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清远水灾全记录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受到重创。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8年05月28日 因连日暴雨,广韶公路和广清公路交通中断,大量汽车受阻,6月1日才基本恢复通车
1992年03月28日 市五套班子和市三防指挥部召开防汛工作紧急会议,部署抗洪工作。连日来,北江上游和清远市大范围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25~27日,两次降雨流域平均日量分别为99.55毫米和70.72毫米。全市受灾群众近10万人,经济损失达2550万元。
1993年06月07日 北江上游和清远各县连降暴雨,北江及各支流水位迅速上涨,至11日10时,清远站水位已涨到14.1米,全市5县(区)59个乡镇3229个村受灾。受灾严重的有英德、佛冈、阳山、连县、清新等县。广州市和东莞市对清远的抗洪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分别捐赠150万元和1000万元用于抗洪救灾。
1994年6月10日~22日,连降暴雨,19日22时,北江清城水位达16.34米,比历史最高水位的1982年5月12日的15.88米还高出46厘米,是清远地区有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清新县有24个镇(场)276个管理区受灾,受灾人口49.5万人,因灾受伤人数达255人,受灾作物29.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5.2万亩、经济作物14.3万亩,不能复耕的农田1.74万亩;受灾工矿企业171家,其中倒塌不能复产21家,受浸住房4.89万间,其中倒塌10768间,冲毁排灌设施790宗,损坏供电线路153千米,损坏通讯线路121千米,冲毁公路307公里,基围决堤18条(段),清新县直接经济损失达6.9亿。
1994年06月20日 22时 清远市区北江水位洪峰高达16.34米,超过1982年15.88米的历史最高水位。市区、清新、佛冈到20日止堤围决堤漫顶31条,酿成百年不遇的洪涝大灾。全市受灾乡镇142个,自然村8899条,受灾人口201.83万人,被洪水围困52.23万人,死亡102人,失踪29人,受伤2141人,损坏房屋22.29万间,倒塌房屋6.58万间,农作物受浸面积10.019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1994年07月24日 由于小北江上游连降暴雨、大暴雨,阳山县、英德市再次遭受洪水袭击,沿江两岸有8个乡镇被水浸,1463个自然村受灾,13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元。
1994年7月23~26日,清新县再次遭受今年“6.19”之后的第二次洪涝灾害,清新县共有22个镇(场)、185个管理区、1560个自然村、21.5万人口受灾;受灾农作物10万多亩,其中秧苗1.85万亩;被洪水围困3.4万多人,倒塌房屋3521间;崩决堤围12条(段),冲毁一批水利、交通、通讯、供电设施。
1995年01月08日 遭受特大洪灾的连南大麦山、南岗、三排3个石灰岩乡镇的100户500多名特困瑶胞,离开古老瑶寨,迁居清新县三坑镇明联瑶族新村。该新村由印尼华侨张明联女士捐资100万元,省政府拨款100万元,有关部门提供物资援助而建成的,共100幢具有瑶族传统建筑特色的楼房。省委书记谢非亲自审定建设方案,题写村名。11日,《人民日报》发表《广东百户瑶民喜迁新村》一文,介绍明联瑶民新村搬迁情况。
1995年06月19日 由于受冷峰低槽天气所影响,自15日起全市各县(市、区)接连遭受暴雨、局部大暴雨袭击,导致山洪暴发,北江水位急剧上升。是日10时,北江清城水位13.92米,超警戒水位1.92米。全市有7个县(市)受灾,受灾乡镇77个,自然村1707个,人口达35.9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1亿多元。
1996年04月18日 清远各地普降暴雨和大暴雨,有些地方还受到狂风冰雹袭击。19日,阳山县和英德市区分别超过警戒线水位2.11米和1.3米。21日,清城区超过警戒水位1.25米,农田、农作物受灾面积31.48万亩,一批水利设施、道路、桥梁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
1997年05月07日 清远突然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大批农作物被淹,全市受灾40.33万人,成灾30.45万人,因灾死亡15人。8日11时,飞霞风景区的飞来寺第十九福地以下的整面山体,由于连日遭到暴雨袭击,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建于公元520年,距今1477年历史的飞来古寺遭到毁灭性破坏,飞来寺的前殿、大雄宝殿、东坡亭、六祖殿等多处景点被完全冲毁,有3名和尚、2名尼姑、2名居士和2名临工不幸遇难。造成飞霞山水电中断,源潭到飞霞的公路多处被水冲并塌方压伤3人,景区内的登峰桥、登极桥被洪水冲垮,整个飞霞景区遭到严重毁坏。
1997年07月06日 清远各地自7月2日20时起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全市大范围严重洪涝灾害,北江清城水位最高达15.82米,全市99万人受灾,7.4万人被洪水围困,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8时左右 北江大堤石角段上灵州出现管涌,情况危急。省委常委、副省长欧广源及清远军分区、市政府领导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中午1时,驻花都区某集团军坦克旅奉命派出200多官兵到险堤抢救,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把管涌堵住,排除了险情。
2001年8月31日—9月2日,受台风“菲特”影响,清新县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清新县平均降雨量169.8毫米,最小降雨量120毫米,最大降雨最259.3毫米,龙颈205毫米,沙河200毫米,鱼坝215毫米,太和254毫米,高田245毫米,由于降雨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清新县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在这次灾害中,清新县共有18个镇5.2万人口受灾,受灾村庄153条,一度被洪水围困4000多人,紧急转移8030人,损坏房屋281间,倒塌房屋36间,受浸农作物56600亩,其中粮食作物35300亩,经济作物18000亩,粮食绝收8000多亩,经济作物绝收11000亩,鱼塘漫顶7000多亩,冲毁道路15.34公里,桥断8座,损坏输电线路4公里,通讯线路3.2公里,损坏堤围2.7公里,堤围决口17次1.5公里,冲毁陂头80座,冲崩水圳12.88公里,清新县直接经济损失4500万元。
2002年07月01日 清远北部地区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24小时降雨量243毫米。据统计,连阳4县(市)共55个乡镇21.19万人受灾,并发生地质灾害多起,连南至连山公路中断4天,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死亡11人,其中有为保护上学的学生和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牺牲的连山太保镇旺洞村村民黄昌岳。
2004年10月12日 省农业厅派出工作组到清远市了解旱情并指导抗旱救灾工作。通过调查了解和分析,省农业厅的专家认为清远市这次受灾的原因主要是干旱和寒露风影响,群众认为是种子的原因造成失收是没有根据的。
2005年06月20日 凌晨4时30分左右,佛冈县迳头镇龙岗村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并引发山体滑坡,造成一家农户2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医院不治身亡,2人受轻伤。市领导陈用志、陈家记要求当地政府认真组织好救灾和善后工作。
2006年07月14日 由于受第四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及低压槽天气影响,全市各地连降暴雨或大暴雨,造成全市5个县46个镇不同程度受灾。初步统计,全市36.15万人受灾,受淹城镇2个,倒塌房屋559间,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
据悉,7月15日至21日清远洪水期间,清远海事局共救助船舶9艘,救助人员27人,救助成功率达到100%。
2006年07月29日 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在察看清远部分地区灾情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长陈家记,省救灾复产工作组成员冯寿宗等人对清远自“7.15”洪涝灾害以来救灾复产工作情况汇报和下一阶段工作的意见。
2006年08月05日 《清远日报》报道:受“派比安”影响,清远南部地区普降大雨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致使清新、阳山、清城不同程度受灾,4日22时20分,清新三坑镇威井堤发生决口5米重大险情,经过半个小时抢险,决口堵住,险情得到控制。省长黄华华批示:千方百计抢险,保住堤围,同时做好疏散转移群众的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市领导陈家记等现场指挥抗洪抢险。
2007年06月07日 连日来全市各地普降中雨、局部暴雨到大暴雨,致使连州市和阳山县出现局部洪涝灾害,市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市长曾贤林和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长李雨松召开三防、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组成的紧急会议部署防汛工作。发出今年第一号洪水调度令,要求各地做好防御暴雨洪水灾害工作。
2008年6月13日,阳山县由于连日来普降暴雨,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4日凌晨,阳山县城最高水位达63.66米,超过警戒线达1.66米,全县灾情不断增大,境内S260线、X830线、S347线多处水浸路面不能通车,G323线秤架山坡段、S260线杨梅段、X830线大崀路段出现小型塌方,秤架炉田公路约14米水泥路面被洪水冲毁,南下客运班车全部停开。洪水给阳山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计,全县1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村委会79个,受灾6268户,受灾人口42339人,组织安全转移1929户、6227人,受浸户1869户,受浸房屋4598间,倒塌房屋116间,水利设施损坏57宗,道路损坏38.81公里,水电站损坏10座,农作物受灾面积37418亩, 水果受灾面积656亩,直接经济损失2015.4万元,全县经济遭受重创。
阳山县由于受连日普降暴雨的影响,于6月13日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4日凌晨,县城最高水位达63.66米,超过警戒线达1.66米,全县灾情不断增大,境内S260线、X830线、S347线多处水浸路面不能通车,G323线秤架山坡段、S260线杨梅段、X830线大崀路段出现小型塌方,秤架炉田公路约14米水泥路面被洪水冲毁,南下客运班车全部停开。洪水给阳山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初步估计,全县1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村委会79个,受灾6268户,受灾人口42339人,组织安全转移1929户、6227人,受浸户1869户,受浸房屋4598间,倒塌房屋116间,水利设施损坏57宗,道路损坏38.81公里,水电站损坏10座,农作物受灾面积37418亩,水果受灾面积656亩,直接经济损失2015.4万元,全县经济遭受重创。
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李玉楷、县长温湛滨立即部署全县抗洪救灾工作,县长温湛滨还深入重灾区岭背镇一线指挥抢险救人,其它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也分别深入各自挂扶驻点乡镇组织指挥抗洪抢险工作,各乡镇防汛行政首长和技术责任人分别带领有关人员对重要江河两岸防洪工程、山塘、水库及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开展认真细致的巡查。由于全县上下密切配合、共同奋战,使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为夺回洪灾造成的损失,确保完成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在“6.13”洪水刚刚退去后,于14日就及时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救灾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机关单位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灾后复产上来,采取得力措施,全面组织开展灾后复产工作:一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核实灾情,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二是各受灾乡镇和教育部门在洪水退后要检查受浸房屋、校舍和地质灾害险情,确保校舍和群众居住安全;同时,要切实加强对群众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克服麻痹大意思想,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各受灾乡镇要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涉农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加强技术指导,对受浸农作物进行清洗保苗和防病治病;对绝收农作物,要及时组织种苗,动员群众改种;对受损的水利设施、乡村道路,要及早组织维修;交通公路部门对受损道路,要尽快抢修,确保交通畅通。有关部门要深入受灾企业,指导和帮助企业尽早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四是各受灾乡镇和卫生防疫部门要迅速组织医疗、防疫医技人员对受浸的饮用水源、水井、居住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和防止灾后疫情发生;五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这次抗洪抢险的情况对原有防汛应急预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并报县政府办应急办。目前,阳山县各地的抗灾复产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2008年06月25日 是日半夜,受第六号台风“风神”影响,佛冈县遭受大暴雨至特大暴雨袭击,出现严重的险情和灾情,省长黄华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清远市、佛冈县继续组织力量,做好抗洪抢险、群众转移等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
0 赞 · 4 评论 @以斯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