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年私人总结四年生活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句话形容我的大学生活最适合不过了。读书时不能很好地整理所发生,所经历,所认识的种种,现在不在学校了,这些的种种又像闪烁璀璨的星星,在黑暗前行的道路上,给着你若干的启示。与指引。
现大体将给我启示的种种整理 分列如下,与大家分享:
一  社会现象。
     轰烈的08年。09年。地震。杨佳。俯卧撑。幼女案。躲猫猫。刘晓原律师。三鹿。石首事件。绿坝。7,15事件。。中国上荒诞的事情都一瞬间发生了。在中国这个号称“崛起的大国”里,在大部分媒体的报道中,现象都很和谐,社会很安定。人民很幸福。衷心感谢党,感谢组织。
      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尤其感谢艾未未以及他的团队所做的一切。让像我这种的祖国的花朵,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明白身处的社会现状,在貌似光明的处境里,学会“公民”的所包含的责任,意义,与担当。
      在社会这一堂真实的课堂里,在CCTV这多么和谐的社会中,在极其不和谐的艾未未以及他的团队以及刘晓原这一类律师身上,我看到并且铭记着虽然老土,或者有点造作,但是却很真诚,并且已经被大部分人漠视与遗忘的下列的词:公民。人权。公正。公开。正义。真相。热血。慈悲。宽广的爱。他们所做的,在我看来,与《勇敢的心》最后播放的男主角被进行残忍的行刑之时仍从心里发出响彻云霄的呐喊一样可贵,高尚,纯洁:Freedom,freedom,freedom......
二  哲学。
     中国的哲学不叫哲学。称作“德行”。中国德行的大典范者不叫哲学家,而叫做圣人。他们教导人如何自处,与人相处,与社会相处。有句话形容中国德行是很适当的:教导人处于澄明的状态。只是德行也分了不少的家。有的德行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有的德行是“不为三斗米折腰”;有的德行是“宁天下人负我勿我负天下人”。。。如此说来“处于澄明的状态”也只是相对个人,相对做出选择的人而言的。这些话可以这样理解,就跟李敖对他女儿为民众争取一些小小的权利这事情的善意提醒一样:“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要明白你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并不是反对你这样做,我是要你知道,你这样做是有代价的,你要自己担当它们。”
      这段时间在看的有钱穆的《中国通俗思想讲话》。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迟些日子再吃透了些继续跟大家分享。
      而陈丹青的《退步集》与《退步集后续》算是中国当下社会最真实的社会德行了。谢谢这些所有褒的或贬的或中性的德行,让我这样的死读书青年在没有踏入社会与刚踏入社会之时,早早地开了另一只眼睛,可以开始试着在这斑斓多姿,万恶重生,捉不透摸不着的社会与世界表象的迷雾里,缓慢却是认真地辨认着这世界本来真实的面目。以及我自己本来真实的面目。
三  电影。
     大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做着跟画画有关的事情。四分之一的时间在玩和恋爱。剩下四分之一的时间,就是在看电影了。次的电影自然没有诉说的必要。好的电影却是像夜晚黑夜之中闪烁的航海灯,虽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它们毫不夸张地可以说是生命之光了。
     先说一部爱与情欲的电影。发生在越南的《晚娘》。这里面所讲述的爱与情欲的故事,居然能拍摄得像罗丹速写中卡米尔的身体一般高贵,庄严,肃穆,热烈却又平和。
    《时时刻刻》用的是文学中倒叙的方式,说的是作家伍尔夫与她小说故事的电影。三个女人故事的穿插,看不见的互相纠缠,互相影响。电影或是生活的最后,无论死亡或是继续存在,都无一例外,得到理解,得到宽恕,他人的宽恕和自己的宽恕。诚如饰演伍尔夫的演员在电影中所说的那句台词:摒弃生活,你是得不到救赎的。我足足看了三次才明白里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可以说是我自认为明白了。
     一部整个影片都是用了蒙太奇方式的影片,名字我给忘记了。(我是在网吧上的论坛,自己的电脑在广州不方便随身携带。)影片一开头讲述的是一位悲痛的母亲哀悼着她连续死在腹中的第三个胎儿。接下来,很幸运地,第四个胎儿最终平安落地,慢慢成长。在这成长的过程中,这个幸运出生的男主角遭遇离奇事,过程不多说,你们自己去看。嘿嘿!整个影片看到最后,让人震撼。却又,还没有想到适合的词。去看看吧!
      金基德《坏小子》里面逼良为娼的计谋与暴力场面并不如日常生活里的猥亵与不堪入目。并不是说视觉上,而是在心理上,在它们身上发生的一切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先是憎恨这发生的一切,然后转变,慢慢容忍,甚而开始喜欢这个故事。这种方式的爱,这么强烈与真实的爱,或者会狠狠冲击着那些世俗人的心。
     接下来是日本一部很古老的电影。1983年拍摄的改编于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影片甚至播放到途中还会发生那么一小段字幕与场景与配音吻合不上的电影。讲述的是日本一个很贫穷的小山庄令人触目惊心的生存和对待死亡的超然或畏惧的事。对我来说是一部很有境界的电影。只不过电影稍长,大概有两个多小时,需要耐心。
     《索玛亚一百二十天》。这所谓的禁片。别人评价是恶心荒诞。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样的电影,撇开电影里的视觉不说,我们能不能这样想:正是因为存在着荒诞的世界,允许存在这样的电影也不足为奇了。
      《黑暗中的舞者》。是比约克担任的主角。看的时候只敢自己一个人看。边看边偷偷地哭。
      《钢琴别恋》。有关钢琴的电影有好些部。《海上钢琴师》,《钢琴家》。我最钟情的是《钢琴别恋》。看的过程与《坏小子》类似,先是严重鄙视,最后是深深的祝福。
       《教室别恋》。一个小男孩与一个女人的故事。小男孩青春期身体欲望的萌发,与他的教室,一个成年女人走在了一起。后来成长过程中遭遇很多事,最后成熟,终抽身而去的成长故事。
        还有很多好的故事。同性恋电影,女权主义的凯瑟琳,关于美术和音乐的电影。纪录片,还有一些电视电影频道播放的小电影,亦拍得很美。(有机会继续分享:))由于着电影拍摄的各种特别的方式与需要,我们在这些浓缩了的社会里,看到着这些真实的人们,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不安,悸动,苦痛,甚至是死亡,最后都由于各种的方式重归于内心如此极大的平静。不知道亲爱的你们,感受到了吗?一句话总结电影部分:如果生命只是一连串的苦难与悲痛,为何我们对它还如此依依不舍?
四 文学。
      之所以谈到现在还撇开我的专业视觉艺术不谈,要把文学这个副业排在专业之前,其实也是满心欢喜的。
      三毛是随身携带的书。她文字的信手拈来与她自身的修养都旗鼓相当,她的经历也是奇妙的旅程。
      至今仍爱不释手的是杜拉斯的《情人》。法国新小说一派的,由法国午夜出版社出版,因着陈侗的关系,读了一些有关午夜出版社与之出版物的事,也是爱不释手的。看了《情人》后,杜拉斯别的小说我都认为没有阅读的需要了。最好的已经在此。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在我经历与感受中,除了非要学习作者的场景过度,言语的运用,想要了解他书中描写的一些景致之外,这本书对我而言没有阅读的必要。这本书不是用来阅读的。你只要把书往某个安静的地方一放,不需翻阅,书中的那种景致里的那种熟悉感,便自会幻化成一缕缕缓缓飘荡的烟云,像点燃的檀香,源源不断地萦绕。你会发现这种熟悉感,在你特有的生命中,由于着你个人的境遇与感受而无处不在,并且时刻相伴。
       鲁迅的《朝花夕拾》。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是什么呢?不是教条,不是模范,而是真正的鲁迅。真正的鲁迅,现在谁又能了解?或者单单就鲁迅的文字,最能了解他的真性情。但是文字也是可以骗人的。:)
       陈丹青《纽约琐记》以及他所有的书都值得一读。尤其是他写的“大先生”——鲁迅的文章。很有道行的对文字的把握,谈论到的于社会于文字的事,都算上是一个老江湖了。
       傅雷,钱穆,桑塔格,罗兰巴特,卡夫卡,李叔同。。。值得好好用心看的书与人实在是很多。改用三毛评价她与大胡子婚姻的那句话总结文学部分:各人的生活或者阅读都自有一湖幽荡的碧波,我在这碧波里感受到的如此的,你们感受到的那些的,都还是各自担待着吧!
五 视觉艺术。
     写的有些长了。有点累。估计看的人也挺累的吧:)这部分不多说了,迟些日子专门写一篇关于视觉艺术的帖子再发上来。以供交流。
     纵观上述所说,我得出关于生活的一个让自己,至少是让我能开心,坦荡,真诚活着的真理:
     承认你自己。表达你自己。真实地活着。做事。穿衣。吃饭。交友。助人。阅读。独处。反思。即使是喝酒,吸烟,亦希望能尽情。真实。对你。对我。
写下你的评论...
18
布衣 2009-11-08 11:07   #3楼
艾青的后人艾未未,挺有个性的一个人!:lol
肉夹馍 2009-11-08 13:54   #4楼

这年头
圣人都看不懂社会现象的
哲学
在这年头更像是噱头
.......
布衣 2009-11-08 17:35   #5楼
该帖有精华的倾向!:victory:
第二个思思 2009-11-08 17:52   #6楼

过奖过奖   嘿嘿嘿··
日出东方 2009-11-08 19:43   #7楼
不错不错,喜欢这种述说自己的经历的文字。
凤凰涅槃 2009-11-09 15:23   #8楼

上来顶顶!
鲁粤 2009-11-09 15:43   #10楼

有些思想有些深度。文中所说的电影基本上都算小众电影,艺术院系喜欢看吧。
hpy460 2009-11-09 15:50   #11楼
有品位的人
布衣 2009-11-11 09:15   #12楼
期待视觉艺术的帖子见光。
第二个思思 2009-11-11 17:42   #13楼
还有音乐,忘写了。
无聊人 2009-11-12 14:01   #14楼
希望很快见到楼主的视觉艺术的帖子:handshake
第二个思思 2009-11-13 09:38   #15楼
这几天比较忙,过三四天估计就能见光了:)今天特意上来告知一声。
逸清寒 2009-11-13 10:32   #16楼
可能这就是青春的写意
哲学、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
折射着青春的思考与守望,行走与理想
:handshake 很怀念,其中那些熟悉的名字……
温暖 2009-11-13 14:17   #17楼
期待中。。。。。:handshake
第二个思思 2009-11-14 17:50   #18楼
原帖由 鲁粤 于 2009-11-9 15:43 发表
有些思想有些深度。文中所说的电影基本上都算小众电影,艺术院系喜欢看吧。

个人爱好而已。也不见得只有艺术院校的人才喜欢看:)
第二个思思 2009-11-17 10:59   #19楼
写出这些东西个人自认惭愧。若非一写能解消愁,使心安,断然不会在论坛上冒充有才之人说出此等胡话。
第二个思思 2009-12-04 10:45   #20楼
其实也有很多拍摄角度很小 但是也拍得很好的 很温馨感人很真诚真实的电影。过一个星期 我发上来让大家好好欣赏欣赏:)
格格 2010-09-08 12:23   #21楼
{:cat51:}思思,你只家伙终于回归了...
关于作者-
第二个思思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北江缺乏的文化 北江有酒吧。有KTV。有山坡。有沦洲。有连江路。还有什么? 在你们眼中,北江有着让你们感觉舒适的一切。 但是,北江没有一座像样的美术馆。歌剧院。博物馆。画廊。 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甚至是书店。 北江啊北江。 你舒适。你宜居。 但是你没有活力。 没有生气。 没有梦想。
    0 赞 · 53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女人二十三岁 八五年的时候,这个女人二十三岁。用她自己的话讲,她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养活自己并且即将开始要养活一个家了。八五年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成婚。她后来对我像朋友一样说起为什么要嫁给那个男人的时候,她哈哈大笑,笑声是一种得意,笑出一种在时光中验证出的正确性,一种自豪。然后她狡猾地说,她也没怎么多想,她就想找一个家里离学校比较近的地方,好方便以后孩子们上学。哈哈哈哈哈··· 她是二十三岁结的婚。她跟我讲起她的事的时候,甚至她在任何时候也总是把我当做小孩子,她却是觉得自己老了,自己就该那样老的。她说,结婚的那天她要嫁的那个男人,因长期的家贫,男人结婚的时候穿的也是满是补丁的衣服。起初女人在结婚当天是不愿意嫁他的。不是这个女人嫌弃男人贫穷,女人从小家境就好。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周围的小朋友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这个女人就穿着她爸给她买的“的确良”做的衬衣招摇过市了。这个女人的气质在她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 结婚当天这个女人就在自己家里等着要来接她回新家的男人。左等右等,等了又等,一等再等,已经日上竿头了,还没有把男人给等来。这个女人倒是不急,急的是她的家人。她喊上一个自家的兄弟,她的大弟弟,又或者是另外一个别的什么人,撂下一句狠话:你让他来接我。要不然我就不嫁了。 男人家一听,懵了。从来他们村便没有这样的风俗。村上哪个男人结婚不是女人自己过去男人家的吗?反了反了。现在这个女人胆大包天,居然要男人亲自去接,结婚就这么嚣张了,以后这男人还治得了这女人吗?不去,绝对不能去。从来便没有这样的先例嘛!男人家的人议论纷纷。然而男人家始终是个敦厚,老实巴交过日子的家庭。这个男人听着周围的话,心一横,蹦出了一句:好。我去接她。按照我的理解,这个男人从此便都在女人的掌握之中了。 这个男人便骑了一辆借来的“大东风”自行车往女人家去。“大东风”并不是车牌,只是一个形容词。只因为在我小时看来,自行车庞大无比,把手与坐垫还连着一条横梁,我们小孩子要骑车就得把腿扭曲,把右脚从横梁下的空间里伸过去才能让脚接触到脚踏。由此得名。 男人女人的家相隔不远。男人所在的村子叫“西联”。男人从家出来,穿过一片森林,上公路,大概四五公里经过一条大桥便到了镇上——西牛。沿着西牛唯一的长街前进,再过四五公里又一座小桥,便到那女人家了。女人的家叫得很有意思——楼下。 男人到女人家了。男人老实,拘谨,紧张,不会说话。要不是女人家的一番哄一番劝,谁也不知道女人最后是否跟上了男人的车,跟男人回家。 女人终于上了男人的车。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面,整个过程由始到终女人的手从来没有碰着男人的腰,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我从这里,这个女人身上看出了自己倔强的影子。女人就这样跟着男人回家了。拜堂。敬酒。醉酒。哄闹。入夜。归于沉静。 女人第二年便怀了我。用她的话说就是第二年开始就一年一个,生了三年,也就是生了我三姐弟。这个女人后来告诉我,她快要生我的时候还在土地里干农活,突然肚子就痛了。她踉踉跄跄忍着疼痛喊人,被人送回了家。可能是第一胎,没什么经验,闹到大半夜了,我还躲在她肚子里不愿出来。后来可能我呆肚子里也累了,饿了,总算出来了。以后我就常想,是不是因为当初我妈生我的时候这么疼痛这么缓慢,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就感应到这种特质并且学习到了,所以才成为今天这样能够感受疼痛与慢吞吞的我吗? 等我最小的弟弟也出世了,有一天女人就对男人说,我们不能再呆在这个地方了。不能再靠做农活赚钱。我要去学一门手艺。于是女人就把我三姐弟放在我爷爷奶奶家,男人便陪着她去英德我姑婆家。女人住了下来,问姑婆借了些钱,找了一家工厂,学起裁缝来。男人安顿好女人后,就回家去了。 后来女人也说起她学裁缝的时候很努力,很艰难。有一次寒冬弟弟半夜发高烧了,急坏了男人。男人半夜抱起弟弟去大队里敲卫生站的门,咚咚地响。这是男人在弟弟病好了之后才告诉女人的。也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女人愈加相信自己当初的判断,并且在后来一连串的事故中愈加证实了男人这一可靠的品质。 女人学成归来。要在村子里开个自家的裁缝店。专给人定制衣服。可是连入货买布料的钱都没有,怎么办呢?借。有一个男人的兄弟很看得起男人和女人,借给了他们一千块。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 先是第一年。还清了男人兄弟的帐,还积累了一些买布料的资金。有了一千多的存款。第二年,弟弟大病了一场,村里的卫生站医治不了,英德的医院医治不了,便被带到了韶关,天天打点滴,天天吃药。用了一千多块钱,存款全都用光了。第三年再存。第四年便把店铺从村子里搬了地方。生意又好了许多。第五年第六年存了一万多钱,买了一块地皮,钱又没了。第七年第八年,在地皮上面把房子建起来了。但是却没钱装修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五年十年,直至今日,女人已经做裁缝做了二十年了。她现在还在经营着她的铺子。只是她开始老了。开始偶尔对我说要我帮她染发了。又开始对我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你们三姐弟也快读完书了,我和你爸可以轻松一些了。又说最近总去喝别人家的喜酒,看到比你小的人都结婚了有小孩了,心里就想什么时候也让别人来喝我们家的喜酒?又说我二十三岁就结婚了,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遇到适合的就谈谈吧,带回给家里看看,也可以先考虑结婚的事了。又说··· 是啊!又一个女人二十三岁了。这个女人二十三岁了。二十三岁。这个女人怎样了?
    0 赞 · 29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致HUA同学 阔别N久不上论坛,再上,见HUA同学勤奋,于文化版中发数帖,在此先谢过HUA同学支持之举措。同时亦察觉HUA同学言辞激动,观点强烈,已有掀起对“美术”一番热议之意之潮。也要先谢HUA同学以及参与讨论同学的此等热心。HUA同学亦于明言暗语之中,似乎要跟鄙人切磋切磋(老兄说得这样有品味[size=10.5pt],那拿些你的作品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学习吓吧[size=10.5pt],有交流才会有促进的——[size=10.5pt]HUA同学言论),决出一高下来。鄙人虽不才,但不应[size=10.5pt]HUA同学之邀请与之交流几句,恐怕就要遭人笑柄了吧!?特于此请[size=10.5pt]HUA同学耐心,让鄙人慢慢告知心中所想。[size=10.5pt] 遂将[size=10.5pt]HUA同学帖子中鄙人不赞同之言论摘抄如下,好一一辩驳,提出反对的意见。[size=10.5pt] [size=10.5pt] 鄙人浅薄的反对意见:[size=10.5pt]HUA同学在帖子“看看当今中国画坛什么是顶尖级高手,你就不会再说外国月亮总是最圆”中放上了她认为是代表中国绘画最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很可惜,鄙人学识浅薄,只于此中认出冷军和陈丹青的绘画。剩余的认为并不能首先把我打动,即使是罗中立的《父亲》也如此。暂不管那些约定成俗的评论,有一句话说“批评在有批评能力的人笔下才成批评。”窃以为评论也同样的道理吧? 在这也想问HUA同学,评论某人某人是高手与否,如果有标准,那你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你的标准自是由你来定的,但如果放眼开一些,面对市面上的种种绘画现象,流派,是高手与否又是由谁人定夺,谁人下定论呢? “放在任何一间世界级博物馆也毫不逊色”,敢问HUA同学去过多少家“世界级博物馆”,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顶级艺术品,还请指教。 为什么中国的画卖不起高价?这个单凭“中国还算是穷国”只怕也有些片面。中国怎样被界定为“穷国”“富国”,判定的依据是什么呢?是那些自己也不富裕,但是心里上却满足又自豪地聊着国家又捐助了多少多少钱给经济危机的美国的老太太吗?是听着国家宣传喉舌的话语“中国又创造了多少多少GDP”,却不知道美国失业的人拿着政府的补贴金也能在中国过着休闲自在贵族一般的生活的那些中国人吗?这样说也是很不全面的。如果HUA同学或者对这一点也有兴趣的话我们当然也可以再单就这方面讨论一番。画能不能卖得高价那是要看谁的画,也看画这个主人有没有刚好有这样的气运。市场价格依鄙人浅见,以为价格大部分只能代表名气。价格,这些怪现象~潜规则,不止出现在绘画作品上,HUA同学见识比我多许多,对这方面的了解应该也比我多的吧? [size=10.5pt]HUA同学能解释一下“集各家之长”集的是哪具体几家哪具体之长吗?我自己的经验是当我在学习西方美术史的时候被告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如何如何,有什么“三杰”,随后只粗略介绍这“三杰”的作品,其余一律被忽略之时,并不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最粗知的认识。现在反省过来,这种粗线条的认知方式,没有感情,太过注重某几个人都不助于去了解整个时期的全貌,不助于去理清绘画的传承,延续。所以请[size=10.5pt]HUA同学具体解释一下?[size=10.5pt] “西画丰富真实性”说的又是什么呢?如果[size=10.5pt]HUA同学专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后来的写实绘画,那这句话当之无愧是成立的。但是西方艺术史就只有这两种绘画吗?听[size=10.5pt]HUA同学的意思像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中就只有“丰富真实性”存在。那文艺复兴后来的印象派呢?达达呢?冷热抽象呢?装置呢?观念呢?行为呢?要知道这些在作品呈现上可都不是“真实”的哦![size=10.5pt] “国画工笔严谨写意性”这同上也是一个模棱两可,甚至可以说是搞不清楚国画概念意思的词语。鄙人理解不了[size=10.5pt]HUA同学此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按照我理解的字面意思,是不是说国画同时能“严谨”也能“写意”?还望[size=10.5pt]HUA同学解释。[size=10.5pt] “获得中国美协的认可,本人认为这才是配称大师的基础”。此言差矣吧?真不好意思。[size=10.5pt]HUA同学视为信仰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恰恰是鄙人最不重视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也算是一种行政景观吧?它是“[size=10.5pt]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管”(网络百度介绍用语)的。以前的美协有一大群有学识有权的人担任评委,掌控局势。自是好。[size=10.5pt] [size=10.5pt]可是,[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不见体系之外的力量吗?当年被官方沙龙拒绝在外的印象派,如今不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而熠熠发光吗?当年反对印象派的官方沙龙展览上展出的作品,以及绘画的作者,不是早已经被历史的流沙洗涤近尽了吗?梵高,当时的社会,除了他弟弟,有谁在乎过他?席勒,他画裸体少女的时候还被人们告进法院,还被焚毁绘画作品呢?伦勃朗呢?晚年的时候不是生活所迫去给正一笔一画学着他绘画技巧的学生当模特吗?这些人不见得当时就被承认是大师了吧?不说这些远的,就说中国的美协。[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当下的美协谁人掌管我不清楚。所以没有说话权。但是近日听得一个朋友说起他老师的事。他说他老师用了几年时间去研究历届在美协中获得金奖的人的获奖作品。研究它们的色彩构成,画面构成,画面隐喻,绘画技法,然后自己按照总结出来的经验画了一张作品送去参展。毫不意外地也获得金奖。这个老师的姓名恕我不便相告。我倒是愿意这样去理解这个老师的作为:或者这作为倒可以称上是行为艺术。这个老师或者是在应证这样一个美协的模式,你了解它,吃透它,用它的规则去做便可被接纳,被金奖,被扬名。[size=10.5pt] [size=10.5pt]说实在话,美协是给年轻的人提供不少露脸和成名的机会。美协仍然是属于当下中国的主流艺术机构,它自己的主张,展览有主题,规规矩矩,正正经经,产业链也很庞大,养活了一大群的人和一大批刚出道没钱没权的艺术家。但是也很多野生的不入主流的艺术团体,它们同样生机勃勃,野火烧不尽。主流与非主流,是非功过,等着后人评论吧。[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比体能,比记忆能力,比跑步速度等等也是成立的。但是放在绘画方面,能比吗?能比的话比的是什么呢?是比谁画苹果画得更像更真实吗?或者比谁画的画多吗?还是比画石膏的造型谁更把握得好[size=10.5pt]?[size=10.5pt]鄙人浅见,绘画这些创作,包括文学,包括音乐,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从来都是个人的事情。像鲁迅,谁要跟他比试说看看谁更能把中国当时的社会更好地呈现出来[size=10.5pt]?[size=10.5pt]像张爱玲,也有谁说要跟她比比看看谁更能把时光停留在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绘画不也同样的道理吗[size=10.5pt]?[size=10.5pt]除却文革时期典型的红色样式,清一色的是政府宣传政府这个特殊时期外,绘画不也从来是个人的事吗?至于个人关心的是什么,画的表现的是什么,那又另当别论了。[size=10.5pt] [size=10.5pt]所以鄙人理解[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言语中有种要切磋切磋的意思(老兄说得这样有品味[size=10.5pt],那拿些你的作品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学习吓吧[size=10.5pt],有交流才会有促进的——[size=10.5pt]HUA同学言论。[size=10.5pt]或者我理解错了,还请[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指正),那不摆些画作上来只怕会被很多支持[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的同学们所唾骂,鄙视。现就把几幅平日练笔放上来跟[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交流交流。自知画的不好。心想,各位看了必少不了一番冷嘲热讽吧?哈哈哈哈哈哈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另外,我想应该要声明一点:[size=10.5pt] [size=10.5pt]第一,我不是所谓“搞艺术的”。亦不敢称与谁同道。我只是一个学过几年绘画,如今无所事事地生活着的人。在论坛中只是提出以及表达我的反对精神。这样解释是多余的了?[size=10.5pt] [attach]51258[/attach] [attach]51259[/attach] [attach]51260[/attach] [attach]51261[/attach] [attach]51262[/attach] [attach]51263[/attach] [attach]51264[/attach] [attach]51265[/attach] [attach]51266[/attach] [attach]51267[/attach] [attach]51268[/attach] [attach]51269[/attach] [attach]51282[/attach] [attach]51283[/attach] [attach]51284[/attach] [attach]51289[/attach]
    0 赞 · 30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