞洞顶发生崩塌,光线得以进入,植物随之开始繁衍生息。照片中,斯维尼·塞维尔正借助绳索降至洞内。探洞者将这里称之为“亚当的花园”。

浮石 2011-10-28 13:09   #5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薄雾飘过风牙者榜国家公园的小山。2001年,这座国家公园方圆330平方英里(约合854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划为保护区,保护亚洲其中一个最大的洞穴生态系统。越战期间,北越士兵曾藏在洞内躲避美军空袭。当年的弹坑现在已变成鱼塘。

浮石 2011-10-28 13:10   #6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科考队员进入韩英洞,在洞中穿过的河流便是饶同河。旱季,饶同河会萎缩成一系列小水塘。洪水季节,河水水位几乎可上涨300英尺(约合91米),漫过科考队员当前所站的岩石。

浮石 2011-10-28 13:11   #7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韩英洞中部的通行高度不断萎缩,一群探洞者在洞顶下方穿过。经过洪水的无数次冲刷,洞顶已被打磨成扇贝形。很快,饶同河便在洞内再度出现,穿行了几英里后又钻进韩松洞。

浮石 2011-10-28 13:12   #8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一排排带凹槽的石灰岩犹如一个石化的瀑布,在绿色藻类的装饰下显得生机勃勃。面对这种令人敬畏的景象,勘探人员也停下脚步,驻足观赏。此时,他们已接近韩英洞的出口。

浮石 2011-10-28 13:13   #9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韩松洞的入口被森林包裹,覆盖着苔藓的巨石以及30英尺(约合9米)高的落差考验着作家马克·杰金斯。他说:“这些洞穴虽然非常巨大,但在还没有真正站在它们面前时,它们实际上是‘隐形’的。”当地猎人注意到风从地下孔洞喷出,就此发现了这些洞穴。

浮石 2011-10-28 13:14   #10楼
本帖最后由 浮云霞客 于 2016-7-11 17:47 编辑
韩松洞的通风区域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阳光从上方射入,为植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我们熟悉的绝大多数洞穴都无遮无盖,空间较为狭促,里面一片漆黑,相比之下,韩松洞绝对是不同的世界。蕨类和其他植物在盆缘石灰石上繁衍生息。在洞顶开口处正下方的丛林,探险人员还发现了猴子、蛇和鸟类的身影

浮石 2011-10-28 13:17   #11楼
韩松洞亚当花园附近,罕见的洞穴珠布满干涸的梯田状水塘。数量如此众多的洞穴珠是几个世纪内一粒粒形成的——河水留下的方解石晶体一层层包裹沙粒,最后随时间流逝形成洞穴珠。
浮石 2011-10-28 13:18   #12楼
韩松洞的岩石被一层藻类覆盖,好似一座迷宫。这些肋骨状结构是富含方解石的河水溢出水塘后形成的。在组织者德布·利姆伯特和霍华德·利姆伯特的带领下,探险队朝着韩松洞的深处进发。
浮石 2011-10-28 13:19   #13楼
韩松洞内天窗下的岩石结构,好似小山上的一座城堡。一场暴风雨为水塘注满水,暗示着探险季即将结束。
浮石 2011-10-28 13:20   #14楼

对于科考队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寻找到一条道路,越过长墙。这里的“长墙”指的是大量悬垂的流石,阻塞了通往韩松洞深处的道路。攀爬专家塞维尔和霍华德·克拉克在光滑而多孔的的岩石上钉入螺栓,利用绳索支撑攀爬者的重量。越过长墙之后,科考队发现了这个洞穴的第二个入口。
浮石 2011-10-28 13:20   #15楼
所谓的“长墙”是指一个200英尺(约合60米)高的峭壁。2009年,首支进入韩松洞的科考队正是被它阻止了前进的脚步。照片中,塞维尔正在峭壁上钻孔,而后钉入螺栓,最后借助绳索越过这道障碍。位于其右下方的一道白色条纹是雨季时河水留下的水位标记。
浮石 2011-10-28 13:21   #16楼
瀑布借助名为“小心恐龙”的落水洞流入韩松洞,水石相撞发出巨大声响。塞维尔说:“听起来就像是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一场罕见的旱季大雨形成了发出雷鸣般响声的径流。我们不禁要问,探洞者难道不担心自己被淹死吗?探险队队长霍华德·利姆伯特表示:“如果是一个很小的洞穴,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故,但在这里,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浮石 2011-10-28 13:22   #17楼
在11月至4月的旱季,探洞爱好者可以放心在韩英洞内探险,此时的水塘很浅。但在雨季,由于地下河水位暴涨并淹没通道,韩英洞内将无路可走。
浮石 2011-10-28 13:23   #18楼

一名攀爬者借助绳索下降225英尺(约合68米),进入韩龙洞,这是进洞的唯一途径。2010年,一支科考队发现了这个洞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韩龙洞与巨大的韩松洞相连。大量圆石形成的一道墙壁很快便阻挡了探洞者的去路,但强烈的气流表明一个巨大的洞穴就位于另一侧。
浮石 2011-10-28 13:24   #19楼
阳光从韩龙洞洞顶倾泻而下,显露出洞内或胖或瘦的石笋。探洞者将这个新发现的洞穴形象地称之为“仙人掌花园”。
浮石 2011-10-28 13:24   #20楼
largest-vietnam-cave一名英国探洞者在越南韩松洞内艰难跋涉。根据一支科考队的勘探发现,韩松洞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洞穴走廊。
金枪 2011-10-28 14:12   #21楼
:lol:lol:L:victory:
关于作者-
浮石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筹备成立“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的通知 为探索和发掘清城区及周边地区户外动植物资源,推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培养广大市民、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以及发展我区野外求生、科学考察事业,经请示上级相关部门同意,拟筹备成立“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 一、筹备小组:筹备组暂由东方、布衣、浮石组成,欢迎有共同志向者加入。 联系方式:东方 13926688782 QQ:229777 布衣 13602932699 浮石 13926669001 二、发展计划 协会成立后,上级相关部门将每年适当支持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购买相关装备、物资,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培训、讲座交流等活动,将大大提高活动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能动性,希望广大有兴趣以及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各界朋友踊跃报名参加! 三、协会将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 1.开设野外生存、急救知识、动植物知识等培训,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 2.结合理论知识,推广野外生存培训及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活动。 3.组织科学考察活动,定期设立科学考察项目开展研究实践,并对成绩突出者适当进行奖励。 4.组织开展负重徒步、定向越野、自行车长途骑行、野外露营、登山攀岩、漂流等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在条件成熟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户外运动挑战赛。 5.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充分且能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组织到外地考察如沙漠、雪山、原始森林等有一定挑战性的野外环境。 6.编辑、刊印野外生存及科学考察活动的成果汇编,撰写相关的科学考察报告或论文。拍摄、编辑相关的野外生存或科学考察音像作品与照片集。 四、进度安排: 1、2011.12月-2012年1月,完成相关筹备工作; 2、2012.2月,协会成立,制定工作计划; 3、3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五、筹备工作要求: (一)成立筹备小组,推选协会理事,填写相关表格报有关部门批准; (二)制定活动计划; (三)报名人员要求: 1、热爱野外探索、探险活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身体健康,无重大影响身体之疾病,并有一定的户外求生技能,能经常参与户外科学考察活动。 3、有生物、地理、天文、岩石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撰写科考记录经验的优先考虑。 ------------------------------------------ 附:日出东方草拟的活动方案: 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筹)活动方案 (讨论稿) 一、拟定研究课题 1、东城湿地栖息动物种群现状观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2、禾花雀在清远境内的迁徒路线及种群生存现状考察 3、笔架山地区山猪分布及现状考察 4、峡山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5、北江原生鱼种类现状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6、笔架山野生茶资源观察研究 7、笔架山原生观赏花卉分布及现状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如杜鹃花、禾雀花、 吊钟花等) 8、废旧物资处理地区水生生物现状考察 9、笔架山、峡山地区岩土风化及水土流失现状考察 10、石灰岩洞穴生物观察研究 11、笔架山蝴蝶种类及生态考察 12、清远地区传统村落、道路和桥梁研究 13、笔架山水源、水质研究 …… 有待继续补充完善。 二、活动开展办法 选定一段时期内要研究的课题之后,由有兴趣的协会成员组成课题小组,拟定详细 的活动计划,分工合作。 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专著、杂志、报刊相关资料,搜集有关部门、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本素材参考; 2、知识培训:通过搜集和印发技术资料、邀请有关专家培训讲课、自学等形式,对协会成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野外生存技能、急救技能、摄录技巧、资料整理技术等各方面能力的培训; 3、采访:采访熟悉项目有关情况的人士,用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原始材料,如猎人、渔民、山民、药农、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研究专家等; 4、实地观察:组织小组成员到现场进行观察,通过摄影、录音、录像等手段,忠实 记录观察到的情况。以不损害观察对象生存现状为原则,适当采集样本,送有关部门、专业人士鉴别研究,并取得鉴别研究结果。 5、汇总资料,形成结论,撰写论文,报相关部门参考。 三、经费 协会提供必要的考察装备、专家、采访对象劳务费、文档音像资料整理费等支持。每次活动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仍以参与人员平摊(AA)为主。 四、说明 1、部分课题有可能涉及的分布区域范围过大、品种过多,可先从局部、单一品种观察开始,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得出结论后汇总。 2、此方案为总体方案,选择哪个课题、什么时间完成还有待协会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没有时间表限制。 3、根据人员、时间、精力、经费等条件,以每年选取1-2个课题为宜。部分课题可连续性、长期性开展,以获得动态、变化、实时的数据资料,定期汇总形成报告。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浮石的微博
    0 赞 · 46 评论 @浮石
  • 10.11北江漂流加横渡精彩PP回顾 欺山莫欺水,为了以后横渡北江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几个“有艇一族”今天特意组织了一次北江“探江”之行,意在探测水流速度,水下情况,江面合适横渡河段。原本计划一个上午的活动,因飞霞景区要收非顶山者门票,改道到江口码头上船。从九点到码头,到晚上七点到大雄处,活动过程足足花费了十小时。
    0 赞 · 76 评论 @浮石
  • 石头记之:清远至桂林骑行(全文完) 出一趟远门不容易,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抱有非走不可的决心,行程方能成行。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质疑差点另我打退堂鼓,幸好,身后还有一大群车友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确定行程后,很多朋友都问我好好的有车不坐非要骑车去那么大老远,我只能一笑了之,自行车骑行的乐趣又岂能言语所能表达的呢?只有自行车爱好者才能深刻体会个中的味道。 骑行桂林,完全是突发其想的,放假前的三天开始计划假期的安排,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另自己满意的行程,无意间突然看到最近因天冷缺少运动而渐渐发胖的肚子,呵呵,有计划了,作为骑行半年时间瘦了二十多斤的活广告,又岂能让自己继续胖下去呢?原本只想花两三天骑行未骑过的三连一阳,后来想倒不如经连山过桂林,在过年前再坐车回来。既定之,则行之,经过三天的路线、装备、行李等准备,确定18号与前往龙颈看楼的一众车友一同出发。 路线:清新——阳山——连南——连山——八步——钟山——平乐——阳朔——桂林 路程:600-700KM 第一天:车友欢送 巧遇车友 上坡抽筋 时间: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晴,适合骑行 骑行时平均温度约20度 骑程:120公里 骑行起始时间:9:30至19:30 行程:黄坑—朱坑—龙颈—禾云—沙河—浸潭—石潭—七拱 1月18号早上9:30分,我们一行车友24人从黄坑好美家超市集中出发,浩浩荡荡向龙颈前进,好久没试过如此大队伍的骑行了,老天对我们也很照顾,天晴无风,骑行起来感觉就一个字“爽”! 约中午11:00到达龙颈圩,在旺角吃饭前我们还抓紧时间杀了一批特工人员,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嘿嘿!集体FB后,14:00与一众车友依依惜别,怀着对车友丝丝的不舍以及对前方未知路程极度向往的复杂心情,我开始了清远至桂林的孤独之旅。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身体一直在运动的时候,就是大脑最清醒的时候”我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旧107国道虽破烂坎坷,也阻隔不了我思绪的长河,骑行总有目的地,但人生的目的地又在那呢?万千思绪中,突然听到右上方的高速路上有人向我呼叫,一看原来是一车友,忙招呼他下来上面车多太危险了。交谈中得知他们一行三人从广州出发回湖南过年,而另两个车友因车子坏了在高速路等去阳山班车,他自己直接骑去阳山与他们会合。偶遇呀!如果是美媚就更理想了,呵呵! 我们都计划到阳山食宿,简短的交谈后结伴同行,路上得知此人是广州自行车俱乐部的,ID叫番茄,我跟他说都是友军了,我们第一套骑行服还是GZC的野火帮忙设计的呢。一路上交谈甚欢,NND,比一个人骑行胡思乱想强多了。 路上番茄有来电,得知另两个车友一直等不到客车,这可惨了,车子坏了想走也走不了,只好叫他们向前推,找找修车的地方,我们一路慢行等待。边走边等,约4:30行至石潭,番茄得知两车友找到修车铺把车子修好了,但与我们相距甚远,骑行至此恐怕天色已黑。番茄希望我能一起留宿石潭,待明天一起出行。我看当时天色尚早,石潭离阳山县城大概只五六十公里,便告之想按计划天黑前到达阳山住宿。番茄说石潭到县城还有两个地方要爬坡,为节省时间走高速去县城吧,相互祝福后就此分别,向右转入高速路直取阳山。谁又知道,这是我行程中最痛苦的开始…… 清连高速路虽已通车,但很多设施还在完善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高速入口了。一路上的汽车都全速行使,仿佛今晚就是年三十好似的,吓得我只好靠边走,心想以后还是不要走高速了,巨险。不多久就见一不算太陡的坡段,为了赶在天黑前到县城,拼了,全速摇车而上。那知这坡段像死水蛇,又长又臭,TNND就是看不了尽头。此时小腿有点撒娇了,心想跑得太急,马上把速度慢下来,正在艰难骑行之际,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兄台推着载满行李的普通自行车,正沿坡而上。前往一问,原来是从深圳骑车回湖南益阳过年的超级牛人!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我顿觉汗颜, 第一天就把我累成这样如果了得?马上发力向前狂奔。可是不到十分钟,右边大腿传来阵阵的麻木感觉,之后迅速传至小腿,与此同时左腿也一阵抽搐,死了!!!骑车这么久了双腿同时抽筋还是第一次,我马上停在路边想把右腿提出来离开单车,但左腿一单独支撑痛得更厉害,忙把车子向前一推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足有一分钟我连站也站不起来。心想这行程怕要泡汤了…… 渐渐的,感觉痛楚比最剧烈时少了一点,我坚持站了起来,来回的走了几步,疼痛又马上回来了,那个痛啊,现在回想起来也后怕。此时天色已渐黑,山风呼呼的吹来气温在不断下降,但我还是满头大汗,站着停了一会又再坚持的走了几步,慢慢的感觉没那么痛了,连忙补充了一下能量,正准备推车上坡时看到回湖南过年的车友也上来了,我自嘲的对他说早知道跟你一起推车了,抽筋抽得很死去活来的。他说骑车不能太急,身体累了就下车推,昨晚我推到晚上11点呢。再次汗死……一起推了大概7、8分钟,终于看到平缓的路段,此时我的腿除了有实实的不适感外基本没什么大碍了,就跟他说慢慢的骑骑吧,他却要坚持再推车说怕也会抽筋,我和他交换了号码,说先到县城找好食宿地方到时一起喝几杯,之后再次开始独骑之旅。 一路上都是较平缓的道路,我以十几的时速慢慢行使,天黑亮灯,一柱灯光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山风呼呼,身上鸡皮疙瘩骤起,想巍巍千里征途,心里面滋生出了无尽的悲壮。前路漫漫,饥肠辘辘,何时到终点?无意抬头长叹中,见前方挂有一指示牌:七拱怀集出口。心中一喜,不如先到七拱住宿,休息好再踏征程?转上匝道,见前方收费站正在修建中,找人一问到七拱还有十多公里路程,忙飞车前行,幸好高速出口到七拱一直是下坡路,约半小时到达七拱圩,此时已是晚上7:30了,找了家叫金福的旅馆住下,经杀价,50大元食宿全包。 [attach]14607[/attach] [attach]14608[/attach] [attach]14609[/attach] [attach]14610[/attach] [attach]14611[/attach] [attach]14612[/attach] [attach]14613[/attach] [attach]14614[/attach] [attach]14615[/attach]
    0 赞 · 70 评论 @浮石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