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考察笔记之四


■ 搜集整理:陈露

一、清初八景之清新“花尖屏立”(笔架山)、“鳌塔回澜”

北望诸峰拥翠屏,孕灵淑气绕山亭。
花尖不厌时光换,长向榛城斗色青。

屹尔浮屠镇碧涛,势如卓笔傍城皋。
凭君砥柱狂澜息,应许东林访陆陶。
■“清初八景”诗作者:黄许嵘,广东省高要县人,贡生。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清远县教谕,主纂清远县志。

二、咸同八景(清远旧八景)之清新“鳌塔晴烟”(今回澜鳌头塔)、“仙源飞瀑”(今太和古洞)、“笔架看云”(今笔架山微波塔一带)

鳌塔晴烟
巍然一塔势参天,矗起文峰障大川。
定有奇人钟间气,常多瑞色袅晴烟。
低笼密树浓于染,偏爱斜阳淡欲燃。
拟赋凌云闲眺望,映波溪啻笔如椽。

仙源飞瀑
石龙蜒堰势蟠空,喷出飞泉魄力雄。
直泻弹丸摧藓壁,纷拿鳞爪斗天风。
深山隐约闻雷鼓,凡界清凉即月宫。
坐久惊寒肌起栗,不知身在雨花中。

笔架看云
青峰横列拨云开,倚天健笔动中台。
秋风淡处含毫邈,岚色浓时蘸墨来。
入幕我非王俭客,登高谁续孟嘉杯。
佳山巧作珊瑚架,消得他乡梦几回。
■“咸同八景”诗作者:郭仲熙,清远高田乡人(今清新县飞来峡镇)。清道光元年(1821年)中举。曾任清远瑞峰书院院长(书院旧址在今清远市一中内),清远县志主纂。诗作写作时间约清咸丰四年(1854年)。

三、清末榜眼朱汝珍诗及简介。

为黄文根先生饯行
九龙香岛战争余,庚癸同呼不易居。
中宿归侨累千百,兼旬指导力襄余。

■朱汝珍,清末榜眼,出生于今清新县黄坑村委会八片山村。(简介见付录)。此诗写于抗日战争香港沦陷时,黄文根先生是其时协助朱汝珍指导难民归乡的干事。据香港清远公会有关资料,在香港沦陷期间,朱汝珍营救滞留在港的清远籍难民数万人。

四、北伐名将陈可钰将军诗及简介。

重道尊师古所难,高名从此屹如山。
知君终有出头地,莫把奖金作等闲。

小学良师卜子夏,当年教化感人深。
西河自此成名迹,圣学渊源犹可寻。

[注]:《良师呤》是陈可钰将军写给当时清远著名教育工作者杨圣源的诗作,写于约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附录杨圣源回赠陈可钰将军诗一首《敬答陈景瑗先生》:
舌耕心迹贵相清,淡泊生涯事所应。
部奖远颁期后起,佳章赐联是真诚。
祗怜头脑冬烘甚,深愧菁莪两化轻。
珠玉满前奚可报,碧纱笼就记关情。)
陈可钰,字景瑗,乳名阿书,1882年9月出生于清远县白石潭田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清新县石潭镇)。1904年,年仅16岁的陈可钰读完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了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开始了一生的军事生涯。期间,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与同学邓铿等人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决心追随孙中山革命。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可钰流亡香港。1914年5月,陈可钰在筹备武装工作中,因从澳门运送炸药回香港被港英政府发觉而遭逮捕入狱。至1920年的秋天,孙中山委派邓铿等人前往香港与港英局交涉,在被关押7年后,始得出狱。旋即前往漳州参加粤军,受到朱执信、廖仲凯等革命元老的称赞。朱执信还赠言:“已见精诚开金石,不妨书剑老风尘。”不久,邓铿奉命成立粤军第一师,陈可钰被任命为该师上校参谋长。粤军第一师邓铿、陈可钰等将领坚决执行和贯彻孙中山的治军思想,大力整饬军纪,吸收军事人才,严格训练部队,使之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革命时期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陈可钰放弃在第一师的重要位置,担任孙中山警卫团团长。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悍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广州粤秀楼总统府。陈可钰和时任警卫团营长的叶挺一起带领卫队奋起还击,击退了陈炯明叛军三十余次的进攻,杀开血路,护卫宋庆龄最后撤出总统府。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将驻粤各军政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师扩充为第四军,李济琛任军长,陈可钰任副军长,辖第四个师和叶挺独立团,人数约二万多人。随后,陈可钰率四军参加了第二次东征,南征和统一两广的战役。

1926年夏天,广州国民政府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国民革命军被编为八个军分三路进军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李济琛奉命镇守广州,副军长陈可钰率领第四军的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进军湘、鄂、赣等省,参加北伐战争。陈可钰在历时四个多月的二次北伐战争中,亲自指挥了安仁、碌田、及攸县战役,醴陵战役,平江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德安马回岭战役等七个对整个北伐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其中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全歼吴佩孚主力,成为北伐战争中两个著名战役。攻克武昌后,武汉各届人士为庆祝武昌大捷,将正面铸有“铁军”二字的铁盾赠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军自此荣获“铁军”殊荣,陈可钰被称为“铁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可钰因病从广州举家迁回家乡白石潭。陈可钰在家乡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常与群众接触。他反对吸烟、反对赌博、反对娶妾氏,积极倡办教育。1942年,日寇入侵清远,县城一度搬到石潭。陈可钰避居白湾,让出景瑗图书馆和住所给清远中学做校舍。此外,陈可钰还将在清远的一些产业收入无偿捐赠清远中学,故清远中学也曾叫“景瑗中学”。陈可钰对教育的支持还体现在他倡议创办的滨江中学上(今清新县滨江中学)。

1944年10月12日,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忠诚战士,一代爱国名将陈可钰将军于家乡石潭病逝,享年62岁。陈可钰将军遗体安葬于石潭文笔岗顶(今建有纪念碑)。李济琛将军为其挽联:“卫帅府救孙公入死出生革命永垂不朽,捷泗桥全吴阀丰功伟绩将军浩气长存。” 并亲笔题书墓志铭《国民革命军陈可钰将军之墓》。

五、何文献诗及简介:

凉风一夜遍人间,四载长征人未还。
遥念高堂添白发,暗怜海角失红颜。

■何文献,清远太平井坑村人(今属清新县),抗日战争期间,曾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中校政治科长,1938春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41年冬天,应乡梓要求,回乡创办岐新中学(今清新县太平中学),并任首任校长。何文献毕业于广州警官学校,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并与一日本女同学结成伉丽。“七七事变”后,其妻返回日本。《赠妻》是作者于抗战期间思念妻子之作。

六、“清远唐伯虎”唐寿仁诗及简介:

温柔乡里度春风,颦笑随机献媚工。
自视妻身原越女,曷邀君宠冠吴宫。
镜花宁悟真俱幻,困果谁知色是空。
到底未忘家国恨,复仇巾帼亦英雄。

■唐寿仁,清远新州人(今清新县禾云镇)。宣统元年(1909年)考取本地第一名贡生,民国初年就读北京政法学堂,后任广州地方法院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回乡避乱,致力乡梓教育事业,开办国文专修班,讲授文学史地知识。他在文学上多才多艺,尤擅诗词,人称“清远唐伯虎”。

七、杨纯珍《太和古洞四首》

万山如浪拥轩屏,环抱仙山满座青。
下界人间明夕照,上台松柏倚晨星。
溪风过岭蝉声断,树月窥巢鹤梦清。
科头箕踞临流坐,眼底何曾有纬经。

来时新月去时圆,已是黄梅稻熟天。
夏气渐生龙涧底,尘缘都绝鸟声边。
灵崖自我开奇境,胜地留人久醉眠。
回首蝶飞疑是幻,夜深清梦到峰颠。

卧听游山病亦瘳,山灵也爱解人游。
松风香送金丹药,石气寒鞭瘦骨头。
危磴争喧千尺瀑,小楼常足二分秋。
傅南遥忆林泉友,自悔名途走未休。

六游胜地兴逾赊,饱向蓬山玩物华。
岩耸危楼泉涌直,天临荒壁月钩斜。
濯缨深觅潜龙窟,锄笋新尝出土芽。
东涧西溪都走遍,浑忘七日在仙家。

■杨纯珍,清代,生卒年不祥。云南人,时为清远县衙幕僚。杨纯珍所作《太和古洞诗四首》录于民国版《清远志》,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一百五十年来描绘太和古洞最出色的诗作之一。

八、郭志元《笔架山翠云洞》
镇日寻仙不遇仙,芒鞋踏破也茫然。
偶于笔架云峰过,洞辟鳌山别有天。”
远望鳌峰若有无,翠云隐约似匡庐。
宜将一幅京宣低,描写山容入画图。
山高时有翠云横,云气苍茫半暗明。
远望若烟还若雾,闲游宜雨更宜晴。
茶施松下留人坐,屐印苔中舍马行。
益信鳌山风景好,纵无仙到亦传名。
深宵静坐月当中,万虑全消色相空。
对照镜台无所蔽,明心见性也玲珑。

■郭志元,清代举人,今清新县太平镇人。翠云洞仙馆始建于清代同治元年,位于笔架山鳌峰山腰,为道教圣地,是笔架山的著名景点之一,毁于“文革”。
写下你的评论...
3
硕鼠 2009-03-12 09:57   #2楼

913zGC花了不少时间整理,作为大家本地游的参考,:handshake
布衣 2009-03-12 09:59   #3楼
长智了。谢谢913:handshake
又一峰 2009-03-12 18:53   #4楼
辛苦了,913:victory: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 happy 发表于 2008-08-31, 329 回复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 happy 发表于 2008-09-09, 167 回复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 林风 发表于 2011-08-25, 151 回复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
  • happy 发表于 2009-05-18, 143 回复

    《为你写诗》

    其实一直以来,俺就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大得有点不切实际,就是想为论坛里的每个同学写一首诗!夸张吧?!由于自己不是诗人也非作家,所以,这个梦想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如今,既然成为文化版版主,干脆就试试吧!每个人都有份,不过,可能得排队! 写得不好,欢迎拍砖,也欢迎同学们互写~~~ 声明:俺不是诗人,俺以下写的诗,不讲通仄,不求押韵,讲求的,只是别人给自己的感觉或纯属是自己的感觉!... 阅读全文
  • 以斯帖 发表于 2010-02-01, 32 回复

    1982清远大水(很珍贵的图片)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地方影像志(4)   樊沃夫 黄宅裕 刘苏   现在的清远人对于洪灾的记忆,也许停留在199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涝灾害。然而在清远老人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才是真正 的梦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退休的刘伯仍然心有余悸:“那场洪水真的 是很大,一夜之间,整个清远都成了一座水城。”   31个公社48万人受灾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 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 .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 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 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 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 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 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 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 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 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 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 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 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 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 受到重创。   海路空三军清远抢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管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当了解 到清远遭遇特大洪灾后,从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全国各 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信表示慰问,除了将节衣缩食的钱粮物资送给灾区, 还派出各种技术员支援县各业及早恢复生产。   省民政厅立即拨出应急救济款230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据当时的统计 数据显示,现金50多万元,大米45万斤,稻谷7万多斤,炒米14万斤,面食4 万多斤,衣物66万多件,还有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水泥等物资。   在人民群众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始终都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派出海陆空三军部队指战员到灾区救人抢险,投放救 济物资,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洪水一退又迅速奔赴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担 负起抢修公路、桥梁的艰苦任务,仅用18天时间就修复了清阳公路,提前42 天完成工程任务,有力地加速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步伐。   广大群众也奋不顾身自觉投入抢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行列,努力使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洪水一退,立即投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5月底至7月 初,上千名县、社、队干部带领7万民工奔赴复堤工地,通过艰苦奋战,完 成了125万土方任务,使全县堤围缺口堵复90%,其中8宗捍卫万亩以上的堤 围已基本复原;修复被冲毁的农田2万多亩;修复灌溉11万多亩,同时清阳 公路、清西公路全线恢复通车。   清远大水成记忆   再次经历了1994年的大洪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位于北江上游 的升平镇修建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决定,1994年10月18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 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枢纽以 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 大堤联合运用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近期可将北江下游防御洪水标准从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北江大堤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后,堤 库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   如今清远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魔肆虐,也从此告别了多灾多难的昨天。 在今年“3.28”庆典上,清远人获得了一个更为振奋的好消息,清远水利枢 纽已正式启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如诗如画、山水相映的新兴城市 将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洪水凶猛,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 被浸的朝阳里 下廓街受淹情景 禾云公社黄田一带一千多亩农田被沙石堆积达一米多高。 四十万人被洪水围困,十七万人无家可归。洄澜、禾丰等群众 转移到北江堤坝上生活。 灾民正在分发空投饼干 石角公社小学毕业班正利用几张乒乓球台进行毕业考试。 黄坑围堵口复堤工地... 阅读全文
  • 布衣 发表于 2013-01-22, 48 回复

    清远运动休闲网暨协会基地陆续曝光

    经过东方 大雄 文伟 子俊 虫仔 老狼 JUI IRJ 野狼 轻风 秋天 若冰 天蓝月 芭芘 硕鼠(参与TX太多,难以一一列出 排名不分先后)..........等等一众TX的辛苦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清远运动休闲网暨清远市业余无线电协会清城区无线电协会清城区自行车协会清城区野外科学考察协会的活动基地初步成型.未来几天将陆续放上基地的装修布置情况. 基地由45平方米的办公室和60平方米的多功能室组成 位置:新城区清远市人民医院对面的青少年宫二楼. ... 阅读全文
  • 文伟 发表于 2009-12-23, 87 回复

    我想免费教别人学画可行吗,会否给别人当怪物

    我希望能免费教授很想学绘画的人,实现我多年来的想法 --- 免费学画 .免费可以让很想学习的人免去无谓的负担,我自己也不用把辛苦学习来的知识带进棺材里,既然免费就只能选择如公园般公共场所一角地方,这样也能方便大众,这样的想法可行吗?大家请给些建议,我的作品 [attach]51425[/attach] 钢笔速写 [attach]51426[/attach] 水彩 [attach]51427[/attach] 油画 [attach]51428[/attach] 地址:清新公园(黄坑明霞大道公园门口有公车站 2路,107路,209路公车) 上课时间是星期六,星期日上午9:00 --- 11:30 (直至农历新年前,夏天会考虑分一些中山公园处) [attach]51398[/attach] 不要怕别人看到你画得不好,这是每个过学画者必经历的,没什么特别,学到了知识就永远都是你的了,记得带上笔,纸, 学生年龄必须要高中以上,在公园为了安全些,还望大家体谅...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913zgc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3月8日石坎耙齿形登顶活动回顾 3月8日,尽管天气是阴沉沉的,登顶石坎千米高山耙齿形活动还是如期进行。在赖伯、清远山林的召集下,13名登山爱好者一早乘车从清远出发,上午9点抵达徒步登山的起点——石坎大新村。 第一站,我们要去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木古营村,领略至真至纯的原始乡村风貌。 从大新村沿着简易公路前行,山谷两边的雾气越来越浓,云雾萦绕在两边的山头上,更给这养在深闺的原始乡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步行一小时后,我们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宁静安谧,仿如世外桃源。 [attach]18348[/attach] [attach]18349[/attach] [attach]18350[/attach] [attach]18351[/attach] [attach]18352[/attach] [attach]18353[/attach]
    0 赞 · 90 评论 @913zgc
  • 6月14日,飞鱼大道高田文洞骑行回顾 小市的车友早上9点在飞扬车店集合后出发,在白庙路口与旧城、黄坑的车友汇合,之后一行24人浩浩荡荡向飞鱼大道骑去,一路果然风光无限。可惜前两天都下雨,路比较湿,于是省去了树林那段山路,经过美丽的湖泊和湿地,我们沿河堤取道S377,在牛鱼嘴前骑上往高田的公路,11点半到达高田FB。 [attach]29807[/attach] [attach]29808[/attach] [attach]29809[/attach] [attach]29810[/attach] [attach]29811[/attach] [attach]29812[/attach]
    0 赞 · 78 评论 @913zgc
  • 2月14日登顶浪康顶,6个男人的浪漫之旅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天的女性比较抢手,尽管清远山林再三动员,还是未能找到女队员同行。一大早,在摄驴四哥、清远山林和向导的带领下,我和另外3名登山猛男乘车来到大山脚下的石坎联兴村。今天,我们的目标是位于清新石坎与广宁深坑交界、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的浪康顶。 上午9点开始上山,为节约时间,一开始并未跟大路走,而是沿种桉树烧山烧出的山脊直上,半小时就上升了400米。然后沿简易公路前行。 天色有些阴,山顶上云雾缭绕。心情却很开朗,路边不时闪出几株红红的吊钟花,引来大家阵阵欢呼。一路疾行,10点50分抵达简易公路的终点——石基电站。然后再爬上电站背后的石基远望群山。 [attach]16500[/attach] [attach]16501[/attach] [attach]16502[/attach] [attach]16503[/attach] [attach]16504[/attach] [attach]16505[/attach] [attach]16506[/attach] [attach]16507[/attach] [attach]16508[/attach] [attach]16509[/attach] [attach]16510[/attach]
    0 赞 · 38 评论 @913zgc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