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芦花古纤道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8 编辑

寂寞芦花古纤道
野云随风


    清朝嘉庆二十二年八月(公元1817年),有“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誉的阮元到任两广总督。在任期间,他“得悉英德、清远两县原纤道已300余年不修,纤夫行走艰难,乃实地察看,用银5万两,全修纤道24000余丈,建桥145座,利于纤夫行走”。然而,随着机动船的普及,纤道在民国时就已废弃不用了。
    入冬时节,时值强冷空气南下。我们怀着一颗尊古之心和一份挖掘光大本土文化的梦想,重走了白庙到飞来寺的一段古纤道。
    穿过白庙人的院落,跳下石阶,就走在北江河的沙滩上了。抬头看北江两岸,高山骤然耸立,心中陡然升起“耸翠壁之临危”的渺小荒寂之感。这就是北江清远峡的峡口了。远望北江上游,漫江碧透,清澄如玉,像雍容大气的绅士款款而来。近看江水,大风里清波相逐, 羞涩不安,又像娴静的少妇发现被人凝视。回头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时此刻,我们才真正领略到“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的神韵。
    据记载,清远峡绵延九公里,南北两岸的群山古称峡山,南岸有三十六峰,统称南禺,北岸也有三十六峰,统称北禺。这南北禺的七十二峰,峰峰有名,蕴含着丰富的传说。就连清远峡的来由,也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说:从前,禺阳二帝驱潮北上扑灭向北卷去的荒火,遇峡山挡路,便以斧劈之,一分为二,形成了这条险峻的峡谷。自此,这条峡谷就成了南来北往文人骚客雅兴之地,留下了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壮丽诗句。
    据说禺阳二帝后来隐居峡山,民间流传着很多传说。据清朝屈大钧在《广东新语》卷三(山语)之《二禺》篇中写道:“昔二帝子善音,采阮俞之竹吹之,凤凰来集,至今月明,犹彷佛闻其遗响焉。”文化名人留下的大量诗文词赋,与当地丰富的民间传说一起,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峡山文化。
    向前走,一会儿走在软软的沙滩上,一会儿跳上翠褐色的岩石上,行进中或石或沙或泥,渐渐地,人类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了。
    可是,我们是走在古纤道上吗?
    户外人布衣说:不是。古纤道被荒弃后,现在已是灌木丛生,很难辨认很难行走了。前面有残留的石拱桥,到时我们要上去看看。
    我们来到了我们看到的第一座石拱桥前。远望桥身,保存完好,长满青苔和野草。站在桥下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岁月的沧桑全挂在这座静穆的桥墩上。桥拱约有2米,桥高约3米。桥下是深深的山沟,两侧芦苇花白茫茫一片,在大风里起伏翻腾,青和绿变换着颜色,顿时心头柔情万千。这白茫茫的芦花,是带给我们的第一份惊喜,大家端着相机你拍我拍的,真想跟这大自然融为一体。
    布衣和东方拨开一米多高的芦苇,在前面开路,引领我们爬上拱桥。布衣随手将桥上长着的灌木砍掉,说道:“去年,我们专门来修复古纤道时才砍掉的,看,又长这么粗了。”
    为什么不连根拔掉呢?东方挺专业地说:不行。这些根都扎进石缝里,拔的过程会伤到桥身,这必然会加速桥的跨塌。
    站在桥上,看对岸山石耸峭、或苍或白,两肩是火劫后的焦土。远望峡江,碧净澄明的天空衬托下,远山远江一片静穆。霎时,心就被摄服了。寂寞从踩着拱桥石板的脚跟一直攀生到发根,随着大风吹起的发梢,飞散在这里的山山水水之中。
    这里,纤夫曾经赤脚走过,汗迹浸润过。我的耳边交织着纤夫的喘息声,相互之间的交谈声,还有“嘿哟嘿哟”的哼唱声,那失落了的记忆,一下子就回到了我的眼前。我清晰地看见,前面有几只逆江而上的小船。一前一后的两只船上是大文学家韩愈和苏轼,正举着酒杯,对着江风怀乡念旧、感慨命运、感叹自然。最后一只船的船头站着“贤相兼大师”的两广总督阮元,满袖清风,白衣飘飘,在赏尽山水绝色美景酣畅淋漓之时,偶尔瞥了一眼我站着的拱桥。一定是纤夫趔趄的步子引起了他的关切注意,触动了他重修这条纤道的念头。
    想必当年这里百舸穿梭,所以才有重修纤道的必要。如今的江上,想必也是寂寞多了。偶尔有机船“哒哒哒”地驶过,来势汹汹地打破了峡谷的天簌,终又被这寂寞的天簌吞噬了。
    走过石拱桥,却没有容易走的路了,只好劈开荆棘重新回到河滩上,然后依旧在沙石之间绕来绕去,或上或下,有点汗意,但一点不累。
    不久,我们又发现了第二座拱桥,在距飞来寺码头不远的一个坑口上。这座拱桥显得要高一点,也许是因为桥下的渠道被山洪冲刷,越来越深的缘故。桥下已露出桥基,还横躺着几根作桥墩用的黑麻石。一根作横梁用的长条石,一端夹在拱桥中间,一端探向桥洞,危危欲坠,令人提心吊胆。每每经过,都会屏息冲刺,生怕千年一遇的灾祸倾刻就降临己身。
    穿过桥洞,走到桥的北面,再来看拱桥。在阳光照射下的江面映衬下,拱桥显得更加苍郁了。翡翠般的江水从桥洞透过来,在桥两侧野草的衬托下,仿佛是一汪幽静的碧潭。此刻,寂寞如风呜咽。
    桥两端的山坡上,又是一片比人还高的芦苇花,在猎猎大风里摇曳起伏。大家狂喜地钻进草浪,笑声随风远扬,笑容就定格在相框里。寂寞了一年又一年的芦花,终于也等到了灿烂时分。
    东方说:野云,你看南峡山,如果能把这些山峰依其特征做成摩崖石刻,将游历过此地的历史名人,像苏轼、韩愈、葛洪等等的肖像刻上山头,那这一条江的文化意韵立马就活了。这边则简易修复古纤道,设计一些反映当时纤夫生活的雕塑,向市民开放,那多好!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尽自己和网站的能力,能够让古纤道修复或部分修复,成为市民健身的一个场所。
    野云非常赞赏这个创意:是啊,还可以将这一江的传说和故事以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归猿故事、二禺传说。不需要多么精致的雕琢,只需粗略勾勒一下,达到意会传神的目的也就可以了。那么既增加了这一江的文化品味,保存了丰富的文化传承,也不会需要庞大的投入。目前我们的旅游开发定位,着眼于江上的自然风光,而未对江岸文化的开发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真正看到自然价值之外蕴含的更多的人文价值,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如果能够整体开发,那么,我们清远文化的根就扎实多了。
    东方补充道:这峡江的旅游开发,看到了点而未看到线。我认为需要一个具有很强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负有责任感的政府来引导,也需要一个独具慧眼的开发者。
    野云不禁感慨:正如神秘的金鸡岩等到了令人钦佩的黄世健先生,300年失修的明纤道等到了一代名臣阮元一样,不知这千年的峡江繁衍生息下来的文化,又会与哪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相遇并相恋,成就这千年的奇缘?到那时,东方,你的梦想也就可以实现了。
(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完善东方的这个梦想,为实现他的这个梦想建言献策!)
写下你的评论...
32
响铃 2008-12-19 15:31   #5楼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8 编辑
【远望北江上游,漫江碧透,清澄如玉,像雍容大气的绅士款款而来。近看江水,大风里清波相逐, 羞涩不安,又像娴静的少妇发现被人凝视。】

[color=意,触动了他重修这条纤道的念头。】

【想必当年这里百舸穿梭,所以才有重修纤道的必要。如今的江上,想必也是寂寞多了。偶尔有机船“哒哒哒”地驶过,来势汹汹地打破了峡谷的天簌,终又被这寂寞的天簌吞噬了。】

【桥两端的山坡上,又是一片比人还高的芦苇花,在猎猎大风里摇曳起伏。大家狂喜地钻进草浪,笑声随风远扬,笑容就定格在相框里。寂寞了一年又一年的芦花,终于也等到了灿烂时分。】

认真拜读了!一个字“高”。结构、立意、叙事、状物、抒情都堪称上乘之作!特别是写出如此行云流水般优美语言,则非一般功底。敝人实没此深厚功底,引人兴趣共同交流,则为本人嗜好!
强烈推荐:加精!如此用优美文字弘扬本土文化之上乘之作,是值得北江的同行们共同分享、并发扬光大!
当然 2008-12-19 16:36   #6楼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8 编辑
好文章。。。
holly 2008-12-19 17:00   #7楼
这篇文章的原文发表在2008年12月19日《清远日报》B3版。
这篇文章绝对是精华帖子,早就想加精的了,可是现在是东方转过来的,加精就变成东方的精华了,你们教教俺应该怎么操作?tzm511
布衣 2008-12-19 18:21   #8楼
转到二楼野云那不就成了吗?
日出东方 2008-12-19 19:44   #9楼
原帖由 九尾狐 于 2008-12-19 17:00 发表
这篇文章的原文发表在2008年12月19日《清远日报》B3版。
这篇文章绝对是精华帖子,早就想加精的了,可是现在是东方转过来的,加精就变成东方的精华了,你们教教俺应该怎么操作?tzm511

是野云谦虚低调,让我来发贴。加精又有何不可?关键是对贴子内容加精,又不是对个人加精:lol
可以尝试对贴子进行分割,但未操作过。
有米 2008-12-19 21:06   #10楼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9 编辑
精华
让更多的人了解清远的历史!
老饭 2008-12-19 22:20   #11楼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9 编辑
注:本文系【日出东风】从今天《清远日报》转载过来的(2008年12月19日B3版)。应众要求,本文加精,老饭单独从东方的帖子分割出来成为一帖,谢谢野云随风和日出东方!
响铃 2008-12-19 22:21   #12楼
本帖最后由 怡草 于 2016-7-11 18:39 编辑
老饭,厉害!
holly 2008-12-19 22:29   #13楼
老饭,厉害! dd74001
看来要向老饭讨教如何管理帖子了!dd76001
老饭 2008-12-19 22:39   #14楼
原帖由 九尾狐 于 2008-12-19 22:29 发表
老饭,厉害! dd74001
看来要向老饭讨教如何管理帖子了!dd76001

不敢,其实很简单……你的权限更大啦,呵呵……
日出东方 2008-12-20 01:13   #15楼
不错,我本意是想把原贴二楼以下全部分割开来,那样我的第一贴就可以删除了,因为我发起的那个贴子里有不少回贴很精彩。不过现在也可以进行操作的,把两个贴子重新合并再分割,或者把原贴分割后再把后面的回帖与此贴合并,这样仍然是以发贴时间最早的一个作为首贴。
---------------------------
1220晚上,已按上述构思把贴子进行分割、合并,因此部分回贴可能令人莫名其妙,如不能理解请先吃几颗聪明豆;P
日出东方 2008-12-20 22:10   #16楼
清远日报该文章的链接:
清远日报>> 2008年12月19日 >>B3版:凤鸣
又一峰 2008-12-20 22:49   #17楼
绝对是好文章:victory:
海燕 2008-12-23 21:19   #18楼
好文章,佩服佩服"北江才子"
老饭 2008-12-23 21:47   #19楼
原帖由 日出东方 于 2008-12-20 01:13 发表
不错,我本意是想把原贴二楼以下全部分割开来,那样我的第一贴就可以删除了,因为我发起的那个贴子里有不少回贴很精彩。不过现在也可以进行操作的,把两个贴子重新合并再分割,或者把原贴分割后再把后面的回帖与此贴 ...

谢谢!当时没认真想就直接分割出来了……寒!
楚风 2008-12-24 09:56   #20楼
非常感谢楼上各位同学的厚爱。只是溢美之词受之有愧。点滴关怀心中留存。
布衣 2008-12-26 08:19   #21楼
原帖由 又一峰 于 2008-12-20 22:49 发表
绝对是好文章:victory:

一峰兄,闭关已久了,怎不出来亮亮相? 是否担心布衣追讨龙头拐杖?:lol
自然风 2008-12-26 09:26   #22楼
寂寞芦花古纤道,北江野云好文采!
火华 2011-09-12 23:53   #23楼
才子。、、才子、、、、、、、、、、、、、、、、、{:cat53:}
帕潘 2011-09-18 00:13   #24楼
好文,好路线
关于作者-
楚风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1月10日蝴蝶谷溯溪、黄腾峡顶攻顶回顾 蝶谷中,赖伯就委以重托:回去发帖!主人吩咐,只好勉从,下为此行光辉回顾(只记精彩片断): 1、赖伯等众言之处女溪,自被破“处”后,占一谷之逍遥的蝴蝶精灵们备受打扰,领土被侵,精灵们悒郁到极致,终以集体自杀以示抗争,可怜蝶衣逐清流,漂零谁怜之?野云感之为记之,在谷之央,峭壁上,狂妄上书:“蝴蝶谷”!终结“处女溪”。 2、野云认为,蝴蝶谷是瀑布、石态博物馆。你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妙趣横生的石态,或相拥、或相望、或酷、或涩……;千姿百态的瀑布如绢、如织、如丝,或倾、或泻、或爬、或盘。野云一路在琢磨此谷之人文打造,感悟人生如流,千回百转,引发思想如流,飞泻自由,进而智慧若涌,永不枯竭。甚有收获,打算日后以专记形式示之。谷中可见青枝结满累累果实,布衣言食之准生四胞胎。野云猜想铁蛋、雄仔父母最有发言权,两位孪生兄弟记得回家向父母讨秘方然后回贴昭示我等。 3、此行约八点半开始溯溪,至中午十一点半到达半山断崖谷巅。逗留至十二点半,兵分两路,一路原路返回,继续挑战勇气;一路右上攻顶,探索山高为王的王者风光。感谢湾仔尖刀左劈右推,爬出一条攻顶之路。一路浮石喜与众多兄弟相遇,其中一浮石小弟因情绪激动,抱住铁蛋小腿激吻,可怜铁蛋小腿即生鸡蛋:唉,兄弟,认错人了,你家兄弟在铁蛋后面呢!行至半山,见一山坟,湾仔和浮石拨开荒草,欲邀主人出来砌磋一下近来大有心得的杀人游戏,无奈主人无意:去,要玩晚上恭候!湾仔、浮石二人见主人房子狭小,坟堂不足以搭个帐篷,遂恋恋不舍而去,华山论剑式的英雄场面终难被我等凡人见识一二。 4、午后二点半,攻上防火带,沿防火带向东穿越,寻找下山之路。向北远望环山,连绵不绝。虽无赖伯行前所吹江口、源潭之踪影,枝上也无冰挂、雪花之倩影,但是,让我们真的见识了什么叫没完没了:一路下坡又上坡,走了一坡又一坡。总以为前面所见最高峰,其实高峰还在高峰后。看着南面熟悉的家园,近在咫尺却无双翼可插。顶着很近很近的太阳,在澄净的天底下,迎着凛冽的大风,野云回头,看见我们的阵线长过北江河:四只负重不堪的猛驴无影无踪,米缸和悍马在坡下过小日子,浮石在巨石下与兄弟话旧,铁蛋、雄仔惺惺相惜,只有野云在前面立意要在今天晋级猛驴之列。 5、下午五点,终至最高峰。下了防火带,右转沿一清晰的小径,穿过中山村前山的竹林。趁着黄昏无人,贼胆陡生,又饥又渴的驴们悄悄地借走了山上的几只并非野生的桔果,抹抹嘴下到了水泥公路上。十五的月亮爬上坡,又饥又冷的驴友便燃起篝火,烤烤被浸湿的鞋袜、裤子,取取暖,等一等还沉没在夜色中的同学,盼着东方教主的救援车子。晚上十九时,各路方面军终于会师,坐上巨大的车厢,被东方领回家去了。 [attach]13572[/attach] [attach]13573[/attach] [attach]13812[/attach]
    0 赞 · 90 评论 @楚风
  • 征清城文化资源考证课题参与人
    0 赞 · 77 评论 @楚风
  • 探秘归猿洞 探秘归猿洞隆重开馆 为便于资料的归类汇总,及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大家深入考证,最终揭开归猿洞的神秘面纱,特开辟本贴作为探讨归猿洞专用馆及储存归猿洞有关资料的专库。 欢迎有兴趣的人在这添砖加瓦!
    0 赞 · 49 评论 @楚风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