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峡山归猿洞

由野云撰写的三次探索归猿洞的文章今天在《清远日报》B2《凤鸣》版发表了,期望此文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对清远本地的文化古迹、文化现象多加留意和思考,积极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

寻找峡山归猿洞
              --------曾梦野

清远日报新闻 时间: 2009年07月14日 来源: 清远日报
神秘的归猿洞。清初《禺峡山志》记载:“归猿洞,古寺后,仙猿峰之陡绝处,中隔悬崖、通以梁,游者多惊怪,不敢渡。过此则洞壑幽深,树木岑郁,真仙境也。”这里所谓古寺,即为飞来古寺。
  为什么叫归猿洞?这得从一个凄恻的传奇故事讲起:话说唐朝开元年间,峡山寺惠幽和尚饲养的一只聪明可爱的白猿被人送到长安,献给唐明皇。“安史之乱”时,白猿逃到宫外,化作一袁氏女子,与书生孙恪结为夫妇,诞下二子,度过了一段恩爱情深的日子。后来,孙恪携家南下做官,途经清远峡山飞来寺时,袁氏触景生情,退环题诗,复变猿形,逐伴归山,扪萝而去。
  据说归猿洞就是袁氏女子复变猿形后的栖居洞(。虽然古代峡山确实有猿猴出没,况且从明清时起就有关于“归猿洞”的诗歌、游记等记载,然而,归猿洞的存在与否一直倍受争议。峡山脚下的白庙村,民间也流传归猿洞口有副石对联:“云近山头雨露迷,世间哪有荡来妻,母带玉环归古洞,儿携金锁跳潭溪”。但村里没有人真正到过归猿洞,因此无从考证真伪。
  神秘的归猿洞究竟在哪里?我们借助本地网站发起了一个寻找峡山归猿洞的活动,得到东方、布衣、夏至和大雄等网友的积极响应。清远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组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行人踏上了三次寻找归猿洞的行程。
  狐疑的一探。2008年11月8日,我们拉开了寻找峡山归猿洞的序幕———探寻“灵猿神洞”。在飞霞景区管理处的康主任带领下,沿十九福地牌坊后一条通往后山的小径,经飞来寺古寺原址(俗称大殿)、狮子石等景观一路上行至半山,然后向西横行穿越约四十分钟,就到了“灵猿神洞”。
  洞在半山西北的一个悬崖上,洞口朝向西南,下方是仅2米宽的狭窄深渊,深不见底。洞侧山崖上有“灵猿神洞”大字,其中“猿”字与其他三个字的笔锋和神韵大相径庭,仿佛出自不同手迹,让人满腹狐疑。左侧的落款已爬满青苔,有点模糊,仔细辨认了很久,仿佛有“罗×”字样,奇怪的是没有落款年份。攀住洞口两棵斜生的树干,腾空跨进洞内。只见整个洞呈口宽内窄,洞口边沿很不规则,高约2米,宽约1.5米,洞深2至3米,洞底高和宽只有1米左右。蹲在洞口,仿佛蹲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洞外阳光灿烂,秋风里树叶飒飒作响,洞内幽黑一片,潮湿如春天的夜晚。
  回来后走访白庙村民,奇怪的是好几个宣称七、八十年代到过此洞的村民都反映此洞口没有题刻。如果他们指的洞就是这个“灵猿神洞”,那么,这个“灵猿神洞”的题刻时间应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这样看来,这个洞极有可能是为安抚慕名而来的游客而开发的一个伪洞。当然,证明此洞为真,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着实有困难。而要证明此洞为伪,同样也缺乏充足的证据。
  苦绝的二探。2008年11月16日,在自称曾到过真正归猿洞的白庙村民梁叔的带领下,一行人踏上了二探归猿洞的苦绝旅程———从菜园坑口向北穿越。在菜园坑嘴,我们发现了一座塔状建筑,上书“普同塔”,据查资料,普同塔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告别普同塔,沿着山间清晰的小径往北穿越。
  一路上,古木参天,耳际弥漫着山涧空旷的轰鸣,叩入心田,非常亲切,仿佛与资料记载的环境很入扣。渐渐地,路没有了,只能溯溪而上。
  至半山腰,只见一处落差较大的瀑布。梁叔称这里曾有一座桥,西边的山壁上原来有崖刻,东侧则有一个很大的岩洞,不过现在只剩下1米高、2米宽的浅浅岩缝。洞前有半圆形台状遗址,直径约4米左右,可见到明显的灰沙痕迹。很显然,这里极有可能存在过一处景观,人们就坐在台边观瀑。东方在GPS图上将这里标示为“基台”。梁叔称前面就是“秦人避难处”。他第一次来时曾见过这几个刻字,后来就只剩下红笔写的字了。闻之大家顿时雀跃欢欣、疲态顿失,以为归猿洞唾手可得了。因为按资料指引,归猿洞附近有“秦时五百人避难于此”的壁刻。
  继续溯溪而上,至一悬崖瀑布前,梁叔略一沉吟,就带领我们开始往西横着攀越。似是没找到预定的目标,梁叔让我们在原地等候,他自己则横着山腰去找找看。这一去就是一个多小时。眼看下午4时了,我们决定放弃继续寻找,往山顶上攻至峡山防火带。这是一段多么苦绝的旅程呀!一路全是陡峭的悬崖,必须手足并用地攀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下深渊,有时只能靠绳子捆住身子由上面的人拉上去。山顶就在前面,但隔着没完没了的悬崖。
  我们借助绳子攀上一块不到五平方米的白色巨石上,这才发现前后左右都是悬崖峭壁,我们被大山孤立了!此时,太阳还在山尖,一抹金辉罩在山上,南禺山在烟黛中静默着,北江水有如一块碧毡,隐隐看得到西南方的飞来寺顶。稍事休息后,我们继续往西北横穿山脉,意外地发现几丛传说中的阮俞竹。据资料记载,阮俞竹,“每节九寸,圆径三分”。清朝屈大钧《二禺》篇中写道:“沿涧西行,竹林中有阮俞径。”屈大钧所记的阮俞径附近有和光洞,和光洞“折而西,为归猿洞”。由于天色已晚,危险渐渐逼近,脚步没敢停留,只是匆匆地拍下两张照片。
  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在黄昏时钻出了丛林,到达了峡山最高峰下的防火带上。然后摸着黑,跌跌撞撞地在凹凸不平的盘山路上艰难下山。往左看,市区辉煌的街灯仿佛那么近、那么暖,却远得让我们绝望。晚上九点,我们终于摸到山下路口,被北江论坛的网友热带雨林和沧海兄弟接回了温暖的市区。
  按梁叔的说法,我们溯溪时走过头了,应该在东方所标示的“基台”附近就要折向西寻找。
  绝望的三探。2008年12月20日,距二探归猿洞一个多月后,我们又踏上了三探归猿洞的绝望旅程。我们计划从菜园坑口沿溪北上至半山基台附近往左搜索,也就是在飞来寺东面山腰、发现阮俞竹的山谷附近。然而,一入山我们就迷了路,东方的GPS也离奇地错乱了,我们的脚步离计划越来越远。当连自己站在哪里都无法确认的时候,那种面对大自然的渺小无助,感受特别强烈。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与大自然共舞的梦想,唯有寄托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
  沉重的思考。反思我们几次寻找归猿洞,大家发现,峡山的地理结构应该不具备形成大型洞(的条件。三次探洞,从涧上横七竖八的山石可见,北峡山的岩质疏松,风化严重,在飞来寺附近山上,我们几乎未发现真正的洞(。看来,归猿洞是否真的“洞壑幽深”很值得商榷。东方认为,峡山所谓之“洞”,估计大都只是巨大岩块之间的“岩隙”,比如我们一探时看到的“灵猿神洞”就是。由于缺乏一些石刻、碑石、明显地形、特有标志物等令人共同认可和信服的标准来确定,归猿洞的传说便终究是传说了。
  三次探洞,从终极意义上说,我们一无所获,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希望中的归猿洞。然而,我们寻找的意义不在于找没找到真正的归猿洞,而在于我们在寻找过程中引发的思考。为什么要寻找?就因为我们想要亲自证实归猿洞的真伪有无,渴望通过这个行动来传承曾经有过的文化现象。事实上,今天才开始寻找归猿洞已经相当晚了,因为1997年的山洪暴发将很多文物一扫无遗,而知情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去继承接力,也许,这个文化现象不久就会湮灭了。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和发展,陪伴历史走向永恒的只有文化和思想!所以,我们只有扎根历史文化,不断挖掘和创造,我们的文化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源、无根之木,才会叶茂枝繁!
写下你的评论...
10
913zgc 2009-07-14 11:03   #2楼
关注:handshake
心灵柔柔 2009-07-14 11:58   #3楼
关注中dd66001
holly 2009-07-14 12:32   #4楼
关注中,请东方尽快将电子版发上来!:handshake
河马 2009-07-14 17:00   #5楼
期待中!:handshake
楠楠 2009-07-14 20:56   #6楼
关注dd57001
硕鼠 2009-07-14 21:12   #7楼
没有订清远报,期待电子版联接``:handshake
布衣 2009-07-16 13:36   #8楼
7月14日晚,在野云随风的邀约下,野云 夏至 热带雨林 东方 布衣 九尾狐 墨脱以及清远文史界的李敦平老师 何必老师共聚蕙心阁 --- "擂茶话清远".对清远历史文化的共同爱好使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雷霸天 2009-07-16 14:25   #9楼
原帖由 布衣 于 2009-7-16 13:36 发表
7月14日晚,在野云随风的邀约下,野云 夏至 热带雨林 东方 布衣 九尾狐 墨脱以及清远文史界的李敦平老师 何必老师共聚蕙心阁 --- "擂茶话清远".对清远历史文化的共同爱好使大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你们手中那条应该是鸭脚木吧?不知是否猜对?:handshake
肉夹馍 2009-07-16 15:50   #10楼
难道还要继续?
去的话吱个声
周晶晶 2009-07-16 16:32   #11楼
关注中~~dd66001 dd66001
关于作者-
日出东方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注册用户改名及改密码专用贴 经咨询系统管理员,已开通会员注册ID改名功能,现特出此贴方便广大注册用户: 改名须知: 1、在改名前,最好搜索一下你要改的名字是否已经有人注册。 2、跟贴说明需要更改的名字,如张三 改名 李四。 3、为防止经常改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每次改名将扣除论坛积分20分,请慎重考虑之后再跟贴。 4、管理员不一定经常在线,请给予一定的耐心等候。 5、跟贴请勿灌水。 改密码须知: 1、忘记密码无法登录者,可通过他人代申请、Q群联系、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管理员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资料(如注册时填写的内容、大致申请时间、最后一次登录大致时间等)以便核对。 2、修改密码需要时间核实,请耐心等待。 3、可向论坛其中一位管理员申请。日出东方手机:13926688782
    0 赞 · 219 评论 @日出东方
  • 1212-八片山自行车爬坡赛工作人员招募及赞助奖品征集贴 为配合搞好清远八片山第二届自行车爬坡赛,现特开一贴征集赞助奖品以及招募工作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赞助奖品规则: 1、不论大小、厚薄、贵重与否,只要肯拿出来奖励给选手,就无任欢迎; 2、请跟贴说明赞助的种类、数额以及奖给哪一位选手; 3、奖品发放:比赛当天由赞助者本人发给获奖选手。如赞助者本人无法到达现场,可委托他人代发。 跟贴范例: XXX,赞助现金200元,给各组第一名选手。联系电话XXXXXXXXXXX。 XXX,赞助运动水壶一个,给男子青年组第XX名选手。联系电话:XXXXXXXXXXX 工作人员招募: 活动组委会:东方,赖伯,格格 技术组:1-2人,负责在比赛前检查车辆是否安全及是否符合参赛要求,在比赛过程中有需要时对比赛车进行维修。要求:掌握较全面的自行车维修保养技术,携带必要的维修工具。 裁判组:5-7人。负责出发点发指令、记录出发时间、沿线设点保护和监督、终点记时(2人)等。要求:有体育比赛裁判经验者优先。 通讯组:3-5。负责整个活动通讯联络。要求: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会员并拥有无线通讯设备者优先。 医疗组:1-3人。负责整个活动期间的医疗救助。要求:现职临床医生1人,护士2人。 后勤组:5-7人。负责沿途摄影、鼓劲、在补水点提供矿泉水、协助运动员贵重物品代管等工作。 跟贴范例: XXX,报名工作人员,愿加入后勤组。联系电话XXXXXXXXXXX。 ---------------------- 工作人员名单及编号见:1212——八片山自行车爬坡赛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购买保险专贴 ------
    0 赞 · 82 评论 @日出东方
  • 清远地区户外资源汇总 本贴把清远地区相关户外资源进行汇总,以作资料备用。 要完成此计划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论坛各位朋友的大力帮助。请大家积极建议、纠正错误、共同探讨、推荐适合户外运动的资源。 一、总目录 第一章:山峰篇 第二章:徒步穿越篇 第三章:骑行篇 第四章:漂流篇 第五章:洞穴篇 第六章:攀岩篇 第七章:古村落、遗迹篇 第八章:后记与补遗 二、几点说明 1、本汇总贴仅为目录贴,只列出相关资源贴子的网络链接,具体的贴子将陆续发表在本版块中,完成一个更新一个。 2、所有资源均源于网络及驴友实践。所述内容尽量说明出处,部分本地驴友的经验总结将在获得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转载。如有被转载者认为不妥,请跟贴提出意见。 3、本贴所说资源,指适合户外活动进行的登山、徒步、骑行、探洞、漂流等线路、景点。所说清远地区指清远市行政区域并包括部分与周边县市相邻的界山界河等。 4、本贴所链接的户外资源均开放提供给有需要的朋友选用,引用本站原创贴子者请说明来源。 5、鉴于大自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所有资源均只反映当时、当地的部分实况,以及驴友个人意见,有可能缺漏甚至错误。贴子内容仅仅作为活动参考,发贴者及汇总者都不对因使用该资源而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6、本贴及相关贴子均会随时更新、修改。 三、主要参考资料来源: 1、广东省地图册 2、磨房论坛 3、绿野论坛 4、丛林穿行者网站 5、山友网站 6、中国户外资料网 7、深圳5183论坛 8、水石连州论坛 9、清远(广东)人与自然登山协会 10、本论坛 11、其他网站
    0 赞 · 30 评论 @日出东方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