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入门-常识

在网上看到这一文章,觉得很有收获,与大家分享
作者:王大勇(字耀生),重庆奥特多探险队队长,专攻洞穴探险。
    洞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充满神秘的区域,欧洲人认为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藏民认为洞穴是邪恶的地方,从不轻易进入。电影中描述的洞藏宝藏和守卫的巨蟒,还有各种附加在上面的神秘咒语,撩起了人们对洞穴的向往,也产生了恐惧的影响。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在里面遇到过鬼没有?你们在里面遇到过老虎没有?你们找到过宝藏吗?等等。这些都不奇怪,因为对洞穴的恐惧和
好奇,在人们的心中被限的放大了。
  对洞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它有其可怕的一面,因为对地底世界的探索是真正的探险,但又只是正常的地质现象,很多人其实都去洞穴游览过。我希望能通过以下的交流,让大家对洞穴有个初步的明确的了解。
  说起洞穴,就不得不从喀斯特地貌说起: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西北的一个高原名,那里是石灰岩覆盖区,而南斯拉夫的学者又是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按国际惯例,就以地名来命名。在我国是岩溶的代名词。
  那么喀斯特洞穴是不是就代表了所有的洞穴呢?显然不是,它只是洞穴的 一 钟。让我们看看国际洞穴联合会对洞穴的定义:人能进入的天然地下空间。这就把人挖的矿洞、地道什么的就区分开来了。
  随着对洞穴的研究,人们已经较全面的对洞穴进行了分类,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
  按地下空间的形成分为:原生洞穴和次生洞穴
  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火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动,就不断的先前形成洞道。
  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外力作用岩石,并形成什么样的洞穴……
  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有岩溶洞穴和半岩溶洞穴。岩溶洞穴在我国十分常见,也是现在
  洞穴科学考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岩溶洞穴比如四川绵延的砾岩喀斯特洞穴。
  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比如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风成洞穴,土层中的潜蚀洞穴等。
  按洞穴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走向) 分成水平的,倾斜的,垂直的和综合的四种。
  按洞穴规模来分类 分成四个等级……
  小型:长度小于 50 米 ,垂深小于 50 米
  中型:长度 50 米 ~ 500 米 ,垂深 50 米 ~ 200 米
  大型:长度 500~ 5000 米 。垂深 200~ 1000 米
  巨型:长度大于 50000 米 。垂深大于 1000 米
  按水纹情况分为干洞和水洞 水洞又分为出水洞和进水洞。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按规模来分的。一个探洞者的成绩,也是通过探洞长度或深度的数据和来体现的。
  洞穴的成因:
  水和可溶性的石灰岩是形成岩溶洞穴的前提条件。水将可溶性基岩溶解为重碳酸钙,年复一年,洞道空间不断增大,到无法承受顶部重量的时候,产生坍塌,坍塌只改变空间的形状,并不改变空间大小。坍塌物又随水流被带出,水流继续溶蚀基岩,如此反复,洞系也就形成了。以下的化学反应式就是洞穴形成的原理,但它又是可逆的。
  CaCO3 +H2O+CO2 → Ca(HCO3) ( 岩石溶解形成洞穴 )
  Ca(HCO3) → CaCO3 ↓ +H2O+CO2 ↑ (析出沉淀形成钟乳石)
  岩溶洞穴也要经过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坍塌天坑的形成,就是洞穴发展的表现。
  钟乳石的分类
  岩溶洞穴中,最直接的资源就是它的钟乳石。那么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形态,我们怎么去区分呢?
  重力水沉积:这是洞穴中最常见的和数量最多的沉积物。它也有更细的分类……
  滴水沉积:有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鹅管向下 生长,很细,中空,管壁洁白,透明。钟乳就是鹅管长粗,长大后的形态,多是圆锥形。石笋在滴水的作用下,由下向上生长,中心无孔,成叠帽状 。石柱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后的形态。流水沉积—从洞顶流下来的叫天流石 ,如石旗、石幔等。沿洞壁流下来 的叫壁流 石,如石维幕、石瀑布等。产生与洞底的称为底流石,如流石坝最为明显。
  池水沉积:有边石、晶花、穴珠、 月奶石、穴筏 等形态。边石常形成边石坝,形状和流石坝相似,要根据形成方式不同注意区分。
  非重力水沉积:由洞壁或钟乳石中析出的毛细水和薄膜水沉积而成。如石枝(卷曲石)、穴发等不常见的形态。他们的出现很有意思,给洞穴增色不少,我喜欢叫它们为“洞穴精灵”。一般出现在较封闭的洞段。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鹅管和石钟乳在生长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变向,这是风力的作用造成的,所以不要被大自然的手法欺骗了。
  协同沉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运动方式的水流,交互协同作用形成。如莲花盆、棕榈状石笋、晶锥等形态。
  上面没有详细说明的形态,都可以顾名思义。区分完各种形态后,我们就要说说为什么钟乳石有白色、黑色、棕红色等颜色。
  钟乳石的颜色和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方解石的可能颜色中就有白、黄、黑色。 石膏的颜色中也有白色、黄色和棕色的可能。而一般呈棕红色的,多是含有三价铁的原因。如果水通过了煤层,则会形成全黑的颜色。其他的颜色成因可能有氧化还原反应、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一般的探洞者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成因,我们在这里也就不多讲了。
  人们在发现石钟乳的时候,多会问到年龄问题。石钟乳必须在洞道脱离全充水状态后,才能生成,所以岁数一般都比洞穴的形成年龄小的多。一般来说,洞中最古老的石钟乳大约在 35 万年以上, 100 万年以内,这类的外表都表现为严重的风化剥蚀状态;年龄在 15~30 万年的,外表色泽较深(褐色或灰黑色),表层轻微风化但未成层脱落且已经停止生长。 10 万年以内的,色泽较浅而且表面光滑坚实;最年轻一代的年龄是 2000~20000 年。在一些洞中,科学家们监测的结果是,石笋一般的生长速度大约是一万年增高 0.6~ 1.2 米 ,而且各类石钟乳的形成过程中,石笋的沉积速度最快。所以任何方式的损坏,都是无法挽回和弥补的,也是不可原谅的。
  关于洞穴中是否有怪兽和巨蟒,我们先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起:
  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在没有阳光的地底,是否也会呈现原始森林里万物繁荣的景象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洞穴越往深走,食物链越简单和低级。所以肯定不会出现异形、巨蟒之类的大体型怪物(人为的不算),洞中全是巨石和泥土,它们如果长期生活在里面,吃什么呢?建立了这样的概念后,我们就说说洞中到底有些什么生物……
  按照生态特点,洞穴动物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黑暗世界中,在洞外环境无法存活。一般有体内缺少色素,视觉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慢等特点。如洞穴盲鱼、洞 螈 、洞穴蟋蟀、洞穴 蜈蚣、洞穴 蝌蚪等。
  喜洞穴动物:在洞中完成生命循环,也能在洞外黑暗环境中生存。如洞鼠、蚯蚓、某些蠑 螈 。
  寄居性动物:临时寄居在洞中的动物,如蝙蝠、雨燕、 蛇及一些 昆虫。
  在最近的报道和探险中,又发现不少的动物。在神秘的地下世界中,不知到底还有多少的未知动物在等待我们去发现、认识。
  以上动物就勾绘了一个食物链的轮廓:
  在水中,洞穴蝌蚪吃水中的微生物,洞穴盲鱼吃蝌蚪,蝙蝠又捕食盲鱼,微生物又分解蝙蝠粪便和 盲鱼 的尸体。
  在陆地,洞穴蟋蟀和洞穴蜈蚣以老鼠或蝙蝠的粪便为生,老鼠或蝙蝠又会捕杀洞穴蟋蟀和蜈蚣,而尸体和粪便又会被微生物分解。
  洞穴有自己的气候现象,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的空气来调节的。洞穴内实际上是个相对恒温的环境。海拔对洞穴的平均温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都在 11-15 ℃ 之间。这才有洞穴“冬暖夏凉”的由来。
  洞中的空气流动,除了调节气候,对洞中钟乳石的生长也影响很大,所以在进行洞穴探险或洞穴开发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去打通洞道,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破坏。
  进洞的人往往在进入一段窄小通道的时候,会感觉到很急的风,可一走完就立刻风平浪静了。这就要说一下“烟囱效应”,它是由于洞口(或裂隙)高度不同,造成洞内外不同温度的空气自然对流的现象。“烟囱效应”显示很强的季节变化,冬天洞中的热空气由下而上的运动,夏天则相反;而春秋天,在洞内外压力接近的时候,随洞外昼夜温度的变化,出现每日不同时刻的风向变化。
  地下河的流动,也会产生空气流动,这种现象叫“乘车效应”。
  说到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了。那就是洞中到底有没有毒气?洞中的氧气会不会不够?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氧气是否够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大气中 CO2 的平均含量是 0.03% ,人在 3% 或以上 CO2 含量的环境中就有危险了,具体生理反应是呼吸增快、脉搏加快、头痛、眩晕、耳鸣等。蜡烛和火柴火焰闪烁。由于 CO2 密度是空气的 1.53 倍,所以它常常沉在洞底。那也不是所有洞底 CO2 含量都很高,按我的经验,洞内突然变的温暖了,或鼻子能感觉到有异味,就说明洞道不通或不畅通,这样的地方就要注意点了。而凉爽、通风和有水流动的洞道一般都是很安全的。
  洞穴中有很高的负离子,能够刺激人体呼吸道的自我净化作用,提高免疫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进入洞穴后会有兴奋的感觉。
  洞中还会有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纯碳酸岩比其他岩石的放射性要低。但长期在洞中工作和停留的话,还是要注意停留的累计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利用的洞穴都要进行放射性监控的原因。
  洞穴环境对人体会引起的综合性生理变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韵律的破坏--洞中没有季节、时间上的变化因素,使“生物钟”被破坏,并且周期拉长。
  2.气候混沌化--洞中没有温度、湿度的变化,长时间在洞中,可能产生混沌状态。
  3.感觉混沌化--长时间处于静、黑的环境中,没有习惯的视力和听力的刺激,造成
  功能减退,导致中枢神经产生紧张,直至产生幻觉。
  4.冷的作用--会导致在人的机体内适应紧张和 超紧张 的保护机制,产生慢速和快速的应激反应。
  人类的祖先有很长时间的居住经历,人对洞穴应该是有特殊情结的。洞穴里不断发现的人文遗迹,都说明了人与洞穴长期且密切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猿人,长江三峡的峭壁洞穴中发现了悬棺,欧洲各地发现的洞穴壁画,各地在洞穴中发现的各种文物,还有洞中到处可见的硝坑,都反应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是有史以来的。 硝坑是 我国洞穴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先民从硝土中提炼硝的方法,反应了先民的聪明,也折射了工业的落后。
  除了人文遗迹的堆积外,洞中还有大量的古生物遗骸堆积,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详实资料。
  对洞穴的保护
  这是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洞穴,保护行为只是在民间的层面。所以, 做为 洞穴探险者或爱好者,都应该身体力行的、积极的、自发的宣传保护意识和实施保护。在洞中,我们除了垃圾和照片外,不应带走任何洞内物品。不破坏任何生长物,不捕杀洞穴动物,不污染洞穴水。人多时,应走单线队列。在国外,大小便都是用特殊的容器装,离开时带出。
  对洞穴的开发,应该本着科学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实践证明,在未进行全面的勘察、测绘和规划的情况下,急于开发,缺乏保护措施,会给资源带来严重的后果,对于开发者来说,洞穴资源也不会有长的商业生命力。
  任何洞穴资源都是我们的财富,除了我们能欣赏外,还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能真正的做到爱护、保护洞穴。
  在洞中如何保证安全
  进入洞穴,首先要保证光源够用,使用质量可靠的灯具和带足量的电池是很好的习惯,如果时间长的话,必须要多准备两个备用灯具。配戴头盔可以保证你在洞中的安全行走(准备练和已经练成铁头功的除外)。
  进入陌生洞穴,应有两人以上的人数。如果迷路,不要乱走动,保持平静心态,在原地等待救援是最好的办法。
  洞中温度较低,休息时要保证温暖,睡带以 400 克 或 以上充棉量 为好。衣服最好带件抓绒。
  洞穴中的水,必须煮开后才能饮用,如果水源不是很清洁,煮前最好过滤几次。在不清楚水纹情况,又没有器械提供保护的情况下,不要随便涉水。要做好防水措施(主要是电池和电器的防水)。
  在洞穴中行走的时候,不要跑动、跳跃, 不 需用器械上下坡的时候,应尽量手脚并用。
  在陌生洞道中,应该让经验丰富的队员走前面。沿途可按规定做标记。
  各人分别携带自己的电池、食物等物品。
  安全是任何活动的基本原则,安全意识即可以为自己提供保证,也是对团队负责的积极表现。这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
  专业洞穴探险者应该具备专业的技术和可靠的装备,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世界和国内的洞穴数据
  世界最长的洞系:美国猛 玛 洞 长 556 849 米
  世界最深的洞: 格鲁吉亚的 Krubera Cave 深 1710 米
  中国最长的洞系:贵州双河洞长 100 044 米 现排名世界第 16 位
  中国最深的洞: 重庆 武隆的气坑洞 深度 920 米
  中国最大的洞厅:贵州格必河苗大厅 116 000 平方米
  人对氧气和 CO2 含量变化的反应
  氧气的影响
  20.9% 有利呼吸、焰火正常
  19% 尚未感觉不适、焰火降低 1/3
  17% 从事紧张工作时感到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难,停止则无影响,焰火熄灭
  15% 人体缺氧,呼吸与脉搏急促,判断力减弱,肌肉功能破坏
  12% 感到明显确氧
  二氧化碳的影响
  1% 呼吸次数和深度有增加
  3% 呼吸、脉搏加快,焰火闪烁
  4% 头痛、眩晕、耳鸣
  6% 呼吸十分困难,乙炔灯燃烧不好
  7~10% 数分钟后神智不清 ,死亡,乙炔灯熄灭
  作者简介:王大勇(字耀生),重庆奥特多探险队队长,专攻洞穴探险。奉行“探险不冒险”的原则,强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是重庆洞穴探险的领军人物。在其努力下,重庆的洞穴探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曾开设“专业SRT培训班”、成功探底378米茂台竖井、成立低海拔技术救援队、在警察学院开专业课、参与国家大型科考计划、成功与央视《科技博览》合作救援节目”等。
写下你的评论...
7
金枪 2013-03-27 00:37   #2楼
:victory:
青青 2013-03-27 10:05   #3楼
    认真学习中
摄驴四哥 2013-03-27 10:52   #4楼
有知识才有安全
布衣 2013-03-27 12:57   #5楼
谢谢浮石推介!:hug:
左一刀 2013-03-27 15:41   #6楼
好,学习中。
洞穴探索真是魅力没法挡。。
赖伯、浮石,建议多组织些相关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
硕鼠 2013-03-28 16:53   #7楼
配戴头盔可以保证你在洞中的安全行走(准备练和已经练成铁头功的除外)。 有趣~~;P
唐朝 2016-10-04 18:34   #8楼
多谢分享,学习了!
本版热帖-
  • 会飞的鱼 发表于 2009-05-26, 747 回复

    男女速配游戏专贴!放飞心情,偶遇浪漫……

    :loveliness: 游戏规则: :) 写一个还没有出现的楼层数字。 比如你现在在19楼(上家18自已就是19), 你选大于19的数字。 如:20..38....99....不能选18....16.....9 比如你选了59,:hug: 那么在59楼回贴的异性就是你的速配对象了 :victory: 。没有到你选的楼层请别多选,过了才能重选, 至于成事于否,就看你的本事了。 :lol 可以留QQ!:call: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kiss:... 阅读全文
  • 温暖 发表于 2008-07-31, 910 回复

    你能用一首歌的名字来回答楼上的问题吗?!

    一个挺好玩的游戏,在百度贴吧看见的,转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游戏规则就是必须用一首歌名来回答楼上的问题,并写明歌手是谁。 例:1楼:楼下你多久洗一次澡? 2楼:十年 —— 陈奕迅 问:六一节快乐吗? 3楼: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王菲 楼下的:你每天几点钟起床啊 ? 4楼: 凌晨三点半——张智成 楼下的 :你那今天天气怎么样? 5楼:雨一直下 —— 张宇 楼下的:对你的未来是怎么憧憬的? 6楼: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我先来:楼下的:你为什么来北江休闲网?!... 阅读全文
  • 莎莎 发表于 2009-04-01, 746 回复

    识得个傻瓜

    1、 约好和他见面,地点是宝安万佳。 一早起来打扮了一下,长发披肩再加上嫩绿的连衣裙,显得端庄典雅。虽然是卷发,但看起来还是文静秀气,对于自己的相貌和气质,我还是很自信的。:P 路程算错了,以为他在南山过来要比我远,谁知道竟是我比他远,结果我迟到了二十多分钟,第一次见面,居然迟到,扣十分,!:Q :Q 在万佳门口看见他,一眼就认出来了,斯文白净、有点害羞的样子,:) :) 比相片上胖些,成熟些。老张美女说,看男人一定要看身材是否高大、身体是否健康,我不明白老张美女为什么要这样看。:o :o 但我第一眼是先注意他的鼻子,因为从相片上看,他是个塌鼻粱。但还好,鼻粱还算比较直鼻头还算比较有肉(原谅我,小女子从小就受家乡人的熏陶,看人先看面相,看有没有福气,有没有财气,鼻子主财)。:lol :lol 从他看我的眼神和动作,他少说能给俺打个75分吧!然后他说,你长得还可以的嘛。我说:应该是吧?他说:不错了,看起来不错了。耶!;P 第一关通过。:victory: :victory:...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浮石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筹备成立“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的通知 为探索和发掘清城区及周边地区户外动植物资源,推动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培养广大市民、学生的野外生存技能以及发展我区野外求生、科学考察事业,经请示上级相关部门同意,拟筹备成立“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 一、筹备小组:筹备组暂由东方、布衣、浮石组成,欢迎有共同志向者加入。 联系方式:东方 13926688782 QQ:229777 布衣 13602932699 浮石 13926669001 二、发展计划 协会成立后,上级相关部门将每年适当支持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购买相关装备、物资,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培训、讲座交流等活动,将大大提高活动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能动性,希望广大有兴趣以及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各界朋友踊跃报名参加! 三、协会将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 1.开设野外生存、急救知识、动植物知识等培训,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 2.结合理论知识,推广野外生存培训及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活动。 3.组织科学考察活动,定期设立科学考察项目开展研究实践,并对成绩突出者适当进行奖励。 4.组织开展负重徒步、定向越野、自行车长途骑行、野外露营、登山攀岩、漂流等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在条件成熟时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户外运动挑战赛。 5.在各方面准备工作充分且能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组织到外地考察如沙漠、雪山、原始森林等有一定挑战性的野外环境。 6.编辑、刊印野外生存及科学考察活动的成果汇编,撰写相关的科学考察报告或论文。拍摄、编辑相关的野外生存或科学考察音像作品与照片集。 四、进度安排: 1、2011.12月-2012年1月,完成相关筹备工作; 2、2012.2月,协会成立,制定工作计划; 3、3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五、筹备工作要求: (一)成立筹备小组,推选协会理事,填写相关表格报有关部门批准; (二)制定活动计划; (三)报名人员要求: 1、热爱野外探索、探险活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2、身体健康,无重大影响身体之疾病,并有一定的户外求生技能,能经常参与户外科学考察活动。 3、有生物、地理、天文、岩石等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撰写科考记录经验的优先考虑。 ------------------------------------------ 附:日出东方草拟的活动方案: 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筹)活动方案 (讨论稿) 一、拟定研究课题 1、东城湿地栖息动物种群现状观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2、禾花雀在清远境内的迁徒路线及种群生存现状考察 3、笔架山地区山猪分布及现状考察 4、峡山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5、北江原生鱼种类现状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 6、笔架山野生茶资源观察研究 7、笔架山原生观赏花卉分布及现状考察(依种类分列子项目,如杜鹃花、禾雀花、 吊钟花等) 8、废旧物资处理地区水生生物现状考察 9、笔架山、峡山地区岩土风化及水土流失现状考察 10、石灰岩洞穴生物观察研究 11、笔架山蝴蝶种类及生态考察 12、清远地区传统村落、道路和桥梁研究 13、笔架山水源、水质研究 …… 有待继续补充完善。 二、活动开展办法 选定一段时期内要研究的课题之后,由有兴趣的协会成员组成课题小组,拟定详细 的活动计划,分工合作。 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专著、杂志、报刊相关资料,搜集有关部门、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本素材参考; 2、知识培训:通过搜集和印发技术资料、邀请有关专家培训讲课、自学等形式,对协会成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野外生存技能、急救技能、摄录技巧、资料整理技术等各方面能力的培训; 3、采访:采访熟悉项目有关情况的人士,用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原始材料,如猎人、渔民、山民、药农、相关部门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研究专家等; 4、实地观察:组织小组成员到现场进行观察,通过摄影、录音、录像等手段,忠实 记录观察到的情况。以不损害观察对象生存现状为原则,适当采集样本,送有关部门、专业人士鉴别研究,并取得鉴别研究结果。 5、汇总资料,形成结论,撰写论文,报相关部门参考。 三、经费 协会提供必要的考察装备、专家、采访对象劳务费、文档音像资料整理费等支持。每次活动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仍以参与人员平摊(AA)为主。 四、说明 1、部分课题有可能涉及的分布区域范围过大、品种过多,可先从局部、单一品种观察开始,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得出结论后汇总。 2、此方案为总体方案,选择哪个课题、什么时间完成还有待协会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没有时间表限制。 3、根据人员、时间、精力、经费等条件,以每年选取1-2个课题为宜。部分课题可连续性、长期性开展,以获得动态、变化、实时的数据资料,定期汇总形成报告。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浮石的微博
    0 赞 · 46 评论 @浮石
  • 10.11北江漂流加横渡精彩PP回顾 欺山莫欺水,为了以后横渡北江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我们几个“有艇一族”今天特意组织了一次北江“探江”之行,意在探测水流速度,水下情况,江面合适横渡河段。原本计划一个上午的活动,因飞霞景区要收非顶山者门票,改道到江口码头上船。从九点到码头,到晚上七点到大雄处,活动过程足足花费了十小时。
    0 赞 · 76 评论 @浮石
  • 石头记之:清远至桂林骑行(全文完) 出一趟远门不容易,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抱有非走不可的决心,行程方能成行。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质疑差点另我打退堂鼓,幸好,身后还有一大群车友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确定行程后,很多朋友都问我好好的有车不坐非要骑车去那么大老远,我只能一笑了之,自行车骑行的乐趣又岂能言语所能表达的呢?只有自行车爱好者才能深刻体会个中的味道。 骑行桂林,完全是突发其想的,放假前的三天开始计划假期的安排,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另自己满意的行程,无意间突然看到最近因天冷缺少运动而渐渐发胖的肚子,呵呵,有计划了,作为骑行半年时间瘦了二十多斤的活广告,又岂能让自己继续胖下去呢?原本只想花两三天骑行未骑过的三连一阳,后来想倒不如经连山过桂林,在过年前再坐车回来。既定之,则行之,经过三天的路线、装备、行李等准备,确定18号与前往龙颈看楼的一众车友一同出发。 路线:清新——阳山——连南——连山——八步——钟山——平乐——阳朔——桂林 路程:600-700KM 第一天:车友欢送 巧遇车友 上坡抽筋 时间: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晴,适合骑行 骑行时平均温度约20度 骑程:120公里 骑行起始时间:9:30至19:30 行程:黄坑—朱坑—龙颈—禾云—沙河—浸潭—石潭—七拱 1月18号早上9:30分,我们一行车友24人从黄坑好美家超市集中出发,浩浩荡荡向龙颈前进,好久没试过如此大队伍的骑行了,老天对我们也很照顾,天晴无风,骑行起来感觉就一个字“爽”! 约中午11:00到达龙颈圩,在旺角吃饭前我们还抓紧时间杀了一批特工人员,保证了队伍的纯洁性。嘿嘿!集体FB后,14:00与一众车友依依惜别,怀着对车友丝丝的不舍以及对前方未知路程极度向往的复杂心情,我开始了清远至桂林的孤独之旅。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身体一直在运动的时候,就是大脑最清醒的时候”我算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旧107国道虽破烂坎坷,也阻隔不了我思绪的长河,骑行总有目的地,但人生的目的地又在那呢?万千思绪中,突然听到右上方的高速路上有人向我呼叫,一看原来是一车友,忙招呼他下来上面车多太危险了。交谈中得知他们一行三人从广州出发回湖南过年,而另两个车友因车子坏了在高速路等去阳山班车,他自己直接骑去阳山与他们会合。偶遇呀!如果是美媚就更理想了,呵呵! 我们都计划到阳山食宿,简短的交谈后结伴同行,路上得知此人是广州自行车俱乐部的,ID叫番茄,我跟他说都是友军了,我们第一套骑行服还是GZC的野火帮忙设计的呢。一路上交谈甚欢,NND,比一个人骑行胡思乱想强多了。 路上番茄有来电,得知另两个车友一直等不到客车,这可惨了,车子坏了想走也走不了,只好叫他们向前推,找找修车的地方,我们一路慢行等待。边走边等,约4:30行至石潭,番茄得知两车友找到修车铺把车子修好了,但与我们相距甚远,骑行至此恐怕天色已黑。番茄希望我能一起留宿石潭,待明天一起出行。我看当时天色尚早,石潭离阳山县城大概只五六十公里,便告之想按计划天黑前到达阳山住宿。番茄说石潭到县城还有两个地方要爬坡,为节省时间走高速去县城吧,相互祝福后就此分别,向右转入高速路直取阳山。谁又知道,这是我行程中最痛苦的开始…… 清连高速路虽已通车,但很多设施还在完善中,很容易就找到了高速入口了。一路上的汽车都全速行使,仿佛今晚就是年三十好似的,吓得我只好靠边走,心想以后还是不要走高速了,巨险。不多久就见一不算太陡的坡段,为了赶在天黑前到县城,拼了,全速摇车而上。那知这坡段像死水蛇,又长又臭,TNND就是看不了尽头。此时小腿有点撒娇了,心想跑得太急,马上把速度慢下来,正在艰难骑行之际,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兄台推着载满行李的普通自行车,正沿坡而上。前往一问,原来是从深圳骑车回湖南益阳过年的超级牛人!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我顿觉汗颜, 第一天就把我累成这样如果了得?马上发力向前狂奔。可是不到十分钟,右边大腿传来阵阵的麻木感觉,之后迅速传至小腿,与此同时左腿也一阵抽搐,死了!!!骑车这么久了双腿同时抽筋还是第一次,我马上停在路边想把右腿提出来离开单车,但左腿一单独支撑痛得更厉害,忙把车子向前一推自己一屁股坐在地上!足有一分钟我连站也站不起来。心想这行程怕要泡汤了…… 渐渐的,感觉痛楚比最剧烈时少了一点,我坚持站了起来,来回的走了几步,疼痛又马上回来了,那个痛啊,现在回想起来也后怕。此时天色已渐黑,山风呼呼的吹来气温在不断下降,但我还是满头大汗,站着停了一会又再坚持的走了几步,慢慢的感觉没那么痛了,连忙补充了一下能量,正准备推车上坡时看到回湖南过年的车友也上来了,我自嘲的对他说早知道跟你一起推车了,抽筋抽得很死去活来的。他说骑车不能太急,身体累了就下车推,昨晚我推到晚上11点呢。再次汗死……一起推了大概7、8分钟,终于看到平缓的路段,此时我的腿除了有实实的不适感外基本没什么大碍了,就跟他说慢慢的骑骑吧,他却要坚持再推车说怕也会抽筋,我和他交换了号码,说先到县城找好食宿地方到时一起喝几杯,之后再次开始独骑之旅。 一路上都是较平缓的道路,我以十几的时速慢慢行使,天黑亮灯,一柱灯光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山风呼呼,身上鸡皮疙瘩骤起,想巍巍千里征途,心里面滋生出了无尽的悲壮。前路漫漫,饥肠辘辘,何时到终点?无意抬头长叹中,见前方挂有一指示牌:七拱怀集出口。心中一喜,不如先到七拱住宿,休息好再踏征程?转上匝道,见前方收费站正在修建中,找人一问到七拱还有十多公里路程,忙飞车前行,幸好高速出口到七拱一直是下坡路,约半小时到达七拱圩,此时已是晚上7:30了,找了家叫金福的旅馆住下,经杀价,50大元食宿全包。 [attach]14607[/attach] [attach]14608[/attach] [attach]14609[/attach] [attach]14610[/attach] [attach]14611[/attach] [attach]14612[/attach] [attach]14613[/attach] [attach]14614[/attach] [attach]14615[/attach]
    0 赞 · 70 评论 @浮石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