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好奇心

当她第一次有着某种隐隐约约的预感怂恿着她去相信并且去证实这个事情的时候,她自己也为这个突如其来一闪而过的念头吓了一跳.虽然俗语说世界如此之大无奇不有;虽然她也自认为是一个能接受并且包容任何事情的一个人,但是刚说的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确确实实是也让她为之一震.或者说是让她的心又开始变得有点蠢蠢欲动了.
不久前她的隔壁新搬来了一个女人.本来是住着一个男人的.有一天男人一时冲动想搬走,风声放出去,听说这个女人就缠上了她.等到男人后悔了,想不搬的时候,女人却早已"明哥明哥"地叫,叫得男人似乎推托不了了.男人搬走后,女人便住了进来.
这个女人年轻,脸蛋好,何况时时见着人便笑咪咪地打招呼,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这样默默地看着别人笑.这个女人身材也好,穿起高跟鞋走起路来腰和屁股都一扭一扭的,扭得可好看了.可这女人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刚来的没几天女人便热情得跟她套起近乎来.女人知道她防备着她.早在第一天搬家的时候便领教过了.那天女人搬过来的东西很多,女人把东西堆放在客厅里面,她便面无表情地对女人讲:把这些东西放好一点,我一会要用客厅.俨然一副管家婆的模样.女人却微笑着对她说好的.还说了一些客气话.女人便知道她防备着她了.可女人刚住进来没两天,便热情地跟她套起近乎来.一会笑着蹦着跑到她房间里先问她能不能坐她床上或凳子上,然后很兴致勃勃地问起她的喜好来;一会又像个似乎做错了事情的小孩子,带着委屈的神情跑到她房里,说我的网线不好使,能不能用一会一你的电脑呢;她的男朋友过来,女人一看她男朋友眼睛里就一眼的亮光:你男朋友好阳光哦,我男朋友很矮小的``````这样不到半个月,她便知道女人果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她偶然中一句问候的话语让她对这个女人的事情怀有了一瞬间的兴致.
那是一个冬天的中午.阳光温暖而不灼热.她和她的一个朋友在客厅里正吃着饭.然后女人的房门打开了,一个很高个子的男人从她房间里走出来.她带着点发现到新鲜事情的微笑看着男人,心想,总该打个招呼吧.不料男人头也不抬,匆匆穿好他的大鞋子,离开了.她讪讪地想:这交的这什么朋友.然后女人也从她自己房里出来了,笑着问吃饭啦?但是吃饭的女人心里想,跟一个男人过夜,总不能问那个男人是不是她男朋友吧?她就回答说,恩,吃饭啦.你男朋友好高大哦!女人却依然笑着说,哦,那不是我男朋友.我们昨天晚上去喝酒,喝醉了,他就过来我这里睡了``````
此时她还没怎么地开始注意女人.然而在接下来的又一次,她感觉到自己终于有所顿悟了.
那天晚上她在自己房里上网.听到一楼开门的声音,脚步声,不止一个人的脚步声.说话声也跟着飘上来.是女人和一个男人的声音.开门声,脱鞋声,女人问男人的声音: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然后,关门的声音.许久没动静.她从听到女人说"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声音开始,便似乎被一种好奇心紧紧攫住.这种好奇心在女人和女人之间,突然就变得如此充满着力量,如此具有魔力,似乎带有一点点的嫉妒或是带着一点点的窥探.她刹那间明白,在某种特定的氛围也环境里,她也是着一个可以很小心眼的人.
女人房里许久没动静.她也就没兴致了,收回注意力,照常上网,吃个饭,洗澡,坐在客厅里看报纸.可是房门"嘭"地一声开了.男人出来了.她抬头看了一眼,印象深刻:不是上次的男人.男人也不打招呼,拖个拖鞋上了一趟厕所,完了重新回到房间.此后便一个晚上没动静.
她也不敢确定就此勘破了女人的秘密.女人不工作,但是有很多漂亮的衣服鞋子穿.前不久还去了旅游.女人一天到晚不出门,一天到晚叫外卖,偶尔的几次出门也是和朋友到外面吃个饭就回来了.女人白天很少起床露面,女人都是每天早上六七点睡觉一直睡到下午八九点再起床.女人偶尔还在她房间里吸烟.可是这一切表明什么呢?什么也表明不了的啊.她想.
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她有了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这个念头像是夜空里的一颗流星,划过了夜空,但是并没有就此完结.那个念头就是,她感觉到这个女人是个妓女.聪明而又美丽的妓女.会讨好人而又善于把握分寸的妓女.
实际上事情一点都没有改变.女人依然会受委屈似的要求过去她那里上网,旅游回来还给她带来了不错的礼物,很准时很没有异议地交房租和水电.只是,她的心里似乎多了一个秘密,虽然还不确定那真的一定是个秘密:那个女人是个妓女.但是她觉得她有责任守住这个秘密.只不过是为了一个求证.她终究不确定这个秘密的真实性.
而后的一个早上,她想她终于心安了.那天早上如以往一样,她早早地起床,刷牙,吃早餐,随后便走到走廊里轻声读起书来.没多久她听到她房间里的声响,开门的声音.她想,女人什么时候这么早起床啦.但是出忽她意料,女人开门后没有穿过客厅到阳台的厕所或者是洗脸盆,而是直接下楼去了.她好奇,探着身子在阳台上向一楼张望.一次,没看到人.等到第二次再将身子探出去的时候,她终于看清了:女人房间里出来的那个人并不是女人自己,分明是一个男人的背影,不高不矮的个子,健步如飞地离着这巷子而去``````
写下你的评论...
5
kiss 2010-01-05 12:20   #2楼

先占个沙发。。回来再看
第二个思思 2010-01-05 12:21   #3楼

很喜欢卞之琳的一首诗。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很喜欢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相互间的关系。
试写《好奇心》,不过跟《断章》没什么关系。
尝试写理解与误解。真相,是不是大部分的真相甚而所有的真相,或者本没有“真相”这个词?
大可 2010-01-05 15:26   #4楼

路过
日出东方 2010-01-05 22:40   #6楼
很喜欢卞之琳的一首诗。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第二个思思 发表于 2010-1-5 12:21

对这首诗很有同感,特别是我们在峡山徒步和漂流的时候;P
略改一下:
你走在岸边看江中的风景
江中的人在船头看你
清风唤醒了你的心灵
你唤醒了别人的梦
罗列 2010-01-05 22:42   #7楼

哭着数钱的都是干活的,笑着数钱的都是管事的,叹气的是跑腿的,蹲监的是垫背的,中央政策是好的,基层执行是乱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反映问题很难的,因为贪官的心是黑的
北江文化本版热帖-
  • happy 发表于 2008-08-31, 329 回复

    happy everyday

    开此贴,除了写写心情心语外,当然还支持下本地论坛啦! 第一天报道,希望有好的心情!... 阅读全文
  • happy 发表于 2008-09-09, 167 回复

    《点点滴滴》

    因为我的仔仔乳名叫点点,开这个贴,主要是记录他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口述:点点 代笔:happy!... 阅读全文
  • 林风 发表于 2011-08-25, 151 回复

    八碑墓(大结局了)

    秋意早起,凉风阵阵萧萧刮过山岗,吹落一大片一大片枯黄的树叶,这树叫细叶相思树,除了山顶一条长长的防风带外,其余的就是凌乱地生长在这乱葬岗的坟墓之间。相思树长得笔直笔直的,是这里常种的防风树,树木高大,听说这片树林已经种了十几年了,埋在这里的先人更是很久很久的年代,其中一座最为古老,它孤怜怜地坐立在山顶与山腰之间,可能就是“七上八落”的位置,它远离墓群,其实是墓群远离它,因为它比这里的墓群所有的墓都要早,甚至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埋葬在这里,它像是这里的王者霸主,但它看上去却是那么的凄凉、孤独!四周没有一棵高大的树木,只有杂草丛生,而且这里生长的草是出奇的高大,基本把它隐藏起来,很明显它已经太久没有人来拜祭了,偶尔阵风稍大吹低杂草,隐约可见残旧的灰砂白墙,让人感觉到它是哪么的神秘莫测,哪么的阴森,更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慌,如果是一两三个路人经过都会远远的兜个转儿走。... 阅读全文
  • happy 发表于 2009-05-18, 143 回复

    《为你写诗》

    其实一直以来,俺就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不过这个梦想大得有点不切实际,就是想为论坛里的每个同学写一首诗!夸张吧?!由于自己不是诗人也非作家,所以,这个梦想一直不敢付诸实践。 如今,既然成为文化版版主,干脆就试试吧!每个人都有份,不过,可能得排队! 写得不好,欢迎拍砖,也欢迎同学们互写~~~ 声明:俺不是诗人,俺以下写的诗,不讲通仄,不求押韵,讲求的,只是别人给自己的感觉或纯属是自己的感觉!... 阅读全文
  • 以斯帖 发表于 2010-02-01, 32 回复

    1982清远大水(很珍贵的图片)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地方影像志(4)   樊沃夫 黄宅裕 刘苏   现在的清远人对于洪灾的记忆,也许停留在1994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 洪涝灾害。然而在清远老人的记忆中,1982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才是真正 的梦魇。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已退休的刘伯仍然心有余悸:“那场洪水真的 是很大,一夜之间,整个清远都成了一座水城。”   31个公社48万人受灾   那场特大洪涝灾害,来势凶猛,受灾面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清 远县31个公社受灾,全县总人口89万人,其中48万遭遇洪灾,占总人数的54 .3%,损失极其严重,局部地区属于毁灭性破坏,部分重灾社队的农民几乎 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   1982年5月12日凌晨三点开始,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一场突如其来的 特大暴雨袭击了清远县。鱼坝、洄澜等24个公社(镇、场)暴雨成灾,市区录 得最高雨量600mm,飞来寺高达800mm,致使山洪爆发,北江河水急剧上涨, 县城13日午夜北江水位达到15.9米,超过历史最高洪峰。内涝水位超过16米 ,造成黄岗围、黄坑围、清西围、飞水围、秦皇围、大厂围、白庙围等36宗 堤段决堤,缺口75处,总长4335米。   山洪冲毁全县公路干线共512公里,大小桥梁冲毁无数。毁坏农田6万多 亩,早稻受浸40万亩,其中失收29万亩,浸坏、冲走旱粮作物36万亩,鱼塘 浸顶25000多亩。倒塌房屋68221间,有203人丧失了生命。40万群众被洪水 围困,17万人无家可归,露宿山头、基堤,饥寒交迫,处境十分困难。   位于北江河畔的清城镇。5月12日,西郊的黄坑围被山洪漫顶并冲开7个 缺口,加上北江水位急剧上涨,清城腹背同时受到洪涝袭击,洪水如脱缰野 马,冲进街道,穿房入屋,几小时内,全城顿成汪洋泽国,县府门前水深高 达2米,中山公园达到3米。受浸六天时间,倒房879间,浸坏和冲走大量物 资,工、商、财、文、教、卫生、交通、邮电各行各业被迫瘫痪,整个县城 受到重创。   海路空三军清远抢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管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基础薄弱,然而当了解 到清远遭遇特大洪灾后,从中央、省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全国各 地有关部门纷纷来电来信表示慰问,除了将节衣缩食的钱粮物资送给灾区, 还派出各种技术员支援县各业及早恢复生产。   省民政厅立即拨出应急救济款230万元帮助灾民渡难关。据当时的统计 数据显示,现金50多万元,大米45万斤,稻谷7万多斤,炒米14万斤,面食4 万多斤,衣物66万多件,还有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水泥等物资。   在人民群众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始终都是人民子弟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及时派出海陆空三军部队指战员到灾区救人抢险,投放救 济物资,为灾区人民防病治病,洪水一退又迅速奔赴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担 负起抢修公路、桥梁的艰苦任务,仅用18天时间就修复了清阳公路,提前42 天完成工程任务,有力地加速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步伐。   广大群众也奋不顾身自觉投入抢救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行列,努力使损 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洪水一退,立即投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5月底至7月 初,上千名县、社、队干部带领7万民工奔赴复堤工地,通过艰苦奋战,完 成了125万土方任务,使全县堤围缺口堵复90%,其中8宗捍卫万亩以上的堤 围已基本复原;修复被冲毁的农田2万多亩;修复灌溉11万多亩,同时清阳 公路、清西公路全线恢复通车。   清远大水成记忆   再次经历了1994年的大洪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位于北江上游 的升平镇修建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决定,1994年10月18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 程正式开工,1999年10月8日正式建成投入试运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枢纽以 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飞来峡水利枢纽与北江 大堤联合运用组成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近期可将北江下游防御洪水标准从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北江大堤达到防御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后,堤 库联合运用可防御300年一遇洪水。   如今清远人民再也不用担心洪魔肆虐,也从此告别了多灾多难的昨天。 在今年“3.28”庆典上,清远人获得了一个更为振奋的好消息,清远水利枢 纽已正式启动。可以想象,在不远的明天,如诗如画、山水相映的新兴城市 将呈现在市民的面前。 水浸清城,汪洋一片。 洪水凶猛,淹没了村庄,冲毁了桥梁。 被浸的朝阳里 下廓街受淹情景 禾云公社黄田一带一千多亩农田被沙石堆积达一米多高。 四十万人被洪水围困,十七万人无家可归。洄澜、禾丰等群众 转移到北江堤坝上生活。 灾民正在分发空投饼干 石角公社小学毕业班正利用几张乒乓球台进行毕业考试。 黄坑围堵口复堤工地... 阅读全文
  • 关于作者-
    第二个思思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写

  • 获得 0 次赞同

    获得 0 次喜欢,0 次收藏

  • 参与 0 次公共编辑
  • TA的最新主题
  • 北江缺乏的文化 北江有酒吧。有KTV。有山坡。有沦洲。有连江路。还有什么? 在你们眼中,北江有着让你们感觉舒适的一切。 但是,北江没有一座像样的美术馆。歌剧院。博物馆。画廊。 甚至没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甚至是书店。 北江啊北江。 你舒适。你宜居。 但是你没有活力。 没有生气。 没有梦想。
    0 赞 · 53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女人二十三岁 八五年的时候,这个女人二十三岁。用她自己的话讲,她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养活自己并且即将开始要养活一个家了。八五年的时候这个女人已经成婚。她后来对我像朋友一样说起为什么要嫁给那个男人的时候,她哈哈大笑,笑声是一种得意,笑出一种在时光中验证出的正确性,一种自豪。然后她狡猾地说,她也没怎么多想,她就想找一个家里离学校比较近的地方,好方便以后孩子们上学。哈哈哈哈哈··· 她是二十三岁结的婚。她跟我讲起她的事的时候,甚至她在任何时候也总是把我当做小孩子,她却是觉得自己老了,自己就该那样老的。她说,结婚的那天她要嫁的那个男人,因长期的家贫,男人结婚的时候穿的也是满是补丁的衣服。起初女人在结婚当天是不愿意嫁他的。不是这个女人嫌弃男人贫穷,女人从小家境就好。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周围的小朋友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这个女人就穿着她爸给她买的“的确良”做的衬衣招摇过市了。这个女人的气质在她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 结婚当天这个女人就在自己家里等着要来接她回新家的男人。左等右等,等了又等,一等再等,已经日上竿头了,还没有把男人给等来。这个女人倒是不急,急的是她的家人。她喊上一个自家的兄弟,她的大弟弟,又或者是另外一个别的什么人,撂下一句狠话:你让他来接我。要不然我就不嫁了。 男人家一听,懵了。从来他们村便没有这样的风俗。村上哪个男人结婚不是女人自己过去男人家的吗?反了反了。现在这个女人胆大包天,居然要男人亲自去接,结婚就这么嚣张了,以后这男人还治得了这女人吗?不去,绝对不能去。从来便没有这样的先例嘛!男人家的人议论纷纷。然而男人家始终是个敦厚,老实巴交过日子的家庭。这个男人听着周围的话,心一横,蹦出了一句:好。我去接她。按照我的理解,这个男人从此便都在女人的掌握之中了。 这个男人便骑了一辆借来的“大东风”自行车往女人家去。“大东风”并不是车牌,只是一个形容词。只因为在我小时看来,自行车庞大无比,把手与坐垫还连着一条横梁,我们小孩子要骑车就得把腿扭曲,把右脚从横梁下的空间里伸过去才能让脚接触到脚踏。由此得名。 男人女人的家相隔不远。男人所在的村子叫“西联”。男人从家出来,穿过一片森林,上公路,大概四五公里经过一条大桥便到了镇上——西牛。沿着西牛唯一的长街前进,再过四五公里又一座小桥,便到那女人家了。女人的家叫得很有意思——楼下。 男人到女人家了。男人老实,拘谨,紧张,不会说话。要不是女人家的一番哄一番劝,谁也不知道女人最后是否跟上了男人的车,跟男人回家。 女人终于上了男人的车。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面,整个过程由始到终女人的手从来没有碰着男人的腰,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我从这里,这个女人身上看出了自己倔强的影子。女人就这样跟着男人回家了。拜堂。敬酒。醉酒。哄闹。入夜。归于沉静。 女人第二年便怀了我。用她的话说就是第二年开始就一年一个,生了三年,也就是生了我三姐弟。这个女人后来告诉我,她快要生我的时候还在土地里干农活,突然肚子就痛了。她踉踉跄跄忍着疼痛喊人,被人送回了家。可能是第一胎,没什么经验,闹到大半夜了,我还躲在她肚子里不愿出来。后来可能我呆肚子里也累了,饿了,总算出来了。以后我就常想,是不是因为当初我妈生我的时候这么疼痛这么缓慢,我在她肚子里的时候就感应到这种特质并且学习到了,所以才成为今天这样能够感受疼痛与慢吞吞的我吗? 等我最小的弟弟也出世了,有一天女人就对男人说,我们不能再呆在这个地方了。不能再靠做农活赚钱。我要去学一门手艺。于是女人就把我三姐弟放在我爷爷奶奶家,男人便陪着她去英德我姑婆家。女人住了下来,问姑婆借了些钱,找了一家工厂,学起裁缝来。男人安顿好女人后,就回家去了。 后来女人也说起她学裁缝的时候很努力,很艰难。有一次寒冬弟弟半夜发高烧了,急坏了男人。男人半夜抱起弟弟去大队里敲卫生站的门,咚咚地响。这是男人在弟弟病好了之后才告诉女人的。也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女人愈加相信自己当初的判断,并且在后来一连串的事故中愈加证实了男人这一可靠的品质。 女人学成归来。要在村子里开个自家的裁缝店。专给人定制衣服。可是连入货买布料的钱都没有,怎么办呢?借。有一个男人的兄弟很看得起男人和女人,借给了他们一千块。生意就这样做起来了。 先是第一年。还清了男人兄弟的帐,还积累了一些买布料的资金。有了一千多的存款。第二年,弟弟大病了一场,村里的卫生站医治不了,英德的医院医治不了,便被带到了韶关,天天打点滴,天天吃药。用了一千多块钱,存款全都用光了。第三年再存。第四年便把店铺从村子里搬了地方。生意又好了许多。第五年第六年存了一万多钱,买了一块地皮,钱又没了。第七年第八年,在地皮上面把房子建起来了。但是却没钱装修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五年十年,直至今日,女人已经做裁缝做了二十年了。她现在还在经营着她的铺子。只是她开始老了。开始偶尔对我说要我帮她染发了。又开始对我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你们三姐弟也快读完书了,我和你爸可以轻松一些了。又说最近总去喝别人家的喜酒,看到比你小的人都结婚了有小孩了,心里就想什么时候也让别人来喝我们家的喜酒?又说我二十三岁就结婚了,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遇到适合的就谈谈吧,带回给家里看看,也可以先考虑结婚的事了。又说··· 是啊!又一个女人二十三岁了。这个女人二十三岁了。二十三岁。这个女人怎样了?
    0 赞 · 29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致HUA同学 阔别N久不上论坛,再上,见HUA同学勤奋,于文化版中发数帖,在此先谢过HUA同学支持之举措。同时亦察觉HUA同学言辞激动,观点强烈,已有掀起对“美术”一番热议之意之潮。也要先谢HUA同学以及参与讨论同学的此等热心。HUA同学亦于明言暗语之中,似乎要跟鄙人切磋切磋(老兄说得这样有品味[size=10.5pt],那拿些你的作品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学习吓吧[size=10.5pt],有交流才会有促进的——[size=10.5pt]HUA同学言论),决出一高下来。鄙人虽不才,但不应[size=10.5pt]HUA同学之邀请与之交流几句,恐怕就要遭人笑柄了吧!?特于此请[size=10.5pt]HUA同学耐心,让鄙人慢慢告知心中所想。[size=10.5pt] 遂将[size=10.5pt]HUA同学帖子中鄙人不赞同之言论摘抄如下,好一一辩驳,提出反对的意见。[size=10.5pt] [size=10.5pt] 鄙人浅薄的反对意见:[size=10.5pt]HUA同学在帖子“看看当今中国画坛什么是顶尖级高手,你就不会再说外国月亮总是最圆”中放上了她认为是代表中国绘画最高水平的绘画作品。很可惜,鄙人学识浅薄,只于此中认出冷军和陈丹青的绘画。剩余的认为并不能首先把我打动,即使是罗中立的《父亲》也如此。暂不管那些约定成俗的评论,有一句话说“批评在有批评能力的人笔下才成批评。”窃以为评论也同样的道理吧? 在这也想问HUA同学,评论某人某人是高手与否,如果有标准,那你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你的标准自是由你来定的,但如果放眼开一些,面对市面上的种种绘画现象,流派,是高手与否又是由谁人定夺,谁人下定论呢? “放在任何一间世界级博物馆也毫不逊色”,敢问HUA同学去过多少家“世界级博物馆”,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顶级艺术品,还请指教。 为什么中国的画卖不起高价?这个单凭“中国还算是穷国”只怕也有些片面。中国怎样被界定为“穷国”“富国”,判定的依据是什么呢?是那些自己也不富裕,但是心里上却满足又自豪地聊着国家又捐助了多少多少钱给经济危机的美国的老太太吗?是听着国家宣传喉舌的话语“中国又创造了多少多少GDP”,却不知道美国失业的人拿着政府的补贴金也能在中国过着休闲自在贵族一般的生活的那些中国人吗?这样说也是很不全面的。如果HUA同学或者对这一点也有兴趣的话我们当然也可以再单就这方面讨论一番。画能不能卖得高价那是要看谁的画,也看画这个主人有没有刚好有这样的气运。市场价格依鄙人浅见,以为价格大部分只能代表名气。价格,这些怪现象~潜规则,不止出现在绘画作品上,HUA同学见识比我多许多,对这方面的了解应该也比我多的吧? [size=10.5pt]HUA同学能解释一下“集各家之长”集的是哪具体几家哪具体之长吗?我自己的经验是当我在学习西方美术史的时候被告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如何如何,有什么“三杰”,随后只粗略介绍这“三杰”的作品,其余一律被忽略之时,并不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最粗知的认识。现在反省过来,这种粗线条的认知方式,没有感情,太过注重某几个人都不助于去了解整个时期的全貌,不助于去理清绘画的传承,延续。所以请[size=10.5pt]HUA同学具体解释一下?[size=10.5pt] “西画丰富真实性”说的又是什么呢?如果[size=10.5pt]HUA同学专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后来的写实绘画,那这句话当之无愧是成立的。但是西方艺术史就只有这两种绘画吗?听[size=10.5pt]HUA同学的意思像是整个西方艺术史中就只有“丰富真实性”存在。那文艺复兴后来的印象派呢?达达呢?冷热抽象呢?装置呢?观念呢?行为呢?要知道这些在作品呈现上可都不是“真实”的哦![size=10.5pt] “国画工笔严谨写意性”这同上也是一个模棱两可,甚至可以说是搞不清楚国画概念意思的词语。鄙人理解不了[size=10.5pt]HUA同学此话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按照我理解的字面意思,是不是说国画同时能“严谨”也能“写意”?还望[size=10.5pt]HUA同学解释。[size=10.5pt] “获得中国美协的认可,本人认为这才是配称大师的基础”。此言差矣吧?真不好意思。[size=10.5pt]HUA同学视为信仰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恰恰是鄙人最不重视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也算是一种行政景观吧?它是“[size=10.5pt]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管”(网络百度介绍用语)的。以前的美协有一大群有学识有权的人担任评委,掌控局势。自是好。[size=10.5pt] [size=10.5pt]可是,[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不见体系之外的力量吗?当年被官方沙龙拒绝在外的印象派,如今不是随着时间的沉淀而熠熠发光吗?当年反对印象派的官方沙龙展览上展出的作品,以及绘画的作者,不是早已经被历史的流沙洗涤近尽了吗?梵高,当时的社会,除了他弟弟,有谁在乎过他?席勒,他画裸体少女的时候还被人们告进法院,还被焚毁绘画作品呢?伦勃朗呢?晚年的时候不是生活所迫去给正一笔一画学着他绘画技巧的学生当模特吗?这些人不见得当时就被承认是大师了吧?不说这些远的,就说中国的美协。[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当下的美协谁人掌管我不清楚。所以没有说话权。但是近日听得一个朋友说起他老师的事。他说他老师用了几年时间去研究历届在美协中获得金奖的人的获奖作品。研究它们的色彩构成,画面构成,画面隐喻,绘画技法,然后自己按照总结出来的经验画了一张作品送去参展。毫不意外地也获得金奖。这个老师的姓名恕我不便相告。我倒是愿意这样去理解这个老师的作为:或者这作为倒可以称上是行为艺术。这个老师或者是在应证这样一个美协的模式,你了解它,吃透它,用它的规则去做便可被接纳,被金奖,被扬名。[size=10.5pt] [size=10.5pt]说实在话,美协是给年轻的人提供不少露脸和成名的机会。美协仍然是属于当下中国的主流艺术机构,它自己的主张,展览有主题,规规矩矩,正正经经,产业链也很庞大,养活了一大群的人和一大批刚出道没钱没权的艺术家。但是也很多野生的不入主流的艺术团体,它们同样生机勃勃,野火烧不尽。主流与非主流,是非功过,等着后人评论吧。[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size=10.5pt]比体能,比记忆能力,比跑步速度等等也是成立的。但是放在绘画方面,能比吗?能比的话比的是什么呢?是比谁画苹果画得更像更真实吗?或者比谁画的画多吗?还是比画石膏的造型谁更把握得好[size=10.5pt]?[size=10.5pt]鄙人浅见,绘画这些创作,包括文学,包括音乐,戏剧等等艺术形式,从来都是个人的事情。像鲁迅,谁要跟他比试说看看谁更能把中国当时的社会更好地呈现出来[size=10.5pt]?[size=10.5pt]像张爱玲,也有谁说要跟她比比看看谁更能把时光停留在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绘画不也同样的道理吗[size=10.5pt]?[size=10.5pt]除却文革时期典型的红色样式,清一色的是政府宣传政府这个特殊时期外,绘画不也从来是个人的事吗?至于个人关心的是什么,画的表现的是什么,那又另当别论了。[size=10.5pt] [size=10.5pt]所以鄙人理解[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言语中有种要切磋切磋的意思(老兄说得这样有品味[size=10.5pt],那拿些你的作品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学习吓吧[size=10.5pt],有交流才会有促进的——[size=10.5pt]HUA同学言论。[size=10.5pt]或者我理解错了,还请[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指正),那不摆些画作上来只怕会被很多支持[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的同学们所唾骂,鄙视。现就把几幅平日练笔放上来跟[size=10.5pt]HUA[size=10.5pt]同学交流交流。自知画的不好。心想,各位看了必少不了一番冷嘲热讽吧?哈哈哈哈哈哈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 [size=10.5pt]另外,我想应该要声明一点:[size=10.5pt] [size=10.5pt]第一,我不是所谓“搞艺术的”。亦不敢称与谁同道。我只是一个学过几年绘画,如今无所事事地生活着的人。在论坛中只是提出以及表达我的反对精神。这样解释是多余的了?[size=10.5pt] [attach]51258[/attach] [attach]51259[/attach] [attach]51260[/attach] [attach]51261[/attach] [attach]51262[/attach] [attach]51263[/attach] [attach]51264[/attach] [attach]51265[/attach] [attach]51266[/attach] [attach]51267[/attach] [attach]51268[/attach] [attach]51269[/attach] [attach]51282[/attach] [attach]51283[/attach] [attach]51284[/attach] [attach]51289[/attach]
    0 赞 · 30 评论 @第二个思思
  • 返回首页买户外保险手机版隐私保护指引
  • 侵权举报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粤ICP备14018191号-1
  • 粤公网安备 44180202000087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联系我们 © 2008-2021 清远运动休闲网