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 恋 花
蝶 恋 花①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②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④对酒当歌,⑤强乐还无味。⑥
衣带渐宽终不悔,⑦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
987?- 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
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
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
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
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
《乐章集》。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
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
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
“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
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
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
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
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
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
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
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
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
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
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
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
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
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
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
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诗配图,好!楼主,为伊消得人憔悴``:) :victory:
怎么说蝴蝶呢。
前生是害虫,今世的评价常人却是偏见了。:lol
前生是害虫,今世的评价常人却是偏见了。:lol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d49001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
《为你写诗》
其实一直以来,俺就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大得有点不切实际,就是想为论坛里的每个同学写一首诗!夸张吧?!由于自己不是诗人也非作家,所以,这个梦想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如今,既然成为文化版版主,干脆就试试吧!每个人都有份,不过,可能得排队!
写得不好,欢迎拍砖,也欢迎同学们互写~~~
声明:俺不是诗人,俺以下写的诗,不讲通仄,不求押韵,讲求的,只是别人给自己的感觉或纯属是自己的感觉!... 阅读全文
1982清远大水(很珍贵的图片)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地方影像志(4) 樊沃夫 黄宅裕 刘苏 现在的清远人对于洪灾的记忆,也许停留在199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涝灾害。然而在清远老人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才是真正 的梦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退休的刘伯仍然心有余悸:“那场洪水真的 是很大,一夜之间,整个清远都成了一座水城。” 31个公社48万人受灾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 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 .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 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 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 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 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 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 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 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 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 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 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 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 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 受到重创。 海路空三军清远抢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管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当了解 到清远遭遇特大洪灾后,从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全国各 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信表示慰问,除了将节衣缩食的钱粮物资送给灾区, 还派出各种技术员支援县各业及早恢复生产。 省民政厅立即拨出应急救济款230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据当时的统计 数据显示,现金50多万元,大米45万斤,稻谷7万多斤,炒米14万斤,面食4 万多斤,衣物66万多件,还有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水泥等物资。 在人民群众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始终都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派出海陆空三军部队指战员到灾区救人抢险,投放救 济物资,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洪水一退又迅速奔赴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担 负起抢修公路、桥梁的艰苦任务,仅用18天时间就修复了清阳公路,提前42 天完成工程任务,有力地加速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步伐。 广大群众也奋不顾身自觉投入抢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行列,努力使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洪水一退,立即投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5月底至7月 初,上千名县、社、队干部带领7万民工奔赴复堤工地,通过艰苦奋战,完 成了125万土方任务,使全县堤围缺口堵复90%,其中8宗捍卫万亩以上的堤 围已基本复原;修复被冲毁的农田2万多亩;修复灌溉11万多亩,同时清阳 公路、清西公路全线恢复通车。 清远大水成记忆 再次经历了1994年的大洪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位于北江上游 的升平镇修建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决定,1994年10月18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 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枢纽以 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 大堤联合运用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近期可将北江下游防御洪水标准从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北江大堤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后,堤 库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 如今清远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魔肆虐,也从此告别了多灾多难的昨天。 在今年“3.28”庆典上,清远人获得了一个更为振奋的好消息,清远水利枢 纽已正式启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如诗如画、山水相映的新兴城市 将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洪水凶猛,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
被浸的朝阳里
下廓街受淹情景
禾云公社黄田一带一千多亩农田被沙石堆积达一米多高。
四十万人被洪水围困,十七万人无家可归。洄澜、禾丰等群众
转移到北江堤坝上生活。
灾民正在分发空投饼干
石角公社小学毕业班正利用几张乒乓球台进行毕业考试。
黄坑围堵口复堤工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